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延装置的制作方法-j9九游会真人

文档序号:35889974发布日期:2023-10-28 19:36阅读:2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延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生产技术领域,具体的是涉及一种压延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的锂金属极片的制造或者补锂,一般采用辊压法制造获得。现有的辊压装置通常包括用于对基材进行压延的第一压延辊以及位于第一压延辊下方的第二压延辊,第一压延辊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设置在两个从动支座内且第一压延辊的两端分别伸出两个从动支座之外,第二压延辊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设置在两个主动支座内且第二压延辊的两端分别伸出两个主动支座之外,两个从动支座分别固定设置在两个支架内,两个主动支座分别活动设置在两个支架内且分别位于两个从动支座的下方,在实际进行压延时,为了保证在压延的过程中不变形,该第二压延辊的重量往往较重。当需要对第二压延辊进行更换或者维护操作时,通常都需要借助叉车、行车等辅助工具将第二压延辊连同两个主动支座拉出到两个支架的外部,比较费时费力,换辊或维护比较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压延装置,换辊或维护比较方便,省时省力。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压延装置,包括压延辊机构,所述压延辊机构包括第一压延辊以及位于第一压延辊下方的第二压延辊,所述第一压延辊的辊面和第二压延辊的辊面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一压延辊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设置在两个从动支座内且第一压延辊的两端分别伸出所述两个从动支座之外,所述第二压延辊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设置在两个主动支座内且第二压延辊的两端分别伸出所述两个主动支座之外,所述两个从动支座分别固定设置在两个支架内,所述两个主动支座分别活动设置在所述两个支架内且分别位于所述两个从动支座的下方,所述主动支座上设有第二压延辊滚轮,还包括换辊工装,所述换辊工装包括工装架以及设置在所述工装架上的第二压延辊滑轨,所述第二压延辊滑轨用于插入到所述两个支架中并用于与所述第二压延辊滚轮相配合,所述第二压延辊滚轮可沿着所述第二压延辊滑轨滑动,当所述第二压延辊滑轨插入到所述两个支架中并与所述第二压延辊滚轮相配合时,通过朝靠近所述工装架的方向拉动所述第二压延辊的一端,在所述第二压延辊滚轮的作用下从而可将所述第二压延辊、两个主动支座沿着所述第二压延辊滑轨拉出到所述两个支架的外部。
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第二压延辊滚轮以及换辊工装,便于将第二压延辊、两个主动支座拉出到两个支架的外部,省时省力,换辊或维护比较方便。
附图说明
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8.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压延装置的前侧的结构示意图;
9.图2是图1所示压延装置去掉换辊工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10.图3是图1所示压延装置去掉换辊工装、位于右方的主动背辊支座后的结构示意图;
11.图4是图1所示压延装置去掉换辊工装后的右视示意图;
12.图5是图1所示压延装置去掉换辊工装后的剖视示意图;
