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导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轨侧注油装置。
背景技术:
2.铁路车辆车轮的轮缘在运行时始终与钢轨紧密接触摩擦,车辆轮缘与钢轨都存在着磨损,尤其当轨道侧面与车轮产生的磨损会更加严重,使得车轮和钢轨使用寿命均缩短,且维修频繁增加铁路运营成本。
3.为了提高轨道注油效率,现有的公告号为cn21517402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直线导轨滑块自动注油装置,包括内部呈中空设置的注油缸(33)、设置在注油缸(33)一侧且内部呈中空设置的油排(34)、设置在油排(34)一侧且内部呈中空设置的滑块(2),所述注油缸(33)与油排(34)之间安装有分别与二者内部相连通的出油管(35),所述出油管(35)上安装有止回阀(351),所述油排(34)与滑块(2)相连通,所述滑块(2)底端开设有漏油缝,所述注油缸(33)内滑移连接有注油活塞(331),所述注油缸(33)外设置有驱动注油活塞(331)往复直线运动的驱动组件,所述注油缸(33)的一侧设置有与其相连通的储油机构(4),该注油装置可以通过活塞挤压可以使直线的导轨迅速涂满油,操作简单。
4.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该注油装置只能在导轨顶部外表面注油,却注油不到轨侧。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轨侧注油装置,包括:注油管,所述注油管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注油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圆板,所述注油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进油管,所述进油管防内壁滑动连接有半球体,所述半球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直杆,所述直杆远离所述进油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十字杆,所述直杆靠近所述半球体的一侧滑动连接在进油管的一侧。
7.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注油管远离所述活塞的一侧固定连接有l型连接块一,所述l型连接块一的顶部开设有圆形槽口所述l型连接块一的一侧开设有滑槽一,所述滑槽一的一侧固定连接在圆形槽口的一侧,所述l型连接块一靠近所述注油管的一侧没有开设滑槽一。
8.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技术效果是:当需要注油的时候,先通过十字杆旋转直杆,然后带动半球体横切面有面向注油管的方向转动九十度,油从进油管到达注油管内壁上,接下来通过圆板和连接杆向注油管内壁推动,使油推向l型连接块一的内壁,油最后因活塞提供的压强,移动到圆形槽口,然后顺着滑槽一的纹路向两边移动经过轨侧的内壁,当发现注油过多,可以在拉动活塞把油从圆形槽口吸入注油管的内壁,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9.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l型连接块一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远
离所述l型连接块一的一侧固定连接有l型连接块二,所述l型连接块二的一侧开设有滑槽二。
10.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技术效果是:当需要把l型连接块二放入轨侧的底部,先按压住l型连接块二,当放入轨侧的内壁后松手,l型连接块二因弹簧和重力向下的因素,向下移动即可。
11.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注油管靠近所述滑槽二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出油管,所述出油管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球体,所述球体的一侧开设有圆形槽,所述球体远离所述l型连接块二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远离所述球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转环,所述连接柱靠近所述球体的一侧滑动连接在出油管的一侧。
12.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技术效果是:为防止轨侧内壁的底部注不到油,当活塞移动到l型连接块一的内壁后,通过旋转连接柱带动球体发生旋转,使球体一侧的圆形槽由出油管的内壁转动到注油管的方向,油从球体一侧的圆形槽离开出油管后,直接到达l型连接块二乙一侧的滑槽二的位置。
13.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注油管采用不锈钢材质。
14.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技术效果是:在含氧的情况下,不锈钢具有更好的防氧化性。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6.本实用新型,该注油装置可以在轨道侧面的内壁上注油,利用活塞给予的压强对注油管的内壁上油推动当轨侧的内壁顶部,然后使轨侧内壁外表面有油,如果发现l型连接块一侧面有漏油现象,可以通过活塞往回拉动,吸收收集剩余的油,避免不必要的浪费。通过出油管和球体,可以使l型连接块二的滑槽二有油,避免l型连接块一的油到达不了l型连接块二的位置。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轨侧注油装置的外观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轨侧注油装置的内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轨侧注油装置的l型连接块一结构示意图。
20.图例说明:
21.1、注油管;2、活塞;3、连接杆;4、圆板;5、进油管;6、半球体;7、直杆;8、十字杆;9、l型连接块一;10、圆形槽口;11、滑槽一;12、出油管;13、球体;14、圆形槽;15、连接柱;16、转环;17、弹簧;18、l型连接块二;19、滑槽二。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轨侧注油装置,包括:注油管1,注油管1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活塞2,活塞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3,连接杆3远离注油管1的一
侧固定连接有圆板4,注油管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进油管5,进油管5防内壁滑动连接有半球体6,半球体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直杆7,直杆7远离进油管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十字杆8,直杆7靠近半球体6的一侧滑动连接在进油管5的一侧。
24.如图1-3所示,注油管1远离活塞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l型连接块一9,l型连接块一9的顶部开设有圆形槽口10l型连接块一9的一侧开设有滑槽一11,滑槽一11的一侧固定连接在圆形槽口10的一侧,l型连接块一9靠近注油管1的一侧没有开设滑槽一11,当需要注油的时候,先通过十字杆8旋转直杆7,然后带动半球体6横切面有面向注油管1的方向转动九十度,油从进油管5到达注油管1内壁上,接下来通过圆板4和连接杆3向注油管1内壁推动,使油推向l型连接块一9的内壁,油最后因活塞2提供的压强,移动到圆形槽口10,然后顺着滑槽一11的纹路向两边移动经过轨侧的内壁,当发现注油过多,可以在拉动活塞2把油从圆形槽口10吸入注油管1的内壁,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25.如图1-3所示,l型连接块一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弹簧17,弹簧17远离l型连接块一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l型连接块二18,l型连接块二18的一侧开设有滑槽二19,当需要把l型连接块二18放入轨侧的底部,先按压住l型连接块二18,当放入轨侧的内壁后松手,l型连接块二18因弹簧17和重力向下的因素,向下移动即可。
26.如图1-3所示,注油管1靠近滑槽二1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出油管12,出油管12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球体13,球体13的一侧开设有圆形槽14,球体13远离l型连接块二1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柱15,连接柱15远离球体1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转环16,连接柱15靠近球体13的一侧滑动连接在出油管12的一侧,为防止轨侧内壁的底部注不到油,当活塞2移动到l型连接块一9的内壁后,通过旋转连接柱15带动球体13发生旋转,使球体13一侧的圆形槽14由出油管12的内壁转动到注油管1的方向,油从球体13一侧的圆形槽离14开出油管12后,直接到达l型连接块二18一侧的滑槽二19的位置。
27.如图1-3所示,注油管1采用不锈钢材质,在含氧的情况下,不锈钢具有更好的防氧化性。
28.工作原理:当需要把注油管1放入轨侧内壁时,把l型连接块二18放入轨侧的底部,按压住l型连接块二18,当放入轨侧的内壁后松手即可,当需要注油的时候,先通过十字杆8旋转直杆7,然后带动半球体6横切面有面向注油管1的方向转动九十度,接下来推动活塞2使油推向l型连接块一9的内壁,当活塞2移动到l型连接块一9的内壁后,旋转连接柱15使球体13一侧的圆形槽14由出油管12的内壁转动到注油管1的方向,油从球体13一侧的圆形槽离14开出油管12后,直接到达l型连接块二18一侧的滑槽二19的位置,当发现注油过多,可以在拉动活塞2把油从圆形槽口10吸入注油管1的内壁,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29.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