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排气消音装置。
背景技术:
2.车辆噪声主要来自车辆排气噪声,如果不加消声器,在一定速度下,噪声可达100分贝以上。其次为引擎噪声和轮胎噪声,引擎噪声在汽车正常运转时,可达90分贝以上,而轮胎噪声在车速为90公里/时以上时,可达95分贝左右,因此,在排气系统中加上消声器,可使车辆排气噪声降低20-30分贝。
3.车辆消声器是阻碍声音传播而让气流通过的、防治气流动力性噪声的专用设备。当前为抑制高压气流排放引起的环境噪声,世界上已具有多种型式的消音器,大多采用阻抗复合型消声原理。由于车辆系统排出的烟气温度较高,常规的车辆排气消音装置的耐高温和减震性能一般,一方面,车辆长期排放的高温气体对消声器结构造成损害,甚至影响消声器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对于车辆排出具有较大动力的气体,普通车辆排气消音装置仍然会产生较大的振动,从而导致车辆排气消音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排气消音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排气消音装置使用寿命较短且消音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辆排气消音装置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车辆排气消音装置,包括:
7.冷却装置:用于与车辆发动机系统的排气口连接;
8.冷却装置包括通气管道和包裹在通气管道外侧的冷却夹层,冷却夹层包括与通气管道内外间隔设置的外套和设置在外套与通气管道之间的连续冷却通道,冷却夹层包括设置在外套一端的冷却液进口和设置在外套另一端的冷却液出口;
9.抗性消声器:在气体排出方向与冷却装置连通设置,抗性消声器包括若干隔板和布设在隔板之间的主消声管和副消声管,主消声管与抗性消声器同轴布设,副消声管设置有若干根且均布在主消声管周向;
10.阻性消声器:在气体排出方向与抗性消声器连通设置,阻性消声器包括与抗性消声器排气口连通的吸音管道和设置在吸音管道周向的吸音材料,吸音管道的周向开设有吸音孔;
11.尾管:与阻性消声器连通设置。
12.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辆排气消音装置中冷却装置的设置能够对发动机系统排出的气体进行冷却,从而降低发动机系统排出的气体的温度,保证发动机系统排出的气体在进入消声器前温度下降,减小温度较高的气体对消声器结构造成的损害,延长消声器的使用寿命;另外,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辆排气消音装置包括抗性消音器和阻性消音器,抗性消音器中气体与主消声管和副消声管的不同位置撞击震荡,使气体减速,增加穿孔
率,提高减振效果,从而保证气体在抗性消音器中具有较佳的消音效果,不仅如此,阻性消声器的设置能够吸收在抗性消音器中减震后气体,并通过吸音材料进行进一步的减震消音,从而进一步增加车辆排气消音装置的消音效果。
13.进一步的,所述连续冷却通道为固定在外套与通气管道之间的螺旋板形成的螺旋通道。
14.有益效果:将连续冷却通道设置成螺旋通道,当冷却液从冷却液进口进入冷却通道时,冷却液能够与通气管道直接接触,增加了冷却液与通气管道的换热效果。
15.所述抗性消声器中设置有两块隔板,两块隔板从左向右依次为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将抗性消声器分隔成第一消声空间、第二消声空间、第三消声空间,所述主消声管的左端与抗性消声器的左进口连接,主消声管支撑在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之间,主消声管的右端与伸入第三消声空间。
16.有益效果:隔板的设置一方面能够增加进入抗性消声器中的气体中的气体分子的撞击频率,从而减小气体分子中的振动频率;另一方面,隔板的设置能够方便实现主消声管与副消声管的固定。
17.进一步的,所述主消声管与第一消声空间和第二消声空间对应的管径上开设有消声孔。
18.有益效果:主消声管中的气体能够通过与第一消声空间对应的消声孔进入第一消声空间,能够通过与第二消声空间对应的消声孔进入第二消声空间,从而使主消声管中的气体能够直接进入第一消声空间、第二消声空间、第三消声空间。
19.所述副消声管设置有四根,副消声管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第一副消声管、第二副消声管,还包括前后间隔设置的第三副消声管、第四副消声管,第一副消声管与第二副消声管为弯管,第一副消声管包括第一直管段、第二直管段、与第一直管段和第二直管段连通的第一弯管段,第一直管段设置在第二直管段的下方,第一直管段的右端设置在第三消声空间中;第二副消声管包括第三直管段、第四直管段、与第三直管段和第四直管段连通的第二弯管端,第四直管段设置在第三直管段的下方,第三直管段的右端设置在第二消声空间中;第三副消声管为支撑在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之间的直管,第四副消声管为支撑在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之间的直管,第三副消声管的左端位于第四副消声管左端的右侧,第三副消声管的右端位于第四副消声管右端的左侧。