13.图6是图1所示压延装置的换辊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14.图7是换辊工装的主动背辊滑轨插入到两个主动背辊安装位中、第二压延辊滑轨插入到两个支架中的右侧的结构示意图;
15.图8是换辊工装的主动背辊滑轨插入到两个主动背辊安装位中、第二压延辊滑轨插入到两个支架中的左侧的结构示意图;
16.图9是图1所示压延装置的一个替换方案中的第一滑板、楔形滑板和第二滑板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专利中涉及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实用新型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18.请参照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压延装置,包括压延辊机构、顶升系统和换辊工装70。
19.压延辊机构包括从动背辊22、主动背辊23、第一压延辊24和第二压延辊25。从动背辊22、主动背辊23、第一压延辊24、第二压延辊25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第一压延辊24为从动压延辊,第二压延辊25为主动压延辊。从动背辊22、主动背辊23、第一压延辊24三者的辊面依次接触,第一压延辊24的辊面和第二压延辊25的辊面之间具有间隙。两个从动支座222分别固定设置在两个支架12内。两个支架12固定设置在底座上。从动支座222设有贯通其内侧(内侧即两个从动支座222的相靠近的一侧)、外侧(外侧即两个从动支座222的相远离的一侧)的从动背辊安装位和主动背辊安装位2222,从动支座222的内侧设有第一压延辊安装位2224a(见图5),第一压延辊安装位2224a与主动背辊安装位2222连通,第一压延辊安装位2224a延伸至对应的从动支座222的底端。主动背辊安装位2222的底部设有凹槽,凹槽内可拆卸设置有安装块2223,安装块2223和凹槽的底部之间设有与第一压延辊安装位2224a连通的通孔。从动背辊22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例如轴承等可转动地设置在两个从动支座222的从动背辊安装位内,且从动背辊22的左右两端分别伸出两个从动背辊安装位之外并分别位于两个支架12的外部。主动背辊23的左右两端分别可转动地设置在两个主动背辊支座
232(主动背辊支座232为一轴承座)内,两个主动背辊支座232分别活动设置在两个从动支座222的主动背辊安装位2222内,主动背辊23的左右两端分别伸出两个主动背辊支座232之外并分别位于两个支架12的外部。两个第一压延辊支座242分别活动设置在两个从动支座222的第一压延辊安装位2224a内,第一压延辊支座242部分凸出于对应的从动支座222的底端,第一压延辊支座242的两侧(即前侧和后侧)分别设有两个凹位,从动支座222的底端在对应第一压延辊支座242两侧的位置分别设有两个挡块2224b(见图5),两个挡块2224b相靠近的一端分别与两个凹位相配合,通过设置的两个挡块2224b可对对应的第一压延辊支座242起到限位作用,避免对应的第一压延辊支座242向下移动。第一压延辊24的左右两端分别可转动地设置在两个第一压延辊支座242(第一压延辊支座242为一轴承座)内,第一压延辊24的左右两端分别伸出两个第一压延辊支座242之外且分别穿过对应的通孔并分别位于两个支架12的外部。两个主动支座252分别活动设置在两个支架12内并分别位于两个从动支座222的下方,且与两个从动支座222之间分别具有一空隙。主动支座252设有贯通其内侧、外侧的第二压延辊安装位。第二压延辊25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轴承等可转动地设置在两个主动支座252的第二压延辊安装位内,且第二压延辊25的左右两端分别伸出两个第二压延辊安装位之外并分别位于两个支架12的外部。
