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公开涉及胶带贴附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胶带贴附工装。
背景技术:2.液晶显示器的显示器面板与背板通常采用泡棉胶带进行粘接。具体地,泡棉胶带的一面先粘贴在背板上,然后撕掉泡棉胶带的另一面的隔离纸后与显示器进行粘接。
3.目前,在胶带贴附时使用的工装由连接的定位座和贴附座组成,贴附座用于在背板上滑动,以将胶带贴附在背板上。定位座用于沿背板的侧壁滑动,以对胶带进行定位。但是该工装只能适用于单一产品,产品下市后,工装即报废,导致资源的浪费。
4.因此,亟需一种胶带贴附工装,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胶带贴附工装,能够适应于多种产品,提高利用率,避免资源的浪费。
6.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胶带贴附工装,包括定位座和贴附座;
7.所述贴附座上具有能够容纳胶带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沿所述胶带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贴附座用于在待贴附件上移动,以将所述胶带贴附在所述待贴附件上;
8.所述定位座连接于所述贴附座一侧,且与所述贴附座之间的距离可调,所述定位座上设置有位于所述贴附座外侧的定位部,所述定位部能够于所述待贴附件的侧壁滑动,以对所述胶带进行定位。
9.可选地,所述贴附座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且所述第一基座和所述第二基座之间的距离可调,所述第一基座上开设有第一半槽,所述第二基座上开设有第二半槽,所述第一半槽和所述第二半槽构成所述限位槽;
10.所述定位座连接于所述第一基座背离所述第二基座的一侧。
11.可选地,所述胶带贴附工装还包括第一连接件和多个第一垫片,所述第一连接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定位座、所述第一基座和所述第二基座,所述第一垫片能够套设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上,且夹设于所述定位座和所述第一基座之间或者所述第一基座和所述第二基座之间。
12.可选地,所述定位部包括至少两组第一转动件,至少两组所述第一转动件沿所述限位槽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转动件可转动连接于所述定位座,以与所述待贴附件的侧壁滚动配合。
13.可选地,所述第一转动件设有两组,两组所述第一转动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定位座在所述限位槽延伸方向上的两端;
14.所述定位部还包括平衡板,所述平衡板连接于所述定位座,所述平衡板沿所述限位槽的延伸方向延伸且位于两组所述第一转动件之间;所述平衡板朝向所述贴附座的一侧具有定位面,在由所述贴附座指向所述定位座的方向上,当所述第一转动件均与所述待贴
附件接触时,所述定位面与所述待贴附件之间具有预设间隙。
15.可选地,所述平衡板背离所述贴附座的一侧开设有磁铁槽,所述磁铁槽内设置有磁铁,所述磁铁能够吸附所述待贴附件。
16.可选地,所述胶带贴附工装还包括第二转动件,所述第二转动件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定位座或所述贴附座上;
17.所述第二转动件的底面不低于所述贴附座设置有所述限位槽的底面,所述第二转动件用于在所述待贴附件上滚动。
18.可选地,所述定位座靠近所述贴附座的一侧具有第一安装缺口,所述第二转动件位于所述第一安装缺口内;
19.和/或,所述第二转动件设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二转动件沿所述限位槽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20.可选地,所述胶带贴附工装还包括回压转动件,所述回压转动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贴附座和所述定位座之间,用于将所述胶带压附在所述待贴附件上。
21.可选地,所述胶带贴附工装还包括第二连接件和多个第二垫片,所述第二连接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定位座和所述贴附座,所述回压转动件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上,所述第二垫片能够套设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上且夹设于所述定位座和所述回压转动件之间或所述贴附座和所述回压转动件之间。
