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循环电解液电催化硫化氢制氢方法与流程-j9九游会真人

文档序号:35695595发布日期:2023-10-11 18:41阅读:11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环保及清洁能源回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通过处理硫化氢废物回收清洁能源氢气的技术,具体涉及基于循环电解液电催化硫化氢制氢方法。


背景技术:

2.硫化氢概念: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h2s,分子量为34.076,标准状况下是一种易燃的酸性气体,无色,低浓度时有臭鸡蛋气味,浓度极低时便有硫磺味,有剧毒。水溶液为氢硫酸,酸性较弱,比碳酸弱,但比硼酸强。能溶于水,易溶于醇类、石油溶剂和原油。硫化氢为易燃危化品,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硫化氢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原料。
3.硫化氢来源:在钻井和井下作业过程中会产生较大体量的硫化氢,比如热作用于油层是,石油中的有机硫化物分解,产生出h2s。石油中的烃类和有机质通过储集层水中硫酸盐的高温还原作用而产生h2s。在采油采气过程中会产生硫化氢。输油输气的管道在酸洗时也可以产生硫化氢气体。在对地层的酸化或酸压时,地层中的某些含硫的矿石与酸液接触也会产生硫化氢气体。以及石油的加工炼油过程中会产生硫化氢气体。
4.硫化氢的处理:现有技术中最为常用也是最为典型的是采用克劳斯法解决硫化氢污染的问题。主要是通过将硫化氢不完全燃烧,再使生成的二氧化硫与硫化氢反应而生成硫磺。这种处理方式优点在于能够有效的处理硫化氢,同时能够回收硫磺,既能避免环境污染,还能变废为宝,但是美中不足的是硫化氢中的氢元素因为燃烧而变为水蒸气排放。
5.还有一种通过电催化隔膜高温分解硫化氢的技术,具体参见公开号cn116083938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全分解硫化氢制取氢气和硫磺的高温电化学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含有硫化氢的气体在电解池阳极发生电化学氧化反应得到硫磺和质子,硫磺在高温条件下以气体状态从电解池阳极室流出被收集,质子穿过电解池固体电解质隔膜到达阴极,在电解池阴极还原产生氢气,固体电解质隔膜为高温质子导体,允许质子在高温条件下从阳极到达阴极。本发明通过电化学手段将硫化氢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实现有毒气体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相比于传统电化学方法,不需要水作为硫化氢的吸收介质,硫化氢分解能效高,所得硫磺产品纯度高。
6.本技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尤其结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ichem,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披露的通过坚固的石墨烯封装金属催化剂从h2s中制备氢气和硫磺文献完成本发明,以提供电催化硫化氢制氢制硫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7.众所周知硫化氢气体存在剧毒,排放危害巨大,硫化氢气体排放污染环境并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为了解决硫化氢无害化处理的问题,同时将硫化氢处理后回收氢气和硫磺,达到变废为宝的目的,本技术提供基于循环电解液电催化硫化氢制氢方法,用于实现在常温或者低温条件下实现硫化氢的电催化分解回收氢气和硫磺,相较于现有燃烧回收硫磺的
