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j9九游会真人

文档序号:35693077发布日期:2023-10-11 14:05阅读:13来源:国知局


1.本技术涉及电子雾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2.雾化器具有将雾化基质雾化为气溶胶的功能,使用时通常是利用气流输送气溶胶,因此气流传输效率对雾化器的气溶胶能否及时、有效地输出具有很大的影响。
3.雾化器通常将进气孔设置在底部,以便于整体装配效率和美观性的提高,但相关的雾化器自底部输入的气流的输送效率较低,导致雾化器的气溶胶输出效率不高。为解决此技术问题,一些雾化器会将进气孔设置在侧部,但这种设计会提高雾化器加工的复杂度,进而导致生产效率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雾化器的气溶胶输出效率。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雾化器,包括:
6.底座,设置有第一进气孔;
7.第一外壁,抵触于底座的边缘;
8.储液仓,用于存储雾化基质,储液仓与第一外壁位于底座的同一侧,储液仓具有第一内壁;
9.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贯穿底座且与第一进气孔隔离、并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列,第一方向垂直于雾化器的轴向;
10.其中,第一内壁与第一外壁沿第二方向排列、并间隔形成连通第一进气孔的第一气流通道,第二方向垂直于雾化器的轴向、并且与第一方向呈30度-90度的夹角,以防止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阻挡流向第一气流通道的气流。
11.在一些实施例中,雾化器包括储液件和发热体,储液件为多孔介质;储液仓的底端形成有收容槽、以及连通收容槽的导通口,导通口用于导出雾化基质;其中,储液件容置于收容槽中,发热体设置在储液件与底座相对的底面上,并且发热体在底座上的投影覆盖至少部分第一进气孔。
12.在一些实施例中,储液件与底座相对的底面形成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一区域位于储液件靠近第一外壁的一端,第二区域位于储液件远离第一外壁的一端,第二区域与第一进气孔在雾化器的轴向上具有重合的部分。
13.在一些实施例中,储液件的底面与底座之间的距离自第二区域至第一区域呈逐渐增大的趋势,以形成导气斜面。
14.在一些实施例中,雾化器包括导液件,导液件为孔隙率大于储液件的多孔介质,导液件设置在储液件与收容槽的内壁之间。
15.在一些实施例中,储液件具有沿雾化器的轴向贯通储液件的换气孔,换气孔的孔径不小于0.1mm;导液件设置在储液件背离底座的一侧上、并覆盖导通口和换气孔。
16.在一些实施例中,雾化器包括设置在收容槽中的密封套,密封套具有抵触于收容槽的侧壁的第一壁体,第一壁体围绕导液件和储液件设置。
17.在一些实施例中,雾化器具有抵触于底座的边缘的第二外壁,储液仓具有第二内壁,第二外壁与第二内壁间隔形成用于配合气流/气压传感器的第二气流通道;雾化器还具有隔离第一气流通道与第二气流通道的第一隔离壁,底座设置有连通第二气流通道的第二进气孔。
18.在一些实施例中,雾化器包括位于储液仓背离底座的一侧的吸嘴,吸嘴具有连通第一气流通道的第一出气孔;
19.储液仓背离底座的一端设置有注液口,雾化器还包括封堵注液口的密封件;
20.其中,吸嘴朝向密封件的表面上设置有密封柱,密封件开设有注液孔,密封柱插设于注液孔并将注液孔封堵。
2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上述的雾化器。
22.区别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的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的有益效果是:
23.本技术通过将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列,并将间隔形成第一气流通道的第一内壁和第一外壁沿与第一方向呈30度-90度的夹角的第二方向排列,使得自第一进气孔输入的气流可以顺畅地流入第一气流通道,而不会因受到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的阻挡而降低输送效率,从而提高了气流的输送效率,进而提高雾化器的气溶胶输出效率。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5.图1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7.图3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8.图4是图3实施例中的雾化器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29.图5是图3实施例中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30.图6是图3实施例中的雾化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31.图7是图6中的雾化结构在另一视角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32.图8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33.图9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34.图10是图9实施例中的雾化器在另一视角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35.