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冷柜。
背景技术:2.冷柜通过冷媒在制冷系统中的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过程而实现循环制冷,制冷系统主要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以及蒸发器等设备。通常,在冷柜的下部设置有用于安装压缩机的压缩机仓,压缩机仓由加强结构进行支撑。
3.现有的压缩机仓加强结构以u型加强铁为底座,其上左右两侧分别固定竖直加强铁,在固定时,竖直加强铁和u型加强铁之间采用一颗螺钉进行固定,在制造过程中采用的是倒装方式,u型加强铁在上,竖直加强铁在下,从上向下安装螺钉。
4.采用现有的加强结构,在制造和搬运过程中,竖直加强铁会出现随机的前后左右晃动,该问题会导致竖直加强铁的末端碰到箱体外壳,在箱体外壳上会出现凸点而导致报废。此外,在安装过程中,由于需要将竖直加强铁进行倒装,安装复杂,不容易定位,影响生产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5.本实用新型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6.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冷柜,包括:
7.箱体,其内限定出容纳空间;
8.隔板,其设于容纳空间内且将容纳空间分隔为冷藏间室以及压缩机仓;
9.加强组件,其与隔板配合限定出压缩机仓的内部空间,加强组件包括:
10.底座,其包括构成箱体底部一侧边的第一边框以及分别位于第一边框两端的两个第二边框,在第一边框与第二边框连接的部位形成拐角部;
11.两个支架,支架的底部安装于拐角部上,支架的顶部支撑隔板,每个支架包括相互弯折设置的两个支架板面;
12.两个支撑件,分别固定设置于拐角部上且位于支架的外侧,支撑件的高度低于支架的高度,每个支撑件包括相互弯折设置的两个支撑板面,两个支撑板面的表面分别与两个支架板面的表面接触,且支撑板面的顶部与支架板面卡接连接,以限制支架相对于底座的晃动。通过设置支撑件配合支架底部实现对支架的三点固定,使得支架安装牢固,不会产生晃动,降低报废率,提高加强组件的整体结构强度,安装方便。
1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架板面在靠近支撑板面顶部的位置开设有卡口部,在支撑板面的顶部形成有卡接部,卡接部包括延伸部以及与延伸部连接的限位部,延伸部由支撑板面的顶部向压缩机仓的内部延伸并穿过卡口部,限位部由延伸部的端部向上延伸至与支架板面的表面相对,支架板面在水平方向上被限制在限位部与支撑板面之间,实现对支架板面卡接位置的固定。
1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卡口部形成于支架板面的边缘且一侧敞开,卡接部与
卡口部对应地设置于靠近支撑板面的侧边缘的位置,可以更加方便地对支架进行安装,提高安装效率。
1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架还包括设于支架板面的底部的安装板面,安装板面垂直于支架板面,安装板面在拐角部处与底座连接,将支架的底部固定安装于底座上。
1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靠近压缩机仓外侧的边缘向上弯折形成抵靠部,支撑板面在拐角部处贴设于抵靠部上,以将支撑件固定安装于底座上,进一步提高支撑件安装的稳固性。
1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隔板包括构成压缩机仓顶部的上隔板以及构成压缩机仓一侧壁的侧隔板,上隔板包括在高度上与第一边框相对的第一侧边以及位于第一侧边对侧的第二侧边,第一侧边由支架支撑,侧隔板由第二侧向下延伸至箱体的底部,上隔板、侧隔板以及加强组件共同限定出压缩机仓的内部空间,为压缩机提供安全可靠的安装空间。
1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每个支架的顶部形成支撑部,支撑部由一个支架板面顶部的部分板面沿水平方向朝向容纳空间内弯折而形成,第一侧的两端位于支撑部上且由支撑部支撑,第一侧的边缘抵接于支架板面的表面上。通过支撑部为上隔板提供支撑作用,且同时借助支架板面为上隔板在水平方向上提供限位作用,避免上隔板向支架外侧移动。
1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冷藏间室的底部设有箱体底板,箱体底板与侧隔板的底部连接且与侧隔板和上隔板一体成型,侧隔板的底部位置被箱体底板所限定。
2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两个第二边框延伸至箱体底板的下方,第二边框在靠近侧隔板的位置设有向上延伸的定位部,定位部位于压缩机仓内部且与侧隔板相对,以限制侧隔板向压缩机仓方向的运动,提高压缩机仓的稳固性和可靠性。
2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件与底座一体成型,减少安装工序,提高安装效率。
附图说明
22.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冷柜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冷柜的侧视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冷柜移除部分箱体外壳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冷柜移除部分箱体外壳后的正视图;
27.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加强组件及隔板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28.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加强组件及隔板配合的正视图;