方式能够额外回收氢气,回收利用率更高,同时,相对于气态的硫化氢需要通过隔膜才能到达负极回收氢气而言,能够进一步提升催化和回收效率。
8.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9.基于循环电解液电催化硫化氢制氢方法,采用下述工艺:
10.步骤st100,建立包括相互连通的硫化氢供应溶解空间、氢气制备空间和硫磺制备空间形成循环电催化的密闭管路系统;
11.步骤st200,向密闭管路中加入清水或者电解液使得硫化氢供应溶解空间、氢气制备空间和硫磺制备空间中用于暂存气体的部分相互隔绝;通过热循环机构将电解液保持在1℃-2℃;加入电解液后所述硫化氢供应溶解空间被分为第一电解液腔和硫化氢腔,所述氢气制备空间被分为第二电解液腔和氢气腔,所述硫磺制备空间被分为第三电解液腔和氧气腔,所述第一电解液腔、第二电解液腔和第三电解液腔通过管路相互连通;所述硫化氢腔、氢气腔和氧气腔之间相互隔离。
12.步骤st300,通过直流电源向分别设置在氢气制备空间和硫磺制备空间内带有coni@ngs催化层的阴极棒和阳极棒供电并充分与电解液接触;
13.步骤st400,通过电解液循环机构驱动电解液在密闭管路系统中不断循环,同时,通过硫化氢循环机构将硫化氢气体不间断在硫化氢供应溶解空间中由下而上的循环;并通过设置在氢气制备空间上方的氢气管收集氢气。
14.优选地,所述硫化氢循环机构包括作为硫化氢供应溶解空间的箱本体,设置在箱本体内底部的气体分散器,所述气体分散器始终被电解液覆盖且与贯穿所述箱本体的第六管接头连通,所述箱本体的顶部设置有第五管接头,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五管接头和第六管接头连通用于回收和提供硫化氢的风机装置。
15.再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分散器包括扁平设置的箱体,所述箱体上表面设置有多个直径小于1mm的通孔。
16.优选地,,步骤st300中所述直流电源的电压为0.5v-1.1v,所述阴极棒和阳极棒采用相同结构,具体包括竖直设置的电极棒和设置在电极棒圆周侧壁上的至少一个网状盘。
17.优先地,所述电解液循环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二电解液腔和第三电解液腔之间用于驱动电解液循环的电子泵,以及设置在箱本体底部用于排放含硫电解液的第四管接头和设置在箱本体顶部位置的用于加注新电解液的第三管接头,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三管接头和第四管接头连通的电解液补给回收机构。
18.优选地,所述热循环机构包括设置在箱本体底部的散热单元,所述散热单元包括呈s型往复弯折形成的管组,所述管组上固定设置有多片平行设置的散热翅片,所述管组和散热翅片采用铜质材料,所述管组的两端贯穿所述箱本体形成与控温装置连通的第一管接头和第二管接头。
19.有益效果:
20.1、本发明主要基于coni@ngs催化剂通过电解液将电解产生的气体与硫化氢气体物理分隔的同时,通过电解液的循环使得电催化的硫化氢溶液浓度始终保持在饱和浓度附近,以最大效率提升硫化氢电解效率。相较于现有的隔膜粒子渗透方式实现电催化而言,效率大大提高,解决了隔膜渗透速率低影响催化效率的问题。
21.2、本发明基于硫化氢循环、电解液循环和冷却液循环,实现整个电催化过程的不
间断饱和运行,通过循环控温方式能够始终将硫化氢溶液温度控制在预设的温度范围,为电解提供最佳条件,提升电催化效率。通过循环供应硫化氢气体,一方面能够确保参与催化电解的硫化氢浓度始终趋近于饱和,同时,能够将富余的硫化氢气体及时回收再循环,做到了硫化氢的充分利用和催化效率的两方面兼顾。通过电解液循环能够使得参与电催化反应的电解液中,h

