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管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j9九游会真人

文档序号:35890174发布日期:2023-10-28 19:43阅读:3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管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气管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2.气管插管作为麻醉患者以及危急重症伴有呼吸功能障碍患者抢救过程中维持呼吸的生命通道,是指将一特制的气管内插管经声门置入气管为气道通畅、通气供氧、呼吸道吸引和防止误吸等提供最佳条件,对抢救患者生命,降低病死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现有技术中,在对患者进行插管固定时,采用固定装置在患者嘴部周围对气管进行固定,固定带、气管和其他导气管集中于嘴部周围,管线较为杂乱,容易影响医护人员对气管及其他导气管的操作和观察,对医护人员的操作护理带来诸多不便,因此,不能满足医护人员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管固定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对患者进行插管固定时,采用固定装置在患者嘴部周围对气管进行固定,固定带、气管和其他导气管集中于嘴部周围,管线较为杂乱,容易影响医护人员对气管及其他导气管的操作和观察,对医护人员的操作护理带来诸多不便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气管固定装置,包括额部固定座,所述额部固定座的内壁配合连接有移动板,所述额部固定座的顶部螺纹连接有固定旋钮,所述固定旋钮与移动板配合连接,所述额部固定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束缚带,所述移动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鼻托,所述移动板远离额部固定座的一端配合连接有气管固定器,所述移动板通过角度调节旋钮与气管固定器固定连接,所述气管固定器的顶部靠近移动板的一侧设置有限位架,所述移动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卡,所述气管固定器的内部配合连接有气管插管,所述气管插管的顶部连通有导气管,所述导气管的外壁分别与限位架和第一固定卡配合连接。
5.优选的,所述移动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压力调节阀,所述压力调节阀的两端分别与导气管固定连接,所述压力调节阀的内部配合连接有阀芯,所述压力调节阀的顶部转动连接有压力调节旋钮,所述压力调节旋钮与阀芯固定连接,所述阀芯的内部设置有导气槽,所述导气槽的两端分别与导气管配合连接,所述压力调节阀的顶部设置有压力刻度,所述压力调节旋钮的顶部设置有指示标识。
6.优选的,所述额部固定座的内部位于移动板的上方设置有弹簧片,所述弹簧片与额部固定座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片与固定旋钮配合连接,所述弹簧片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抵板,所述抵板与移动板配合连接。
7.优选的,所述移动板远离气管固定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卡,所述第二固定卡与导气管配合连接。
8.优选的,所述额部固定座的底部设置有缓冲垫,所述鼻托的底部设置有软垫。
9.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管固定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气管固定装置,通过额部固定座、移动板、固定旋钮、鼻托、导气管、第一固定卡、气管固定器、限位架和束缚带之间的配合,气管固定装置通过第一固定卡和限位架对气管及其他导气管在气管固定装置的顶部进行限位固定,使医护人员能够对不同导气管进行快速区分,这样能为医护人员的操作和观察提供较大便利,同时通过在患者额部对气管固定装置进行固定,在患者鼻部进行支撑,能够减少在患者嘴部周围的固定,便于在患者出现突发状况时,医护人员能够快速进行观察和其他操作。
10.通过导气管、压力调节阀、阀芯、导气槽、压力调节旋钮、压力刻度和指示标识之间的配合,通过旋转压力调节旋钮,对阀芯进行转动,实现对导气槽与导气管之间的连通范围进行调节,这样能够通过改变导气槽与导气管的连通范围来对导气压力进行调节,并通过指示标识在压力刻度上的指向刻度,了解实时的导气压力,便于医护人员对压力调节阀和导气压力的状态进行查看,使医护人员能够对导气压力进行快速调节,提高操作便利度。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外观示意图;
13.图3为图1中压力调节阀、导气槽和压力调节旋钮的结构示意图;
