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联管井一体化结构、智能管道及智能管井的制作方法-j9九游会真人

文档序号:35890002发布日期:2023-10-28 19:37阅读:4来源:国知局
一种物联管井一体化结构、智能管道及智能管井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智能管道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物联管井一体化、智能管道及智能管井。


背景技术:

2.城市排水、排污用到的管道多埋入地下,现有情况中,管道生产之后到施工现场,整个过程中均未对管道进行数据管理,管道的口径、管长、壁厚、抗压性能、生产厂家、施工厂家等均无法在管道上进行体现,因此一旦管道施工完成之后,后续的管理、维护及维修都不太方便追溯到管道之前的情况,这就给后续的工作带来了不便。如果中间有过管道维修,那维修的记录也无法从管道上找到。
3.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在管道上设置智能芯片,通过智能芯片来存储管道的供应商、管材技术参数及信能信息,便于对管道进行数据监控。
4.但是管道埋入地下后,管道上方的位置被土体覆盖,这些覆盖的土体会阻碍信号的传播,这就造成在地面上很难检测到管道的情形,而且管道的走向和道路的走向不会一直保持一致,因此想获得这些数据,就需要下到管道内,或者管网内,而这也给管道定位带来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物联管井一体化结构,埋入地下的智能管道壁上设置有终端芯片,与智能管道相连的智能管井的井壁上设置有中控芯片,终端芯片与中控芯片之间采用单向通讯,终端芯片和中控芯片均具有通讯模块、处理器和存储模块,多个终端芯片与中控芯片形成网状数据传输系统,在井口位置即可获得智能管道的数据和管井的数据。
6.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物联管井一体化结构,包括埋入地下的智能管道及与智能管道相通的智能管井,智能管道的管壁上设置有终端芯片,智能管井的井壁上设置有中控芯片,终端芯片包括通讯模块、处理器、存储模块和i/o接口,中控芯片包括通讯模块、处理器、存储模块和i/o接口,中控芯片连接检测传感器,中控芯片与终端芯片之间通讯相连。
7.在使用时,智能管道与智能管井相连通,智能管道埋入地下,智能管井连接智能管道与地面,便于检查及维修,埋入地下的智能管道也是多节逐一相连而成,智能管道的管壁上设置终端芯片,智能管井的进口处设置中控芯片,通过通讯模块终端芯片与中控芯片建立通讯,中控芯片可以读取终端芯片存储的信息,这样不用考虑土体对终端芯片信号的削弱,也不用考虑如何在地面定位终端芯片的位置,通过智能管井的中控芯片即可快速了解智能管道的信息,便于整个管道系统的了解;终端芯片包括i/o接口,主要是为了便于数据录入,比如智能管道生产的时候可以直接录入厂家及管道数据信息,处于管廊内部时,也可以直接录入维修的数据信息;中控芯片设置于智能管井靠近井口的井壁上,数据传输的路径短,可以更加方便地获得芯片数据信息;中控芯片连接检测传感器,主要是用于检测流过
智能管井的水流的各项参数,从而对智能管道内的流水进行监控,同时通过检测也可以获得智能管道是否存在漏水的现象。
8.作为优选,所述的终端芯片的存储模块内包含管道技术参数、管道供应商及施工维修信息;中控芯片的存储模块内包含管井技术参数、管井供应商、施工维修信息,中控芯片的存储模块内还包含流过管井的水流的水位、流速及水温。
9.作为优选,中控芯片连接的检测传感器包括流速传感器、水位传感器及水温传感器。
10.作为优选,智能管井呈倒t形状,包括横管和与横管中部相通的竖管,中控芯片设置于竖管靠近井口的管内壁上;智能管道的端部与智能管井的横管的端部相连接。
11.作为优选,智能管道的两端分别为插口和承口,终端芯片设置于承口的一端;智能管道包括缠统主体及在缠绕主体外表包覆的抗冲防爆层。
12.作为优选,智能管道外表靠近端部的位置设置一凸台,凸台中间部位设置有方形沉腔,终端芯片嵌入至方形沉腔内,终端芯片的i/o接口外置,并在i/o接口设置盖板。智能管道外表设置凸台后,终端芯片安装入方形沉腔内,对终端芯片进行保护。
13.作为优选,还包括与中控芯片及终端芯片可以通讯的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包括电脑及手持pda。
14.一种智能管道,智能管道的一端的外壁上嵌入式固定有终端芯片,终端芯片包括通讯模块、处理器、存储模块和i/o接口,存储模块内包含管道技术参数、管道供应商信息。
15.作为优选,智能管道的两端分别为插口和承口,终端芯片设置于承口的一端,智能管道包括缠统主体及包覆于缠绕主体外表的抗冲防爆层;智能管道的外表设置一凸台,凸台中间部位设置有方形沉腔,终端芯片嵌入至方形沉腔内。
16.一种智能管井,整体呈倒t形状,包括横管和与横管中部相通的竖管,竖管靠近井口的管内壁上设置有中控芯片,所述的中控芯片包括通讯模块、处理器、存储模块和i/o接口,中控芯片的存储模块内包含管井技术参数和管井供应商信息。
