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路面结构,尤其涉及一种抗滑自排水路面结构。
背景技术:2.路面排水是道路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涉及排水系统或防洪时,它也是排水或防洪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暴雨径流、冰雪覆盖均能使路面积水,它们能软化、冲刷甚至毁坏道路路基,造成路基边坡滑坍、道路翻浆等危害。而对路面排水,可迅速排除路面、地面径流和各种城市废水,防止积水,降低过高的地下水位和排除渗入路面结构层以及路基的水,以保证路基的稳定,从而维持车辆及行人的正常交通和安全。
3.专利cn202023124756.7公开了一种自排水路面的面层结构,包括透水的上面层和中面层,不透水的下面层,所述上面层厚度为4~6cm,压实后的孔隙率为15~18%,所述中面层的厚度为5~8cm,压实后的孔隙率为18~20%,所述下面层的厚度为4~6cm;所述中面层的底部由两个斜面构成,两端设有排水管,水沿斜面流入排水管排走,所述斜面与下面层之间通过防水层补平,所述防水层的厚度为1~2cm。该专利从材料的物理性质入手,控制孔隙率及厚度来增加自然排水功能,排水效率较低。并且路面防滑也是市政道路中重要的环节,如何将防滑与自排水功能结合,是市面上急需的路面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以下方案:
5.一种抗滑自排水路面结构,包括路基层,路基层上方设置防水层,防水层上方设置排水层,排水层上方设置防滑层;所述排水层为中空板,排水层左右侧壁开设出水孔,排水层顶面开设排水孔;所述防滑层包括防滑路面层及嵌设于防滑路面层内的防滑结构;所述防滑结构包括安装槽,安装槽内设置有防滑筒,安装槽底部设置有连接筒,防滑筒底部对应连接筒设置连接柱,连接柱嵌入连接筒内且能够沿连接筒上下滑动,连接柱底面于连接筒底面之间设置复位弹簧;所述安装槽底面开设安装槽出水孔,安装槽出水孔与排水孔一一对应连通设置;所述安装槽内还填充有弹性吸水填料。
6.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筒顶端设置中心开口的限位板,连接柱底端设置限位块,限位块嵌入连接筒内沿连接筒上下滑动,限位块顶面与限位板底面相抵时,防滑筒复位至最高位置。
7.进一步地,所述防滑筒截面呈半圆形,其底面为半圆直线侧。
8.进一步地,所述排水层底面为由中心至左右两侧逐渐降低的斜面。
9.进一步地,所述防滑筒底部前后两端设置防滑筒卡块,安装槽顶面前后两端向内设置安装槽卡板,防滑筒复位至最高位置时,防滑筒卡块顶面与安装槽卡板相抵;防滑筒左右两端与安装槽左右侧壁之间具有间隔。
10.进一步地,所述排水孔与安装槽出水孔均设置于连接筒之间或连接筒与安装槽侧壁之间。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2.1.设置防滑筒,增加路面防滑功能;
13.2.利用防滑筒与安装槽之间的间隔收集路面积水,通过排水层将积水排放,同时配合具有弹性的吸水填料增强积水吸收效果,通过车辆对防滑筒下压将填料吸收的积水挤压出来,排至排水层,实现高效率自排水的功能。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防滑结构示意图。
16.1.路基层;2.防水层;3.排水层;4.防滑层;5.防滑结构;6.排水孔;7.出水孔;8.防滑筒;9.安装槽;10.连接筒;11.连接柱;12.复位弹簧;13.限位块;14.限位板;15.安装槽出水孔;16.防滑筒卡块;17.安装槽卡板;18.填料。
具体实施方式
17.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18.实施例1:
19.如图1-图2所示,一种抗滑自排水路面结构,包括路基层1,路基层1上方设置防水层2,防水层2上方设置排水层3,排水层3上方设置防滑层4;所述排水层3为中空板,排水层3左右侧壁开设出水孔7,排水层3顶面开设排水孔6;所述防滑层4包括防滑路面层及嵌设于防滑路面层内的防滑结构5;所述防滑结构5包括安装槽9,安装槽9内设置有防滑筒8,安装槽9底部设置有连接筒10,防滑筒8底部对应连接筒10设置连接柱11,连接柱11嵌入连接筒10内且能够沿连接筒10上下滑动,连接柱11底面与连接筒10底面之间设置复位弹簧12;所述安装槽9底面开设安装槽出水孔15,安装槽出水孔15与排水孔6一一对应连通设置;所述安装槽9内还填充有弹性吸水填料18。
20.所述连接筒10顶端设置中心开口的限位板14,连接柱11底端设置限位块13,限位块13嵌入连接筒10内沿连接筒10上下滑动,限位块13顶面与限位板14底面相抵时,防滑筒8复位至最高位置。
21.所述防滑筒8截面呈半圆形,其底面为半圆直线侧。
22.所述排水层3底面为由中心至左右两侧逐渐降低的斜面。
23.所述防滑筒8底部前后两端设置防滑筒卡块16,安装槽9顶面前后两端向内设置安装槽卡板17,防滑筒8复位至最高位置时,防滑筒卡块16顶面与安装槽卡板17相抵;防滑筒8左右两端与安装槽9左右侧壁之间具有间隔。