22.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23.通过设置贴附座,并在贴附座上设置限位槽,以将胶带限位在限位槽内实现对胶带的限位和导向,同时在贴附座的一侧设置定位座,且贴附座和定位座之间的距离可调,定位座上的定位部在待贴附件上滑动时,定位部沿着待贴附件的侧壁滑动,即贴附座滑动实现胶带贴附的过程中,定位座始终沿着待贴附件的侧壁进行滑动且胶带限位在限位槽内。而且由于定位座和贴附座之间的距离可调,能够实现在待贴附件上的不同位置贴附胶带或者适用于多种产品的胶带的贴附,扩大该胶带贴附工装的使用范围,能够重复使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24.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6.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胶带贴附工装的结构示意图一;
27.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胶带贴附工装的结构示意图二;
28.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胶带贴附工装的左视示意图;
29.图4为图3中a-a向的剖视示意图;
30.图5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胶带贴附工装的右视示意图;
31.图6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胶带贴附工装的侧视示意图;
32.图7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胶带贴附工装的俯视示意图;
33.图8为图3中b-b向的剖视示意图;
34.图9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胶带贴附工装的拆解示意图一;
35.图10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胶带贴附工装的拆解示意图二。
36.其中,1、定位座;11、第一安装缺口;
37.2、贴附座;21、第一基座;211、第一半槽;22、第二基座;221、第二半槽;201、限位槽;202、第二安装缺口;
38.3、定位部;31、第一转动件;32、平衡板;321、定位面;33、磁铁;
39.4、第二转动件;
40.5、回压转动件;
41.6、第一连接件;
42.7、第一垫片;
43.8、第二连接件;
44.9、第二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45.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46.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47.如图1至图10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胶带贴附工装,包括定位座1和贴附座2。其中,贴附座2上具有能够容纳胶带的限位槽201,且限位槽201沿胶带的长度方向延伸,贴附座2用于在待贴附件上移动,以将胶带贴附在待贴附件上。定位座1连接于贴附座2一侧,且与贴附座2之间的距离可调,定位座1上设置有位于贴附座2外侧的定位部3,定位部3能够于待贴附件的侧壁滑动,以对胶带进行定位。
48.具体实现时,该胶带贴附工装的具体使用方法为:先将胶带的一端手工粘贴在待贴附件上的起点位置上,从而确定胶带在待贴附件上的起始位置并以此固定好胶带的一端,然后再采用胶带贴附工装在待贴附件上进行滑动,以实现胶带在待贴附件上的粘接操作。具体为:将胶带定位在限位槽201内,然后人工手持胶带贴附工装在待贴附件上进行滑动,在此过程中实现将胶带贴附在待贴附件上,与此同时,定位部3位于待贴附件的外侧,使得定位部3也沿着待贴附件的侧壁进行滑动。即贴附座2在待贴附件上移动实现胶带贴附的过程中,通过同时确保胶带在贴附工装上的位置定位以及胶带贴附工装在待贴附件上的位置定位,从而共同实现胶带在待贴附件上进行贴附时的可靠定位,使得胶带在待贴附件上进行贴附时不会发生偏移,提高胶带的贴附效果。
49.此外,通过将定位座1和贴附座2之间的距离设置为可调,能够使得该胶带贴附工装适用于多种产品的胶带的贴附,能够重复使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50.示例性地,可以设置限位槽201的槽深稍微小于胶带的厚度,比如胶带的厚度与限位槽的槽深的差值为大于或等于1mm,贴附座2在待贴附件上进行滑动时可以通过限位槽
201的槽底对胶带起到压实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胶带在待贴附件上的贴附效果。或者,还可以设置限位槽201的槽深与胶带的厚度一致,从而使得贴附座2在待贴附件上滑动的过程中将胶带可靠紧实地压合在待贴附件上。