20.第一压延辊24的半径小于主动背辊23、第二压延辊25的半径,主动背辊23的半径小于第二压延辊25的半径,从动背辊22的半径优选与第二压延辊25的半径相等。主动背辊23的左端通过联轴器与主动背辊驱动单元连接,主动背辊驱动单元设置在位于左方的从动支座222的外侧上,主动背辊驱动单元用于驱动主动背辊23转动。第二压延辊25的左端通过联轴器与第二压延辊驱动单元连接,第二压延辊驱动单元设置在位于左方的主动支座252的外侧上,第二压延辊驱动单元用于驱动第二压延辊25转动。主动背辊23和第二压延辊25均为主动辊,从动背辊22和第一压延辊24均为从动辊,主动背辊23的转动可带动第一压延辊24、从动背辊22沿相反的方向同步转动,即主动背辊23的转动方向与第一压延辊24、从动背辊22的转动方向相反,主动背辊23的转动方向与第二压延辊25的转动方向相同,即第一压延辊24、从动背辊22的转动方向与第二压延辊25的转动方向相反。例如,主动背辊23、第二压延辊25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则第一压延辊24、从动背辊22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两个主动支座252可分别相对两个支架12上下移动,两个主动支座252的上下移动可带动第二压延辊25一起移动。顶升系统位于第二压延辊25的下方并用于驱动两个主动支座252相对两个支架12上下移动,从而可带动第二压延辊25上下移动,通过带动第二压延辊25向上移动,从而通过第二压延辊25可向上施压,以提供压延的压力。
21.在实际应用时,第一基材、第二基材、第三基材可分别进入到第一压延辊24的辊面和第二压延辊25的辊面之间的间隙内,第一基材和第二基材例如均包括牵引膜以及贴合在牵引膜上的锂箔,第三基材例如为转印膜,然后通过主动背辊驱动单元驱动主动背辊23转动、第二压延辊驱动单元驱动第二压延辊25转动,从而可带动第一压延辊24和从动背辊22沿相反的方向同步转动,如此通过第一压延辊24和第二压延辊25即可对进入其两者的辊面之间间隙内的第一基材、第二基材和第三基材进行压延,从而可将第一基材、第二基材的锂箔连续、均匀地定量移印到转印膜的两面上,从而形成复合锂金属极片。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主动背辊23和第二压延辊25之间设置第一压延辊24,由于第一压延辊24的半径小于第二压延辊25的半径,这样可使第一压延辊24和第二压延辊25之间产生速度差,由速度差产
生的剪切力与顶升系统驱动第二压延辊25向上移动所提供的压延的压力共同作用可形成更强的压延力,如此可实现较宽幅度的极片的生产,降低了成本。从动背辊22起到加强作用,避免主动背辊23、第一压延辊24在第二压延辊25的施压作用下变形。
22.本实施例中,主动背辊驱动单元包括主动背辊电机2332和主动背辊减速机2333,主动背辊电机2332设置在主动背辊减速机2333上,主动背辊减速机2333通过紧固件例如螺钉等设置在位于左方的从动支座222的外侧上,便于拆装。主动背辊23的左端通过联轴器与主动背辊减速机2333连接,通过设置的联轴器拆装方便,主动背辊电机2332通过主动背辊减速机2333驱动主动背辊23转动。第二压延辊驱动单元包括主动压延辊电机2532和主动压延辊减速机2533,主动压延辊电机2532设置在主动压延辊减速机2533上,主动压延辊减速机2533通过紧固件例如螺钉等设置在位于左方的主动支座252的外侧上,便于拆装。第二压延辊25的左端通过联轴器与主动压延辊减速机2533连接,通过设置的联轴器拆装方便,主动压延辊电机2532通过主动压延辊减速机2533驱动第二压延辊25转动。
23.主动背辊23的右端设有第一旋转接头26a,主动背辊23的内部设有第一油路通道,第一油路通道与第一旋转接头26a连通。主动背辊23通过第一旋转接头26a向其内部的第一油路通道内通入温控油等来维持恒温,使主动背辊23的辊面的温度保持恒定,保证了压延的质量。
24.第二压延辊25的油路通道的结构和主动背辊23的油路通道的结构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25.第一压延辊24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两个第二旋转接头26b,第一压延辊24的内部设有第二油路通道,第二油路通道分别与两个第二旋转接头26b连通。第一压延辊24通过第二旋转接头26b可向其内部的第二油路通道内通入温控油等来维持恒温,使第一压延辊24的辊面的温度保持恒定,保证了压延的质量。