图11是现有技术相关的雾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36.图12是现有技术相关的雾化器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37.图13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38.图14是图13实施例中的雾化器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39.图15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40.图16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吸嘴的结构示意图;
41.图17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42.图18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3.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技术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技术。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技术的描述。
44.应当理解,在本技术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45.还应当理解,在此本技术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技术。如在本技术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又如本技术的描述中的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还如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6.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4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48.请参阅图1,图1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49.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雾化装置1包括可电连接的雾化器10和控制器20。控制器20可具有气流/气压传感器、电源、电路板等用于控制雾化器10的电子器件。
50.请参阅图2,图2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51.在一些实施例中,雾化器10包括吸嘴100、密封件200、壳体300、密封套400、导液件500、储液件600、底座700、第一电极810、第二电极820以及底盖900。雾化器10在组装完成时可呈现为柱形,雾化器10的上述器件可大致沿雾化器10的轴向z依次排列组装。
52.请参阅图3,图3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53.在一些实施例中,雾化器10的吸嘴100与壳体300对接。其中,壳体300可以具有一体成型的第一外壁310、第二外壁320和储液仓330。第一外壁310和第二外壁320位于储液仓330的外围,并且第一外壁310和第二外壁320的顶端设置有对接结构,例如凸设于外表面的榫头。吸嘴100的底端则设置有对应的对接结构,例如与榫头对应的榫眼,榫眼可以为凹槽或通孔,从而吸嘴100可以套设于壳体300的顶端、并与第一外壁310、第二外壁320卡接。当然,吸嘴100与壳体300的连接结构并不限于此实施例示出的套设卡接结构,还可以根据需
要设计为其他结构,包括但不限于嵌设卡接、螺纹旋接等。其中,吸嘴100设置有第一出气孔101,第一出气孔101可以是沿雾化器10的轴向z贯通吸嘴100的通孔。
54.壳体300的储液仓330自第二外壁320延伸而出,并位于第一外壁310、第二外壁320和吸嘴100围设形成的空间中,用于存储液态的雾化基质。在其他实施例中,储液仓330也可以自第一外壁310延伸而出,或者作为独立于壳体300外的结构件装设于第一外壁310和第二外壁320内围的空间中。
55.雾化器10的底座700和底盖900设置在壳体300的底端。具体地,第一外壁310和第二外壁320抵触于底座700的边缘。第一外壁310、第二外壁320和储液仓330位于底座700的同一侧。底座700可以具有延伸至第一外壁310和第二外壁320内围的部分,并且该部分与壳体300的壁体之间过盈设置有密封圈。同理,吸嘴100与壳体300的壁体之间也可以过盈设置有密封圈。
56.底盖900抵触于底座700的底面、并与壳体300的底端对接,其对接结构类似于吸嘴100与壳体300的对接结构,在此不作赘述。其中,底座700设置有第一进气孔701,第一进气孔701可以是沿平行或重合于雾化器10的轴向z贯通底座700的通孔,底盖900则具有连通第一进气孔701的开口。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座700与底盖900也可以一体设置。
57.在用户对雾化器10的第一出气孔101吸气时,外界气流可以通过第一进气孔701进入壳体300的内部空间102,并进一步通过第一出气孔101输出。其中,内部空间102可以视为连通至第一出气孔101和第一进气孔701的气道。
58.雾化器10用于将雾化基质雾化为气溶胶的雾化结构可以设置在储液仓330的底端,从而储液仓330内的雾化基质可以在重力作用下输送至雾化结构上,并雾化为气溶胶传输至内部空间102中,进而自第一进气孔701输入的气流可以裹挟气溶胶从第一出气孔101输出。