51.示例性地,本公开实施例的胶带贴附工装具体可以为实现显示器结构的背板上的胶带的贴附操作。即,待贴附件可以为背板,或者待贴附件也可以为其他需要进行胶带粘贴的零件。此外,胶带优选但不限于泡棉胶带。
52.综上,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胶带贴附工装,通过设置贴附座2,并在贴附座2上设置限位槽201,以将胶带限位在限位槽201内实现对胶带的限位和导向,同时在贴附座2的一侧设置定位座1,且贴附座2和定位座1之间的距离可调,定位座1上的定位部3在待贴附件上滑动时,定位部3沿着待贴附件的侧壁滑动。即贴附座2滑动实现胶带贴附的过程中,定位部3始终沿着待贴附件的侧壁进行滑动且胶带限位在限位槽201内,即通过同时确保胶带在胶带贴附工装上的位置可靠性以及胶带贴附工装在待贴附件上的位置可靠,从而共同实现胶带在待贴附件上进行贴附时的可靠定位,使得胶带在贴附过程中不会发生偏移,而且由于定位座1和贴附座2之间的距离可调,能够实现在待贴附件上的不同位置贴附胶带或者适用于多种产品的胶带的贴附,扩大该胶带贴附工装的使用范围,能够重复使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53.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贴附座2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基座21和第二基座22,且第一基座21和第二基座22之间的距离可调,第一基座21上开设有第一半槽211,第二基座22上开设有第二半槽221,第一半槽211和第二半槽221构成上述限位槽201。定位座1连接于第一基座21背离第二基座22的一侧。
54.也就是说,贴附座2由第一基座21和第二基座22构成,第一基座21和第二基座22共同形成上述限位槽201,而且由于第一基座21和第二基座22之间的距离可调,如此可通过调整第一基座21和第二基座22之间的距离来改变限位槽201的宽度,从而使得该胶带贴附工装能够适应不同宽度的胶带,进一步提高该胶带贴附工装的适用范围。
55.此外,定位座1连接于第一基座21背离第二基座22的一侧,也就是说,第一基座21和定位座1连接,第一基座21和定位座1之间的距离可调,如此使得该胶带贴附工装不仅能适应多种产品以及待贴附件上不同位置胶带的贴附,还能适应多种宽度的胶带的贴附,适用范围更广。
56.参照图1至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胶带贴附工装还包括第一连接件6和多个第一垫片7,第一连接件6可拆卸连接于定位座1、第一基座21和第二基座22,第一垫片7能够套设于第一连接件6上,且夹设于定位座1和第一基座21之间或者第一基座21和第二基座22之间。
57.也就是说,定位座1、第一基座21和第二基座22通过第一连接件6实现可拆卸连接,而第一垫片7能够套设在第一连接件6上,如此可通过设置在定位座1和第一基座21之间的第一垫片7的数量来调整定位座1和第一基座21之间的距离,通过设置在第一基座21和第二基座22之间的第一垫片7的数量来调整第一基座21和第二基座22之间的距离。
58.此外,还可通过选用不同厚度的第一垫片7,同样能够实现对定位座1和第一基座21以及第一基座21和第二基座22之间的距离的调整。也就是说第一基座21和定位座1以及第一基座21和第二基座22之间的距离的调整通过第一垫片7的数量和/或厚度来实现。
59.示例性地,在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连接件6优选为螺栓,螺栓穿设于定位座1和第一基座21,并螺纹连接于第二基座22。此外,为了避免螺栓的头部外露,定位座1上设置有沉孔,螺栓的头部位于沉孔内。当然,在另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螺栓还可穿设于第二基座22和第一基座21,并螺纹连接于定位座1。此时,第二基座22上开设有能够容纳螺栓的头部的沉孔。
60.当然,在另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连接件6设有三个,也就是说定位座1、第一基座21和第二基座22通过三个第一连接件6实现可拆卸连接,三个第一连接件6呈三角形分布,能够保证定位座1、第一基座21和第二基座22的连接稳定性。当然在另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连接件6的数量还可设置两个或四个以上。
61.示例性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定位座1和第一基座21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定位座1和第一基座21通过套设在连接件上的垫片的数量和/或厚度来调整间距。而第一基座21和第二基座22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第一基座21和第二基座22通过套设在连接件上的垫片的数量和/或厚度来调整间距。