24.所述排水孔6与安装槽出水孔15均设置于连接筒10之间或连接筒10与安装槽9侧壁之间。
25.设置防滑筒8,使车辆驶过的过程中增加与地面的摩擦,提供防滑功能;防滑筒8通过连接筒10、连接柱11与复位弹簧12的配合实现防滑筒8下压及复位功能;安装槽9左右侧壁与防滑筒8之间具有间隔,当路面具有积水时,积水由间隔进入安装槽9内,安装槽9内填充有具有弹性的吸水填料18,吸水填料18有效的吸收积水,此时若有车辆经过,车辆下压防滑筒8,防滑筒8挤压填料18,填料18中的水通过安装槽出水孔15及排水孔6进入排水层3内,
最后通过出水孔7将积水排出。排水层3底面由中间向左右两端呈逐渐降低的斜面,帮助积水更快地向外排出。若长时间没有车辆经过,则填料18吸收满积水后,在积水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向排水层3慢慢渗透,也可实现排水功能。
26.本实用新型设置防滑筒8,增加路面防滑功能;利用防滑筒8与安装槽9之间的间隔收集路面积水,通过排水层3将积水排放,同时配合具有弹性的吸水填料18增强积水吸收效果,通过车辆对防滑筒8下压将填料18吸收的积水挤压出来,排至排水层3,实现高效率自排水的功能。
27.最后,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很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发明公开的内容中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1.一种抗滑自排水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路基层,路基层上方设置防水层,防水层上方设置排水层,排水层上方设置防滑层;所述排水层为中空板,排水层左右侧壁开设出水孔,排水层顶面开设排水孔;所述防滑层包括防滑路面层及嵌设于防滑路面层内的防滑结构;所述防滑结构包括安装槽,安装槽内设置有防滑筒,安装槽底部设置有连接筒,防滑筒底部对应连接筒设置连接柱,连接柱嵌入连接筒内且能够沿连接筒上下滑动,连接柱底面于连接筒底面之间设置复位弹簧;所述安装槽底面开设安装槽出水孔,安装槽出水孔与排水孔一一对应连通设置;所述安装槽内还填充有弹性吸水填料。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一种抗滑自排水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筒顶端设置中心开口的限位板,连接柱底端设置限位块,限位块嵌入连接筒内沿连接筒上下滑动,限位块顶面与限位板底面相抵时,防滑筒复位至最高位置。3.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一种抗滑自排水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筒截面呈半圆形,其底面为半圆直线侧。4.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一种抗滑自排水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层底面为由中心至左右两侧逐渐降低的斜面。5.如权利要求4中所述一种抗滑自排水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筒底部前后两端设置防滑筒卡块,安装槽顶面前后两端向内设置安装槽卡板,防滑筒复位至最高位置时,防滑筒卡块顶面与安装槽卡板相抵;防滑筒左右两端与安装槽左右侧壁之间具有间隔。6.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一种抗滑自排水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孔与安装槽出水孔均设置于连接筒之间或连接筒与安装槽侧壁之间。
技术总结一种抗滑自排水路面结构,包括路基层,路基层上方设置防水层,防水层上方设置排水层,排水层上方设置防滑层;所述排水层为中空板,排水层左右侧壁开设出水孔,排水层顶面开设排水孔;所述防滑层包括防滑路面层及嵌设于防滑路面层内的防滑结构;所述防滑结构包括安装槽,安装槽内设置有防滑筒,安装槽底部设置有连接筒,防滑筒底部对应连接筒设置连接柱,连接柱嵌入连接筒内且能够沿连接筒上下滑动,连接柱底面于连接筒底面之间设置复位弹簧;所述安装槽底面开设安装槽出水孔,安装槽出水孔与排水孔一一对应连通设置;所述安装槽内还填充有弹性吸水填料。有弹性吸水填料。有弹性吸水填料。
技术研发人员:鲁庆 陈跃华 罗锐 唐前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自贡城投重交再生新材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30
技术公布日:2023/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