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雾化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雾化器以及电子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2.电子雾化装置是一种模仿可蒸汽吸食叶类雾化介质的电子产品,有着与叶类雾化介质一样的气溶胶、味道和感觉。它是通过雾化等手段将雾化介质变成蒸汽后让用户抽吸的一种产品。
3.目前的电子雾化装置的雾化器所用的导油件一般采用柱形陶瓷或有机棉等结构,只有柱形一面可以进油,当用户使用不同的角度倾斜使用电子雾化装置,在一些角度时会造成无法进油的情况,进油效率一般,容易出现供油量不足进而影响雾化效率,影响生成的气溶胶的口感。因此,如何合理设计电子雾化装置的雾化器的结构以实现增大供油量提升进油效率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雾化器以及电子雾化装置,用于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及的技术问题。
5.本技术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雾化器,所述雾化器包括存储件、导油件和发热体,其中,所述存储件内设容纳腔,所述存储件内还设有贯穿所述容纳腔并连通至所述存储件的表面的第一通道;所述导油件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内设连通至自身表面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道相通;所述本体在背离所述第一通道的一端设置有沿所述第二通道径向向外延伸的凸台;所述发热体设于所述第二通道内;存储在所述容纳腔内的雾化介质可穿过所述导油件的进油面流进导油件内,并到达第二通道与所述发热体接触的位置,以被所述发热体雾化。
6.本技术实施例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雾化器、以及设于雾化器两端的吸嘴和控制器;其中所述雾化器为前文所述的雾化器。
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雾化器以及电子雾化装置,通过设置具有本体和凸台结构的导油件,并且导油件的进油面设于容纳腔内,可直接接触雾化介质。容纳腔内存储的雾化介质既可穿过本体朝向容纳腔的外壁处流进存储空间内,也可穿过凸台朝向容纳腔的外壁处流进存储空间内。增加了进油面积,也增加了产品可使用角度,不影响进油效果,供油量充足,避免发热体干烧,保证了雾化效率。同时不仅本体内可存储雾化介质,凸台内也可存储雾化介质,增大了雾化介质的存储量。
附图说明
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
图。
9.图1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的雾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10.图2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的雾化器的侧视图;
11.图3是图2实施例中的雾化器沿a-a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12.图4是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中的雾化器的侧视图;
13.图5是图4实施例中的雾化器沿b-b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14.图6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的雾化器的部分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15.图7是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中的雾化器的部分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16.图8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的雾化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17.图9是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中的雾化器的侧视图;
18.图10是图9实施例中的雾化器沿c-c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19.图11是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中的雾化器的部分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20.图12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的雾化器的正视图;
21.图13是图12实施例中的雾化器沿d-d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22.图14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的电子雾化装置的侧视图;
23.图15是图14实施例中的电子雾化装置沿e-e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5.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他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他实施例相结合。