29.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加强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30.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加强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31.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加强组件的正视图;
32.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加强组件的侧视图;
33.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加强组件各部分的分解状态示意图;
34.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加强组件在安装过程中的状态图;
35.图13为图10中右下方的局部放大图;
36.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37.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底座的俯视图;
38.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9.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架的正视图;
40.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架的俯视图;
41.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撑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2.图2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撑件的正视图;
43.图2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撑件的俯视图。
44.图中:
45.100、箱体;101、冷藏间室;102、压缩机仓;110、隔板;111、上隔板;112、侧隔板;120、箱体底板;200、加强组件;210、底座;211、第一边框;212、第二边框;213、拐角部;214、抵靠部;215、定位部;220、支架;221、支架板面;2211、卡口部;222、安装板面;223、支撑部;230、支撑件;231、支撑板面;232、卡接部;2321、延伸部;2322、限位部。
具体实施方式
4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7.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示例或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将本技术应用于其他类似情景。此外,还可以理解的是,虽然这种开发过程中所作出的努力可能是复杂并且冗长的,然而对于与本技术公开的内容相关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些设计,制造或者生产等变更只是常规的技术手段,不应当理解为本技术公开的内容不充分。
48.在本技术中提及
″
实施例
″
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技术所描述的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4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
″
上
″
、
″
下
″
、
″
前
″
、
″
后
″
、
″
左
″
、
″
右
″
、
″
竖直
″
、
″
水平
″
、
″
顶
″
、
″
底
″
、
″
内
″
、
″
外
″
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
″
第一
″
、
″
第二
″
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5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
″
安
装
″
、
″
相连
″
、
″
连接
″
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5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冷柜,其包括箱体100以及设于箱体100上的箱门,在箱体100内限定出容纳空间。
52.在图1-图4所提供的实施例中,该冷柜为卧式冷柜,容纳空间的开口形成在箱体100的顶部,在开口处设有箱门。使用时,向上打开箱门取放物品。其中,在图3和图4中移除部分箱体外壳,以展示出箱体内部的容纳空间。
53.冷柜为实现其制冷功能,内部设置有制冷系统。制冷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机、蒸发器和冷凝器,压缩机的排气口与冷凝器相连,压缩机的吸气口与蒸发器相连,蒸发器与冷凝器连接,冷凝器与蒸发器之间还连接有节流装置(通常称之为毛细管)。
54.在制冷循环过程中,低温低压状态的液态制冷剂在蒸发器中蒸发变为低温低压制冷剂蒸气,同时吸收箱体内部的热量,使得周围环境温度降低,呈现制冷效果。在蒸发器中完成蒸发后的制冷剂蒸气经过压缩机的压缩变成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蒸气,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蒸气携带着大量的热量,通过冷凝器与箱体100外壳的接触,实现与外界空气环境的热交换,制冷剂蒸气向周围空气环境释放热量后经过节流装置的节流降压作用恢复成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再次进入蒸发器中进行蒸发,进入下一个循环,从而实现持续制冷。