59.请结合参阅图4和图5,图4是图3实施例中的雾化器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3实施例中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60.在一些实施例中,储液仓330的底端形成有收容槽3301、以及连通收容槽3301的导通口3302,导通口3302用于导出雾化基质。雾化器10的雾化结构设置在收容槽3301中,用于将导通口3302导出的雾化基质雾化为气溶胶。
61.其中,雾化器10的雾化结构可以包括导液件500和储液件600,储液件600容置于收容槽3301中,导液件500设置在储液件600与收容槽3301的内壁之间,以提高换气效率。其中,导液件500和储液件600均为多孔介质,导液件500的孔隙率大于储液件600的孔隙率。例如,导液件500可以是由天然纤维或化学纤维制成的多孔介质棉,储液件600可以是具有多个微孔的陶瓷,当然,两者也可以同为其中一种材质,或为其他多孔介质。导液件500和储液件600可以借助微孔的毛细力实现对雾化基质的传输。
62.请继续参阅图4和图5,并结合参阅图6和图7,图6是图3实施例中的雾化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中的雾化结构在另一视角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63.可选地,储液件600具有相对的顶面610和底面620,其顶面610朝向收容槽3301的底壁设置,进一步地,顶面610与导液件500接触;底面620朝向底座700设置,传输至储液件600的顶面610的雾化基质可以借助储液件600自身的微孔和/或在重力作用下传输至其底面620。
64.雾化器10还包括设置在储液件600与底座700相对的底面620上的发热体630,发热体630用于对传输至底面620的雾化基质加热,以使其雾化为气溶胶。发热体630可以包括印刷在底面620上的发热线路和电极片,在第一电极810、第二电极820挤压电极片并与其电连接时,发热体630可以导电发热。当然,发热体630也可以为其他形式的可设置在底面620上的发热器件,固定方式亦不限于印刷、焊接、粘接等。
65.其中,发热体630在底座700上的投影可以覆盖至少部分第一进气孔701,以使得自第一进气孔701输入的气流可以对冲发热体630,从而能够及时将生成的气溶胶带走,避免反复加热雾化。
66.此外,储液件600还可以具有沿雾化器10的轴向z贯通储液件600的换气孔601,换而言之,换气孔601的两端分别贯通至顶面610和底面620。换气孔601是孔径不小于0.1mm的通孔,例如0.3mm、1.0mm、1.5mm等,用于提高换气效率。导液件500设置在储液件600背离底座700的一侧上,即设置在储液件600的顶面610上,并且导液件500可以覆盖换气孔601和导通口3302,从而换气孔601、导液件500和导通口3302的配合结构可以提高储液仓330的换气效率。当然,导液件500也可以仅覆盖部分的换气孔601和/或导通口3302。
67.储液仓330还可以具有横跨导通口3302的限位部331,限位部331抵触于导液件500,以防止导液件500在装配时暴露于导通口3302的部分发生变形而使得组装不平整,限位部331限制导液件500的位移,也可避免换气效果不一致。
68.其中,限位部331在储液件600上的投影可以覆盖换气孔601。换气孔601可以位于储液件600的中部。
69.可选地,限位部331与导液件500相对的表面上设置有换气槽3310,以便于换气。换气槽3310与换气孔601在雾化器10的轴向z上至少部分重合。
70.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结合图4,雾化器10包括设置在收容槽3301中的密封套400,密封套400可以由硅胶或其他塑料材质制成。密封套400具有抵触于收容槽3301的侧壁的第一壁体410,第一壁体410围绕导液件500和储液件600设置。其中,第一壁体410可以呈环状套设于导液件500和储液件600,具体可以套设在导液件500和储液件600沿轴向z延伸的侧壁上,并且过盈设置在收容槽3301中,第一壁体410与收容槽3301相对的表面上可以设有凸筋。
71.可选地,密封套400具有自第一壁体410背离底座700的一端延伸而出的第二壁体420,第一壁体410与第二壁体420配合套设于导液件500和储液件600,并且第二壁体420抵触于收容槽3301的底壁。可以理解地,第二壁体420围成通孔以供雾化基质传输,并且第二壁体420可以完全抵触于收容槽3301的底壁,以防止阻碍雾化基质的传输。
72.同理,第二壁体420可以过盈装配在导液件500与收容槽3301的底壁之间,第二壁体420与收容槽3301的底壁相对的表面上可以设置有凸筋。
73.本技术实施例可以将导液件500和储液件600依次装入密封套400中,以组成一个模块;在组装雾化器10时,将该模块装入收容槽3301中即可完成雾化结构的装配,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74.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雾化结构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请参阅图8,图8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75.在一些实施例中,储液件600也可以不必开设用于换气的微米级通孔。具体地,导
液件500可以设置在收容槽3301的侧壁与储液件600之间,具体可以抵触在第一壁体410与储液件600的侧壁之间,并且导液件500的底端暴露于储液仓330的底侧空间中,从而导液件500也可用于提高换气效率。
76.可选地,储液件600背离底座700的一侧上,即储液件600的顶面610上,设置有连通导通口3302的导液槽6101,使得导通口3302导出的雾化基质可以存储在导液槽6101中、并输送至底面620上的发热体(图未示)受热雾化,以增大储液件600与雾化基质的接触面积,提高雾化基质的输送效率。