26.请参阅图1-图3,图1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的雾化器100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的雾化器100的侧视图;图3是图2实施例中的雾化器100沿a-a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27.雾化器100包括存储件10、导油件20和发热体30。存储件10内具有容纳腔110,容纳腔110由存储件10的内壁围设形成。存储件10还具有连通至其自身表面的第一通道101。存储件10一侧的气体可通过第一通道101流出至存储件10的另一侧,即第一通道101贯穿于存储件10的相对两端,第一通道101贯穿于存储件10内的容纳腔110。此时容纳腔110由存储件10的内壁和构成第一通道101的围壁的外壁围设形成。存储件10用于存储雾化介质,该雾化介质通常为液态,具体存储在存储件10内的容纳腔110内。存储件10可以采用金属或者塑料等材料制成。
28.导油件20包括本体210,本体210具有连通至自身表面的第二通道211,第二通道211由本体210的内壁围设形成,即第二通道211贯穿于本体210的相对两端,本体210背离第一通道101的一侧的气体可通过第二通道211流至本体210朝向第一通道101的一侧。第二通
道211与第一通道101相通。本体210朝向第一通道101的一端抵触于第一通道101的内壁。本体210在背离第一通道101的一端设置有沿所述第二通道211径向向外延伸的凸台220。在一些实施例中,凸台220朝向存储件10的内壁的一端抵触于存储件10的内壁。此时,容纳腔110由存储件10的内壁和导油件20的外壁、构成第一通道101的围壁的外壁围设形成。导油件20的内壁与外壁之间具有一定的厚度,导油件20的内壁与外壁形成一存储空间230,即存储空间230是由本体210及凸台220的非第二通道211的部分组成,存储空间230可存储部分雾化介质。存储在容纳腔110内的雾化介质可穿过导油件20的进油面240即导油件20的部分外壁流进导油件20外壁与内壁之间内的存储空间230内。存储空间230内的雾化介质可穿过导油件20的内壁流至设于第二通道211内的下文所述发热体30上。其中,存储在容纳腔110内的雾化介质既可穿过本体210朝向容纳腔110的外壁处流进存储空间230内,也可穿过凸台220朝向容纳腔110的外壁处流进存储空间230内。发热体30设于第二通道211内,设于第二通道211内的发热体30用于加热从存储空间230流进第二通道211内的雾化介质,使得雾化介质受热雾化成气溶胶。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发热体30设在第二通道211的内壁上,例如通过嵌设或者黏连等方式将发热体30设在第二通道211的内壁上。将发热体30设在第二通道211的内壁上,可使得发热体30与附着在第二通道211内壁上的雾化介质充分接触,提高雾化效率,使雾化介质充分燃烧,防止烧糊,提高口感。其中,发热体30可以采用不同的结构,例如发热丝、发热片、发热网或发热涂层等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发热体30的结构。发热体30的材料可以采用包括但不限于铁铬铝、镍材、不锈钢等材料制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发热体30的材料。
2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100,通过设置具有本体210和凸台220结构的导油件20,并且导油件20的进油面240设于容纳腔110内,可直接接触雾化介质。容纳腔110内存储的雾化介质既可穿过本体210朝向容纳腔110的外壁处流进存储空间230内,也可穿过凸台220朝向容纳腔110的外壁处流进存储空间230内。增加了进油面积,也增加了产品可使用角度,不影响进油效果,供油量充足,避免发热体30干烧,保证了雾化效率。同时不仅本体210内可存储雾化介质,凸台220内也可存储雾化介质,增大了雾化介质的存储量。
3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台220朝向所述存储件10的内壁的表面与所述存储件10的内壁抵触。此时,容纳腔110由存储件10的内壁和导油件20的部分外壁、构成第一通道101的围壁的外壁围设形成。上述所提到的导油件20的部分外壁为背离第二通道211与存储件10的内壁平行的本体210的部分外壁和自该本体210的部分外壁弯折延伸出且与存储件10的内壁垂直的凸台220的部分外壁。进一步地,导油件20的进油面240可分为第一进油面241和第二进油面242。第一进油面241为本体210朝向容纳腔110的外壁,第二进油面242为凸台220朝向容纳腔110的外壁处。容纳腔110内存储的雾化介质既可穿过第一进油面241流进存储空间230内,也可穿过第二进油面242流进存储空间230内,大大增加了进油面积。
31.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油件20可以采用多孔介质材料制成,多孔介质材料包括但限于多孔陶瓷、多孔石墨、玻璃纤维、金属网格等。本实施例中的导油件20优选采用多孔陶瓷材料制成。多孔陶瓷材料具有很强的吸附性,其上具有细小微孔,雾化介质可以均匀地渗入陶瓷内并吸附在陶瓷表面,能实现稳定导液和锁液功能。这是实现稳定供油、增加储油量的关键。在加热过程中,温度均匀性更好,温度范围控制得更精准。且因自身材料特性,使得雾化介质在雾化过程中温度场比较均匀,雾化更充分,口感较好。
