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增压器进油管总成及其扣压用夹具。
背景技术:
2.现有的汽车发动机上多设有增压器,增压器可在空气进入发动机气缸前将其预压缩,以提高空气密度,增加发动机的进气量,并最终达到提高发动机升功率的效果,而增压器进油管总成则连接所述增压器进口并提供进油。
3.现有一种增压器进油管总成,如图1所示,包括一管件90,所述管件90为一体式全钢管结构,所述管件90包括一第一管口901、一第二管口902和一第三管口903,所述第二管口90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管口901和所述第三管口903连接,所述第一管口901和所述第三管口903均与所述第二管口902倾斜布置,所述第一管口901背离所述第二管口902的一端弯折90
°
所述第一管口901与所述增压器的进口固定连接,油液自所述第三管口903流经所述第一管口901并流入所述增压器中。但是:当发动机工作时,增压器跟随振动,由于所述管件90与所述增压器固定连接,且所述管件90为一体式全钢管结构,则所述管件90整体震动较大,不利于所述管件90与外部零件的连接,所述管件90和外部零件的连接处或存在松动和泄露现象,另外,车内各部件结构复杂,在安装所述管件90时,因所述管件90为一体式全钢管结构,不易避让车内各零件,不便于安装。
4.另外,如图2所示,现有一种扣压用夹具,在扣压时,用于夹持以上述管件90为基础的管路,其中,扣压区域在所述第三管口903上,第三管口903的扣压区域为软管,所述扣压用夹具包括一第一装夹台91和一第二装夹台92,所述第一装夹台91固定不动,所述第一装夹台91上具有若干个夹持部911,所述夹持部911夹持所述第二管口902,所述第二装夹台92滑动设置,第二装夹台92上具有一安装孔921,第三管口903局部伸入所述安装孔921内,但是:因所述安装孔921无法对第三管口903进行轴向和周向上的硬性限位,对管件的主要限位均依靠所述夹持部911压紧管路,在扣压时,管路扣压区域或在受力后发生窜动,影响扣压效果,或导致扣压区域密封性较差。
5.因此提供一种抗震能力较好、便于安装的增压器进油管总成的需求,以及一种扣压时管件不易窜动的扣压用夹具的需求是存在的。
技术实现要素:
6.本技术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压器进油管总成及其扣压用夹具,其中,所述增压器进油管总成包括一管件组合和若干个套管,所述管件组合包括一折弯管、一减震管和一连接管,所述减震管位于所述折弯管和所述连接管之间,所述折弯管和所述连接管靠近所述减震管的一端均具有一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伸入所述减震管内,所述折弯管和所述连接管均为钢管,所述减震管为特氟龙软管;所述套管与所述连接部一一对应,每一所述套管均具有一贯穿孔,每一所述套管均套设于对应的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减震管的连接处,且所
述贯穿孔的孔壁同时与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减震管的管壁接触,通过将减震管实施为特氟龙软管,降低增压器进油管总成在工作时的整体震动,降低所述管件和外部零件的连接处存在松动或泄露现象的概率,并在安装时有利于避让,实现便于安装的优势。
7.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压器进油管总成及其扣压用夹具,其中,每一所述连接部上均具有一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的最大径向尺寸大于所述过油孔的孔径,当所述连接部具有所述卡嵌凸起的一端伸入所述过油孔内预定距离后,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减震管的端部抵靠,便于装配人员预连接连接部和减震管,有助于保证装配精度。
8.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压器进油管总成及其扣压用夹具,其中,所述扣压用夹具包括一第一支架组件,所述第一支架组件包括一第一立杆、一伸出件和一紧固件,所述第一立杆的一端具有一限位部,所述第一立杆具有所述限位部的一端弯折预定角度,所述伸出件与所述限位部连接,所述伸出件穿设第二接头上的所述通孔,所述紧固件与所述伸出件螺纹连接,且所述第二接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限位部和所述紧固件抵靠,可限制第二接头轴向移动。
9.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压器进油管总成及其扣压用夹具,其中,所述第一支架组件还包括一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与所述第一立杆固定连接,所述限位件具有一限位槽,当所述第二接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限位部和所述紧固件抵靠时,所述连接管置于所述限位槽内,可限制第二接头的周向转动。
