车辆的冷量再利用装置以及车辆的制作方法-j9九游会真人

文档序号:35890055发布日期:2023-10-28 19:39阅读:2来源:国知局
车辆的冷量再利用装置以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的冷量再利用装置以及具有该车辆的冷量再利用装置的车辆。


背景技术:

2.相关技术中,车辆的空调系统在工作时会产生冷凝水,现有车辆对冷凝水的处理方式为将冷凝水通过空调主机的排水管排出车外,然而,冷凝水的温度较低,冷凝水一般为3℃-5℃,若直接将冷凝水通过空调系统的排水管排出车外,会浪费冷凝水的冷量,造成能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的冷量再利用装置,该车辆的冷量再利用装置能够利用冷凝水的冷量对冷却管路进行降温,有利于节省能源。
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车辆。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冷量再利用装置包括:冷却管路;换热件,所述换热件具有换热腔,所述换热件具有冷凝水进口和冷凝水出口,所述冷凝水进口和所述冷凝水出口均与所述换热腔连通,所述冷却管路穿设于所述换热腔。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冷量再利用装置,可以将车辆空调系统产生的冷凝水通过冷凝水进口导入换热腔,使冷凝水与换热腔内的冷却管路进行热交换,对冷却管路进行降温,从而可以利用冷凝水的冷量,有利于节省能源。
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车辆的冷量再利用装置还包括:储液件,所述储液件限定出储液空间,所述冷凝水出口与所述储液件连通。
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冷却管路包括第一管路段和第二管路段,所述第一管路段穿设于所述换热腔,所述第二管路段的至少部分结构设于所述储液空间内。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沿所述冷却管路内介质的流动方向,所述第一管路段位于所述第二管路段下游。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车辆的冷量再利用装置还包括:出液管和液泵,所述液泵设于所述出液管,所述储液件具有出液口,所述出液管的一端与所述出液口连通,所述出液管的另一端与待冷却件对应。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车辆的冷量再利用装置还包括:第一液位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连接,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储液空间内的冷凝水的液面高度,所述控制器被构造为根据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检测的液面高度信息达到第一液面高度时控制所述液泵工作。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车辆的冷量再利用装置还包括:第二液位传感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连接,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储液空间
内的冷凝水的液面高度,所述控制器被构造为根据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检测的液面高度信息达到第二液面高度时控制所述液泵停止工作;
13.所述第二液面高度低于所述第一液面高度。
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车辆的冷量再利用装置还包括:温度检测件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温度检测件连接,所述温度检测件用于检测环境温度,所述控制器被构造为当所述环境温度低于预设温度值时控制所述液泵工作。
1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换热腔内设有吸水件
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包括上述的车辆的冷量再利用装置。
17.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8.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19.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冷量再利用装置的示意图。
20.附图标记:
21.冷量再利用装置100;
22.冷却管路10;第一管路段11;第二管路段12;弯折段13;
23.换热件20;换热腔21;冷凝水进口22;冷凝水出口23;
24.储液件30;储液空间31;出液口32;底壁33;周壁34;
25.第一液位传感器40;
26.第二液位传感器50。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8.下面参考图1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冷量再利用装置100。