20.有益效果:副消声管的长度和形状各不相同,从而改变分别进入各副消声管中的气体的振动频率,减小各副消声管中气体产生共振的概率,从而对进入各副消声管中的气体进行消声,保证抗性消声器具有较佳的消声效果。
21.所述抗性消声器壳体内壁上固定设置有消音棉。
22.有益效果:消音棉的设置能够进一步削弱进入抗性消声器中的气体的振动频率,从而进一步增加抗性消音器的消音效果。
23.所述阻性消声器的吸音材料为多孔状吸音棉。
24.有益效果:多孔状吸音棉能够增加阻性消音器的吸音效果。
25.所述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上开设有与主消声管和各副消声管适配的安装孔,第一隔板上开设有连通第一消声空间与第二消声空间的通孔,第二隔板上开设有连通第二消声空间与第三消声空间的通孔。
26.有益效果: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上的通孔的开设能够增加气体在第一消声空间与第二消声空间之间、第二消声空间与第三消声空间之间的流动。
27.所述冷却装置与发动机系统的排气口之间连接有第一波纹管,所述冷却装置与抗性消声器之间连接有第二波纹管,所述抗性消声器与阻性消声器之间连接有第三波纹管。
28.有益效果:第一波纹管、第二波纹管、第三波纹管的设置能够减小振动的气体对冷却装置、抗性消声器、阻性消声器的造成的损伤,延长冷却装置、抗性消声器、阻性消声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2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辆排气消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0.图2是图1中抗性消声器的俯视图;
31.图3是图1中阻性消声器的结构示意图;
32.图4是图1中抗性消声器第一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33.图5是图1中抗性消声器第二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34.附图标记:1-第一波纹管;2-第二波纹管;3-第三波纹管;4-冷却装置;5-冷却通道;6-抗性消声器;7-第一隔板;8-第二隔板;9-消音棉;10-主消声管;11-第一副消声管;12-第二副消声管;13-阻性消声器;14-尾管;15-第三副消声管;16-第四副消声管;17-安装孔;18-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辆排气消音装置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36.如下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辆排气消音装置包括与车辆发动机系统的排气口连接的冷却装置4、在气体排出方向(也即图1中的左右方向)与冷却装置4连通设置的抗性消声器6、与抗性消声器6连通设置的阻性消声器13。冷却装置4能够对从车辆发动机排气口排出的气体进行冷却降温,从而使进入抗性消声器6与阻性消声器13中的气体温度较低,避免排出的高温气体长期持续对抗性消声器6和阻性消声器13的结构造成损害,影响抗性消声器6与阻性消声器13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的排气消声装置包括抗性消声器6和阻性消声器13,振动的气体先后经过抗性消声器6和阻性消声器13,从而能够对尽可能地减小气体的振动,以对气体进行消声。
37.具体的,冷却装置4包括通气管道和包裹在通气管道外侧的冷却夹层,冷却夹层包括与通气管道内外间隔设置的外套和设置在外套与通气管道之间的连续冷却通道5,冷却夹层包括设置在外套一端的冷却液进口和设置在外套另一端的冷却液出口。本实施例中,连续冷却通道5为固定在外套与通气管道之间的螺旋板形成的螺旋通道。将连续冷却通5道设置成螺旋通道,当冷却液从冷却液进口进入冷却通道5时,冷却液能够与通气管道直接接触,增加了冷却液与通气管道的换热效果。为了方便冷却装置4的安装,本实施例中,在冷却装置4的冷却夹层的下部固定设置有两支撑腿,两支撑腿的底部开设有固定孔。本实施例中,冷却液为冷却水。
38.抗性消声器6包括若干隔板和布设在隔板之间的主消声管10和副消声管,本实施
例中,主消声器的外壳为圆柱状,主消声管10与抗性消声器6同轴布设,副消声管设置有若干根切均布在主消声管10周向。
39.具体的,抗性消声器6中左右间隔设置有两块隔板,两块隔板从左向右依次为第一隔板7和第二隔板8,第一隔板7与第二隔板8将抗性消声器6分隔成第一消声空间、第二消声空间、第三消声空间,主消声管10的左端与抗性消声器6的左进口连接,主消声管10支撑在第一隔板7与第二隔板8之间,主消声管10的右端与伸入第三消声空间,主消声管10与第一消声空间和第二消声空间对应的管径上均开设有消声孔,主消声管10中的气体能够通过与第一消声空间对应的消声孔进入第一消声空间,能够通过与第二消声空间对应的消声孔进入第二消声空间,从而使主消声管10中的气体能够直接进入第一消声空间、第二消声空间、第三消声空间。