62.此时,连接件也可选用螺栓,连接定位座1和第一基座21的螺栓穿设于定位座1并螺纹连接于第一基座21。连接第一基座21和第二基座22的螺栓穿设于第二基座22并螺纹连接于第一基座21。在此种情况下,定位座1和第一基座21之间的距离与第一基座21和第二基座22之间的距离的调整均可单独进行调整,而无需拆卸整个胶带贴附工装。
63.参照图1和图2所示,定位部3包括至少两组第一转动件31,至少两组第一转动件31沿限位槽201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第一转动件31可转动连接于定位座1,以与待贴附件的侧壁滚动配合。
64.也就是说,当贴附座2在待贴附件上滑动时,定位部3主要通过第一转动件31沿待贴附件的侧壁进行滑动,由于第一转动件31本身相对于定位座1可转动连接,因此第一转动件31沿待贴附件的侧壁的滑动的方式为滚动,如此可减小定位部3与待贴附件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定位部3沿待贴附件的侧壁进行滑动时对于贴附件的侧壁的摩擦损伤。
65.而且通过设置所有的第一转动件31的中心的连线与待贴附件的侧壁平行,以此确保设置少两组第一转动件31时,当贴附座2在待贴附件上滑动时,至少两组第一转动件31均可以与待贴附件的侧壁滑动实现对胶带的定位,避免胶带贴附时发生位置偏移。此外,通过设置至少两组第一转动件31,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对胶带贴附时的位置定位的精确性,进而可以提升胶带的贴附效果。
66.示例性地,在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转动件31具体可以为第一转筒,定位座1上与限位槽201的延伸方向设置有第一连接轴,第一转筒设置在第一连接轴上且可绕第一连接轴转动。
67.此外,参照图1和图2,为了避免第一转筒掉落,还可以在第一转动上设置螺栓,第一连接轴内设置有与螺栓配合的螺纹孔,螺栓穿设于螺纹孔内并且螺栓的头部阻挡和限位第一转筒,避免第一转筒掉落。
68.示例性地,在另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转动件31还可选择为滚动轴承,滚动轴承的内圈固定在定位座1上,滚动轴承的外圈可以相对于内圈转动且沿着待贴附件的侧壁滚动。
69.示例性地,参照图1和图2,第一转动件31设置为两组,或者第一转动件31也可以设置三组或三组以上。此外,每组第一转动件31可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转动件31。
70.需要说明的是,可通过更换不同直径的第一转动件31来实现对胶带的不同贴附位置的兼容。比如,当胶带的贴附位置较为远离待贴附件的侧壁时,可选用外径较小的第一转动件31;当胶带在待贴附件上的贴附位置较为靠近待贴附件的侧壁时,此时可选用外径较大的第一转动件31,实现对胶带的不同贴附位置的兼容,从而提升适用灵活度。
71.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转动件31设有两组,两组第一转动件31分别设置于定位座1在限位槽201延伸方向上的两端。定位部3还包括平衡板32,平衡板32连接于定位座1,平衡板32沿限位槽201的延伸方向延伸,且位于两组第一转动件31之间,平衡板32朝向贴附座2的一侧具有定位面321,在由贴附座2指向定位座1的方向上,当第一转动件31均与待贴附件接触时,定位面321与待贴附件之件具有预设间隙。
72.也就是说,在由贴附座2指向定位座1的方向上,定位面321和第一转动件31与贴附件接触的面并不共面,定位面321和第一转动件31与待贴附件接触的面之间具有预设间隙,且定位面321相对第一转动件31与待贴附件接触的面靠近贴附座2,如此当第一转动件31与待贴附件的侧壁接触时,定位面321与待贴附件的侧壁之间具有预设间隙。如此,在使用该胶带贴附工装贴附胶带时,如果其中一组第一转动件31移出待贴附件时,定位面321能够与待贴附件接触而阻挡该胶带贴附工装产生较大的倾斜而失去平衡,从而消除由于该胶带贴附工装失衡导致胶带贴附歪斜的风险。而且由于定位面321与待贴附件之间具有间隙,能够避免两组第一转动件31均沿待贴附件的侧壁滚动时,定位面321与待贴附件之间产生摩擦磨损。
73.示例性地,在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预设间隙设定为大于0且小于等于0.2。当然,预设间隙的具体尺寸还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74.参照图1和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平衡板32背离贴附座2的一侧开设有磁铁槽,磁铁槽内设置有磁铁33,磁铁33能够吸附待贴附件。