32.为了进一步提升雾化介质雾化后形成的气溶胶的口感,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通道101设在存储件10内部的中心位置,第二通道211设在第一通道101的一侧并与第一通道正对且相通。具体的,本体210靠近第一通道101的一端抵触于第一通道101,第一通道101与第二通道211可以合并成一条垂直通路,即沿第一通道101与第二通道211轴向连通的通路。第二通道211背离第一通道101的一侧的气体可通过第二通道211和第一通道101合并成的垂直通路到达第一通道101背离第二通道211的一侧。可近似认为第二通道211背离第一通道101的一侧的气体沿着直线流动到达第一通道101背离第二通道211的一侧,不存在拐弯的情况,在第二通道211内产生的气溶胶沿着该气体通路到达第一通道101背离第二通道211的一侧。在这一过程中,没有涡流产生,气溶胶衰减少,具有较好的口感。
3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通道211的形状可以是圆柱型或者方柱型等形状。第二通道211的截面积在沿着第二通道211朝向第一通道101的方向相等。同样的,第一通道101的形状可以是圆柱型或者方柱型等形状。第一通道101的截面积在沿着第一通道101朝向第一通道101的方向相等。第一通道101的截面积和第二通道211的截面积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调整。第二通道211背离第一通道101的一侧的气体沿着第二通道211和第一通道101流动到达第一通道101背离第二通道211的一侧,在第二通道211内产生的气溶胶沿着该气体通路到达第一通道101背离第二通道211的一侧。在这一通路中,若气溶胶在流动中被第一通道101与第二通道211的内壁阻挡,会液化生成冷凝液,不仅影响口感,还容易被误吸食,同时还影响发热体30加热效率。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通道101和第二通道211的形状均为圆柱型,且第一通道101的截面积等于第二通道211的截面积。气溶胶所经过的通道内截面积相等,不容易出现气溶胶被第一通道101与第二通道211的内壁阻挡,进而生成冷凝液的情况。
34.请参阅图4-图6,图4是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中的雾化器100的侧视图;图5是图4实施例中的雾化器100沿b-b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的雾化器100的部分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35.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防止容纳腔110内的雾化介质从第一通道101和第二通道211之间的连接处泄露,从而影响雾化效果,在第一通道101与第二通道211之间设有第一密封件212。第一密封件212可以通过嵌设或者黏连等方式设在第一通道101与第二通道211之间,并与第一通道101朝向第二通道211的一端、第二通道211朝向第一通道101的一端相抵触。通过设置第一密封件212可使得容纳腔110内的雾化介质无法从第一通道101和第二通道211之间的连接处泄露。雾化介质从第一通道101和第二通道211之间的连接处泄露一方面会降低导油件20的进液效率,从而造成供油量不足影响雾化效果,另一方面雾化介质直接进入第一通道101或第二通道211内,容易造成雾化介质误吸食。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件212可以是环形结构,第一密封件212套设在所述导油件20的本体210朝向所述第一通道10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通道101朝向所述主体的内壁、所述主体朝向所述第一通道101的表面抵触。其中,第一密封件212可以采用软胶材料制成,所用的软胶材料可以是硅胶或者橡胶等材料。
36.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防止容纳腔110内的雾化介质从存储件10的内壁与凸台220之间的连接处泄露,从而影响雾化效果,在存储件10与导油件20之间设有第二密封件221。第二密封件221可以通过嵌设、过盈配合或者黏连等方式设在存储件10的内壁与凸台220之
间,并与存储件10朝向凸台220的内壁、凸台220朝向存储件10的内壁的一端相抵触。容纳腔110内的雾化介质从存储件10的内壁与凸台220之间的连接处泄露一方面会降低导油件20的进液效率,从而造成供油量不足影响雾化效果,另一方面雾化介质从存储件10中漏出会影响电子雾化装置中的其他组件的正常使用。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密封件221可以是环形结构,第二密封件221套设在导油件20的凸台220上,包裹住凸台220朝向存储件10的内壁的一端,并与所述存储件10的内壁、所述凸台220朝向所述存储件10内壁的表面抵触。其中,第二密封件221可以采用软胶材料制成,所用的软胶材料可以是硅胶或者橡胶等材料。
37.请参阅图7-图8,图7是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中的雾化器100的部分结构的爆炸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的雾化器10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38.为了实现雾化功能需要对发热体30通电,使得发热体30受电发热,进而对雾化介质进行加热,将雾化介质雾化成气溶胶。发热体30需要与导电体连接。电路板和发热体30通过导电体实现电连接,电路板上传导来的电流可通过导电体传递至发热体30。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电路板和电路板上集成电路的具体类型以及工作原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本技术对此不作进一步改进,为避免赘述,故此处不进行具体描述。其中,导电体可以是导线、电极40、发热体30的引脚等。具体可采用焊接或者粘合剂粘连等方式将发热体30与导电体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电体可以是电极40,发热体30通过电极40与电路板连接。电极40可以为圆柱型,方柱型等形状。本实施例中优选采用圆柱型的电极40,方便后续的装配。相比于使用导线或发热体30的引脚等作为导电体,使用电极40更加稳定,不容易发生断裂。发热体30可以通过焊接或直接抵触等方式与电极40电连接。为了增加发热的稳定性和发热效率,可以设置不止一个电极40,例如设置两个电极40。通过多个电极40进行送电,保证发热体30的发热效率。
