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山地运输工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山地轨道两用车。
背景技术:
2.在山地运输工具中,一般常见的运输工具包括轨道式运输以及缆绳式运输,但是这两个运输方式均存在以下问题,
3.1、轨道成本高,现有的山地轨道,例如中国专利202211331883.5,其采用齿条以及辅助轨作为轨道,其中齿条造价较高,当轨道的转弯角度较大时,则容易出现运输车卡死的问题,影响了运输的稳定性;
4.2、运输车一般需要多套系统相互配合,从而实现运输车与轨道的夹紧,从而实现对预定坡度的爬坡,例如中国专利202211034163.2,其采用了4个驱动齿轮两两前后装于构架的左右侧,驱动齿轮的轴线与水平面垂直。本技术增设4个驱动齿轮,两侧驱动齿轮可分别与轨道梁其中一侧的齿轨啮合着行走,通过机械传力结构,极大增加了爬坡能力;首先其成本造价较高,对于农业运输来说,其生产成本较高,适用性较为局限。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山地轨道两用车,旨在改进现有的山地运输设备结构,从而降低山地运输设备的运输成本(即运输车与轨道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山地轨道两用车,包括:
7.货箱,所述货箱的底壁向下延伸有支架;
8.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包括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分别枢转安装于支架的前端和后端;
9.所述第一转动轴的两端分别设有枢转安装的第一前滚轮,所述第二转动轴的两端分别设有枢转安装的第一后滚轮;
10.固定臂,所述固定臂从第一转动轴两端分别固定倾斜延伸设置,所述固定臂的下端设有第二后滚轮,所述第二后滚轮和第一后滚轮平行设置;
11.摆动臂,所述摆动臂从第二转动轴两端分别枢转倾斜延伸设置,所述摆动臂的中部与固定臂的中部枢转连接并限制其摆动幅度,所述摆动臂的下端设有第二前滚轮,所述第二前滚轮和第一前滚轮平行设置;
12.当货箱的后部受压力时,可对第一后滚轮施加压力并迫使摆动臂朝固定臂相折叠的位置摆动;
13.所述支架的前端还设有万向轮。
14.本发明技术方案在实际的设计中,当货箱行走于轨道时,其中轨道包括两条间隔设置的驱动导轨以及设于两驱动导轨之间的导向导轨,摆动臂和固定臂位于驱动导轨的外侧,并使相对设置的第一前滚轮和第二前滚轮以及第一后滚轮和第二后滚轮相互将驱动导轨夹持,万向轮与导向导轨相配合,并可带动货箱沿导向导轨的方向移动,其中货箱设有驱
动装置,其中的驱动装置可以设置在第一转动轴上;
15.当驱动导轨倾斜度越大(优先小于45度),货箱后方的压力则越大(重心后移),则对第一后滚轮施加压力,从而迫使摆动臂转动,并使第一前滚轮和第二前滚轮朝相互靠近的位置移动,从而实现对驱动导轨的夹紧,即可以理解为坡度越高,货箱的底盘越低(即杠杆相互运动的原理),相对的夹紧力也越大,从而提高了山地爬坡车的爬坡稳定性;
16.其中货箱的整体结构更简单,即由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固定臂、摆动臂以及八个滚轮组成,采用杠杆结构的驱动方式,其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为了保证抗震性,也可以在支架设置液压弹簧。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发明导向套设置于支架时示意图;
19.图2为本发明设有支撑杆时示意图;
20.图3为本发明设有第一限位拉簧和第二限位拉簧时示意图;
21.图4为导向套设置于支撑杆时示意图;
22.图5为导向套设置于支架时示意图;
23.图6为两用车立体示意图;
24.图7为两用车放置于轨道时示意图;
25.图8为固定轴可调节结构。