77.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储液件600的底面620可以至少部分形成导气斜面6201,导气斜面6201与底座700之间的距离呈渐变趋势,并且导气斜面6201与第一进气孔701同轴的部分为导气斜面6201最接近底座700的部分,从而导气斜面6201可以引导自第一进气孔701输入的气流的行进路径。
78.请参阅图9,图9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79.在一些实施例中,雾化器10的第一电极810和第二电极820设置在底座700上,用于建立起控制器20的电路控制结构与雾化器10的雾化结构之间的电连接关系,以使得控制器20能够控制雾化器10雾化。需要说明的是,双电极设计仅是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个示例,应当理解,在本技术其他实施例中,雾化器10的电极数量并不限于2个,例如可以为三电极、四电极等。
80.第一电极810和第二电极820贯穿底座700、并且与第一进气孔701隔离,即第一电极810、第二电极820以及第一进气孔701间隔设置。其中,第一电极810和第二电极820沿第一方向x间隔排列,第一方向x垂直于雾化器10的轴向z。间隔设置于第一电极810和第二电极820的第一进气孔701可以设置在第一电极810与第二电极820之间的区域,需要说明的是,这一区域泛指底座700上可实现气流顺畅经过两个电极之间的所有进气位置,而不限定为两个电极的连接线上的位置。
81.请结合参阅图10,图10是图9实施例中的雾化器在另一视角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82.雾化器10的储液仓330具有第一内壁332,第一内壁332与第一外壁310沿第二方向y排列、并间隔形成第一气流通道301。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气流通道301可以视为上述的内部空间102位于第一内壁332与第一外壁310之间的部分。第二方向y垂直于雾化器10的轴向z。第一气流通道30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进气孔701、第一出气孔101连通,从而自第一进气孔701输入的气流可以裹挟储液件600底侧的气溶胶流入第一气流通道301,然后通过第一出气孔101输出。
83.请结合参阅图11和图12,图11是现有技术相关的雾化器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现有技术相关的雾化器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84.在现有技术中,雾化器30的第一电极31和第二电极32间隔排列的第一方向x1、与间隔形成进气通道的两个壁体(图未示)的排列方向第二方向y1为同一方向。例如,在一些呈扁平柱状的雾化器30中,由于雾化器30的厚度方向的空间较小,因此雾化器件33设计时通常会使其长边沿雾化器30的宽度方向延伸,即将雾化器件33横向摆放,相应的第一电极31和第二电极32沿雾化器30的宽度方向排列,进气孔34位于两个电极之间,从而可以实现对雾化器30空间的最大化利用。然而,这种设计会使得自进气孔34输入的气流在输送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电极的阻挡,导致气流输送效率下降。
85.请结合参阅图13和图14,并继续参阅图10,图13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图13实施例中的雾化器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86.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雾化器10的第一电极810和第二电极820间隔排列的第一方向x、与形成第一气流通道301的第一外壁310和第一内壁332间隔排列的第二方向y为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例如,在一些呈扁平柱状的雾化器10中,第一外壁310和第一内壁332沿雾化器10的宽度方向排列,第一电极810和第二电极820沿雾化器10的厚度方向排列,对应的储液件600的长边沿雾化器10的厚度方向延伸,从而自第一进气孔701输入的气流可以顺畅地流入第一气流通道301中,而不会受到第一电极810或第二电极820的阻挡,从而提高了气流输送效率,进而提高了雾化器10输出气溶胶的效率。
87.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的关系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中的相互垂直,只要可避免流向第一气流通道301的气流受到第一电极810或第二电极820的阻挡即可。具体地,第二方向y与第一方向x呈30度-90度的夹角,例如40度、50度、60度、70度、80度等。
88.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雾化器10可以具有数量大于2的多个电极,多个电极包括上述的第一电极810和第二电极820,第一进气孔701与多个电极隔离,具体可以设置在多个电极之间的区域,以使得自第一进气孔701进入内部空间102的气流可以顺畅地流入第一气流通道301。
89.请继续参阅图10。
90.在一些实施例中,储液件600与底座700相对的底面620形成第一区域6202和第二区域6203,第一区域6202位于储液件600靠近第一外壁310的一端,第二区域6203位于储液件600远离第一外壁310的一端。