29.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量再利用装置100包括:冷却管路10和换热件20。
30.其中,冷却管路10设置于车辆,冷却管路10内可以流淌有冷凝水,作为本技术的一些可选实施例,冷却管路10可以为但不限于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冷却管路10、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冷却管路10、电机电控热管理系统的冷却管路10,或者冷却管路10也可以独立于车辆各系统,并与车辆各系统中的一个或者多个系统的管路连通。
31.换热件20具有换热腔21,换热件20具有冷凝水进口22和冷凝水出口23,冷凝水进口22和冷凝水出口23均与换热腔21连通,冷却管路10穿设于换热腔21,也就是说,换热件20套设于冷却管路10的外侧。
32.作为本技术的一些可选实施例,冷凝水进口22和冷凝水出口23可以沿换热件20的
延伸方向间隔开设置。
33.车辆的空调系统在工作时会产生冷凝水,通过将空调系统的排水管与换热件20的冷凝水进口22连通,可以将车辆空调系统产生的冷凝水通过冷凝水进口22导入换热腔21,冷凝水的温度较低,换热腔21内的冷凝水能够与穿设于换热腔21的冷却管路10进行热交换,以对冷却管路10进行降温,并且,换热腔21内的冷凝水还能够与冷却管路10内的冷却水进行热交换,以对冷却管路10内的冷却水进行降温,从而可以利用冷凝水的冷量,有利于节省能源。
34.并且,对于纯电动车辆和油电混合车辆而言,在用车过程中,因车辆空调系统以及电池热管理系统的高频工作,导致了车辆续航里程的衰减,而通过本技术的冷量再利用装置100,可以利用冷凝水的冷量与车辆空调系统、电池热管理系统进行热交换,从而有利于降低车辆空调系统以及电池热管理系统的能耗,提高车辆续航里程。
35.由此,通过本技术的冷量再利用装置100,可以将车辆空调系统产生的冷凝水通过冷凝水进口22导入换热腔21,使冷凝水与换热腔21内的冷却管路10进行热交换,对冷却管路10进行降温,从而可以利用冷凝水的冷量,有利于节省能源。
3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冷量再利用装置100还可以包括:储液件30,其中,储液件30可以限定出储液空间31,冷凝水出口23可以与储液件30连通。
37.作为本技术的一些可选实施例,冷凝水出口23与储液件30可以通过导水管连通。作为本技术的一些可选实施例,如图1所示,储液件30的一端可以敞开设置,例如,储液件30可以包括底壁33和周壁34,底壁33和周壁34共同限定出储液空间31。在图1所示的z方向,冷凝水出口23可以位于储液件30的上方,并且冷凝水出口23可以与储液件30的敞开端对应设置。通过冷凝水进口22进入换热腔21的冷凝水,可以从冷凝水出口23离开换热腔21,通过冷凝水出口23离开换热腔21的冷凝水可以流入储液空间31。这样设置可以将离开换热腔21的冷凝水收集起来,以便对已经与冷却管路10进行过热交换的冷凝水再次利用。
3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冷却管路10可以包括第一管路段11和第二管路段12,第一管路段11和第二管路段12可以相互连通设置,其中,第一管路段11可以穿设于换热腔21,也就是说,换热件20可以套设于第一管路段11外侧,并且第二管路段12的至少部分结构可以设置于储液空间31内。通过将第二管路段12的至少部分结构设置于储液空间31内,储液空间31内的冷凝水能够与位于储液空间31内的第二管路段12进行热交换,以对第二管路段12进行降温,并且,储液空间31内的冷凝水还能够与第二管路段12内的冷却水进行热交换,以对第二管路段12内的冷却水进行降温。如此设置可以对离开换热腔21的冷凝水再次利用,并且,可以对冷却管路10内的冷却水进行两次冷却,从而可以充分的利用冷凝水的冷量,有利于节约能源。
3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沿冷却管路10内介质的流动方向,第一管路段11可以位于第二管路段12下游。作为本技术的一些可选实施例,冷却管路10内的介质可以为冷却水,沿冷却水的流动方向,第一管路段11可以位于第二管路段12下游,也即冷却水可以从第二管路段12流至第一管路段11。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储液空间31内的冷凝水已经在换热腔21内与第一管路段11进行过一次热交换,因此,储液空间31内的冷凝水温度会高于换热腔21内的冷凝水温度,通过将第一管路段11设置于第二管路段12下游,可以使冷却水先与储液空间31内的冷凝水进行一次热交换,然后使冷却水再与换热腔21内的冷
凝水进行第二次热交换,有利于充分利用冷凝水的冷量对冷却水进行冷却。
4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二管路段12可以包括多条依次相连的弯折段13。例如,第二管路段12可以包括五条弯折段13,五条弯折段13依次连接设置,其中,弯折段13可以与储液件30的底壁33垂直,或者弯折段13可以与储液件30的底壁33平行,或者弯折段13与储液件30的底壁33之间的夹角度数可以为任意度数。通过将第二管路段12构造为包括多条依次相连的弯折段13的结构形式,可以增大第二管路段12位于储液空间31内的体积,可以增大第二管路段12与储液空间31内的冷凝水的换热面积,从而更佳有利于充分利用冷凝水的冷量。