75.也就是说,平衡板32上设置有磁铁33,磁铁33能够与待贴附件之间产生吸力,从而在第一转动件31沿待贴附件的侧壁滚动时,磁铁33与待贴附件之间的吸引力能够保证第一转动件33与待贴附件保持紧密接触,保证定位准确,提高对胶带的贴附效果。
76.此外,在贴附过程中,当其中一组第一转动件31移出待贴附件时,该胶带贴附工装出现一定程度的倾斜而使得平衡板32的定位面321与待贴附件接触,此时能够通过磁铁33与待贴附件之间的吸力来保持平衡板32与待贴附件之间相对位置的相对稳定,进一步避免该胶带贴附工装出现较大倾斜。
77.需要说明的是,此种情况下,待贴附件的材质为金属,也就是能被磁铁吸附的材质,比如铁质材料。
78.如图6和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胶带贴附工装还包括第二转动件4,第二转动件4可转动地设置定位座1或贴附座2上,第二转动件4的底面不低于贴附座2设置有限位槽201的底面,第二转动件4用于在待贴附件上滚动。
79.也就是说,贴附座2在待贴附件上滑动实现胶带在待贴附件上的贴附操作时,可以通过第二转动件4在待贴附件上滑动,从而降低贴附座2与待贴附件之间的摩擦力,以此降低贴附座2和待贴附件之间的摩擦磨损,提高该胶带贴附工装的使用寿命。
80.此外,第二转动件4的底面可以设置为与贴附座2设有限位槽201的底面平齐或者第二转动件4的底面凸出于贴附座2设有限位槽201的底面。当第二转动件4的底面与贴附座2设置限位槽201的底面平齐时,贴附座2主要通过第二转动件4在待贴附件上进行滚动,实现对胶带的贴附工作,能够降低贴附座2与待贴附件之间的摩擦力,以减弱对待贴附件的摩擦损伤。当第二转动件4的底面凸出于贴附座2的底面时,能够保证第二转动件4在待贴附件上滚动,而贴附座2的底面不会与待贴附件之间接触,从而进一步降低对待贴附件的摩擦损伤。
81.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二转动件4的底面凸出于贴附座2的底面时,第二转动件4的底面与待贴附件的底面之间的距离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不宜过大影响贴附座对胶带的贴附,也不宜过小而影响第二转动件4与待贴附件的接触。
82.示例性地,在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转动件4可以选择为第二滚筒,定位座1或贴附座2上设置有沿由贴附座2指向定位座1的方向延伸的第二连接轴,第二转动件4设置在第二连接轴上且能够绕第二连接轴转动。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是相互垂直设置的,从而实现第二转动件4在待贴附件的表面滚动,第一转动件31在待贴附件的侧壁上滚动,以实现不同的作用。
83.示例性地,在另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转动件4还可以选择为滚动轴承,滚动轴承的内圈固定在贴附座2或定位座1上,滚动轴承的外圈可以相对于内圈转动,且外圈用于在待贴附件上滑动。
84.参照图1、图2和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座1靠近贴附座2的一侧具有第一安装缺口11,第二转动件4位于第一安装缺口11内。
85.也就是说,在装配第二转动件4时,可以将贴附座2和定位座1首先拆卸分离后,再将第二转动件4安装在第一安装缺口11内,以便于实现第二转动件4的安装操作。
86.示例性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是贴附座2靠近定位座1的一侧具有第一安装缺口11,第二转动件4位于第一安装缺口11内。
87.示例性地,在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中,如图6和图7所示,第二转动件4安装在定位座1上。或者,在另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中,第二转动件4安装在贴附座2的第一基座21上。
8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转动件4设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第二转动件4沿限位槽201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通过设置至少两个第二转动件4,能够提高贴附座2在待贴附件上滑动时的可靠性,从而保证对胶带的贴附效果。
89.示例性地,参照图7,第二转动件4可以设置为两个。或者,第二转动件4也可以设置为三个或三个以上。
90.参照图8至图10,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胶带贴附工装还包括回压转动件5,回压转动件5可转动地设置于贴附座2和定位座1之间,用于将胶带压附在待贴附件上。