14.图4为图1中固定旋钮、弹簧片和抵板的结构示意图;
15.图5为图2中压力调节阀、第一固定卡和移动板的外观示意图。
16.图中:1、额部固定座,2、移动板,3、固定旋钮,4、鼻托,5、气管插管,6、导气管,7、压力调节阀,8、阀芯,9、导气槽,10、压力调节旋钮,11、第一固定卡,12、角度调节旋钮,13、气管固定器,14、限位架,15、束缚带,16、缓冲垫,17、软垫,18、限位板,19、第二固定卡,20、弹簧片,21、抵板,22、压力刻度,23、指示标识。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8.现有技术中,在对患者进行插管固定时,采用固定装置在患者嘴部周围对气管进行固定,固定带、气管和其他导气管集中于嘴部周围,管线较为杂乱,容易影响医护人员对气管及其他导气管的操作和观察,对医护人员的操作护理带来诸多不便。
19.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管固定装置,通过额部固定座、移动板、固定旋钮、鼻托、导气管、第一固定卡、气管固定器、限位架和束缚带之间的配合,气管固定装置通过第一固定卡和限位架对气管及其他导气管在气管固定装置的顶部进行限位固定,使医护人员能够对不同导气管进行快速区分,为医护人员对气管及其他导气管的操作和观察提供较大便利,同时通过在患者额部对气管固定装置进行固定,在患者鼻部进行支撑,能够减少在患者嘴部周围的固定,在出现突发状况时,便于医护人员进行观察和其他操作。
20.通过本领域人员,将本案中所有电气件与其适配的电源通过导线进行连接,并且
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控制器以及编码器,以满足控制需求,具体连接以及控制顺序,应参考下述工作原理中,各电气件之间先后工作顺序完成电性连接,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不再对电气控制做说明。
21.由图1-5可知,一种气管固定装置,包括额部固定座1,额部固定座1的内壁配合连接有移动板2,额部固定座1的顶部螺纹连接有固定旋钮3,固定旋钮3与移动板2配合连接,额部固定座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束缚带15,束缚带15为带有松紧效果的固定带,移动板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鼻托4,鼻托4用于对气管固定装置在患者鼻部的支撑,移动板2远离额部固定座1的一端配合连接有气管固定器13,移动板2通过角度调节旋钮12与气管固定器13固定连接,气管固定器13的顶部靠近移动板2的一侧设置有限位架14,移动板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卡11,气管固定器13的内部配合连接有气管插管5,气管插管5用于插入患者咽喉进行导气,气管插管5的顶部连通有导气管6,导气管6用于向气管插管5内导入气体,导气管6的外壁分别与限位架14和第一固定卡11配合连接;
22.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值得特别指出的是,额部固定座1用于气管固定装置与患者额部的支撑固定,束缚带15为带有松紧效果的固定带,通过绕于患者脑后,对额部固定座1进行固定,通过额部固定座1和束缚带15之间的配合,实现气管固定装置在患者额部的固定,通过额部固定座1、移动板2和固定旋钮3之间的配合,实现对移动板2的移动调节与限位固定,使气管固定装置能够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调节额部固定座1与气管固定器13之间的相对位置,提高气管固定装置的适用性,鼻托4用于对气管固定装置在患者鼻部的支撑,通过移动板2、角度调节旋钮12和气管固定器13之间的配合,实现对气管固定器13的角度进行调节,使医护人员能够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气管固定器13进行旋转,并通过角度调节旋钮12与移动板2进行固定,为医护人员的插管操作提供一定的便利,气管插管5用于插入患者咽喉进行导气,导气管6用于向气管插管5内导入气体,第一固定卡11用于对导气管6进行限位,同时第一固定卡11的两侧均设置有固定卡,用于对不同导气管进行固定,便于医护人员进行区分,限位架14用于避免导气管6发生弯折对导气压力造成影响,通过额部固定座1、移动板2、固定旋钮3、鼻托4、导气管6、第一固定卡11、气管固定器13、限位架14和束缚带15之间的配合,气管固定装置通过第一固定卡11和限位架14对气管及其他导气管在气管固定装置的顶部进行限位固定,使医护人员能够对不同导气管进行快速区分,为医护人员对气管及其他导气管的操作和观察提供较大便利,同时通过在患者额部对气管固定装置进行固定,在患者鼻部进行支撑,能够减少在患者嘴部周围的固定,在出现突发状况时,便于医护人员进行观察和其他操作;
23.进一步的,移动板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压力调节阀7,压力调节阀7用于调节导气管6的导气压力,压力调节阀7的两端分别与导气管6固定连接,压力调节阀7的内部配合连接有阀芯8,压力调节阀7的顶部转动连接有压力调节旋钮10,压力调节旋钮10与阀芯8固定连接,阀芯8的内部设置有导气槽9,导气槽9的两端分别与导气管6配合连接,压力调节阀7的顶部设置有压力刻度22,压力刻度22用于对导气槽9与导气管6之间的连通范围进行标记,压力调节旋钮10的顶部设置有指示标识23,指示标识23用于对导气槽9与导气管6之间的连通标记进行指示;
