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雾化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雾化组件及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雾化装置在到达用户手中之前,由于雾化芯中注入有雾化基质,而雾化芯与外部空气连通,在雾化装置的运输过程中存在负压及温度的变化,将会引起雾化芯的饱和雾化基质吸附率出现变化,导致雾化芯中的雾化基质过饱和,使得运输过程中存在雾化基质渗漏的风险。因此,如何防止雾化装置的雾化基质在运输过程中渗漏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提供一种雾化组件,可解决雾化装置的雾化基质在运输过程中渗漏的问题。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雾化组件,包括第一腔体、第二腔体以及雾化芯,第二腔体装配在第一腔体下,第一腔体中存储有雾化基质,雾化芯安装在第二腔体中;第一腔体以及第二腔体上分别对应设置有第一进油孔以及第二进油孔,第一进油孔上设有密封膜,以将雾化基质密封在第一腔体内;第二腔体靠近第一腔体的一侧设有进油管,进油管的内孔形成第二进油孔;第二腔体相对于第一腔体的轴向具有第一固定位置和第二固定位置,在第一固定位置下,进油管与密封膜间隔对置;在第二固定位置下,进油管刺破密封膜,第二腔体与第一腔体连通,雾化基质可经第一进油孔、进油管以及第二进油孔进入第二腔体,雾化芯吸附雾化基质并加热生成气溶胶。
5.本技术还提供一种雾化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雾化组件、控制组件以及电源组件,控制组件可根据抽吸动作控制雾化组件与电源组件连通或断开,以控制雾化组件加热雾化基质生成气溶胶或停止加热。
6.本技术所提供的雾化组件,第一进油孔上设有密封膜,第二腔体靠近第一腔体的一侧设有进油管,使用时,第二腔体处于第二固定位置,进油管刺破密封膜,第一腔体可向雾化芯供给雾化基质;使用前,第二腔体处于第一固定位置,雾化基质被密封膜密封在第一腔体内,可防止运输过程中因负压或温度变化而引起的雾化基质渗漏。
附图说明
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8.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雾化组件一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9.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雾化组件一实施例沿一视角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0.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雾化组件一实施例沿另一视角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1.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第一密封件一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12.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进油管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3.图6是本技术提供的雾化组件另一实施例沿一视角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4.图7是图6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15.图8是本技术提供的进油管上套设金属管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9是本技术提供的雾化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8.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组件。
19.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20.本技术提供一种雾化组件。请参阅图1~图5,雾化组件100可包括第一腔体10、第二腔体20以及雾化芯30,第二腔体20装配在第一腔体10下,第一腔体10中存储有雾化基质,雾化芯30安装在第二腔体20中。第一腔体10以及第二腔体20上分别对应设置有第一进油孔131以及第二进油孔221,第一进油孔131上设有密封膜132,密封膜132将雾化基质密封在第一腔体10内。第二腔体20靠近第一腔体10的一侧设有进油管222,进油管222的内孔形成第二进油孔221。第二腔体20相对于第一腔体10的轴向具有第一固定位置和第二固定位置,其中,第一固定位置可以是雾化组件100使用前第二腔体20相对于第一腔体10所处的位置,第二固定位置可以是雾化组件100使用时第二腔体20相对于第一腔体10所处的位置。在第一固定位置下,进油管222与密封膜132间隔对置,进油管222和密封膜132之间有一定的间隙。在第二固定位置下,进油管222刺破密封膜132,第二腔体20与第一腔体10连通,雾化基质可经第一进油孔131、进油管222以及第二进油孔221进入第二腔体20,雾化芯30吸附雾化基质并加热生成气溶胶。
