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轮自行车的制作方法-j9九游会真人

文档序号:34956725发布日期:2023-07-29 14:24阅读:2来源:国知局


1.本技术涉及自行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三轮自行车。


背景技术:

2.自行车可以作为环保的交通工具用来代步、出行。自行车包括两轮自行车和三轮自行车,其中,三轮自行车包括车箱,车箱内能够装载货物及搭载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三轮自行车的车箱搭载于用于安装前轮的前架体上,车箱的重量作用于前架体上,导致前轮转向困难。当车箱内装载货物或搭载人时,使得车箱施加于前架体上的重量更大,导致前轮转向更为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三轮自行车转向困难的问题,提供一种方便转向的三轮自行车。
5.一种三轮自行车,包括:
6.车架,包括前架体及后架体,所述后架体包括相互连接的主体与第一竖管,所述主体与所述前架体铰接;
7.装配于所述前架体上的两个前轮及装配于所述主体上的一个后轮;
8.把手组件,部分转动装配于所述第一竖管内;
9.相互连接的连杆机构及助力机构,所述助力机构及所述连杆机构连接所述把手组件与所述前架体;
10.其中,操作所述把手组件相对于所述第一竖管转动时,所述把手组件施加作用力于所述助力机构,所述助力机构通过所述连杆机构助力所述前架体相对于所述后架体转动。
11.上述三轮自行车,当操作把手组件相对于第一竖管转动时,把手组件将施加作用力于助力机构,助力机构受到上述作用力后,通过连杆机构助力前架体相对于后架体转动,相对于现有技术(现有技术中的三轮自行车未设置助力机构),在采用较小的力时即可操作三轮自行车转向,方便三轮自行车的转向。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后轮的轴向上,所述助力机构及所述连杆机构位于所述主体的同一侧。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助力机构固定安装于所述主体或所述前架体上;
14.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组件及第二连杆组件,所述第一连杆组件的一端与所述把手组件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助力机构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组件的一端与所述助力机构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前架体铰接;
15.其中,操作所述把手组件相对于所述第一竖管转动时,所述把手组件通过所述第一连杆组件施加作用力于所述助力机构。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把手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把手与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套接于所述第一竖管内;
17.所述三轮自行车还包括与所述连接管连接的连接片,所述连接片相对于所述连接管朝远离主体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连杆组件与所述连接片连接。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杆组件包括两根相互铰接的连杆;和/或
19.所述第二连杆组件包括两根相互铰接的连杆。
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助力机构包括安装于所述主体或所述前架体上的安装座、及安装于所述安装座上的输入轴、扭力传感器、控制器、第一驱动件及输出轴,所述输入轴与所述把手组件连接,所述输出轴连接所述输入轴与所述前架体,所述扭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输入轴是否转动;
21.当所述扭力传感器检测到所述输入轴转动时,传递信号于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驱动件带动所述输出轴转动,所述输出轴带动所述输入轴转动,进而通过所述连杆机构助力所述前架体相对于所述后架体转动。
2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包括主梁及车叉,所述主梁包括第一梁及第二梁;所述第一竖管与所述第一梁的一端相连,所述前架体与所述第一梁的另一端铰接,所述第二梁的一端套接于所述第一梁内,所述车叉与所述第二梁的另一端相连,所述后轮装配于所述车叉远离所述第二梁的一端;
23.所述第二梁能够部分收缩至所述第一梁内或从所述第一梁内伸出。
2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后轮的轴向上,所述第一竖管与所述第一梁的其中一侧相连。
2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三轮自行车具有第一中心线,两个所述前轮对称设于所述第一中心线的两侧,所述前架体、所述车叉及所述后轮关于所述第一中心线对称,所述第一中心线经过所述第一梁与所述前架体的铰接点;
26.所述主梁具有沿其纵长方向延伸的第二中心线,所述第一竖管具有沿其纵长方向延伸的第三中心线,所述第二中心线与所述第三中心线分别分布与所述第一中心线的两侧。
