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散热充电桩。
背景技术:2.目前,电动汽车发展迅猛,电动汽车的充电桩的发展应运而生,充电桩再给电动汽车充电过程中,充电桩的变压器、整流模块以及电路板均会产生热量,随着热量不断发散出来,整个充电桩内部的温度就会快速升高,当充电桩内部热量达到一定温度值的时候,高温环境将影响充电桩内部的变压器、整流模块以及电路板的稳定运行,可能出现电子故障降低充电桩的充电效率。现有结构存在热量聚集的情况,随着热量的聚集导致元器件加快老化,散热效果不佳,散热不均匀,高热量严重影响充电桩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散热充电桩,以解决传统充电桩热量聚集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散热充电桩包括壳体、顶盖和散热扇,所述顶盖盖设于所述壳体上,所述顶盖和壳体配合以形成封闭的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包括第一区和第二区,所述第一区用于放置功率板,所述第一区形成有相连通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区形成有相连通的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二进风口相连通,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第一进风口之间通过送风通道相连通,所述送风通道上安装有将所述第二区空气向所述第一区吹出的所述散热扇;所述壳体外设置有散热组件。
5.可选地,所述第一出风口与第二进风口之间还设置有依次连通的第三区和第四区,第三区内设置有桩端控制板,第四区内设置有输出滤波板。
6.可选地,所述第三区与所述第四区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四区与所述第二区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7.可选地,所述第二区内设置有输入滤波板,所述散热充电桩还包括第一分隔板和第二分隔板,所述第一分隔板和所述第二分隔板均开设有多个通风孔;所述第一分隔板将所述第三区和所述第四区分隔开,所述第二分隔板将所述第四区与所述第二区分隔开。
8.可选地,所述送风通道内有第一导风片,所述第一导风片倾斜设置以使所述送风通道的出风口正对所述功率板的主要发热区域。
9.可选地,所述功率板上设置有多个独立发热部件,所述送风通道内设置有第二导风片,所述第二导风片开设有多个导风口,所述导风口连通于所述送风通道与所述第一区之间,所述导风口与所述独立发热部件数量一致且一一对应设置。
10.可选地,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散热器和风扇,所述散热器贴合所述壳体背离所述安装腔的一侧。
11.可选地,所述壳体形成有安装边,所述安装边向外延伸,安装边上设置有密封条,
所述顶盖和安装边配合以形成封闭的安装腔。
12.可选地,所述安装边远离所述密封条的一端开设有固定槽,所述顶盖包括主体和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与所述主体的外缘相连接;所述散热充电桩还包括锁紧件,所述锁紧件穿过所述弯折部与所述固定槽的槽底壁可拆卸连接。
13.可选地,所述散热充电桩还包括导电泡棉,所述导电泡棉连接于所述顶盖与所述安装边之间。
14.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顶盖与壳体配合以形成封闭的安装腔,元器件放置于安装腔内,避免灰尘和雨水进入安装腔内导致的元器件损坏,延长充电桩的使用寿命。安装腔包括第一区和第二区,第一区和第二区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第一区形成有相连通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第二区形成有相连通的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第一出风口与第二进风口相连通,第二出风口与第一进风口之间通过送风通道相连通,通过第一区、第二区和送风通道配合实现安装腔内部空气循环。送风通道上安装有散热扇,散热扇将第二区空气向第一区吹出。第一区用于放置功率板,功率板是充电桩的主要发热器件,因此,第一区内的温度较高。第二区用于放置其他元器件,第二区内温度较低,散热扇将第二区温度较低的空气向第一区吹出,实现第一区与第二区的空气进行换热,实现安装腔内部均温的效果,避免第一区热量聚集,延长散热充电桩的使用寿命,并且,增大换热面积,从而实现提高散热效率。壳体外设置有散热组件,通过散热组件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送风通道上设置散热扇,将第二区温度较低的空气向第一区吹出,实现安装腔内部均温,有效避免第一区热量聚集,延长散热充电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散热充电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散热充电桩的分解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送风通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散热组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0.附图标号说明:
[0021][0022][0023]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5]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26]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7]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28]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
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9]
本实用新型中对“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的描述以图1所示的方位为基准,仅用于解释在图1所示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30]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充电桩100。
[0031]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散热充电桩100包括壳体10、顶盖20和散热扇30,顶盖20盖设于壳体10上,顶盖20和壳体10配合以形成封闭的安装腔40;安装腔40包括第一区41和第二区44,第一区41用于放置功率板,第一区41形成有相连通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第二区44形成有相连通的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第一出风口与第二进风口相连通,第二出风口与第一进风口之间通过送风通道45相连通,送风通道45上安装有将第二区44空气向第一区41吹出的散热扇30;壳体10外设置有散热组件70。