10.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压器进油管总成及其扣压用夹具,其中,所述增压器进油管总成及其扣压用夹具结构简单、操作便捷,不涉及复杂的制造工艺和昂贵的材料,具有较高的经济性,易于推广和使用。
11.为了实现上述至少一发明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增压器进油管总成,其中所述增压器进油管总成,包括:
12.一管件组合,所述管件组合包括一折弯管、一减震管和一连接管,所述减震管位于所述折弯管和所述连接管之间,所述折弯管和所述连接管靠近所述减震管的一端均具有一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伸入所述减震管内,所述折弯管和所述连接管均为钢管,所述减震管为特氟龙软管;以及
13.若干个套管,所述套管与所述连接部一一对应,每一所述套管均具有一贯穿孔,每一所述套管均套设于对应的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减震管的连接处,且所述贯穿孔的孔壁同时与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减震管的管壁接触。
14.在本技术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连接部上均具有若干个间隔布置的卡嵌凸起,所述减震管具有一贯通的过油孔,所述连接部具有所述卡嵌凸起的一端伸入所述减震管的所述过油孔内。
15.在本技术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连接部上均具有一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的最大径向尺寸大于所述过油孔的孔径,当所述连接部具有所述卡嵌凸起的一端伸入所述过油孔内预定距离后,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减震管的端部抵靠。
16.在本技术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连接部上均具有一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背离所述卡嵌凸起的一端,所述第二限位部的最大径向尺寸大于所述贯穿孔的孔径,所述第二限位部与对应的所述套管抵靠。
17.在本技术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增压器进油管总成包括一第一接头和一第二
接头,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折弯管背离所述减震管的一端的端部连接,所述第二接头与所述连接管背离所述减震管的一端的端部连接,所述第二接头为球型接头,所述球型接头具有一通孔。
18.在本技术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折弯管背离所述减震管的一端包括一第一直管,所述第一直管的两端均弯折80
°
~95
°
。
19.为了实现上述至少一发明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扣压用夹具,用于装夹所述增压器进油管总成,其中所述扣压用夹具,包括:
20.一第一支架组件,所述第一支架组件包括一第一立杆、一伸出件和一紧固件,所述第一立杆的一端具有一限位部,所述第一立杆具有所述限位部的一端弯折预定角度,所述伸出件与所述限位部连接,所述伸出件穿设第二接头上的所述通孔,所述紧固件与所述伸出件螺纹连接,且所述第二接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限位部和所述紧固件抵靠。
21.在本技术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架组件还包括一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与所述第一立杆固定连接,所述限位件具有一限位槽,当所述第二接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限位部和所述紧固件抵靠时,所述连接管置于所述限位槽内。
22.在本技术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扣压用夹具还包括一第二支架组件,所述第二支架组件包括一第二立杆、一延伸件和一按压件,所述第二立杆与所述第一立杆间隔预定距离,所述延伸件与所述第二立杆固定连接,所述延伸件上具有一安装部,所述按压件转动安装在所述延伸件具有所述安装部的一端,当所述折弯管靠近所述减震管的一端位于所述按压件和所述安装部之间时,所述按压件与所述延伸件连接。
23.在本技术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按压件和所述延伸件上均具有若干个紧固孔,所述按压件上的所述紧固孔与所述延伸件上的所述紧固孔一一对应并同轴设置,所述扣压用夹具还包括一快插件,所述快插件上具有若干个伸出端,当所述折弯管位于所述按压件和所述安装部之间时,所述伸出端相继穿设所述按压件和所述延伸件上的所述紧固孔。
