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儿童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儿童床。
背景技术:2.现有技术中,儿童床通常包括围框及用于支撑围框的支撑架,为便于收纳,围框和支撑架之间通常可以收折。目前儿童床的结构多种多样,但仍然存在结构复杂,高度调节或折叠操作不变等问题,不利于日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新颖且高度可调的儿童床。
4.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儿童床,具有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在展开状态下,所述儿童床包括上框架及设置在所述上框架下方的底支架,所述儿童床还包括连接在所述上框架和底支架之间的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上支撑杆组件和下支撑杆组件;
6.所述上支撑杆组件包括第一上支撑杆和第二上支撑杆,所述第一上支撑杆的上部、第二上支撑杆的上部分别与所述上框架枢轴相连;
7.所述下支撑杆组件包括第一下支撑杆和第二下支撑杆,所述第一下支撑杆的下部、第二下支撑杆的下部分别与所述底支架枢轴相连,所述第一下支撑杆的上部与所述第一上支撑杆的下部枢轴连接,所述第二下支撑杆的上部与所述第二上支撑杆的下部枢轴连接;
8.所述儿童床还包括高度调节机构,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动作从而改变所述第一上支撑杆和第一下支撑杆之间、第二上支撑杆和第二下支撑杆之间的角度变化进而调节所述儿童床的高度。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上支撑杆上的第一上齿条、设置在所述第二上支撑杆上且与所述第一上齿条相啮合的第二上齿条、设置在所述第一下支撑杆上的第一下齿条及设置在所述第二下支撑杆上且与所述第一下齿条相啮合的第二下齿条,通过所述第一上齿条和第二上齿条之间的啮合驱动所述第一上支撑杆和第二上支撑杆的转动、以及所述第一下齿条和第二下齿条之间的啮合驱动所述第一下支撑杆和第二下支撑杆的转动,从而改变所述第一上支撑杆和第一下支撑杆之间、第二上支撑杆和第二下支撑杆之间的角度变化。
10.在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上支撑杆与所述上框架通过第一上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上支撑杆与所述上框架通过第二上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上齿条设置在所述第一上支撑杆的上端部且所述第一上齿条沿着所述第一上转轴的轴心线的周向方向延伸,所述第二上齿条设置在所述第二上支撑杆的上端部且所述第二上齿条沿着所述第二上转轴的轴心线的周向方向延伸;
11.所述第一下支撑杆与所述底支架通过第一下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下支撑杆与所述底支架通过第二下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下齿条设置在所述第一下支撑杆的下端部且所述第一下齿条沿着所述第一下转轴的轴心线的周向方向延伸,所述第二下齿条设置在所述第二下支撑杆的下端部且所述第二下齿条沿着所述第二下转轴的轴心线的周向方向延伸。
12.进一步地,当所述儿童床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儿童床具有最高使用位置、最低使用位置及位于所述最高使用位置和最低使用位置之间的多个中间使用位置,所述儿童床还包括用于将所述儿童床锁定在不同使用位置下的锁定机构。
13.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锁定机构包括滑动连接在所述上框架或底支架上的锁销,开设在所述第一上支撑杆、第二上支撑杆、第一下支撑杆、第二下支撑杆中的一个上的多个锁槽,抵压在所述锁销上的弹性件及解锁件,所述锁定机构具有锁定工作状态和解锁工作状态,在所述锁定机构处于锁定工作状态时,所述弹性件使得所述锁销插入所述多个锁槽中的其中一个锁槽内;操作所述解锁件使得所述锁定机构解锁时,克服所述弹性件的弹性力使得所述锁销脱离所有所述锁槽,允许所述第一上齿条和第二上齿条啮合驱动所述第一上支撑杆和第二上支撑杆的转动或所述第一下齿条和第二下齿条啮合驱动所述第一下支撑杆和第二下支撑杆的转动。
14.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锁槽开设在所述第一上支撑杆或第二上支撑杆上且所述多个锁槽沿所述第一上转轴或第二上转轴的轴心线的周向方向依次分布,所述第一上支撑杆或第二上支撑杆上开设用于避让所述锁销的避让槽,所述避让槽沿所述第一上转轴或第二上转轴的轴心线的周向方向延伸且所述避让槽与所述多个锁槽均连通,当所述第一上支撑杆或第二上支撑杆转动时,所述锁销位于所述避让槽内且在所述避让槽内滑动;当所述儿童床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锁销位于所述避让槽内。