26.图中,1为货箱,10为支架,11为第一转动轴,12为第二转动轴,21为第一前滚轮,22为第二前滚轮,23为第一后滚轮,24为第二后滚轮,31为固定臂,32为摆动臂,4为万向轮,41为楔形槽,51为导向套,52为摆动槽,61为支撑杆,62为第一弹性件,71为第一限位拉簧,72为第二限位拉簧,8为立杆,81为驱动导轨,82为导向导轨,9为车头。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8.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垂向、横向、纵向,逆时针、顺时针、周向、径向、轴向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29.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或者“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或者“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0.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山地轨道两用车,包括:
31.货箱1,所述货箱1的底壁向下延伸有支架10;
32.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包括第一转动轴11和第二转动轴12,所述第一转动轴11和第二转动轴12分别枢转安装于支架10的前端和后端;
33.所述第一转动轴11的两端分别设有枢转安装的第一前滚轮21,所述第二转动轴12的两端分别设有枢转安装的第一后滚轮23;
34.固定臂31,所述固定臂31从支架10位于第一转动轴11位置的两端分别倾斜延伸设置(其中固定臂可以通过套轴枢转安装在第一转动轴上,而第一转动轴可以为图8中沿条形槽滑动,也可以为如图8中单独设置于支架的条形槽),所述固定臂31的下端设有第二后滚轮24,所述第二后滚轮24和第一后滚轮23平行设置;
35.摆动臂32,所述摆动臂32从支架10位于第二转动轴12位置的两端分别枢转倾斜延伸设置,所述摆动臂32的中部与固定臂31的中部枢转连接,所述摆动臂32可在预定幅度内摆动,所述摆动臂32的下端设有第二前滚轮22,所述第二前滚轮22和第一前滚轮21平行设置;
36.当货箱1的后部受压力时,可对第一后滚轮23施加压力并迫使摆动臂32朝固定臂相折叠的位置摆动;
37.所述支架10的前端还设有万向轮4。
38.在实际的设计中,当货箱1行走于轨道时,其中轨道包括两条间隔设置的驱动导轨81以及设于两驱动导轨81之间的导向导轨82,摆动臂32和固定臂31位于驱动导轨81的外侧,并使相对设置的第一前滚轮21和第二前滚轮22以及第一后滚轮23和第二后滚轮24相互将驱动导轨81夹持,万向轮4与导向导轨82相配合,并可带动货箱1沿导向导轨82的方向移动,其中货箱1设有驱动装置,其中的驱动装置可以设置在第一前滚轮上(其中驱动装置可以为单电机也可以为双电机,当电机的扭矩越大其爬坡稳定性也越好);
39.当驱动导轨81倾斜度越大(优先小于45度,即当坡度增加重力势能也会作用于货箱1的后部位置),货箱1后方的压力则越大,则对第一后滚轮23施加压力,从而迫使摆动臂32转动,并使第一前滚轮21和第二前滚轮22朝相互靠近的位置移动,从而实现对驱动导轨81的夹紧,即可以理解为坡度越高,货箱1的底盘越低,相对的夹紧力也越大,从而提高了山地爬坡车的爬坡稳定性;
4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为了保证抗震性,也可以在支架10设置液压弹簧;
41.同时采用一侧四个滚轮,两侧八个滚轮的结构,可以有效将货箱1受到的重力分解为八个受力点,从而有效提高爬坡的稳定性。
42.具体地,所述货箱1的外侧延伸有支撑杆61,所述固定臂31和摆动臂32的枢转轴设于支撑杆61上,所述支撑杆61的中部设有第一弹性件62,并使支撑杆61可沿高度方向移动,例如在固定臂31的上端设置液压杆,从而实现固定轴也具有一定的行程位移,从而实现抗振动性,同时进一步也可以提高夹持力。
4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臂31的前部和固定臂31的前部之间设有第一限位拉簧71,所述固定臂31的后部和固定臂31的后部之间设有第二限位拉簧72,从而实现了对固定臂和摆动臂32之间的摆动限位,也可以实现稳定夹持。