24.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增压器进油管总成包括一折弯管、一减震管和一连接管,减震管位于折弯管和连接管之间,减震管为特氟龙软管,有助于降低增压器进油管总成在工作时的整体震动,且在安装时有利于避让,实现便于安装的优势,用于装夹所述增压器进油管总成的扣压用夹具,包括一第一支架组件,第一支架组件包括一伸出件、一限位部、一紧固件和一限位件,限位件具有一限位槽,伸出件穿设第二接头上的通孔,紧固件与伸出件螺纹连接,且第二接头的两端分别与限位部和紧固件抵靠,且所述连接管置于所述限位槽内,通过第一支架组件限制扣压区域一端的轴线窜动和周向转动,实现扣压时管件不易窜动的优势。
附图说明
25.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中,本技术的这些和/或其它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并更容易理解,其中:
26.图1图示了现有一种增压器进油管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图示了现有一种扣压用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28.图3图示了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增压器进油管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29.图4图示了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30.图5图示了本技术实施例扣压用夹具装夹所述增压器进油管总成时的结构示意图;
31.图6图示了扣压用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32.图7图示了图6的c处的局部放大图;
33.图8图示了图6的d处的局部放大图;
34.图9图示了安装部另一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实施方式
35.以下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术语和词不限于字面的含义,而是仅由本发明人使用以使得能够清楚和一致地理解本技术。因此,对本领域技术人员很明显仅为了说明的目的而不是为了如所附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效物所定义的限制本技术的目的而提供本技术的各种实施例的以下描述。
36.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37.虽然比如“第一”、“第二”等的序数将用于描述各种组件,但是在这里不限制那些组件。该术语仅用于区分一个组件与另一组件。例如,第一组件可以被称为第二组件,且同样地,第二组件也可以被称为第一组件,而不脱离实用新型构思的教导。在此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关联的列出的项目的任何和全部组合。
38.在这里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各种实施例的目的且不意在限制。如在此使用的,单数形式意在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示例外。另外将理解术语“包括”和/或“具有”当在该说明书中使用时指定所述的特征、数目、步骤、操作、组件、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而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数目、步骤、操作、组件、元件或其组的存在或者附加。
39.申请概述
40.当发动机工作时,增压器跟随振动,由于管件与增压器固定连接,且现有管件为一体式全钢管结构,则所述管件整体震动较大,不利于所述管件与外部零件的连接,所述管件和外部零件的连接处或存在松动和泄露现象,另外,车内各部件结构复杂,在安装所述管件时,因所述管件为一体式全钢管结构,不易避让车内各零件,不便于安装。另外,现有一种扣压用夹具,因所述夹持部距离管路的扣压区域较远,在扣压时,管路扣压区域或在受力后发生窜动,影响扣压效果,或导致扣压区域密封性较差。
41.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增压器进油管总成及其扣压用夹具,其中,所述增压器进油管总成及其扣压用夹具结构简单,不涉及复杂的制造工艺和昂贵的材料,具有较高的经济性,同时,对于生产厂家来说,本技术所提供的增压器进油管总成及其扣压用夹具易于生产,且成本低廉,更有利于控制生产成本,进一步有利于产品推广和使用。
42.示意性增压器进油管总成及其扣压用夹具,
43.参考图3至图4,依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增压器进油管总成,包括一管件组合10,所述管件组合10包括一折弯管101、一减震管102和一连接管103,所述减震管102位于所述折弯管101和所述连接管103之间,其中,所述折弯管101和所述连接管103均为钢