91.第一进气孔701可以设置在第二区域6203的底侧,具体地,第一进气孔701与第二区域6203在雾化器10的轴向z上具有重合的部分,从而自第一进气孔701输入的气流可以直冲第二区域6203,然后经过第一区域6202的底侧并流入第一气流通道301,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充分地将储液件600底侧的气溶胶带走。
92.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进气孔701也可以在第二方向y上与储液件600间隔设置,并且位于储液件600背离第一外壁310的一侧,如此自第一进气孔701输入的气流可以依次经过第二区域6203的底侧和第一区域6202的底侧,以将储液件600底侧的气溶胶充分输送至第一气流通道301中。
93.请结合参阅图10和图15,图15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94.在一些实施例中,储液件600的底面620与底座700之间的距离自第二区域6203至第一区域6202呈逐渐增大的趋势,以形成能够将输送至第二区域6203底侧的气流引导向第一气流通道301的导气斜面6201。
95.需要说明的是,导气斜面6201可以由储液件600的部分底面620形成,也可以由全部底面620形成。导气斜面6201可以为一个平整的斜面,也可以为具有弧度的斜面,斜面的具体形状在此不作限定。
96.请继续参阅图10。
97.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300的第二外壁320可以与储液仓330间隔设置,并且储液仓330具有与第二外壁320间隔形成第二气流通道302的第二内壁333。第二气流通道302可以
作为配合控制器20的气流/气压传感器使用的感应气道,以防止冷凝液封堵第一气流通道301时雾化器10无法启动;加上下述结构上的设计,也避免冷凝液进入感应气道侵蚀气流/气压传感器。
98.其中,第二外壁320可以抵触于底座700的边缘,底座700设置有连通第二气流通道302的第二进气孔702,第二进气孔702可以位于底座700靠近第二外壁320的一端。控制器20与雾化器10对接时,控制器20的气流/气压传感器可以位于第二进气孔702的底侧。
99.储液仓330可以自第二外壁320延伸而出,连通第二气流通道302的第二出气孔303可以设置在第二外壁320与第二内壁333的连接壁上,第二出气孔303与第一出气孔101相通。
100.雾化器10还可以具有隔离第一气流通道301与第二气流通道302的第一隔离壁334,第一隔离壁334可以自储液仓330的第二内壁333延伸而出、并抵触于底座700。当然,第一隔离壁334的设置并不限于此实施例,例如,第一隔离壁334也可以凸设于底座700的表面、并延伸至抵触于储液仓330。
101.请结合参阅图10和图16,图16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吸嘴的结构示意图。
102.在一些实施例中,吸嘴100具有第二隔离壁110,第二隔离壁110自吸嘴100的内表面延伸而出,用于限制自第一气流通道301流动至第一出气孔101的气流的流动路径。第二隔离壁110可以为具有开口的环形围骨,其开口朝向吸嘴100抵触于第一外壁310的壁体设置,以使得第一气流通道301输出的气流能够充分地通过第一出气孔101输出。第二隔离壁110上还开设有通气孔1101,用于实现第二气流通道302与第一出气孔101的相通。
103.请结合参阅图10和图17,图17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104.在一些实施例中,储液仓330背离底座700的一端设置有注液口3303,液态的雾化基质可通过注液口3303注入储液仓330内。雾化器10的密封件200设置在储液仓330背离底座700的一端,并封堵注液口3303。吸嘴100的第二隔离壁110可以抵触于密封件200,以限制气流的流动路径。
105.请结合参阅图10、图16、图17和图18,图18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106.在一些实施例中,密封件200开设有注液孔201,注液孔201是与注液口3303连通的通孔。吸嘴100朝向密封件200的表面上设置有密封柱120,密封柱120可以插设于注液孔201并将注液孔201封堵。
107.在一应用场景中,密封件200可以在雾化基质注入之前先装配在储液仓330上。在注液时,可以将雾化基质通过注液孔201注入储液仓330内,再将吸嘴100装配在壳体300上即可完成雾化器10的组装,减少了雾化器10注液时的组装步骤,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也避免运输过程中的雾化基质变质或雾化器10误启动的问题。
108.在另一应用场景中,密封件200可以在雾化基质通过注液口3303注入储液仓330之后再装配在储液仓330上,注液孔201的设计可以避免储液仓330的内部气压在密封件200装配时增大的问题,有利于降低密封件200的装配难度。
109.在一些实施例中,密封件200朝向第一出气孔101的表面上设置有多个容液槽202,容液槽202用于吸附回流的冷凝液,避免冷凝液流入第一气流通道301或第二气流通道302。
110.其中,多个容液槽202中的至少部分可以彼此连通,以提高多个容液槽202对冷凝
液的吸附、存储能力。容液槽202的形状的排布方式可以根据需要设计,例如多个容液槽202可以设计为行列排布的长条状凹槽。
111.可选地,储液仓330与第二外壁320之间的连接壁背离底座700的表面上可以设有凸部,第二出气孔303可以贯通该凸部,以避免回流至该连接壁上的冷凝液进入第二气流通道302中。可以理解地,第一进气孔701、第二进气孔702也可以采取类似的设计防止冷凝液回流。
11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113.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