39.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发热体30具有设在第二通道211内壁的发热部310和延伸出所述第二通道211内壁的导电部320,导电部320设于导油件20背离容纳腔110的表面。导电部320与电极40朝向导油件20的一端相抵接。导电部320可以是发热丝、发热片、发热网或发热涂层等结构。导电部320的具体形状可以为四边形、三角形、圆形、不规则形状等任意形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导电部320的结构和形状。本实施例中可采用正方形的发热片来制成导电部320,其中,导电部320的边长略微大于圆柱型电极40的直径。使得电极40朝向导油件20的一端与导电部320充分接触,保证电连接的稳定性。
4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100,通过设有具有延伸出第二通道211内壁的导电部320的发热体30,且导电部320设于导油件20背离容纳腔110的表面,与电极40电连接。使得发热体30可以通过直接接触的方式与电极40电连接,避免了通过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简化了安装,有利于装配,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通过直接接触的方式将发热体30与电极40电连接相比于通过导线焊接等方式而言,结构更加稳定,不容易断裂。
41.请参阅图9-图11,图9是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中的雾化器100的侧视图;图10是图9实施例中的雾化器100沿c-c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中的雾化器100的部分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42.在一些实施例中,雾化器100包括设于存储件10的一端的底盖50,底盖50包括与导油件20间隔设置的底壁510和自底壁510朝向存储件10延伸的侧壁520。具体的,导油件20与底盖50在第一通道101朝向第二通道211的方向上依次间隔设置。侧壁520与存储件10的内
壁平行且朝向存储件10内壁的一面与存储件10的内壁抵触。底壁510与导油件20之间具有间隙530,电极40穿设于底壁510上,电极40朝向导油件20的一端设于间隙530内,并与自第二通道211内壁延伸出且设在导油件20背离容纳腔110的表面的导电部320抵接。当有两个电极40时,底壁510上设有对应的两个电极孔,分别为第一电极孔511和第二电极孔512。第一电极孔511和第二电极孔512贯穿于底壁510。两个电极40可以通过卡接或者嵌设的方式穿过第一电极孔511和第二电极孔512设于底壁510上。底盖50上设有与第二通道211相对的进气孔513,进气孔513背离第二通道211的一侧的气体可通过进气孔513流至进气孔513朝向第二通道211的一侧即底盖50与导油件20之间的间隙530内。
43.在雾化器100的日常使用中,可能存在少量导油件20内的雾化液和第二通道211内生成的冷凝液流进底壁510与导油件20之间的间隙530内的情况发生。为了防止底壁510与导油件20之间的间隙530内的雾化液或冷凝液穿过底盖50流出,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壁510上设有吸油棉514,具体的,吸油棉514设在底壁510朝向导油件20的表面上,电极40在第二通道211朝向第一通道101的方向上依次穿过底壁510和吸油棉514。在本实施例中,吸油棉514用于吸收流进底壁510与导油件20之间的间隙530内的雾化液和冷凝液。
44.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为了防止底壁510与导油件20之间的间隙530内的雾化液或冷凝液从存储件10的内壁与侧壁520之间的连接处泄露,在侧壁520与存储件10的内壁之间设有第三密封件521。第三密封件521可以通过嵌设或者黏连等方式设在存储件10的内壁与侧壁520之间,并与存储件10朝向侧壁520的内壁、侧壁520朝向存储件10的内壁的一端相抵触。底壁510与导油件20之间的间隙530内的雾化液或冷凝液从从存储件10的内壁与侧壁520之间的连接处漏出会影响电子雾化装置中的其他组件的正常使用。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密封件521可以是环形结构,第三密封件521套设在侧壁520上,并与所述存储件10的内壁、所述侧壁520朝向所述存储件10内壁的表面抵触。其中,第三密封件521可以采用软胶材料制成,所用的软胶材料可以是硅胶或者橡胶等材料。
45.请参阅图12-图13,图12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的雾化器100的正视图;图13是图12实施例中的雾化器100沿d-d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46.在一些实施例中,雾化器100包括气流传感器60,气流传感器60设于底壁510背离导油件20的一侧。其中,气流传感器60用于感应气体的流动,因此气流传感器60的感应面应设置在能与空气接触的位置。气流传感器60的感应面暴露于底壁510与导油件20之间的间隙530内以用于感应底壁510与导油件20之间的间隙530内的气体流动。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电流传感器的具体类型以及工作原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本技术对此不作进一步改进,为避免赘述,故此处不进行具体描述。