2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三轮自行车还包括安装于所述主梁内的第二驱动件、丝杆及螺母,所述第二驱动件安装于所述第一梁和所述第二梁中一者上,所述丝杆与所述第二驱动件相连,所述螺母安装于所述第一梁和所述第二梁中另一者上并与所述丝杆螺接;
28.所述丝杆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主梁的延伸方向平行。
附图说明
29.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三轮自行车的一视角的轴测图(图1中第二梁从第一梁内伸出);
30.图2为图1中所示的三轮自行车的另一视角的轴测图;
31.图3为图1中所示的三轮自行车的又一视角的轴测图;
32.图4为图1中所示的三轮自行车的再一视角的轴测图;
33.图5为图1中所示的三轮自行车的局部结构的轴测图(图5中省略车箱);
34.图6为图5中所示结构的另一视角的轴测图;
35.图7为图6中所示结构的a处放大图;
36.图8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三轮自行车的剖视图(图8中第二梁从第一梁内伸出)。
37.100、三轮自行车;10、车架;11、前架体;12、后架体;121、主体;1211、主梁;1212、车叉;1213、第一梁;1214、第二梁;1215、第二竖管;1216、座架;122、第一竖管;20、前轮;30、后轮;40、车箱;50、把手组件;51、把手;52、连接管;60、连杆机构;61、第一连杆组件;62、第二连杆组件;70、助力机构;71、安装座;72、输入轴;73、扭力传感器;74、第一驱动件;75、输出轴;80、连接片;90、鞍座;110、坐垫;l1、第一中心线;l2、第二中心线;120、第二驱动件;130、丝杆;140、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38.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3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40.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1.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42.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43.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
方式。
44.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三轮自行车100,包括车架10、两个前轮20及一个后轮30。前轮20与后轮30均安装于车架10上。具体地,两个前轮20同轴设置。在三轮自行车100的行走方向上,两个前轮20位于后轮30的同一侧。当三轮自行车100行走时,前轮20位于后轮30的前方。
45.车架10包括前架体11及后架体12,后架体12包括相互连接的主体121及第一竖管122,主体121与前架体11铰接。两个前轮20均安装于前架体11上,后轮30安装于主体121远离前架体11的一端。三轮自行车100还包括车箱40,车箱40安装于前架体11上,以便于装载货物或搭载人。具体地,车箱40的最低点低于前轮20的轴心位置,这样,使得整个三轮自行车100的重心较低,以保证三轮自行车100的运行平稳性。
46.三轮自行车100还包括把手组件50、连杆机构60及助力机构70。连杆机构60与助力机构70相互连接,同时,连杆机构60与助力机构70共同连接把手组件50与前架体11。
47.在此需要说明的是,连杆机构60与助力机构70共同连接把手组件50与前架体11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48.1、助力机构70直接与前架体11相连,并通过连杆机构60与把手组件50相连;
49.2、助力机构70直接与把手组件50相连,并通过连杆机构60与前架体11相连;
50.3、助力机构70通过连杆机构60与把手组件50及前架体11间接相连。
51.进一步,当操作把手组件50相对于第一竖管122转动时,把手组件50施加作用力于助力机构70,助力机构70通过连杆机构60助力前架体11相对于后架体12转动。
5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三轮自行车100,当操作把手组件50相对于第一竖管122转动时,把手组件50将施加作用力于助力机构70,助力机构70受到上述作用力后,通过连杆机构60助力前架体11相对于后架体12转动,相对于现有技术(现有技术中的三轮自行车100未设置助力机构70),在采用较小的力时即可操作三轮自行车100转向,方便三轮自行车100的转向。
53.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3,在后轮30的轴向上,助力机构70与连杆机构60位于主体121的同一侧,以便于助力机构70及连杆机构60的安装。
54.进一步,助力机构70固定安装于主体121或前架体11上,连杆机构60包括第一连杆组件61与第二连杆组件62(参阅图2及图4)。第一连杆组件61的一端与把手组件50铰接,另一端与助力机构70固定连接。第二连杆组件62的一端与助力机构70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前架体11铰接。其中,操作把手组件50相对于第一竖管122转动时,把手组件50通过第一连杆组件61施加作用力于助力机构70。
55.上述设置,当操作把手组件50相对于第一竖管122转动时,把手组件50带动第一连杆组件61运动,第一连杆组件61施加作用力于助力机构70,助力机构70受到上述作用力后,通过第一连杆组件61及第二连杆组件62助力前架体11相对于主体121转动,以便于转向。