26.顶升系统包括两个顶升驱动单元,顶升驱动单元为一液压缸32,两个液压缸32分别设置在两个支架12内的底部。两个液压缸32的输出端分别与两个主动支座252可拆卸连接,本实施例中,具体的,两个液压缸32的输出端分别设有第一安装孔位,主动支座252的底端设有第二安装孔位,第一安装孔位和对应的第二安装孔位内安装有紧固件例如螺栓等,从而两个液压缸32的输出端分别与两个主动支座252通过紧固件例如螺栓等连接在一起,通过拆卸螺栓即可将液压缸32的输出端和对应的主动支座252拆卸开来。两个液压缸32的输出端和两个主动支座252之间分别设有两个压力传感器33,两个压力传感器33分别设置在两个主动支座252的底端。两个液压缸32分别用于驱动两个主动支座252相对两个支架12上下移动,从而可带动第二压延辊25、第二压延辊25的第一旋转接头26a上下移动。压力传感器33用于检测第二压延辊25向上施压的压力。
27.进一步地,两个主动背辊支座232可分别相对两个从动支座222左右移动,两个主动背辊支座232的移动可带动主动背辊23、主动背辊23的第一旋转接头26a一起移动。两个主动支座252可分别相对两个支架12左右移动,两个主动支座252的左右移动可带动第二压延辊25、第二压延辊25的第一旋转接头26a一起移动。结合图6所示,换辊工装70包括工装架72以及设置在工装架72上的主动背辊滑轨73、第二压延辊滑轨74。本实施例中,工装架72包括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第二压延辊滑轨74设置在下半部分的顶端,第二压延辊滑轨74部分凸出于工装架72的左侧,上半部分设置在第二压延辊滑轨74的顶端,主动背辊滑轨73设
置在上半部分的顶端,主动背辊滑轨73部分凸出于工装架72的左侧。主动背辊支座232上设有主动背辊滚轮2322,主动支座252上设有第二压延辊滚轮2522,主动背辊滑轨73用于插入到两个主动背辊安装位2222中并用于与两个主动背辊支座232的主动背辊滚轮2322相配合,主动背辊滚轮2322可沿着主动背辊滑轨73滑动,第二压延辊滑轨74用于插入到两个支架12中并用于与主动支座252的第二压延辊滚轮2522相配合,第二压延辊滚轮2522可沿着第二压延辊滑轨74滑动。当主动背辊滑轨73插入到两个主动背辊安装位2222中并与两个主动背辊支座232的主动背辊滚轮2322相配合时,通过朝靠近工装架72的方向拉动主动背辊23的右端,在主动背辊滚轮2322的作用下从而可将主动背辊23、两个主动背辊支座232、主动背辊23的第一旋转接头26a沿着主动背辊滑轨73拉出到两个支架12的外部。当第二压延辊滑轨74插入到两个支架12中并与主动支座252的第二压延辊滚轮2522相配合时,通过朝靠近工装架72的方向拉动第二压延辊25的一端,在第二压延辊滚轮2522的作用下从而可将第二压延辊25、两个主动支座252、第二压延辊25的第一旋转接头26a沿着第二压延辊滑轨74拉出到两个支架12的外部。本实施例中,主动背辊滑轨73为两个,两个主动背辊滑轨73呈前后并排设置,第二压延辊滑轨74为两个,两个第二压延辊滑轨74呈前后并排设置。每个主动背辊支座232的主动背辊滚轮2322的数量与主动背辊滑轨73的数量对应,也为两个,每个主动支座252的第二压延辊滚轮2522的数量与第二压延辊滑轨74的数量对应,也为两个,可以理解地,主动背辊滑轨73、主动背辊滚轮2322、第二压延辊滑轨74、第二压延辊滚轮2522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28.本实施例中,主动背辊支座232的前侧、后侧分别设有两个缺口,两个主动背辊滚轮2322分别设置在两个缺口的底部。两个第二压延辊滚轮2522分别设置在对应的主动支座252的底端。