47.底盖50背离导油件20的表面上设有安装槽540,安装槽540用于设置气流传感器60。安装槽540内具有贯通于底壁510的感应孔541,感应孔541连通至底壁510与导油件20之间的间隙530内。安装槽540背离感应孔541的一端设有进气通孔544,进气通孔544连通至安装槽540背离感应孔541的一侧。安装槽540背离感应孔541的一侧的气体可通过进气通孔544流至安装槽540内,进而安装槽540内的气体可通过感应孔541流至底壁510与导油件20之间的间隙530内。气流传感器60装配于安装槽540内且其感应面通过感应孔541暴露于底壁510与导油件20之间的间隙530内。生产过程中,,可将安装槽540与底盖50一体装配生产。
48.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围设成感应孔541的壁体朝向底壁510与导油件20之间的间隙
530的方向凸出于底壁510。围设成感应孔541的壁体凸出于底壁510的长度大于吸油棉514的厚度。即吸油棉514背离底壁510的表面到底壁510的距离小于围设成感应孔541的壁体背离底壁510的一端到底壁510的距离。因为上述两者存在距离差,当冷凝液流进底壁510与导油件20之间的间隙530内,会落在吸油棉514上被吸油棉514吸收而不至于通过感应孔541流入安装槽540内,可防止气流传感器60被冷凝液浸泡而损坏。
49.进一步地,基于气流传感器60敏感易损坏特性,为了更好地保护并安装气流传感器60,雾化器100还设有保护件542。气流传感器60可以嵌设于保护件542内。其中,保护件542具有与感应孔541相对的装配孔543,该装配孔543与感应孔541连通。气流传感器60装配于保护件542内且其感应面通过装配孔543和感应孔541暴露于底壁510与导油件20之间的间隙530内。可选地,保护件542可以采用硅胶或者橡胶等软胶材料制成。
50.请参阅图14-图15,图14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的电子雾化装置1000的侧视图;图15是图14实施例中的电子雾化装置1000沿e-e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51.另外,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雾化装置1000,该电子雾化装置1000可以包括雾化器100、以及设于雾化器100相对两端的吸嘴70和控制器80。其中,吸嘴70设于第一通道101背离第二通道211的一侧。控制器80设于雾化器100背离吸嘴70的一端。关于雾化器100的具体结构特征可参考前述实施例中的具体描述。
52.吸嘴70具有出气口710,出气口710与第一通道101连通。控制器80具有进气口810,进气口810与进气孔513、安装槽540相通。控制器80还包括电路板820和电池830。电路板820上可以设有控制电路,用于控制实现电子雾化装置1000的控制器80的基本功能。电池830用于给电路板820供电。电池830可采用锌锰、镍镉、镍氢或锂等材料的电池,电池830可以为不可充电的蓄电池、或者可以为具有充电功能的充电电池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电路板820与电池830之间可以通过导线、柔性电路板等实现电连接。电路板820与气流传感器60之间也可以通过导线、柔性电路板等实现电连接。电路板820通过导线与电极40实现电连接,电极40与发热体30通过抵接的方式实现电连接,以使得发热体30可与电路板820电连接,发热体30在电路板820的控制下对雾化介质进行加热。
53.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所提到的控制电路可以集成在气流传感器60上。气流传感器60与电池830之间可以通过导线、柔性电路板等实现电连接。气流传感器60通过导线与电极40实现电连接,电极40与发热体30通过抵接的方式实现电连接,以使得发热体30可与气流传感器60电连接,发热体30在气流传感器60上集成的控制电路的控制下对雾化介质进行加热。
54.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上文所提到的电路板820、电路板820上集成的控制电路和气流传感器60的具体类型以及工作原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本技术对此不作进一步改进,为避免赘述,故此处不进行具体描述。
55.具体工作原理为:当使用者吸气时,电子雾化装置1000外部的气体会从进气口810流入进气口810与底壁510之间的空间840内即电池830与控制器80内壁之间的空隙内。进气口810与底壁510之间的空间840内的气体通过进气孔513流入底壁510与导油件20之间的间隙530内。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进气口810与底壁510之间的空间840内的气体会流入安装槽540内,安装槽540内的气体通过感应孔541流入底壁510与导油件20之间的间隙530内。当气流传感器60感应到安装槽540内的气体流入底壁510与导油件20之间的间隙530内时,气流
传感器60上集成的控制电路可以控制雾化器100工作,为发热体30供电,以使得位于第二通道211内的发热体30发热从而对雾化介质进行加热使其雾化产生气溶胶,第二通道211内产生的气溶胶依次通过第二通道211和第一通道101从吸嘴70流出,具体是从出气口710流出,进而被使用者吸食。
56.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