21.本技术所提供的雾化组件100,第一进油孔131上设有密封膜132,第二腔体20靠近第一腔体10的一侧设有进油管222,使用时,第二腔体20处于第二固定位置,进油管222刺破密封膜132,使得第一腔体10可向雾化芯30供给雾化基质;使用前,第二腔体20处于第一固定位置,进油管222与密封膜132间隔对置,雾化基质被密封膜132密封在第一腔体10内,雾化芯30不与雾化基质接触,雾化芯30中没有雾化基质,因此可防止运输过程中因负压或温度变化而引起的雾化基质渗漏。
22.请继续参阅图2、图3,第一腔体10可包括油仓侧壁11、吸嘴12以及第一密封件13,吸嘴12连接在油仓侧壁11的一端,第一密封件13安装在油仓侧壁11远离吸嘴12的相对一端,第一进油孔131开设在第一密封件13上。油仓侧壁11、吸嘴12以及第一密封件13围设形成第一容纳腔14。在雾化组件100使用前,如运输过程中,密封膜132可将雾化基质密封在第一容纳腔14内,防止运输中因负压或温度变化而引起的雾化基质渗漏。油仓侧壁11以及吸嘴12可以是塑胶材质,油仓侧壁11可与吸嘴12一体加工成型。
23.密封膜132呈薄膜状,既可以密封雾化基质,又便于在使用时被刺破使雾化基质通过。密封膜132可与第一密封件13独立设置,即密封膜132可通过粘贴等方式连接在第一密封件13上。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密封膜132连接在第一进油孔131的内壁上,密封膜132与第一密封件13一体加工成型,与密封膜132独立设置比较,可减少密封膜132的装配工序和工时,降低成本。第一密封件13可以是硅胶材质,硅胶具有良好的可压缩性,方便在装配时与油仓侧壁11过盈配合以密封雾化基质。
24.为提高第一容纳腔14的密闭性,通常第一密封件13的材质较软,使得第一密封件13受到挤压时容易发生较大的弹性变形。在雾化组件100需要使用时,第一腔体10以及第二腔体20分别带动密封膜132以及进油管222相向运动,以使进油管222可刺破密封膜132。进油管222向密封膜132施加压力时,由于密封膜132连接在第一密封件13上,压力传导至第一密封件13,第一密封件13产生弹性变形,如果第一密封件13的变形太大,第一密封件13将带动密封膜132向远离进油管222的方向运动,使得进油管222不易刺破密封膜132。在一实施例中,如图6、图7所示,第一腔体10包括限位片15,限位片15卡接在油仓侧壁11的内壁上,第一密封件13抵接在限位片15远离吸嘴12的一面,限位片15上开设有第三进油孔151,第三进油孔151与第一进油孔131连通。限位片15的材质可以是金属或塑胶,使得限位片15具有相对较大的硬度,在受到挤压时不易发生变形,从而限制第一密封件13在受到挤压时发生过大的变形,方便进油管222刺破密封膜132。
25.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图3所示,第二腔体20设有支架顶板22,支架顶板22靠近第一腔体10设置,第二进油孔221开设在支架顶板22上,进油管222连接在支架顶板22上并向第一腔体10所在一侧延伸。进油管222可与支架顶板22一体加工成型。进油管222靠近第一腔体10的一端的壁厚可逐渐减薄,如图5所示,以减小进油管222的端面与密封膜132的接触面积,在进油管222与密封膜132抵接时,使得密封膜132局部承压,形成应力集中,方便进油管222刺破密封膜132。
26.请继续参阅图2、图3,在一实施例中,第二腔体20包括支架侧壁21以及第二密封件23,支架侧壁21安装在油仓侧壁11下,油仓侧壁11可相对支架侧壁21运动。支架顶板22连接在支架侧壁21的内壁上,第二密封件23安装在支架侧壁21远离支架顶板22的一端。架侧壁21、支架顶板22以及第二密封件23围设形成第二容纳腔24。支架侧壁21以及支架顶板22可
以是塑胶材质,支架侧壁21可与支架顶板22一体加工成型。第二密封件23可以是硅胶,使用硅胶材质可提高第二容纳腔24的密闭性。
27.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图3所示,第二腔体还设有底座25以及导电柱26。支架侧壁21安装在底座25内,底座25装配在油仓侧壁11下,油仓侧壁11可相对底座25运动。导电柱26插置在底座25上,雾化芯30与导电柱26电连接。通过设置底座25,将雾化芯30封装在第二腔体20,使得雾化组件100成为独立的模块,方便将雾化组件100移植到同类型的雾化装置中,增强了雾化组件100的通配性与实用性。