91.也就是说,当贴附座2在待贴附件上滑动时,此时限位槽201先对胶带进行定位并随之贴附在待贴附件上后,此时回压转动件5沿着待贴附件表面滑动的过程中对已经贴附在待贴附件表面上的胶带进行压合,从而将胶带压实在待贴附件上,从而可以提升胶带的贴附效果。
92.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9和图10,限位槽201分为两部分,回压转动件5位于两部分限位槽201之间。如此,能够提高对胶带的定位效果,而且提高对胶带的压合效果。
93.在一些实施例中,回压转动件5的底面凸出于贴附座2设置限位槽201的底面,且回压转动件5的底面低于限位槽201的槽底,从而实现回压转动件5对已经贴附在待贴附件上的胶带的压实作用。
94.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贴附座2靠近定位座1的一侧具有第二安装缺口202,回压转动件5位于第二安装缺口202内。可以理解的是,由于贴附座2由第一基座21和第二基座22构成,因此上述第二安装缺口202由第一基座21和第二基座22共同形成。示例性地,参照图9和图10,第一基座21为u型结构,第二基座22朝向第一基座21的一侧设置有凹槽,当第一基座21和第二基座22连接后,第一基座21的u型通槽和第二基座22的凹槽形成上述第二安装缺口202。
95.在一些实施例中,回压转动件5设置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回压转动件5沿限位槽201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通过设置至少两个回压转动件5,能够通过至少两个回压转动件5在待贴附件上进行滚动,从而提升回压转动件5对于胶带的压实作用,提高胶带的贴附效果。
96.示例性地,参照图9至图10,回压转动件5设置有两个;或者,回压转动件5也可设置为三个或三个以上。
97.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胶带贴附工装还包括第二连接件8和多个第二垫片9,第二连接件8可拆卸连接于定位座1和贴附座2,回压转动件5转动设置于第二连接件8上,第二垫片9能够套设于第二连接件8上且夹设于定位座1和回压转动件5之间或贴附座2和回压转动件5之间。
98.也就是说,回压转动件5能够转动的设置在定位座1和贴附座2之间,第二连接件8可拆卸连接定位座1和贴附座2,如此可通过设置在定位座1和回压转动件5之间的第二垫片9的数量以及回压转动件5和贴附座2之间的第二垫片9的数量来调整回压转动件5的位置,以此来调整回压转动件5在定位座1和贴附座2之间的位置来适应不同宽度的胶带,以保证回压转动件5对胶带的压实效果。
99.此外,还可通过选用不同厚度的第二垫片9,同样能够实现对回压转动件5位置的调整。也就是说。回压转动件5在定位座1和贴附座2之间的位置通过位于定位座1和回压转动件5之间第二垫片9的数量和/或厚度以及位于回压转动件5和贴附座2之间的第二垫片9的数量和/或厚度来实现。
100.示例性地,参照图8至图10,第二连接件8连接于第二基座22和定位座1,第一基座21上开设有能够避让回压转动件5的u型通槽,第一基座21和第二基座22之间共同形成容纳回压转动件5的第二安装缺口202。
101.示例性地,在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回压转动件5可以选择为第三转筒,第三转筒设置在第二连接件8上且可绕第二连接件8转动。也就是说,第二连接件8与第一连接轴是相互垂直设置的,而与第二连接轴是平行的。
102.示例性地,在另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回压转动件5还可选择为滚动轴承,滚动轴承的内圈套设在第二连接件8上,滚动轴承的外圈可以相对内圈转动且外圈用于压合胶带。
103.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胶带贴附工装可以采用合金材料制成,以确保该胶带贴附工装具有较大的结构强度,以提高使用寿命。或者,该胶带贴附工装也可采用塑料制成,
以实现该胶带贴附工装整体的轻量化设计,便于用户使用。
104.另外,还可在该胶带贴附工装上设置有手持部,手持部可选择为手柄或把手,以便于用户手持该胶带贴附工装进行胶带的贴附操作。
10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106.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公开。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公开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述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