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钢丝绳索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丝绳脱绳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矿用索道(架空乘人装置)或地面旅游索道,主要由托绳轮对钢丝绳进行支撑,并且设有限位开关,限位开关的限位杆位于钢丝绳的正下方,当钢丝绳从托绳轮上脱落时,会掉落至限位杆上,限位杆检测到钢丝绳压力,控制人车停机。
3.这种结构存在如下缺陷:当钢丝绳脱落并且触发限位开关的保护机制后,钢丝绳还会继续下落越过限位杆,此时下位开关便会自己复位。如果值班司机不排除这次脱绳问题,很有可能复位控制器开机运行,这就给安全运行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4.为克服现有索道钢丝绳脱绳保护装置存在安全隐患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钢丝绳脱绳保护装置。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钢丝绳脱绳保护装置,包括托轮钢梁、托绳轮和钢丝绳,所述托绳轮安装在所述托轮钢梁的下方,所述钢丝绳搭接在所述托绳轮上方,钢丝绳脱绳保护装置还包括:
6.支撑梁,其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托轮钢梁上且转动轴线与托绳轮轴线平行;
7.压绳轮,其安装在所述支撑梁的另一端且适于搭接在所述钢丝绳上方;
8.限位开关,其壳体固定在所述托轮钢梁上、限位杆位于所述压绳轮的正上方;
9.连接绳,其一端与所述压绳轮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限位开关的限位杆连接。
10.可选的,钢丝绳脱绳保护装置还包括:
11.限位架,其固定在所述托轮钢梁上且位于所述支撑梁的旋转路径上,所述限位架适于限位所述支撑梁的下极限位置。
12.可选的,所述限位架包括:
13.支撑杆,其倾斜布置且顶端设为斜面,所述斜面适于在所述支撑梁处于下极限位置时以面面接触的形式接触所述支撑梁的下表面;
14.加强杆,其倾斜布置且一端固定在所述托轮钢梁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撑杆上,所述加强杆、支撑杆和托轮钢梁围成三角形封闭区域。
15.可选的,所述托轮钢梁的侧方设有水平布置的固定梁,所述支撑梁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梁远离所述托轮钢梁的一端。
16.可选的,所述限位开关的限位杆上固定有绳环,所述连接绳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绳环上。
1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钢丝绳脱绳保护装置,当钢丝绳从托绳轮上脱落时,压绳轮会以支撑梁为旋转半径向下旋转掉落,从而拉拽连接绳对限位开关的限位杆施加向下的拉
力,进而使得限位开关收到信号控制人车停机。本装置只要钢丝绳不复位,那压绳轮始终处于掉落状态,连接绳也始终对限位开关的限位杆有向下的拉拽力,从而使得限位开关始终控制人车停机,进而消除了在钢丝绳不复位的情况下值班司机复位控制器所带来的安全隐患。另外,本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在钢丝绳的上方增设有压绳轮,运行时钢丝绳跳动过程中时刻受压绳轮的自重下压,限制了钢丝绳左右摆动,减小了脱绳概率,更加保证了安全运行。
附图说明
19.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钢丝绳脱绳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2.图中:
23.1、托轮钢梁;11、固定梁;2、托绳轮;3、钢丝绳;4、支撑梁;5、压绳轮;6、限位开关;61、壳体;62、限位杆;621、绳环;7、连接绳;8、限位架;81、支撑杆;811、斜面;82、加强杆。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5.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27.在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1,钢丝绳脱绳保护装置包括托轮钢梁1、托绳轮2、钢丝绳3、支撑梁4、压绳轮5、限位开关6和连接绳7;托绳轮2安装在托轮钢梁1的下方;钢丝绳3搭接在托绳轮2上方;支撑梁4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托轮钢梁1上且转动轴线与托绳轮2轴线平行;压绳轮5安装在支撑梁4的另一端且适于搭接在钢丝绳3上方;限位开关6的壳体61固定在托轮钢梁1上、限位杆62位于压绳轮5的正上方;连接绳7的一端与压绳轮5连接、另一端与限位开关6的限位杆62连接。
28.需要说明的是,托轮钢梁1、托绳轮2和钢丝绳3采用现有结构即可;限位开关6的结构与现有技术中相同,皆是内设传感器,当限位杆62受压时会收到信号从而得到钢丝绳3已经脱落,但安装的位置不一样,本装置的限位开关6安装在钢丝绳3的上方,现有技术中的限位开关6安装在钢丝绳3的下方;压绳轮5和连接绳7为本装置新增的结构。
29.容易理解的,托绳轮2和压绳轮5的安装皆为转动安装的形式,通过自身转动实现与钢丝绳3的转动接触,减小摩擦力。
30.需要说明的是,托绳轮2和压绳轮5需错位分布,以使压绳轮5在钢丝绳3脱落时能
够向下旋转掉落。
31.容易理解的,托绳轮2、压绳轮5和支撑梁4的转动轴线相互平行。
32.具体的,托轮钢梁1的侧方设有水平布置的固定梁11,支撑梁4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固定梁11远离托轮钢梁1的一端。选择合适的固定梁11能够控制压绳轮5的旋转半径,从而控制其旋转路径。当然,其他实施例中,支撑梁4也可直接转动连接在托轮钢梁1上,或采用固定架或其他常见结构代替固定梁11。
33.具体的,限位开关6的限位杆62上固定有绳环621,连接绳7的另一端固定于绳环621上。更具体的,连接绳7可直接绑扎在绳环621上,也可通过扎带等手段固定在绳环621上。当然,其他实施例中,连接绳7也可直接绑扎在限位杆62上,或采用钩状或棍状或其他常见结构代替绳环621。
34.本实施例的钢丝绳脱绳保护装置,当钢丝绳3从托绳轮2上脱落时,压绳轮5会以支撑梁4为旋转半径向下旋转掉落,从而拉拽连接绳7对限位开关6的限位杆62施加向下的拉力,进而使得限位开关6收到信号控制人车停机。本装置只要钢丝绳3不复位,那压绳轮5始终处于掉落状态,连接绳7也始终对限位开关6的限位杆62有向下的拉拽力,从而使得限位开关6始终控制人车停机,进而消除了在钢丝绳3不复位的情况下值班司机复位控制器所带来的安全隐患。另外,本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在钢丝绳3的上方增设有压绳轮5,运行时钢丝绳3跳动过程中时刻受压绳轮5的自重下压,限制了钢丝绳3左右摆动,减小了脱绳概率,更加保证了安全运行。
35.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钢丝绳脱绳保护装置还包括限位架8,限位架8固定在托轮钢梁1上且位于支撑梁4的旋转路径上,限位架8适于限位支撑梁4的下极限位置。
36.具体的,限位架8包括支撑杆81和加强杆82;支撑杆81倾斜布置且顶端设为斜面811,斜面811适于在支撑梁4处于下极限位置时以面面接触的形式接触支撑梁4的下表面;加强杆82倾斜布置且一端固定在托轮钢梁1上、另一端固定在支撑杆81上,加强杆82、支撑杆81和托轮钢梁1围成三角形封闭区域。支撑杆81与加强杆82配合能够保证结构刚度,避免压绳轮5向下旋转掉落对限位架8造成冲击导致限位架8变形;斜面811与支撑梁4面面接触,能够保证限位架8对支撑梁4支撑的稳定性。当然,其他实施例中,也可省略加强杆82,或限位架8直接采用块状结构;斜面811也可普通平面或弧面代替。
37.这些实施例的钢丝绳脱绳保护装置,限位架8能够对支撑梁4的下极限位置进行限位,一方面能够避免支撑梁4和压绳轮5旋转行程过大导致的冲击力过大,从而避免对托绳轮2或托轮钢梁1造成结构破坏;另一方面,也避免通过连接绳7对限位开关6的限位杆62传递过大的拉拽力,从而避免对限位开关6造成结构破坏。
38.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