40.副消声管设置有四根,副消声管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第一副消声管11、第二副消声管12,还包括前后间隔设置的第三副消声管15、第四副消声管16,第一副消声管11与第二副消声管12为弯管,第一副消声管11包括第一直管段、第二直管段、与第一直管段和第二直管段连通的第一弯管段,第一直管段设置在第二直管段的下方,第一直管段的左端位于第一消声空间,第一直管段的右端设置在第三消声空间中,第二直管段的左端位于第一消声空间,第二直管段的右端位于第三消声空间中,且第二直管段与第一直管段的左端平齐,第二直管段的右端位于第一直管段右端的右侧,第一弯管段设置在第一消声空间。
41.第二副消声管12包括第三直管段、第四直管段、与第三直管段和第四直管段连通的第二弯管段,第四直管段设置在第三直管段的下方,第三直管段的左端设置在第一消声空间中,第三直管段的右端设置在第二消声空间中;第四直管段的左端设置在第一消声空间中,第四直管段的右端设置在第三消声空间中,且第三直管段的左端与第四直管段的左端平齐,第三直管段的右端位于第四直管段的右端的右侧,第二弯管段位于第一消声空间中。
42.第三副消声管15为支撑在第一隔板7与第二隔板8之间的直管,第四副消声管16为支撑在第一隔板7与第二隔板8之间的直管,第三副消声管15的左端位于第四副消声管16左端的右侧,第三副消声管15的右端位于第四副消声管16右端的左侧。本实施例中,各副消声管的长度各不相同,从而能够根据气体在各副消声管的流经时间不同,从而改变分别进入各副消声管中的气体的振动频率,减小各副消声管中气体产生共振的概率,从而对进入各副消声管中的气体进行消声,保证抗性消声器6具有较佳的消声效果。
43.为了进一步增加抗性消声器6的消音效果,本实施例中,在抗性消声器6壳体内壁上固定设置有消音棉9。为了便于主消声管10和各副消声管的安装,第一隔板7与第二隔板8上分别开设有与主消声管10和各副消声管适配的安装孔17,不仅如此,为了增加气体在第一消声空间与第二消声空间的流通,在第一隔板7上开设有连通第一消声空间与第二消声空间的通孔18;为了增加气体在第二消声空间与第三消声空间的流通,在第二隔板8上开设有连通第二消声空间与第三消声空间的通孔18。
44.阻性消声器13在气体的排出方向(也即左右方向)与抗性消声器6连通设置,阻性消声器13包括与抗性消声器6排气口连通的吸音管道和设置在吸音管道周向的吸音材料,吸音管道的周向开设有吸音孔,从而便于吸音管道中的气体孔吸音孔进入吸音材料中,本实施例中,阻性消声器13的吸音材料为多孔状吸音棉。
45.为了减小振动的气体对冷却装置4、抗性消声器6、阻性消声器13的造成的损伤,本实施例中,却装置与发动机系统的排气口之间连接有第一波纹管1,所述冷却装置4与抗性消声器6之间连接有第二波纹管2,所述抗性消声器6与阻性消声器13之间连接有第三波纹管3。
46.阻性消声器13连通设置有尾管14,经过冷却与消音的气体最终从尾管14排出。
47.本实用新型的车辆排气消音装置,从车辆发动机系统的排气口排出的气体先经过冷却装置4,气体经过冷却装置4的通气管道时,气体与连续的冷却通道5中的冷却液进行换热,冷却液带走通气管道中的气体中的热量,从而对气体进行降温,避免过热的气体对抗性消声器6与阻性消声器13造成损害。经过降温的气体先进入抗性消声器6,在抗性消声器6中,气体被分成多路,气体分子在抗性消声器6中不断碰撞,减小各路气体分体共振的概率,从而对气体减速,降低气体的整体振动频率,从而对气体进行消音;经过抗性消声器6消声的气体继续进入阻性消声器13,在阻性消声器13中,气体进入吸音管道周向的多孔吸音材料中,吸音材料增加了阻性消声器13的消音效果,最后,经过阻性消声器13的气体从尾管14中排出。
48.上述实施例中,所述连续冷却通道为固定在外套与通气管道之间的螺旋板形成的螺旋通道;其他实施例中,连续冷却通道还可以为连续的冷却管道。
49.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抗性消声器中设置有两块隔板;其他实施例中,抗性消声器中设置有三块隔板。
50.上述实施例中,副消声管设置有四根;其他实施例中,副消声管设置有六根。
51.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抗性消声器壳体内壁上固定设置有消音棉;其他实施例中,消音棉还可以不设置。
52.上述实施例中,第一隔板上开设有连通第一消声空间与第二消声空间的通孔,第二隔板上开设有连通第二消声空间与第三消声空间的通孔;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的通孔还可以不设置。
53.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冷却装置与发动机系统的排气口之间连接有第一波纹管,所述冷却装置与抗性消声器之间连接有第二波纹管,所述抗性消声器与阻性消声器之间连接有第三波纹管;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波纹管、第二波纹管、第三波纹管还可以不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