管,所述减震管102为特氟龙软管。
44.需要说明的是,假定所述折弯管101与外部增压器的进口连接,所述连接管103与外部供油设备连接,通过在所述折弯管101和所述连接管103之间设置所述减震管102,且所述减震管102被实施为特氟龙软管,则发动机工作并相继令所述增压器和所述折弯管101产生较大震动时,所述特氟龙软管因震动而在形状上发生局部变形,并消耗一部分震能,进而,传递至所述连接管103的震动较小,相较于现有技术采用一体式全钢管结构,所述连接管103和外部供油设备的连接不易在长期使用后因震动而松动,实现抗震能力较好的优势。另外,由于特定车型中供油设备处的结构较为复杂,现有技术中的一体式全钢管结构在安装时不易避让,影响安装效率,而本实用新型针对特定车型中的实际安装环境,将所述增压器进油管总成靠近所述供油设备的一端设置为特氟龙软管,在安装过程中,安装人员可根据实际安装情况令所述减震管102弯曲特定角度,以进行避让,实现便于安装的优势。
45.为连接所述钢管和所述特氟龙软管,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所述折弯管101和所述连接管103靠近所述减震管102的一端均具有一连接部104,所述连接部104伸入所述减震管102内,另外,所述增压器进油管总成包括若干个套管105,所述套管105与所述连接部104一一对应,每一所述套管105均具有一贯穿孔,每一所述套管105均套设于对应的所述连接部104和所述减震管102的连接处,经扣压设备扣压后,所述贯穿孔的孔壁同时与所述连接部104和所述减震管102的管壁接触,且所述套管105扣紧所述连接部104和所述减震管102,实现所述减震管102与对应的连接部104的连接。需要补充的是,经扣压设备扣压后,所述贯穿孔的孔径和所述减震管102的管径均受压缩小预定尺寸。
46.为进一步提高所述减震管102和所述连接部104的连接稳定性,如图4所示,每一所述连接部104上均具有若干个间隔布置的卡嵌凸起1041,所述减震管102具有一贯通的过油孔,所述连接部104具有所述卡嵌凸起1041的一端伸入所述减震管102的所述过油孔内。当扣压设备扣紧所述套管105后,所述减震管102的管径缩小,且所述减震管102的所述过油孔的孔壁嵌入每一所述卡嵌凸起1041中,有效防止所述连接部104与所述减震管102脱离。
47.进一步地,为便于装配人员能够快速将所述连接部104与所述减震管102预连接,并保证装配人员在合规操作下,所述连接部104伸入所述减震管102内的距离固定,如图4所示,每一所述连接部104上均具有一第一限位部1042,所述第一限位部1042的最大径向尺寸大于所述过油孔的孔径,当所述连接部104具有所述卡嵌凸起1041的一端伸入所述过油孔内预定距离后,所述第一限位部1042与所述减震管102的端部抵靠,此时,所述第一限位部1042无法进一步伸入所述过油孔内,有助于减小装配误差,为后续扣压工序中各部件间的位置关系提供了保障。
48.进一步地,为确保所述套管105套设于所述连接部104和所述减震管102的连接处,如图4所示,每一所述连接部104上均具有一第二限位部1043,所述第二限位部1043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1042背离所述卡嵌凸起1041的一端,所述第二限位部1043的最大径向尺寸大于所述贯穿孔的孔径,所述第二限位部1043与对应的所述套管105抵靠,此时,所述套管105套设于所述连接部104和所述减震管102的连接处,便于所述套管105在扣压后,所述贯穿孔的孔壁同时与所述连接部104和所述减震管102的管壁接触。
49.进一步地,为便于所述管件组合10与外部零件连接,如图3所示,所述增压器进油管总成包括一第一接头1011和一第二接头1031,所述第一接头1011与所述折弯管101背离
所述减震管102的一端的端部连接,所述第二接头1031与所述连接管103背离所述减震管102的一端的端部连接,所述第一接头1011为法兰,所述第二接头1031为球型接头,所述球型接头具有一通孔10311,所述通孔10311连通外界和所述连接管103上的油孔。
50.进一步地,为适应特定车型内部结构,如图3所示,所述折弯管101背离所述减震管102的一端包括一第一直管1012,所述第一直管1012的两端均弯折80
°
~95
°
,更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直管1012靠近所述第一接头1011的一端弯折90
°
,所述第一直管1012靠近所述减震管102的一端弯折85
°
。
51.图5至图9图示了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扣压用夹具,所述扣压用夹具用于装夹所述增压器进油管总成,为扣压设备扣压所述套管105提供了条件和基础。具体地,如图5所示,所述扣压用夹具包括一第一支架组件20,所述第一支架组件20包括一第一立杆201、一伸出件202和一紧固件203,所述第一立杆201的一端具有一限位部2011,所述第一立杆201具有所述限位部2011的一端弯折预定角度,所述伸出件202与所述限位部2011连接,所述伸出件202穿设第二接头1031上的所述通孔10311,所述限位部2011的最大径向尺寸大于所述通孔10311的孔径,令所述第二接头1031套设在所述伸出件202上而无法通过所述限位部2011,在装夹所述增压器进油管总成时,所述紧固件203与所述伸出件202螺纹连接,且所述第二接头103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限位部2011和所述紧固件203抵靠。