和s
2-浓度始终保持在较高,设置饱和水平,避免反应沉积或者局部浓度低导致的效率低下的问题发生。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结构右视图。
24.图2是图1中沿剖切符号a-a的剖视图。
25.图3是图1中沿剖切符号b-b的剖视图。
26.图4是图1中沿剖切符号c-c的剖视图。
27.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结构右视图。
28.图6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视觉的轴测图。
29.图7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视觉的轴测图。
30.图8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视觉的轴测图。
31.图9是本发明在催化过程中的硫化氢、电解液和冷却液循环示意图。
32.图10是本发明的流程框图。
33.图中:1-箱本体;2-散热单元;3-第一管接头;4-第二管接头;5-第三管接头;6-第四管接头;7-第五管接头;8-第六管接头;9-压力调节管;10-第一循环管;11-阴极反应罐;12-氢气管;13-第二循环管;14-电子泵;15-阳极反应罐;16-第三循环管;17-液位器;18-气体分散器;19-阴极棒;20-阳极棒;21-网状盘;131-吸液管;132-排液口。
具体实施方式
34.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35.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6.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3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本技术的描述中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8.此外,本技术的描述中若出现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3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40.实施例1:
41.结合说明书附图9和图10所示的基于循环电解液电催化硫化氢制氢方法,采用下述工艺:
42.步骤st100,建立包括相互连通的硫化氢供应溶解空间、氢气制备空间和硫磺制备空间形成循环电催化的密闭管路系统;
43.步骤st200,向密闭管路中加入清水或者电解液使得硫化氢供应溶解空间、氢气制备空间和硫磺制备空间中用于暂存气体的部分相互隔绝;通过热循环机构将电解液保持在1℃-2℃;加入电解液后所述硫化氢供应溶解空间被分为第一电解液腔和硫化氢腔,所述氢气制备空间被分为第二电解液腔和氢气腔,所述硫磺制备空间被分为第三电解液腔和氧气腔,所述第一电解液腔、第二电解液腔和第三电解液腔通过管路相互连通;所述硫化氢腔、氢气腔和氧气腔之间相互隔离。所述热循环机构包括设置在箱本体1底部的散热单元2,所述散热单元2包括呈s型往复弯折形成的管组,所述管组上固定设置有多片平行设置的散热翅片,所述管组和散热翅片采用铜质材料,所述管组的两端贯穿所述箱本体1形成与控温装置连通的第一管接头3和第二管接头4。
44.步骤st300,通过直流电源向分别设置在氢气制备空间和硫磺制备空间内带有coni@ngs催化层的阴极棒和阳极棒供电并充分与电解液接触;所述直流电源的电压为0.5v-1.1v,所述阴极棒19和阳极棒20采用相同结构,具体包括竖直设置的电极棒和设置在电极棒圆周侧壁上的至少一个网状盘21。
45.步骤st400,通过电解液循环机构驱动电解液在密闭管路系统中不断循环,同时,通过硫化氢循环机构将硫化氢气体不间断在硫化氢供应溶解空间中由下而上的循环;并通过设置在氢气制备空间上方的氢气管收集氢气。所述硫化氢循环机构包括作为硫化氢供应溶解空间的箱本体1,设置在箱本体1内底部的气体分散器18,所述气体分散器18始终被电解液覆盖且与贯穿所述箱本体1的第六管接头8连通,所述箱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第五管接头7,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五管接头7和第六管接头8连通用于回收和提供硫化氢的风机装置。所述分散器18包括扁平设置的箱体,所述箱体上表面设置有多个直径小于1mm的通孔。所述电解液循环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二电解液腔和第三电解液腔之间用于驱动电解液循环的电
子泵14,以及设置在箱本体1底部用于排放含硫电解液的第四管接头6和设置在箱本体1顶部位置的用于加注新电解液的第三管接头5,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三管接头5和第四管接头6连通的电解液补给回收机构。
46.工艺原理阐述:
47.本是实施例提供的循环电催化硫化氢制氢方法基于三个循环机构实现,分别是:硫化氢循环、电解液循环和热循环;其中电解液循环包括电解液的内循环和电解液的外循环。
48.硫化氢循环的原理是利用硫化氢溶于水中形成氢硫酸,从而通过电催化生成氢气和硫磺,其原理如下式所示:
49.1、h