17.作为优选,固定有固定架,固定架上安装固定有中控芯片;固定架包括固定板及嵌入与竖管内壁用于连接固定板的固定螺钉,中控芯片安装固定于固定板上。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智能管道的管壁上设置终端芯片,智能管井的进口处设置中控芯片,通过通讯模块终端芯片与中控芯片建立通讯,中控芯片可以读取终端芯片存储的信息,这样不用考虑土体对终端芯片信号的削弱,也不用考虑如何在地面定位终端芯片的位置,通过智能管井的中控芯片即可快速了解智能管道的信息,便于整个管道系统的了解;终端芯片包括i/o接口,主要是为了便于数据录入,比如智能管道生产的时候可以直接录入厂家及管道数据信息,处于管廊内部时,也可以直接录入维修的数据信息;中控芯片设置于智能管井靠近井口的井壁上,数据传输的路径短,可以更加方便地获得芯片数据信息;中控芯片连接检测传感器,主要是用于检测流过智能管井的水流的各项参数,从而对智能管道内的流水进行监控,同时通过检测也可以获得智能管道是否存在漏水的现象。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智能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管井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一体化结构的示意图;
23.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终端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24.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中控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25.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通讯示意图;
26.图中:1、智能管道,2、插口,3、承口,4、沉腔,5、终端芯片,6、盖板,7、凸台,8、横管,9、竖管,10、中控芯片,11、固定架,12、通讯模块,13、处理器,14、存储模块,15、i/o接口,16、检测传感器,17、电脑,18、手持pda。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
28.如图1所示,一种智能管道1,中间为管体,管体的两端分别为插口2和承口3,插口的外径与承口的内径先适配,管体包括缠统主体及在缠绕主体外表包覆的抗冲防爆层。智能管道两端的插口和承口与管体一体制作,或者分体制作后再结合成一体。智能管道靠近承口的一端的外表设置有沉腔4,沉腔内嵌入有终端芯片5。
29.如图5所示,终端芯片包括通讯模块12、处理器13、存储模块14和i/o接口15,终端芯片嵌入至方形沉腔内,终端芯片的i/o接口外置,并在i/o接口设置盖板6,盖板采用铰接方式连接,铰接部位设置有复位扭簧。终端芯片的存储模块内包含管道技术参数、管道供应商及施工维修信息。
实施例
30.如图2所示,一种智能管道,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智能管道靠近承口的一端外表设置有一凸台7,凸台中间部位设置有沉腔4,沉腔的底与智能管道的其余外表相平齐,沉腔内嵌入终端芯片5,终端芯片的外表面与凸台的表面相平齐。其余结构参照实施例1。
实施例
31.如图3所示,一种智能管井,整体呈倒t形状,包括横管8和与横管中部相通的竖管9,竖管靠近井口的管内壁上设置有中控芯片10。横管的两端分别为插口和承口,其中插口的形状结构与对接的管道的承口的形状结构相适配,横管的承口的形状结构与对接的管道的插口的形状结构相适配。智能管井内壁靠近井口的位置固定有一个固定架11,固定架包括一个固定板及四个嵌入至井壁内用于固定的螺钉,中控芯片安装固定于固定板上,中控芯片处于固定板与管井内壁之间的间隙处。
32.如图6所示,中控芯片包括通讯模块12、处理器13、存储模块14和i/o接口15,中控芯片连接检测传感器16。中控芯片连接的检测传感器包括流速传感器、水位传感器及水温传感器。中控芯片的存储模块内包含管井技术参数、管井供应商、施工维修信息,中控芯片的存储模块内还包含流过管井的水流的水位、流速及水温。
实施例
33.如图4所示,一种物联管井一体化结构,包括埋入地下的智能管道1及与智能管道相通的智能管井,智能管道的管壁上设置有终端芯片5,智能管井的井壁上设置有中控芯片10,中控芯片与终端芯片之间通讯相连。
34.如图7所示,多个智能管道相互插接,其中一个智能管道与智能管井插接,多个终端芯片5与中控芯片10通讯连接,终端设备与终端芯片和中控芯片通讯连接,终端设备包括电脑17及手持pda18。
35.智能管道出厂之前,在终端芯片的存储模块内录入管道技术参数和管道供应商信息,智能管井出厂之前,在中控芯片的存储模块内录入管井技术参数和管井供应商信息。施工时,智能管道相互连接并与智能管井连接后,终端芯片和中控芯片内录入施工信息。智能管道维修时,终端芯片内录入管道维修信息,并可通过中控芯片读取。中控芯片的检测传感器检测流过智能管井的水流的流速、水位和水温,这些检测数据存储于存储模块内,如果需要还可以增加氨氮数值、ph数值。电脑或者手持pda可以通过无线或有线的方式从中控芯片读取所有信息,方便管理。
36.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变换,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