[0032]
顶盖20与壳体10配合以形成封闭的安装腔40,元器件放置于安装腔40内,避免灰尘和雨水进入安装腔40内导致的元器件损坏,延长充电桩的使用寿命。安装腔40包括第一区41和第二区44,第一区41和第二区44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第一区41形成有相连通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第二区44形成有相连通的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第一出风口与第二进风口相连通,第二出风口与第一进风口之间通过送风通道45相连通,通过第一区41、第二区44和送风通道45配合实现安装腔40内部空气循环。送风通道45上安装有散热扇30,散热扇30将第二区44空气向第一区41吹出。第一区41用于放置功率板,功率板是充电桩的主要发热器件,因此,第一区41内的温度较高。第二区44用于放置其他元器件,第二区44内温度较低,散热扇30将第二区44温度较低的空气向第一区41吹出,实现第一区41与第二区44的空气进行换热,实现安装腔40内部均温的效果,避免第一区41热量聚集,延长散热充电桩100的使用寿命,并且,增大换热面积,从而实现提高散热效率。壳体10外设置有散热组件70,通过散热组件70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
[0033]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送风通道45上设置散热扇30,将第二区44温度较低的空气向第一区41吹出,实现安装腔40内部均温,有效避免第一区41热量聚集,延长散热充电的使用寿命。
[0034]
在一实施例中,请结合参照图3,第一出风口与第二进风口之间还设置有依次连通的第三区42和第四区43,第三区42内设置有桩端控制板,第四区43内设置有输出滤波板。
[0035]
第三区42和第四区43设置在第一出风口与第二进风口之间,第三区42内设置有桩端控制板,桩端控制板用于进行散热充电桩100桩端控制,第四区43内设置有输出滤波板,输出滤波板用于过滤干扰信号。
[0036]
在一实施例中,请结合参照图3,第三区42与第四区43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第四区43与第二区44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0037]
第一方向为图1中的上下方向,第二方向为图1中的左右方向。第三区42与第四区43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第三区42位于第四区43的上方,第四区43与第二区44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第二区44位于第四区43的左方,以使散热充电桩100的结构更加紧凑,减小散热充电桩100的体积。
[0038]
在一实施例中,请结合参照图3,第二区44内设置有输入滤波板,散热充电桩100还
包括第一分隔板50和第二分隔板60,第一分隔板50和第二分隔板60均开设有多个通风孔51;第一分隔板50将第三区42和第四区43分隔开,第二分隔板60将第四区43与第二区44分隔开。
[0039]
第一分隔板50沿前后方向延伸,第一分隔板50将第三区42和第四区43分隔开,并且,第一分隔板50上开设有多个通风孔51,通过设置通风孔51实现第三区42和第四区43之间的空气能够流动以进行换热。第二分隔板60将第四区43与第二区44分隔开,并且,第二分隔板60上开设有多个通风孔51,通过通风孔51实现第四区43和第二区44之间的空气能够流动以进行换热。通过设置第一分隔板50和第二分隔板60使得安装腔40内的分区布局更明确。
[0040]
在一实施例中,请结合参照图3,送风通道45内有第一导风片451,第一导风片451倾斜设置以使送风通道45的出风口正对功率板的主要发热区域411。
[0041]
送风通道45的前端设置有第一导风片451,第一导风片451自后向前沿靠近第一区41的方向倾斜设置,以使送风通道45的出风口正对功率板的主要发热区域411。通过设置第一导风片451进行导风,使得空气的流动方向从前后方向变为左右方向,并使送风通道45的出风口正对功率板的主要发热区域411,提高第一区41的散热效率,从而实现提高安装腔40内部的均温效率,以提高散热充电桩100的散热效率。
[0042]
在一实施例中,请结合参照图3,功率板上设置有多个独立发热部件412,送风通道45内设置有第二导风片452,第二导风片452开设有多个导风口4521,导风口4521连通于送风通道45与第一区41之间,导风口4521与独立发热部件412数量一致且一一对应设置。
[0043]
功率板上设置有多个独立发热部件412,第二导风片452位于送风通道45内,第二导风片452开设有多个导风口4521,多个导风口4521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导风口4521连通于送风通道45与第一区41之间,并且,导风口4521与独立发热部件412数量一致且一一对应设置,通过设置导风口4521将风集中吹向独立发热部件412,以提高散热效率。
[0044]
在一实施例中,请结合参照图4,散热组件70包括散热器71和风扇72,散热器71贴合壳体10背离安装腔40的一侧。
[0045]
散热器71贴合壳体10背离安装腔40的一侧,具体地,散热器71与功率板相对设置,通过设置散热器71提高散热充电桩100的散热效率。并且,散热组件70还包括风扇72,通过设置风扇72加速空气流动,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
[0046]
在一实施例中,请结合参照图2,壳体10形成有安装边11,安装边11向外延伸,安装边11上设置有密封条12,顶盖20和安装边11配合以形成封闭的安装腔40。
[0047]
安装边11用于安装密封条12,通过设置安装边11增大壳体10与密封条12的接触面积,使得密封条12能够稳定且可靠的安装。通过设置密封条12提高散热充电桩100的密封性,避免灰尘和雨水进入安装腔40内导致的元器件损坏,延长充电桩的使用寿命。
[0048]
在一实施例中,请结合参照图2,安装边11远离密封条12的一端开设有固定槽14,顶盖20包括主体21和弯折部22,弯折部22与主体21的外缘相连接;散热充电桩100还包括锁紧件23,锁紧件23穿过弯折部22与固定槽14的槽底壁可拆卸连接。
[0049]
安装边11的下端开设有固定槽14,锁紧件23为螺栓,螺栓具有易于取材和方便安装的优点。锁紧件23沿左右方向延伸,锁紧件23穿过弯折部22与固定槽14的槽底壁可拆卸连接,通过设置固定槽14与锁紧件23,使得顶盖20的主体21能够完整的盖在密封条12上,保
证密封条12的完整性,从而实现提高散热充电桩100的密封性。
[0050]
在一实施例中,请结合参照图2,散热充电桩100还包括导电泡棉13,导电泡棉13连接于顶盖20与安装边11之间。
[0051]
通过在顶盖20与安装边11之间设置导电泡棉13,保证顶盖20与壳体10的接地,减少电磁辐射外溢,提高散热充电桩100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0052]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