2e

h2↑
;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气;
50.2、s
2-‑
2e

s;硫离子失去电子生成硫磺并以单质形式沉淀于电解液中通过后续提纯收集。
51.硫化氢通过从第六管接头8进入到分散器18中,经过分散器18上表面设置的多个微孔将硫化氢以密实的小气泡形式从电解液底部通入,从而使得硫化氢溶于电解液中。由于硫化氢与水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应该在整个溶解过程中应尽可能的保证在不结冰的前提下将温度控制在较低范围,如1℃,这样可以保证在电解催化过程中能够有足够浓度参与,从而提高氢气和硫磺的制备效率。当然,若电解液并非纯水,譬如采用稀硫酸,根据稀硫酸的具体浓度,通过实际试验获得最佳温度范围亦可,值得说明的是,虽然在本实施例中并没有详尽公开稀硫酸浓度与最佳电解温度的参数,但根据以氢硫酸为电解液和温度的关系,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通过简单的数次实验得出特定浓度的稀硫酸的最大溶解度的对应温度。同时,除上述氢硫酸和稀硫酸之外,只要能够满足电解催化生成氢气和硫磺,或者还包含其他不产生二次污染或者不影响氢气和硫磺收集的电解液仍然可以采用。由于稀硫酸不同于浓硫酸,不具有强氧化性,因此,采用稀硫酸充当电解液实质相当于电解水,并不会产生新的杂质。
52.热循环原理是通过以冷凝液为携带热量的介质利用热循环机将电解液中的热量散发到外部环境中,使得电解液始终保持在预设的温度范围内。这一原理与现有的热管理系统相同。譬如,现有的空调系统原理亦是如此,本实施例中,热循环的作用须匹配本技术中电解液循环电解而发挥作用,若电解液不进行循环电解,采用静态电解或者利用隔膜使离子渗透电解或者气态电催化,那么就不需要热循环。热循环必须要配合电解液的循环才能发挥效能,提高电催化反应,生成氢气和硫磺的效率。
53.电解液循环原理包含两部分内容:
54.第一部分是参与反应的电解液循环,成为电解液的内循环,及将通过电解液循环结构驱动电解液在密闭管路系统中不断循环,即电解液在硫化氢供应溶解空间、氢气制备空间和硫磺制备空间内循环流动,从而不断的向进行电催化的阴极棒19和阳极棒20提供饱和浓度的h

和s
2-,从而使得在整个电催化过程中都有充足的离子参与反应,不会随着反应的进行而导致离子浓度降低,反应效率下降的问题。
55.第二部分是沉淀量大量的硫磺的电解液与新电解液的替换更新,通过将含有大量硫磺单质的电解液放出用于后续提纯,将新的电解液加入更新电解液。
56.基于上述三个循环,本实施例示出了一种全新的循环电解硫化氢制氢方法,相较
于现有的电催化制氢而言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更稳定的持续性。
57.实施例2:
58.结合说明书附图1-图8所示的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体可实现实施例1所述的基于硫化氢循环、电解液循环和热循环实现硫化氢制氢的装置,包括盛装有电解液并用于接收硫化氢的箱本体1作为硫化氢供应溶解空间,所述箱本体1内设置有散热单元2,所述散热单元2通过贯穿所述箱本体1的第一管接头3和第二管接头4与控温装置连通;所述箱本体1靠近底部的位置分别通过第一循环管10和第三循环管16连通有阴极反应罐11和阳极反应罐15,阴极反应罐11和阳极反应罐15分别作为氢气制备空间和硫磺制备空间,所述阴极反应罐11和阳极反应罐15之间通过设置有驱动电解液循环的电子泵14的第二循环管13连通,所述第二循环管13靠近电子泵14进液端向下弯折延伸至所述阴极反应罐11靠近底部的位置形成吸液管131,所述阴极反应罐11内设置有带表面催化层的阴极棒19,阴极反应罐11顶端设置有用于排出氢气的氢气管12,所述阳极反应罐15内设置有带表面催化层的阳极棒20,阳极反应罐15顶部设置有用于排出氧气的氧气管,所述阴极棒19与阳极棒20分别与直流电源的负极和正极连通。
59.工作原理:
60.针对箱本体1的作用及原理阐述:本实施例中箱本体1适用于盛装电解液和硫化氢的主要腔室,同时将电解液的温度控制在预设的溶解度较佳的范围,例如1-2℃。硫化氢气体从箱本体1的底部进入,经过与电解液的接触溶于电解液中,本实施例中的电解液可以采用水或者稀硫酸。采用水充当电解液时,硫化氢溶液水后变成硫化氢的水溶液,及氢硫酸,成为动态含有大量h