44.更具体地,所述支撑杆61的枢转轴设有导向套51,所述导向套51设有扇形状的摆动槽52,所述摆动臂32的轴心设于摆动槽52的中部,所述摆动臂32可沿摆动槽52的宽度方
向摆动,这是导向套51的第一实施例,如图4所示。
45.在导向套51的第二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货箱1的外侧向下延伸有导向套51,所述导向套51设有摆动轴的上部,所述导向套51设有摆动槽52,所述摆动轴穿设于摆动槽52内,从而实现了对摆动轴的限位。
46.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摆动槽52设有锁定销,所述锁定销用于将摆动轴锁定于导向套51,从而使固定臂31和摆动臂32形成固定结构,当然也可以理解为刚性夹持;当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货箱1的前端设有车头时,货箱1可以直接作为农用车在平地上行驶,从而作为普通运输车。
47.具体地,所述第一前滚轮21、第一后滚轮23、第二前滚轮22和第二后滚轮24采用充气轮胎、钢轮或塑料轮。)当货箱1为不可拆卸结构时,钢轮和塑料轮可以实现货箱1的不拆卸(此时支架10可以具有一定的弹性形变),实现刚性夹持的余量;当采用充气轮胎时,通过充气轮胎的形变可以实现刚性夹持,此时摆动臂32的摆动幅度可以降低,即通过充气轮胎的形变实现夹持的稳定性。
48.更具体地,所述第一前滚轮21和第二前滚轮22之间设有横向延伸的驱动导轨81,两驱动导轨81之间设有导向导轨,所述驱动导轨81和导向导轨的下方延伸有立杆8,采用立杆8与横向延伸的驱动导轨81,相对于现有的齿轮轨道结构,且结构简单(可以理解为长条状的轨道,当然为了保护安全也可以设置其他保护结构(例如设置半包围结构或四分之三包围结构)),简化了轨道的结构,轨道的生产成本也随之降低,且生产工艺较为简单,不需要异型定制,只需要根据弯曲度进行设置或拼接即可,且可以通过调整立杆的相对高度,从而实现轨道的标准化设计,例如单条轨弧度不大于30度。
49.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导向轨道的上端面呈楔形状,所述万向轮4设有与导向轨道相配合的楔形槽41,其中万向轮4的结构为现有技术,即可以水平摆动。
50.具体地,所述驱动装置为旋转电机或燃油发动机或轮毂电机(即可以在每个滚轮设置可拆卸的轮毂电机,其中轮毂电机为现有技术,从而提高两用车的适用性),
51.当驱动装置为旋转电机时,所述货箱1设有驱动旋转电机转动的电池,所述旋转电机与无线控制装置相连接,即可以实现货箱1的无线控制,从而保证使用人员的安全,且可以减少人力的控制。
52.更具体地,所述货箱1的前端设有可折叠设置的车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将现有的电动三轮车进行优化设计,将车头设置为可折叠的结构,当需要使用是农用三轮车,当需要上轨道时,将车头折叠,即可实现山地的爬坡,此时也可以将摆动轴的其中一部分折叠,其中车头也可以单独设置一个驱动装置,从而实现脱离轨道后的移动。
53.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的前端设有条形槽100,所述固定轴的上端可沿条形槽的长度方向滑动,即货箱受力,则第一转动轴在适度位移,即可实现固定轴和摆动轴之间的相互折叠,通过杠杆原理实现相对夹持,同时分散货箱的压力;其中条形槽可以设置。
54.在具体的结构中,为了保证安全,也可以将驱动导轨的上壁或下壁设置为半包围的结构,从而实现即使夹持力不稳定或超过预定载重时出现重心不稳定时的安全性。
55.当然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其中固定臂和摆动臂可以设置在支架上,其中可以与支架相对运动,也可以为枢转设置或摆动设置(其枢转或摆动均具有一定的限位),从而实现相对约束;
56.当然固定臂的前端也可以采用套轴的方式套设在第一转动轴上,而第一转动轴为随动。
57.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