52.易见,此时仅限制了所述第二接头1031在所述伸出件202上的轴向移动,所述管件组合10可绕所述伸出件202的中心轴线旋转预定角度,鉴于此,如图5、图6和图7所示,所述第一支架组件20还包括一限位件204,所述限位件204与所述第一立杆201固定连接,其固定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焊接,所述限位件204具有一限位槽2041,当所述第二接头103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限位部2011和所述紧固件203抵靠时,所述连接管103置于所述限位槽2041内,且所述连接管103的管壁与所述限位槽2041的槽面抵靠。通过令所述连接管103置于所述限位槽2041内,限制所述连接管103的周向转动。
53.需要说明的是,此时,已对扣压区域中所述减震管102靠近所述连接管103的一端进行了轴向和径向方向上的限位,现对所述减震管102靠近所述折弯管101的一端进行限位,进一步地,如图5、图6和图8所示,所述扣压用夹具还包括一第二支架组件30,所述第二支架组件30包括一第二立杆301、一延伸件302和一按压件303,所述第二立杆301与所述第一立杆201间隔预定距离,所述延伸件302与所述第二立杆301固定连接,其固定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焊接,所述延伸件302上具有一安装部3021,所述安装部3021具有一半圆孔,所述按压件303转动安装在所述延伸件302具有所述安装部3021的一端,当所述折弯管101靠近所述减震管102的一端位于所述按压件303和所述安装部3021之间时,所述按压件303与所述延伸件302连接,通过所述按压件303,压紧所述折弯管101。需要说明的是, 所述限位槽2041和所述伸出件202已限制了所述管件组合10的整体运动,所述按压件303进一步提高扣压时所述管件组合10的稳定性。
54.具体地,为实现所述按压件303和所述延伸件302的连接,如图8和图9所示,所述按压件303和所述延伸件302上均具有若干个紧固孔3022,所述按压件303上的所述紧固孔3022与所述延伸件302上的所述紧固孔3022一一对应并同轴设置,所述扣压用夹具还包括一快插件304,所述快插件304上具有若干个伸出端3041,当所述折弯管101位于所述按压件303和所述安装部3021之间时,所述伸出端3041相继穿设所述按压件303和所述延伸件302
上的所述紧固孔3022,所述伸出端3041的直径等于所述紧固孔3022的孔径。另外,为进一步提高所述快插件304的紧固效果,如图9所示,每一所述伸出端3041上均具有若干个卡槽30411,所述扣压用夹具还包括一卡夹305,所述卡夹305呈u型,当所述伸出端3041相继穿设所述按压件303和所述延伸件302上的所述紧固孔3022,且所述卡槽30411伸出所述紧固孔3022预定距离后,所述卡夹305与每一所述卡槽30411配合,且所述卡夹305与所述安装板3021抵靠,还需说明的是,在未使用时,所述卡夹305通过挂绳被常态悬挂在所述延伸件302上。
55.现对所述扣压用夹具进行简要说明:现有技术中,因管路的第三管口被作为扣压区域,且管路未设有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球型接头,则现有技术中的扣压用夹具主要依靠距离扣压区域较远的夹持部对第二管口进行夹持,对扣压区域的另一端则是采用安装孔这种软限位方式,在扣压过程中,管路或在受力后发生窜动并影响扣压效果,导致扣压区域密封性较差,而本技术实施例,针对所述增压器进油管总成上设有的球型接头,利用所述伸出件202、所述限位部2011和所述紧固件203限制扣压区域一端的轴向窜动,利用所述限位槽2041限制所述扣压区域一端的周向转动,又通过所述延伸件302和按压件303限制扣压区域另一端的位置窜动,易见,扣压区域设于所述第一支架组件20和所述第二支架组件30之间,相较于现有技术中仅对扣压区域一端进行硬限位,本技术实施例下的扣压用夹具的装夹稳定性更高,实现在扣压增压器进油管总成时,所述增压器进油管总成更不易窜动的优势。
56.综上,基于本技术实施例的所述增压器进油管总成及其扣压用夹具被阐明,其为所述增压器进油管总成提供抗震能力较好、便于安装的优势,其为所述扣压用夹具提供扣压时管件不易窜动等优势。
57.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增压器进油管总成及其扣压用夹具结构简单,不涉及复杂的制造工艺和昂贵的材料,具有较高的经济性。同时,对于生产厂家来说,本技术所提供的增压器进油管总成及其扣压用夹具易于生产,且成本低廉,更有利于控制生产成本,进一步有利于产品推广和使用。
58.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该原理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