56.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杆组件61与第二连杆组件62均包括两根相互铰接的连杆。应当理解的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对于第一连杆组件61与第二连杆组件62所包括的连杆的数量不作限定,其可以包括一根连杆或者多于两根相互铰接的连杆。
57.参阅图5-图7,助力机构70包括安装座71、输入轴72、扭力传感器73、控制器、第一驱动件74及输出轴75。安装座71安装于主体121或前架体11上,输入轴72、扭力传感器73、控
制器、第一驱动件74及输出轴75均安装于安装座71上。输入轴72与第一连杆组件61相连,输出轴75连接输入轴72,并通过第二连杆组件62与前架体11相连。扭力传感器73用于检测输入轴72是否转动,当扭力传感器73检测到输出轴75转动时,传递信号于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第一驱动件74带动输出轴75转动,输出轴75带动输入轴72转动,并通过第一连杆组件61与第二连杆组件62带动前架体11相对于后架体12转动,以助力三轮自行车100转向。具体地,第一驱动件74为电机。
58.具体地,当输入轴72转动0.1
°‑
0.5
°
时,扭力传感器73即可检测到输入轴72转动,并传递信号于控制器。
59.一实施例中,继续参阅图2,把手组件50包括相互连接的把手51与连接管52,连接管52套接于第一竖管122内,第一连杆组件61与连接管52穿出第一竖管122的一端相连。具体地,三轮自行车100还包括与连接管52相连的连接片80(参阅图1及图7),连接片80相对于连接管52朝远离主体121的方向延伸,第一连杆组件61通过连接片80与连接管52连接。这样,由于连接片80具有一定的延伸长度,避免第一连杆组件61与连接管52直接相连而在相互转动时与其他部件产生干涉,减少对三轮自行车100转向的干扰。
60.一实施例中,继续参阅图2及图3,主体121包括主梁1211及车叉1212,主梁1211包括第一梁1213与第二梁1214。第一竖管122与第一梁1213的一端相连,前架体11与第一梁1213的另一端铰接,第二梁1214的一端套接于第一梁1213内,车叉1212与第二梁1214的另一端相连,后轮30装配于车叉1212远离第二梁1214的一端。第二梁1214能够至少部分收缩至第一梁1213内或从第一梁1213内伸出。
61.上述设置,由于主梁1211的第二梁1214能够至少部分收缩至第一梁1213内,这样,当三轮自行车100存放时,能够减少占地空间,方便居家存放。
62.进一步,在后轮30的轴向上,第一竖管122与第一梁1213的其中一侧相连。一般地,主梁1211的截面形状为长方体状,侧部的宽度大于顶部及底部的宽度。当第一竖管122与第一梁1213的侧部相连时,增大了第一竖管122与第一梁1213的连接面积,保证了连接强度。同时,当第一竖管122与第一梁1213的侧部相连时,便于连接管52穿出第一竖管122以与其他部件相连。
63.一个实施例中,继续参阅图4,三轮自行车100具有第一中心线l1,两个前轮20对称设于第一中心线l1的两侧,前架体11、车叉1212及后轮30关于第一中心线l1对称,第一中心线l1经过第一梁1213与前架体11的铰接点。主梁1211具有沿其纵长方向延伸的第二中心线l2,第一竖管122具有沿其纵长方向延伸的第三中心线,第二中心线l2与第三中心线分别分布于第一中心线l1的两侧。如此,能够方便实现第一竖管122与第一梁1213的侧部相连,以提高连接强度。同时,由于第二中心线l2与第三中心线分别位于第一中心线l1的两侧,相对于第二中心线l2与第一中心线l1重合而只有第三中心线偏离第一中心线l1的情况,减小了第三中心线偏离第一中心线l1的距离,即为减小了第一竖管122的中心偏离三轮自行车100的第一中心线l1的距离,使得两侧把手51较为对称,提高骑行体验。
64.一实施例中,继续参阅图3及图5,主体121还包括第二竖管1215,第二竖管1215与第二梁1214及车叉1212均相连,且第二竖管1215位于第一竖管122远离车箱40的一侧。三轮自行车100还包括鞍座90,鞍座90设于第二竖管1215上。
65.参阅图8,三轮自行车100还包括安装于主梁1211内的第二驱动件120、丝杆及螺母
140,第二驱动件120安装于第一梁1213和第二梁1214中一者上,丝杆130与第二驱动件120相连,螺母140安装于第一梁1213和第二梁1214中另一者上并与丝杆130螺接。丝杆130的延伸方向与主梁1211的延伸方向平行。
66.上述设置,第二驱动件120能够带动丝杆130转动,以带动螺母140运动,从而实现第二梁1214自动收缩至第一梁1213内或者从第一梁1213内伸出。
67.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驱动件120安装于第一梁1213上,螺母140与第二梁1214相连。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第二驱动件120安装于第二梁1214上,螺母140与第一梁1213相连。
68.具体地,第二驱动件120为电机。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对于第二驱动件120的种类不作限定,只要能够实现驱动丝杆130转动即可。
69.进一步,继续参阅图1及图3,主体121还包括座架1216,座架1216与车叉1212相连,并位于第二竖管1215的后方。三轮自行车100还包括坐垫110,坐垫110设于座架1216上,以提高乘坐人员的乘坐舒适性。
70.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71.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