15.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锁定机构还包括连接在所述锁销上的牵引索,所述牵引索与所述解锁件相连;和/或,所述弹性件为设置在所述上框架或底支架和锁销之间的弹簧。
16.具体地,所述牵引索设置在所述第一上支撑杆或第二上支撑杆和所述上框架内,所述解锁件设置在所述上框架上。
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儿童床的相对两侧设置有所述支撑机构和所述高度调节机构。
1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上框架包括上围框及分别设置在所述上围框的相对两侧的上连接件,每侧所述上支撑杆组件中的所述第一上支撑杆和第二上支撑杆与一侧所述上连接件枢轴连接;
19.所述底支架包括底框架组件及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框架组件相对两侧的下连接件,每侧所述下支撑杆组件中的所述第一下支撑杆和第二下支撑杆与一侧所述下连接件枢轴连接。
20.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21.本实用新型的儿童床通过高度调节机构动作从而改变第一上支撑杆和第一下支撑杆之间、第二上支撑杆和第二下支撑杆之间的角度变化进而调节儿童床的高度,高度调节及折叠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代表性实施例的儿童床处于最高使用位置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图1的儿童床的侧视图;
24.图3为图2中a处放大图;
25.图4为图1的儿童床处于最低使用位置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图4的儿童床的侧视图;
27.图6为图5中b处放大图;
28.图7为图1的儿童床处于折叠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9.图8为图7的儿童床的侧视图;
30.图9为图8中c处放大图;
31.图中:1、上框架;1a、上围框;1b、上连接件;2、底支架;2a、底框架组件;2b、下连接件;3、第一上支撑杆;4、第二上支撑杆;5、第一下支撑杆;6、第二下支撑杆;7、第一上齿条;8、第二上齿条;9、床板;10、牵引索;11、锁销;12、锁槽;13、避让槽;14、解锁件;
32.m、第一上转轴;n、第二上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34.参见图1~图9所示的儿童床,具有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在展开状态下,该儿童床包括上框架1、设置在上框架1下方的底支架2、分别设置在儿童床相对两侧且连接在上框架1和底支架2之间的支撑机构及分别设置在儿童床相对两侧的高度调节机构。
35.上框架1包括上围框1a及分别固定设置在上围框1a的相对两侧的上连接件1b,底支架2包括底框架组件2a及分别设置在底框架组件2a相对两侧的下连接件2b,每侧的支撑机构连接在一侧的上连接件1b和下连接件2b之间。
36.该儿童床还包括套设在上围框1a的布套(图中未显示)及设置在布套内的床板9。底框架组件2a包括下围框及设置在下围框相对两侧的撑脚杆,两侧的下连接件2b分别与两侧的撑脚杆固定连接,底框架组件2a还包括两端部与两侧下连接件2b相连的连杆,以增加底支架2的稳定性。
37.参见图2~图3,下面对一侧的支撑机构和高度调节机构的结构进行描述,另一侧的支撑机构和高度调节机构基本相同。
38.支撑机构包括上支撑杆组件和下支撑杆组件。
39.上支撑杆组件包括第一上支撑杆3和第二上支撑杆4,第一上支撑杆3的上部通过第一上转轴m与上连接件1b转动连接,第二上支撑杆4的上部通过第二上转轴n与上连接件1b转动连接;下支撑杆组件包括第一下支撑杆5和第二下支撑杆6,第一下支撑杆5的下部通过第一下转轴与下连接件2b转动连接,第一下支撑杆5的上部与第一上支撑杆3的下部枢轴连接;第二下支撑杆6的下部通过第二下转轴与下连接件2b转动连接,第二下支撑杆6的上部与第二上支撑杆4的下部枢轴连接。
40.高度调节机构动作从而改变第一上支撑杆3和第一下支撑杆5之间、第二上支撑杆4和第二下支撑杆6之间的角度变化进而调节儿童床的高度。
41.高度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上支撑杆3上的第一上齿条7、设置在第二上支撑杆4上且与第一上齿条7相啮合的第二上齿条8、设置在第一下支撑杆5上的第一下齿条和设置在第二下支撑杆6上且与第一下齿条相啮合的第二下齿条,通过第一上齿条7和第二上齿条8之间的啮合驱动第一上支撑杆3和第二上支撑杆4的转动、第一下齿条和第二下齿条之间的啮合同步驱动第一下支撑杆5和第二下支撑杆6的转动,从而改变第一上支撑杆3和第一下支撑杆5之间、第二上支撑杆4和第二下支撑杆6之间的角度变化。