和s
2-,从而满足电解要求,当然由于硫化氢水溶液的溶解度在趋近于0℃时较高,此时h

和s
2-浓度最大,电催化分解效率最高;但是将温度直接控制为0℃会引发结冰的可能,不利于循环电催化的进行,因此,优选将温度环境控制在1-2℃范围;当然,这只是一个提升效率的改进点,并非是必须在该条件下进行;由于电解液在阴极反应罐11和阳极反应罐15内不断循环,及时温度升高,硫化氢的溶解度降低,h

和s
2-浓度降低,也并不会影响到氢气制备和硫磺的生成,只是效率会相对降低。
61.当h

进入到阴极反应罐11中,在带有表面催化层的阴极棒19处得到电子后生成h2,由于箱本体1、阴极反应罐11和阳极反应罐15之间相互连通,根据连通器原理,电解液内部液面是相等的,因此产生的氢气并不能够进入到箱本体1和阳极反应罐15中,只能通过氢气管12逸出,从而达到收集氢气的目的。值得说明的是,参见附图3所示,所述第二循环管13靠近电子泵14进液端向下弯折延伸至所述阴极反应罐11靠近底部的位置形成吸液管131的结构设计是不可少的,避免因氢气储量较大且没有及时排除,导致阴极反应罐11内的压力增加,从而将阴极反应罐11内的电解液排出,使得液面下降致使吸液管131裸露,这样产生的氢气将随着第二循环管13进入到阳极反应罐15中,导致串气的问题。吸液管131靠近阴极反应罐11内底部的设置可以确保无论出于何种情况下,电解液始终会高于吸液管131,使得氢气始终能够被隔绝,避免串气。由于s
2-在阴极反应罐11中并不能继续得到电子,始终带负电,因此会在电子泵14的驱动下,随着电解液进入到阳极反应罐15中,在带正电的阳极棒20的作用下,s
2-失去电子形成硫单质,及硫磺,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明显的看到电解液从透明逐步变黄并随着电催化的进行而不断加深。本实施例中,并没有针对硫磺进行单独提取并存放,通过不断循环收集带有硫磺的电极液进行回收,后续针对硫磺进行单独的提纯处理。当
然,在电解的作用下,阳极棒20上会慢慢的析出气泡,逐渐产生氧气,在集聚到一定量后通过氧气管排出。由于阳极棒20处产生的氧气是电解液中的水被电解产生的,其量与氢气相比将大大减少,因此,在没有特殊的要求下,可以直接排放,或者收集起来其另做他用。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及时电解液为稀硫酸,由于稀硫酸不具有强氧化性,并不能与硫化氢发生反应,因此,在阳极棒20周围在电解作用下,并不会生成二氧化硫,只会生成极少量的氧气,从而使得本实施例在整个过程中,只需要消耗电能和硫化氢,生成氢气、硫磺和少量氧气,实现完全的无污染处理硫化氢。
62.本实施例中,通过密闭且相互连通的箱本体1、阴极反应罐11和阳极反应罐15,并通过管路的设计实现电解液的不但循环,同时将阴极反应罐11和阳极反应罐15电解产生的气体单独收集,能够得到氢气和硫磺,有效的将剧毒气体硫化氢无害化分解,达到变废为宝的目的和技术效果。
63.本实施例中,作为本发明的优选结构设计和增效的结构设计,所述阴极棒19与阳极棒20采用相同结构设置,包括竖直且固定设置的棒体,以及固定设置在棒体上的至少一个网状盘21。通过增加电催化接触面积,提升催化的效率。
64.实施例3:
65.本实施例作为实施例2的改进方案,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结构上的优化设置,具体结合说明书附图1-图8所示,所述阴极棒19和所述阳极棒20表面的催化层均为coni@ngs。经研究证实,包括贵金属pt/c、非贵金属、金属氧化物和金属硫化物。然而,裸金属很容易被s