4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冷量再利用装置100还可以包括:出液管(图中未示出)和液泵(图中未示出),液泵可以设置于出液管,储液件30可以具有出液口32(如图1所示),作为本技术的一些可选实施例,出液口32可以设置于储液件30的周壁34,或者出液口32可以设置于储液件30的底壁33,图1所示为出液口32设置于储液件30的底壁33。出液管的一端可以与出液口32连通,出液管的另一端与车辆的待冷却件对应。车辆的待冷却件可以为但不限于电池热管理系统的散热器、变速器的散热器、发动机的散热器以及车辆上的其他散热器,或者,车辆的待冷却件可以为车辆的冷却模块。
42.其中,当液泵工作时,液泵能够将储液空间31内的冷凝水从出液口32抽至出液管,并且在液泵的作用下,出液管内的冷凝水能够从出液管的与待冷却件对应的一端喷出,喷出的冷凝水可以淋到待冷却件,以降低待冷却件的温度。如此设置可以对储液空间31内的冷凝水进行再次利用。
4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冷量再利用装置100还可以包括:第一液位传感器40和控制器,控制器可以与第一液位传感器40连接,或者控制器可以与第一液位传感器40通信连接,第一液位传感器40可以用于检测储液空间31内的冷凝水的液面高度,控制器可以被构造为根据第一液位传感器40检测的液面高度信息达到第一液面高度时控制液泵工作。
44.具体来说,当储液空间31内的冷凝水的液面高度达到第一液面高度时,说明储液空间31已经或者即将储存满冷凝水,此时第一液位传感器40被触发,当第一液位传感器40被触发时,控制器能够控制液泵工作,液泵能够将储液空间31内的冷凝水从出液口32抽至出液管,并使出液管内的冷凝水喷出至待冷却件。这样设置可以当储液空间31已经或者即将储存满冷凝水时将冷凝水排出,可以降低冷凝水从储液空间31溢出的概率,有利于充分利用冷凝水。
4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冷量再利用装置100还可以包括:第二液位传感器50,控制器可以与第二液位传感器50连接,或者控制器可以与第二液位传感器50通信连接,第二液位传感器50可以用于检测储液空间31内的冷凝水的液面高度,控制器可以被构造为根据第二液位传感器50检测的液面高度信息达到第二液面高度时控制液泵停止工作,其中,第二液面高度可以低于第一液面高度。
46.具体来说,当储液空间31内的冷凝水的液面高度达到第一液面高度时,第一液位传感器40被触发,控制器控制液泵工作,以将冷凝水从储液空间31抽出,当储液空间31内的冷凝水的液面高度达到第二液面高度时,说明储液空间31内的冷凝水已经或者即将被抽空,此时第二液位传感器50被触发,当第二液位传感器50被触发时,控制器能够控制液泵停
止工作。这样设置可以防止液泵干转,可以降低液泵损坏的概率,有利于延长液泵的使用寿命。
4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冷量再利用装置100还可以包括:温度检测件和控制器,控制器可以与温度检测件电连接,或者控制器可以与温度检测件通信连接,温度检测件可以用于检测环境温度,控制器可以被构造为当环境温度低于预设温度值时控制液泵工作。其中,作为本技术的一些可选实施例,预设温度值可以为3℃-7℃之间的任意数值,例如,预设温度值可以为但不限于3℃、5℃、7℃。温度检测件可以将检测到的环境温度传递给控制器,当环境温度低于预设温度值时,控制器可以控制液泵工作,液泵能够将储液空间31内的冷凝水从出液口32抽至出液管,并使出液管内的冷凝水喷出至待冷却件。如此设置可以降低储液空间31内的冷凝水结冰损坏冷量再利用装置100的概率。
48.并且,当储液空间31内的冷凝水的液面高度达到第二液面高度时,第二液位传感器50被触发,控制器控制液泵停止工作以防止液泵干转。
4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换热腔21内可以设置有吸水件,吸水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吸水海绵、吸水纸。通过在换热腔21内设置吸水件,可以降低换热腔21内的冷凝水的流动速率,可以延长冷凝水在换热腔21滞留的时间。如此设置有利于使冷凝水与换热腔21内的冷却管路10充分换热。
50.作为本技术的一些可选实施例,冷量再利用装置100的设置高度可以低于空调系统的设置高度,如此设置空调系统产生的冷凝水在重力作用下就能够顺畅的流入换热腔21。
51.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冷量再利用装置100不会影响车辆的原热管理系统的结构以及布置形式,且结构简单,实用性较高。
5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冷量再利用装置100,通过本技术的冷量再利用装置100,可以将车辆空调系统产生的冷凝水通过冷凝水进口22导入换热腔21,使冷凝水与换热腔21内的冷却管路10进行热交换,对冷却管路10进行降温,从而可以利用冷凝水的冷量,有利于节省能源。
5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5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5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5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5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58.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59.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