28.请参阅图7,在一实施例中,油仓侧壁11上间隔开设有第一卡孔111以及第二卡孔112,底座25的外壁上设置有卡扣251。雾化组件100使用前,卡扣251卡合在第一卡孔111内,第二腔体20位于第一固定位置,进油管222与密封膜132分离,第一卡孔111可限制进油管222与密封膜132的相对运动,防止在装配或运输过程中误触碰导致密封膜132被刺破。雾化组件100使用时,施加外力推动油仓侧壁11与底座25相向运动,进油管222刺破密封膜132,使得雾化基质可从第一容纳腔14进入第二容纳腔24,卡扣251卡合在第二卡孔112内,第二腔体20位于第二固定位置。卡扣251的端面可呈倾斜设置,以防止卡扣251滑出第二卡孔112,使得第一腔体10与第二腔体20的位置相对固定,雾化基质可稳定地从第一容纳腔14进入第二容纳腔24。
29.在一实施例中,如图7、图8所示,进油管222外套设有金属管223,金属管223向密封膜132所在的一侧延伸,金属管223外突于进油管222。由于金属相对塑胶具有更大的硬度,使得进油管222更容易刺破密封膜132。
30.请继续参阅图7、图8,在一实施例中,金属管223靠近密封膜132的一端的端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0~45度。当金属管223的端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0度时,金属管223的端面呈水平设置,由于金属管223的管壁较薄,端部较为锋利,因此可方便地刺破密封膜132。当金属管223的端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0度小于45度时,金属管223的端面呈倾斜设置,使用时,金属管223与密封膜132相向运动,端面倾斜设置的金属管223的前端与密封膜132接触,减小了金属管223的端面与密封膜132的接触面积,密封膜132局部承压,方便金属管223刺破密封膜132。密封膜132在局部承压处与第一密封件13先行分离,而周边未与金属管223端面抵接的部分仍与第一密封件13连接,可以防止金属管223刺破密封膜132时密封膜132整体脱离第一密封件13后覆盖在进油管222的端面,导致进油管222被封堵而无法下油。如果金属管223的端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45度,金属管223的前端较为细长,一方面,细长的金属管223端部切削加工难度大,不方便制备;另一方面,为防止金属管223在使用前刺破密封膜132,需要将金属管223与密封膜132间隔设置,而细长的金属管223端部需要较大的间距,将会增大雾化组件100的体积。具体地,金属管223的端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可以是0度、5度、10度、15度、20度、25度、30度、35度、40度、45度等等。
31.雾化芯30可包括雾化管31、导油棉32以及加热件33,如图1~图3所示。雾化管31容置在第一容纳腔14以及第二容纳腔24内,雾化管31的一端与吸嘴12连通,雾化管31抵接在吸嘴12上,可防止雾化基质从吸嘴12渗漏。导油棉32包裹在加热件33外周,导油棉32容置在雾化管31内。雾化管31的侧壁上开设有过油孔,导油棉32可将第二容纳腔24中的雾化基质从过油孔吸附至加热件33,加热件33加热雾化基质生成气溶胶。
32.本技术提供一种雾化装置。请参阅图9,雾化装置300可包括如上所述的雾化组件
100、控制组件310以及电源组件320,控制组件310可根据抽吸动作控制雾化组件100与电源组件320连通或断开,以控制雾化组件100加热雾化基质生成气溶胶或停止加热。
33.本技术提供的雾化组件,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34.1、第一进油孔131上设有密封膜132,第二腔体20靠近第一腔体10的一侧设有进油管222,使用时,第二腔体20处于第二固定位置,进油管222刺破密封膜132,第一腔体10可向雾化芯30供给雾化基质;使用前,第二腔体20处于第一固定位置,雾化基质被密封膜132密封在第一腔体10内,可防止运输过程中因负压或温度变化而引起的雾化基质渗漏。
35.2、第一腔体10包括限位片15,限位片15可限制第一密封件13在受到挤压时发生过大的变形,方便进油管222刺破密封膜132。
36.3、油仓侧壁11上间隔开设有第一卡孔111以及第二卡孔112,底座25的外壁上设置有卡扣251,第一卡孔111可限制进油管222与密封膜132的相对运动,防止在装配或运输过程中误触碰导致密封膜132被刺破;第二卡孔112可防止卡扣251滑出第二卡孔112,使得第一腔体10与第二腔体20的位置相对固定,雾化基质可稳定地从第一容纳腔14进入第二容纳腔24。
37.4、进油管222外套设有金属管223,使得进油管222更容易刺破密封膜132。
38.5、金属管223靠近密封膜132的一端的端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0度小于45度,一方面,可方便金属管223刺破密封膜132;另一方面,可以防止金属管223刺破密封膜132时密封膜132整体脱离第一密封件13后覆盖在进油管222的端面,导致进油管222被封堵而无法下油。
3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装置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