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石料筛分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2.在水利水电、建筑、矿产等工程活动中一般会进行石料破碎、筛分及运输等石料处理过程,现有的石料在进行破碎后,经筛分作用直接掉落在对应的料斗内,在料斗的对应缓冲效果下再落在相应的输送机,通过输送机进行定向输送,能够降低石料冲击对输送机的冲击力度,保证输送机对石料的稳定输送。
3.但在实际的工程活动中,破碎筛分后的石料直接落入对应的料斗中,如申请号为202122308701.x的一种建筑石料筛分输送装置,石料通过溜槽对料斗底壁产生巨大的冲击力,增加了料斗内壁的磨损率,进而会降低料斗的使用寿命。因此,需要提出一种能够降低料斗内壁磨损率的石料筛分输送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石料筛分输送装置,其结构设计合理,通过设置第一溜槽、第二溜槽和第三溜槽,并在第一溜槽、第二溜槽和第三溜槽的内壁上均设置有耐磨层,能够将筛分后的不同粒度的石料通过溜槽缓冲的方式送入对应的料斗中,降低了石料对于料斗底壁的冲击,改善了料斗底壁容易被磨损的状况,提高整个装置的使用寿命。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石料筛分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筛分装置底部的第一溜槽、第二溜槽和第三溜槽,所述第一溜槽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料斗,所述第二溜槽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料斗,所述第三溜槽的底部设置有第三料斗,所述第一溜槽的上端连接在筛分装置的小粒径出料口上,所述第二溜槽和连接在筛分装置的中粒径出料口上,所述第三溜槽连接在筛分装置的大粒径出料口上,所述第一料斗、第二料斗和第三料斗的下方分别设置有一个输送机;
6.所述第一溜槽、第二溜槽和第三溜槽的内壁上均设置有耐磨层,所述第二溜槽和第三溜槽均呈倾斜布设,所述第一料斗、第二料斗和第三料斗的底部均设置有漏料孔。
7.上述的一种石料筛分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料斗、第二料斗和第三料斗的底部均设置有两个沿输送机的运行方向依次布设的漏料孔。
8.上述的一种石料筛分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料斗的前侧壁底部和后侧壁底部分别设置有一个防堵孔,两个所述防堵孔分别与第三料斗底部的两个漏料孔相贯通。
9.上述的一种石料筛分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料孔为半圆形孔。
10.上述的一种石料筛分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溜槽、第二溜槽和第三溜槽均为槽型溜槽。
11.上述的一种石料筛分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
一个挡料板。
12.上述的一种石料筛分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层包括多根呈平行布设的耐磨钢条。
13.上述的一种石料筛分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溜槽上靠近第一料斗的一端设置与倾斜段。
14.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5.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溜槽、第二溜槽和第三溜槽,并使其具有一定的倾斜度,能有效避免破碎后的石料经筛分装置筛分后直接落入对应的料斗中,可以将筛分后的不同粒度的石料通过溜槽缓冲的方式送入对应的料斗中,降低了石料对于料斗底壁的冲击,改善了料斗底壁容易被磨损的状况,提高第一料斗、第二料斗和第三料斗的使用寿命。
16.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溜槽、第二溜槽和第三溜槽的内壁上均设置有耐磨层,能有效降低石料对第一溜槽、第二溜槽和第三溜槽的磨损几率,能够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提升第一溜槽、第二溜槽和第三溜槽的使用寿命。
17.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通过设置第一溜槽、第二溜槽和第三溜槽,并在第一溜槽、第二溜槽和第三溜槽的内壁上均设置有耐磨层,能够将筛分后的不同粒度的石料通过溜槽缓冲的方式送入对应的料斗中,降低了石料对于料斗底壁的冲击,改善了料斗底壁容易被磨损的状况,提高整个装置的使用寿命。
18.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溜槽与第一料斗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溜槽与第二料斗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溜槽与第三料斗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3.附图标记说明:
24.1—第一溜槽;
ꢀꢀꢀꢀꢀꢀꢀꢀꢀꢀ
2—第二溜槽;
ꢀꢀꢀꢀꢀꢀꢀꢀꢀꢀ
3—第三溜槽;
25.4—第一料斗;
ꢀꢀꢀꢀꢀꢀꢀꢀꢀꢀ
5—第二料斗;
ꢀꢀꢀꢀꢀꢀꢀꢀꢀꢀ
6—第三料斗;
26.7—输送机;
ꢀꢀꢀꢀꢀꢀꢀꢀꢀꢀꢀꢀ
8—漏料孔;
ꢀꢀꢀꢀꢀꢀꢀꢀꢀꢀꢀꢀ
9—防堵孔;
27.10—耐磨钢条;
ꢀꢀꢀꢀꢀꢀꢀꢀ
11—挡料板;
ꢀꢀꢀꢀꢀꢀꢀꢀꢀꢀ