42.具体地,第一上齿条7设置在第一上支撑杆3的上端部且第一上齿条7沿第一上转轴m的轴心线的周向方向延伸,第二上齿条8设置在第二上支撑杆4的上端部且第二上齿条8沿第二上转轴n的轴心线的周向方向延伸;第一下齿条设置在第一下支撑杆5的下端部且第一下齿条沿第一下转轴的轴心线的周向方向延伸,第二下齿条设置在第二下支撑杆6的下端部且第二下齿条沿第二下转轴的轴心线的周向方向延伸。第一上齿条7可与第一上支撑杆3一体设置,第二上齿条8可与第二上支撑杆4一体设置,第一下齿条可与第一下支撑杆5一体设置,第二下齿条可与第二下支撑杆5一体设置。
43.当儿童床处于展开状态时,儿童床具有最高使用位置、最低使用位置及位于最高使用位置和最低使用位置之间的多个中间使用位置,该儿童床通过高度调节机构在折叠状态及不同使用位置的展开状态下进行调节,该儿童床还包括用于将儿童床锁定在不同使用位置下的锁定机构。
44.本例中,参见图3,锁定机构包括滑动连接在上连接件1b上的锁销11、开设在第一上支撑杆3上的多个锁槽12、抵压在锁销11上的弹性件及解锁件14,锁定机构具有锁定工作状态和解锁工作状态,在锁定机构处于锁定工作状态时,弹性件使得锁销11插入多个锁槽12中的其中一个锁槽12内;操作解锁件14使得锁定机构解锁时,克服弹性件的弹性力使得锁销11脱离所有锁槽12,允许第一上齿条7和第二上齿条8啮合驱动第一上支撑杆3和第二上支撑杆4的转动,而第一下支撑杆5和第二下支撑杆6也会同步转动。
45.多个锁槽12沿第一上转轴m的轴心线的周向方向依次分布,第一上支撑杆3上开设用于避让锁销11的避让槽13,避让槽13沿第一上转轴m的轴心线的周向方向延伸且避让槽13与多个锁槽12均连通,当第一上支撑杆3转动时,锁销11位于避让槽13内且在避让槽13内滑动;当儿童床处于折叠状态时,锁销11位于避让槽13的上端部。
46.本例中,第一上支撑杆3包括第一上支撑杆本体及固定设置在第一上支撑杆本体上端部的第一上接头,第一上接头通过第一上转轴m与上连接件1b转动连接,锁槽12开设在第一上接头上,第一上齿条7可形成在第一上接头的上端部;第二上支撑杆4包括第二上支撑杆本体及固定设置在第二上支撑杆本体上端部的第二上接头,第二上接头通过第二上转轴n与上连接件1b转动连接,第二上齿条8可形成在第二上接头的上端部;第一下支撑杆5包括第一下支撑杆本体及固定设置在第一下支撑杆本体下端部的第一下接头,第一下接头通过第一下转轴与下连接件2b转动连接,第一下齿条可形成在第一下接头的下端部;第二下支撑杆6包括第二下支撑杆本体及固定设置在第二下支撑杆本体下端部的第二下接头,第二下接头通过第二下转轴与下连接件2b转动连接,第二下齿条可形成在第二下接头的下端部。
47.本例中,锁定机构还包括连接在锁销11上且位于第一上支撑杆3和上围框1a内的牵引索10,牵引索10与解锁件14相连,解锁件14设置在上围框1a上,锁定机构解锁时,操作
解锁件14拉动牵引索10使得锁销11在上连接件1b上滑动,从而使锁销11脱离锁槽12。弹性件为设置在锁销11和上连接件1b之间的弹簧(图中未显示)。
48.本例中,也可在两侧的上连接件1b上分别滑动设置锁销11,两侧第一上支撑杆3上分别开设锁槽12和避让槽13,两侧的锁销11分别采用牵引索10相连,两侧的牵引索10与同一个解锁件14相连。
49.该儿童床的工作原理:
50.参见图1~图3,儿童床处于最高使用位置,锁销11位于最下方的锁槽12内,锁定机构锁定。
51.当将儿童床由最高使用位置调节到最低使用位置时,操作解锁件14,拉动牵引索10使得锁销11在上连接件1b上滑动,从而使锁销11脱离锁槽12进入避让槽13,锁定机构解锁,下压上围框1a,第一上齿条7和第二上齿条8啮合驱动第一上支撑杆3和第二上支撑杆4转动,同步地第一下齿条和第二下齿条啮合驱动第一下支撑杆5和第二下支撑杆6转动,从而改变第一上支撑杆3和第一下支撑杆5之间的角度变化及第二上支撑杆4和第二下支撑杆6之间的角度变化,进而调节儿童床的高度,当第一上支撑杆3和第二上支撑杆4及第一下支撑杆5和第二下支撑杆6转动到儿童床处于最低使用位置时,锁销11在弹性件的作用下滑入最上方的锁槽12内,参见图4~图6。
52.当需将儿童床折叠时,操作解锁件14解锁锁定机构,使得锁销11脱离锁槽12进入避让槽13,继续下压上围框1a,使得第一上支撑杆3和第二上支撑杆4及第一下支撑杆5和第二下支撑杆6转动,直至第一上支撑杆3和第一下支撑杆5及第二上支撑杆4和第二下支撑杆6折叠靠拢,参见图7~图9,锁销11位于避让槽13内。
53.当儿童床需调节到最高使用位置和最低使用位置之间的中间使用位置时,操作解锁件14解锁锁定机构,下压上围框1a或抬起上围框1a使锁销11到达中间锁槽12位置,锁销11在弹性件的作用下滑入中间锁槽12,即将儿童床锁定在中间使用位置,完成调节。
5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所提到的“枢轴连接”指的是多个部件通过转动轴相互连接,相连接的部件之间可以绕转动轴旋转。
5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涉及到的“上”、“下”等方向,均是以图2为基准进行描述,图中的上侧方向为“上”,图中的下侧方向为“下”,对于上述方向的定义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56.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