29.本实施例中,主动背辊安装位2222底部设置的凹槽呈t状,安装块2223的形状与凹槽的形状相适配,也为t状,安装块2223设有第一安装孔,凹槽的底部设有第二安装孔,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中安装有紧固件例如螺栓等设,通过拆卸螺栓即可将安装块2223从凹槽内拆卸下来,由于第一压延辊24的重量较轻,在实际应用时,当安装块2223拆卸下来后,通过人工的方式可将第一压延辊24、两个第一压延辊支座242、第一压延辊24的第二旋转接头26b拉出到两个支架12的外部。安装块2223的底端设有第一半圆孔,凹槽的底部设有第二半圆孔,第一半圆孔和第二半圆孔形成上述的通孔。
30.从动支座222的外侧在对应主动背辊支座232前侧、后侧的位置分别设有两个第一支座挡板2224,两个第一支座挡板2224分别与对应的主动背辊支座232的前侧、后侧相抵,从而通过两个第一支座挡板2224可对两个主动背辊支座232的左右移动进行限位。第一支座挡板2224是可拆卸的,具体的,第一支座挡板2224设有第一支座腰孔22242,第一支座腰孔22242的长度方向与主动背辊23的轴向垂直。从动支座222的外侧设有与第一支座腰孔22242对应的第一支座安装孔,第一支座腰孔22242和对应的第一支座安装孔内安装有第一支座紧固件例如螺栓等,第一支座腰孔22242和第一支座圆孔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通过将第一支座紧固件安装在第一支座腰孔22242内的不同位置,从而可将第一支座挡板2224朝远离主动背辊支座232的方向移动,如此第一支座挡板2224即不会对主动背辊支座232进行限位,如此当将主动背辊23的右端与主动背辊减速机2333拆开来后,可将两个主动背辊支座232、主动背辊23、主动背辊23的第一旋转接头26a拉出到两个支架12的外部,
这样可实现更换主动背辊23或对主动背辊23进行维护等操作。可以理解地,通过将第一支座紧固件拆卸下来,也可将对应的第一支座挡板2224从对应的从动支座222上拆卸下来,同样可实现更换主动背辊23或对主动背辊23进行维护等操作。
31.支架12的外端在对应主动支座252前侧、后侧的位置分别设有两个第二支座挡板122。两个第二支座挡板122分别与对应的主动支座252的前侧、后侧相抵,从而通过两个第二支座挡板122可对两个主动支座252的左右移动进行限位。第二支座挡板122是可拆卸的,具体的,第二支座挡板122设有第二支座腰孔1222,第二支座腰孔1222的长度方向与第二压延辊25的轴向垂直。支架12的外端设有与第二支座腰孔1222对应的第二支座圆孔,第二支座腰孔1222和对应的第二支座圆孔内安装有第二支座紧固件例如螺栓等。第二支座腰孔1222和第二支座圆孔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通过将第二支座紧固件安装在第二支座腰孔1222内的不同位置,从而可将第二支座挡板122朝远离主动支座252的方向移动,如此第二支座挡板122即不会对主动支座252进行限位,如此当将第二压延辊25的右端与主动压延辊减速机2533拆开来后,可将两个主动支座252、第二压延辊25、第二压延辊25的第一旋转接头26a拉出到两个支架12的外部,这样可实现更换第二压延辊25或对第二压延辊25进行维护等操作。可以理解地,通过将第二支座紧固件拆卸下来,也可将对应的第二支座挡板122从对应的支架12上拆卸下来,同样可实现更换第二压延辊25或对第二压延辊25进行维护等操作。
32.从动支座222的外侧在位于主动背辊安装位2222下方的位置设有连接件2225,连接件2225设有连接件安装孔,主动背辊滑轨73设有与连接件安装孔对应的主动背辊滑轨安装孔732,当主动背辊滑轨73插接在两个主动背辊安装位2222中时,可在主动背辊滑轨安装孔732和对应的连接件安装孔内安装上层连接紧固件例如螺栓等,从而主动背辊滑轨73和连接件2225之间可通过上层连接紧固件安装在一起。支架12内的底部设有支架安装孔,第二压延辊滑轨74设有与支架安装孔对应的压延辊滑轨安装孔742,当第二压延辊滑轨74插接在两个支架12中时,可在支架安装孔和压延辊滑轨安装孔742内安装下层连接紧固件例如螺栓等,从而第二压延辊滑轨74和两个支架12内的底部之间可通过下层连接紧固件例如螺栓安装在一起。连接件2225的数量与主动背辊滑轨73的数量对应,也为两个,每个支架12的支架安装孔也为两个。