2-蚀刻或中毒离子,大大降低了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从而阻碍了该技术的工业应用。coni@ngs是通过构建石墨烯封装的金属材料来保护过渡金属tm免受腐蚀的策略;在这里,石墨烯壳被用作链甲来封装tm核心并将它们与恶劣的反应环境分开,从而避免中毒失去催化效果。同时,由于封装tm的电子转移,触发了石墨烯壳表面的催化活性。这种独特的链甲催化剂可以在各种催化体系中在恶劣的反应环境中表现出高稳定性和活性。coni@ngs作为包裹在氮掺杂石墨烯中的非贵重coni纳米合金,经测试,coni@ngs具有比珍贵的pt/c有着更高的性能,并显示出超过500小时的长期耐久性,性能没有任何衰减。同时,。coni@ngs具有极低的起始运行电位,在1ma cm时仅为0.25v,具有非常明显的低能耗优势。由于本技术中并未对coni@ngs催化剂本身作出改进,因此,针对coni@ngs的制备方法及性能以已经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于2020-13-119-126公开的doi:10.1039/c9ee03231b的内容为准,本发明创造只是为了更好的利用该coni@ngs催化剂而进行再创造。
66.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电解液补给回收机构,所述电解液补给回收机构分别与设置在箱本体1底部用于排放含硫电解液的第四管接头6和设置在箱本体1顶部位置的用于加注新电解液的第三管接头5连通,以及设置在箱本体1顶部的压力表9。由于在电解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减少,同时,随着硫磺的不断生成,电解液的硫磺浓度会越来越高,需要对电解液进行更新以使得整个电解过程始终保持在一个高效的环境中。更新电解液的方式是通过第四管接头6将经过电催化反应后含有大量硫磺的电解液放出,然后关闭第四管接头6上的阀门,在通过第三管接头5将新的电解液注入,从而完成电解液的更新。
67.优选地,所述箱本体1底部与所述散热单元2之间设置有气体分散器18,所述气体分散器18包括表面具有多个微孔的中空箱体结构,所述箱体结构内设置有具有多个均匀分
布在箱体结构内的排气支管,所述排气支管通过贯穿所述箱本体1的第六管接头8连通,所述第六管接头8的自由端连通硫化氢储气源;以及设置在箱本体1靠近顶部位置用于回收硫化氢气体的第五管接头7。硫化氢的循环采用压力循环方式进行,即通过将硫化氢气体通过第六管接头8通入气体分散器18中,通过微孔逸出,由下而上的自然与电解液接触,从而使得硫化氢充分的溶于水或者电解液中,富余的硫化氢从第五管接头7中重新循环进入到储气源中进入二次循环过程,从而不间断的向箱本体1内提供硫化氢,保证电解液中具有趋近于饱和的h

和s
2-,促进电解氢气和硫磺的高效生成。
68.本实施例中,所述箱本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观测内部电解液高度的液位器17。液位器17的作用有两个,其一是观察电解液的液位高低,以便于及时的补充,其二是观察电解液的颜色,判断当前电解液中的硫磺含量,以便于及时的更新电解液。
69.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循环管13位于阳极反应罐15内的一端具有多个设置在所述网状盘21上方的排液口132。参见图3所示,将排液口132设置在所述网状盘21的上方的主要作用在于避免硫磺生成后不断附着于阳极棒20和网状盘21的表面,将催化层遮挡,使得催化层不能很好的发挥催化效果。排液口132在电子泵14的作用下不断将驱动电解液循环,从而对网状盘21进行冲刷,使得网状盘21周围的电解液始终处于被搅动状态,破坏了硫磺附着的环境,并随着第三循环管16进入到箱本体1内,从而保证了阳极反应罐15内的有效催化。
70.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