24.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值得特别指出的是,压力调节阀7用于调节导气管6的导气压力,便于医护人员对导气压力进行观察和调节,通过导气管6、压力调节阀7、阀芯8、导气槽9
和压力调节旋钮10之间的配合,通过旋转压力调节旋钮10,对阀芯8进行转动,实现对导气槽9与导气管6之间的连通范围进行调节,进而实现对导气压力的调节,压力刻度22用于对导气槽9与导气管6之间的连通范围进行标记,指示标识23用于对导气槽9与导气管6之间的连通标记进行指示,通过压力调节阀7、压力调节旋钮10、压力刻度22和指示标识23之间的配合,转动压力调节旋钮10,对导气压力进行调节,通过指示标识23对调节后的导气槽9与导气管6之间的连通范围进行指示,便于医护人员对压力调节阀7和导气压力的状态进行查看,进而方便医护人员对导气压力进行调节,提高便利度;
25.进一步的,额部固定座1的内部位于移动板2的上方设置有弹簧片20,弹簧片20给予抵板21远离移动板2的弹力,弹簧片20与额部固定座1固定连接,弹簧片20与固定旋钮3配合连接,弹簧片2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抵板21,抵板21与移动板2配合连接,抵板21用于提高对移动板2的固定效果;
26.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值得特别指出的是,弹簧片20给予抵板21远离移动板2的弹力,抵板21用于提高对移动板2的固定效果,通过额部固定座1、移动板2、固定旋钮3、弹簧片20和抵板21之间的配合,提高对移动板2的固定效果,避免移动板2发生晃动,影响气管固定的效果;
27.进一步的,移动板2远离气管固定器1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8,限位板18用于对移动板2的末端形成限位,限位板1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卡19,第二固定卡19与导气管6配合连接,第二固定卡19用于在移动板2的末端对导气管6进行固定;
28.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值得特别指出的是,限位板18用于对移动板2的末端形成限位,防止移动板2与额部固定座1发生脱离,第二固定卡19用于在移动板2的末端对导气管6进行固定,提高气管固定装置对气管的固定效果;
29.进一步的,额部固定座1的底部设置有缓冲垫16,缓冲垫16用于在额部固定座1与患者头部固定时提供缓冲,鼻托4的底部设置有软垫17,软垫17用于在患者鼻部提供缓冲;
30.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值得特别指出的是,缓冲垫16用于在患者头部固定时提供缓冲,软垫17用于在患者鼻部提供缓冲,缓冲垫16和软垫17均用于提高气管固定装置的舒适性;
31.具体的,在使用该气管固定装置时,将束缚带15套入患者的脑后,将额部固定座1调整至患者额部,移动移动板2,使鼻托4在患者鼻部对气管固定装置形成支撑,使气管固定器13处于患者口部上方,将气管固定器13的底部放入患者口中,调整气管固定器13的位置,避免气管固定器13脱离患者口腔,通过气管固定器13的置入孔,将气管插管5插入患者咽部,在气管插管5达到预定位置后对其进行固定,通过气管固定器13顶部的固定装置对气管插管5进行固定,通过角度调节旋钮12对移动板2和气管固定器13进行固定,旋转固定旋钮3对移动板2进行固定,在压力调节阀7的两端分别接入导气管6,靠近气管固定器13一侧的导气管6与气管插管5进行连接,远离气管固定器13一侧的导气管6与供气装置进行连接,在对导气管6进行连接的过程中,通过第一固定卡11、限位架14和第二固定卡19对其进行限位和支撑,完成气管固定装置对气管的固定,在需要向患者供气时,气体通过导气管6传输至压力调节阀7处,旋转压力调节旋钮10对导气压力进行调节,医护人员能够根据压力调节阀7顶部的刻度以及压力调节旋钮10顶部的指示对导气压力进行了解,气体通过压力调节阀7导入另一侧的导气管6中,再由导气管6经气管插管5导入患者体内,通过额部固定座1、移动
板2、固定旋钮3、鼻托4、导气管6、第一固定卡11、气管固定器13、限位架14和束缚带15之间的配合,气管固定装置通过第一固定卡11和限位架14对气管及其他导气管在气管固定装置的顶部进行限位固定,使医护人员能够对不同导气管进行快速区分,为医护人员对气管及其他导气管的操作和观察提供较大便利,同时通过在患者额部对气管固定装置进行固定,在患者鼻部进行支撑,能够减少在患者嘴部周围的固定,在出现突发状况时,便于医护人员进行观察和其他操作。
3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33.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4.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