12—筛分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28.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设置在筛分装置12底部的第一溜槽1、第二溜槽2和第三溜槽3,所述第一溜槽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料斗4,所述第二溜槽2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料斗5,所述第三溜槽3的底部设置有第三料斗6,所述第一溜槽1的上端连接在筛分装置12的小粒径出料口上,所述第二溜槽2和连接在筛分装置12的中粒径出料口上,所述第三溜槽3连接在筛分装置12的大粒径出料口上,所述第一料斗4、第二料斗5和第三料斗6的下方分别设置有一个输送机7;
29.所述第一溜槽1、第二溜槽2和第三溜槽3的内壁上均设置有耐磨层,所述第二溜槽2和第三溜槽3均呈倾斜布设,所述第一料斗4、第二料斗5和第三料斗6的底部均设置有漏料
孔8。
30.实际使用时,通过设置第一溜槽1、第二溜槽2和第三溜槽3,并使其具有一定的倾斜度,能有效避免破碎后的石料经筛分装置12筛分后直接落入对应的料斗中,可以将筛分后的不同粒度的石料通过溜槽缓冲的方式送入对应的料斗中,降低了石料对于料斗底壁的冲击,改善了料斗底壁容易被磨损的状况,提高第一料斗4、第二料斗5和第三料斗6的使用寿命。
31.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在第一溜槽1、第二溜槽2和第三溜槽3的内壁上均设置有耐磨层,能有效降低石料对第一溜槽1、第二溜槽2和第三溜槽3的磨损几率,能够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提升第一溜槽1、第二溜槽2和第三溜槽3的使用寿命。
32.具体实施时,第一溜槽1可以设置为竖直方向,也可以具有一定倾斜度,可以以第一溜槽1、第二溜槽2以及第三溜槽3顺次排列时,通过合理的布置,减小占用空间且方便安装和维护。
33.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溜槽1、第二溜槽2以及第三溜槽3还能起到将不同粒度等级的石料进行定向输送的作用。
34.具体实施时,小粒径出料口、中粒径出料口和大粒径出料口所出石料粒径由小至大依次排布。
35.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料斗4、第二料斗5和第三料斗6的底部均设置有两个沿输送机7的运行方向依次布设的漏料孔8。
36.实际使用时,通过在第一料斗4、第二料斗5和第三料斗6的底壁非中心的位置开设有漏料孔8,可以保证经溜槽落下的石料不会直接穿过料斗落在输送机7上而防止输送机7受到损伤,落下的石料先落在料斗底壁中心位置形成一层石料垫层,使得后续的石料落下时对于料斗的直接冲击力降低,且逐渐堆积后的石料逐渐从漏料孔8落至输送机7上,保证输送机7稳定运行。
37.需要说明的是,每个料斗上的两个漏料孔8均位于料斗底壁的前后两侧,可以保证石料能够直接落在输送机7中心输送位置,不会直接落在输送机7边沿,防止对输送带受损且防止石料从输送机7弹出。
38.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料斗6的前侧壁底部和后侧壁底部分别设置有一个防堵孔9,两个所述防堵孔9分别与第三料斗6底部的两个漏料孔8相贯通。
39.实际使用时,对于第三料斗6来说,落入的石料尺寸较大,在穿过漏料孔8时,可能出现堆积堵塞的状况发生,为了防止这一现象的发生,第三料斗6的两个漏料孔8对应的侧壁均开设有防堵孔9,漏料孔8和防堵孔9连通,通过防堵孔9的设置,能够进一步增加第三料斗6中石料通过的顺畅程度,防至堵塞。
40.如图2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漏料孔8为半圆形孔。
41.实际使用时,半圆形设计使得漏料孔8越靠近料斗的侧壁,其开口尺寸越大。
42.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溜槽1、第二溜槽2和第三溜槽3均为槽型溜槽。
43.实际使用时,通过使第一溜槽1、第二溜槽2和第三溜槽3均为槽型溜槽,能够避免石料会随意发生飞出或滑落。
44.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输送机7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挡料板11。
45.实际使用时,挡料板11的设置也能够防止石料会随意发生飞出或滑落,能够保证
石料在输送过程中能够稳定沿预设路线实现运输,不会随意发生掉落或偏移轨迹的情况发生。
46.如图2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耐磨层包括多根呈平行布设的耐磨钢条10。
47.实际使用时,耐磨钢条10可以采用圆柱刚或者方钢,且相邻耐磨钢条10之间可以设置较小间隙也可以没有间隙,可以保证石料在耐磨钢条10上滑落时,不会接触到溜槽内壁,提升稳定性。
48.需要说明的是,耐磨钢条10沿与其对应的溜槽的延伸方向布设。
49.实际使用时,当第一溜槽1呈倾斜布设时,第一溜槽1、第二溜槽2和第三溜槽3均由上至下向右倾斜,所述第一溜槽1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溜槽2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第二溜槽2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三溜槽3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即第一溜槽1的坡度最陡,第三溜槽3的坡度最平缓,进而使得大粒径石料对应的溜槽缓冲效果最好。
50.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