连接件安装孔、主动背辊滑轨安装孔732、压延辊滑轨安装孔742、支架安装孔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33.主动支座252的前侧、后侧分别设有两个第一滑板2523,两个第一滑板2523分别与两个第二滑板123滑动配合,两个第二滑板123分别设置在对应的支架12的前侧内壁上、后侧内壁上。本实施例中,第一滑板2523和第二滑板123均为矩形滑板,第一滑板2523和第二滑板123两者滑动配合的面均为矩形面。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滑板2523和第二滑板123均为楔形滑板,第一滑板2523的靠近第二滑板123的一面设有第一斜面,第二滑板123的靠近第一滑板2523的一面设有第二斜面,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滑动配合。
34.通过上述的结构,当主动背辊23、第二压延辊25需要进行更换或维护时,先将主动背辊驱动单元、第二压延辊驱动单元拆卸下来。然后将换辊工装70移动到位于底座的右方的位置,并使主动背辊滑轨73插入到两个主动背辊安装位2222中、将第二压延辊滑轨74插入到两个支架12中,使主动背辊滚轮2322落在对应的主动背辊滑轨73上、第二压延辊滚轮2522落在对应的第二压延辊滑轨74上,如图7和图8所示。然后将两个从动支座222的连接件
2225分别与主动背辊滑轨73安装在一起,以固定主动背辊滑轨73,将第二压延辊滑轨74和两个支架12内的底部安装在一起,以固定第二压延辊滑轨74。然后将两个液压缸32的输出端和两个主动支座252拆卸开来,同时将第一支座紧固件、第二支座紧固件拧松,然后将第一支座挡板2224、第二支座挡板122移动到不能抵挡主动背辊支座232、主动支座252的位置,然后再拧紧第一支座紧固件、第二支座紧固件。然后手动拉动主动背辊23的右端、第二压延辊25的右端,即可将主动背辊23、两个主动背辊支座232、主动背辊23的第一旋转接头26a沿着主动背辊滑轨73拉出到两个支架12的外部,以及将第二压延辊25、两个主动支座252、第二压延辊25的第一旋转接头26a沿着第二压延辊滑轨74拉出到两个支架12的外部,如此即可对主动背辊23、第二压延辊25进行更换操作或维护操作,之后将安装块2223从凹槽内拆卸下来,然后手动将第一压延辊24、两个第一压延辊支座242、第一压延辊24的第二旋转接头26b从主动背辊安装位2222内拉出到两个支架12的外部,如此即可对第一压延辊24进行更换操作或维护操作。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主动背辊滚轮2322、第二压延辊滚轮2522以及换辊工装70,便于将主动背辊23和两个主动背辊支座232拉出到两个支架12的外部以及便于将第二压延辊25和两个主动支座252拉出到两个支架12的外部,省时省力,便于对主动背辊23和第二压延辊25进行更换操作或维护操作;通过设置的安装块2223、凹槽,便于将第一压延辊24和两个第一压延辊支座242拉出到两个支架12的外部,便于对第一压延辊24进行更换操作或维护操作;通过第一滑板2523与对应的第二滑板123滑动配合,便于将第二压延辊25和两个主动支座252沿着第二压延辊滑轨74移动以及便于两个主动支座252的上下移动。
35.在一个替换方案中,如图9所示,第一滑板2523和对应的第二滑板123之间设有楔形滑板1232,第二滑板123的靠近楔形滑板1232的一侧具有第一滑板斜面,楔形滑板1232的一侧设置在所述第一滑板2523上,另一侧具有与第一滑板斜面滑动配合的第二滑板斜面。优选地,第一滑板斜面朝靠近第二压延辊25的方向向上倾斜,第二滑板斜面朝远离第二压延辊25的方向向下倾斜。通过设置的楔形滑板1232,可调节主动支座252与支架12的前侧内壁、后侧内壁之间的间隙,便于第二压延辊25的整体安装,同时也可适配不同宽度尺寸的主动支座252。
36.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技术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