55.如图3-图6所示,在箱体100的容纳空间内设有隔板110,隔板110将容纳空间分隔为冷藏间室101以及压缩机仓102。通常,压缩机仓102形成在容纳空间的底部一侧,在压缩机仓102内安装有压缩机(图中未示出)。在冷藏间室101内设置具有保温功能的内胆,冷藏的物品放置在内胆中进行储存。
56.在箱体100的底部设有加强组件200,加强组件200包括底座210以及设于底座210之上的支架220。图5和图6为加强组件200与隔板110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加强组件200与隔板110配合用于限定出压缩机仓102的内部空间。图7-图10为加强组件200在不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加强组件200中各部件的分解示意图。
57.如图14和图15所示,底座210包括三个底部边框,分别为构成箱体100底部一侧边的第一边框211以及位于第一边框211两端的两个第二边框212,在第一边框211与第二边框212连接的部位形成拐角部213。在一些实施例中,三个底部边框为一体成型结构,并且拐角部213的角度为直角或接近直角。
58.在图1-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边框211构成箱体100底部右侧边,两个第二边框212分别沿箱体100的前端和后端的底边延伸,压缩机仓102位于箱体100底部右侧。
59.如图5-图10所示,支架220的底部安装于拐角部213之上,支架220的顶部支撑隔板110,从而在隔板110下方形成压缩机仓102的内部空间。如图16-图18,每个支架220包括相互弯折设置的两个支架板面221。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支架板面221之间的夹角与拐角部213的角度相等或近似相等。
60.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6-图18所示,支架220还包括设于支架板面221的底部的安装板面222,安装板面222在拐角部213处与底座210连接。为了实现支架220的竖直安装,安装板面222与支架板面221相互垂直设置。在图16所示的实施例中,每个支架板面221的下方
均设有安装板面222,安装板面222上开设有安装孔,通过安装孔利用螺钉将安装板面222安装于底座210的拐角部213处。
61.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支架220的底部通常仅通过一根螺钉进行固定,即,通常仅利用一根螺钉固定其中的一个安装板面222。由于支架220较高,在制造和运输过程中,很容易产生晃动并且支架的端部碰撞在箱体100外壳上形成凸点,造成箱体100外壳报废。
62.为了对支架220进行稳固安装,避免出现晃动的情况,加强组件200还包括设置在底座210上分别用于为两个支架220提供支撑作用的两个支撑件230,两个支撑件230分别对应两个支架220的位置进行设置,支撑件230固定设置于拐角之上且位于支架220的外侧,支撑件230的高度低于支架220的高度,为支架220的底部提供稳固支撑。
63.如图19-图21所示,每个支撑件230包括相互弯折设置的两个支撑板面231,两个支撑板面231的表面分别与两个支架板面221的表面接触,支撑板面231的顶部分别与支架板面221卡接连接,以限制支架220相对于底座210的晃动。
64.两个支撑板面231之间的夹角与两个支架板面221之间的夹角相等或近似相等,从而支撑板面231与支架板面221的表面相互接触,支撑件230从支架220的后方为支架220提供支撑作用。通常,底座210的拐角部213的角度为直角,因此,支撑板面231之间的夹角以及支架板面221之间的夹角也均设置为直角。
65.本技术以上实施例所提供的冷柜,在加强组件中设置了支撑件,支撑件的底部固定设置在底座上,支撑件的顶部与支架分别在两个位置处进行卡接连接,支架的底部安装在支架上,实现了对支架的三点固定,安装牢固,不会产生晃动,减少或避免由于支架晃动而产生的报废;加强组件整体的结构强度高,抗冲击能力强,可以有效降低整机运损。
66.此外,在以上冷柜的安装制造过程中,加强组件200采用倒置方式进行安装,底座210位于上方,将支撑件230固定于底座210下方后,支架220通过卡接位置挂在支撑件230上,安装时,只需要将支架220的底部对准底座210上的安装孔,从上至下安装螺钉即可,整个过程中安装者无需承担支架220的重量,安装更加方便,省时省力。
67.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6和图17所示,支架板面221在靠近支撑板面231顶部的位置开设有卡口部2211,如图19和图20所示,在支撑板面231的顶部形成有卡接部232,卡接部232包括延伸部2321以及与延伸部2321连接的限位部2322,延伸部2321由支撑板面231的顶部向压缩机仓102的内部延伸并穿过卡口部2211,限位部2322由延伸部2321的端部向上延伸至与支架板面221的内侧表面相对。卡接部232与卡口部2211卡接连接后的状态如图13所示。支架板面221的两侧在水平方向上分别被支撑板面231以及限位部2322所限制,实现对支架板面221卡接位置的固定。
68.可以理解的是,支架板面221和支撑板面231对应地分别具有两个,每对支架板面221与支撑板面231之间均通过卡口部2211与卡接部232进行连接,在支架220靠近支撑件230顶部的位置具有两个固定点,且支架220的底部与底座210之间具有一个固定点,实现对支架220的三点固定安装。
69.在一些实施例中,卡口部2211形成于支架板面221的边缘且一侧敞开,卡接部232与卡口部2211对应地设置于靠近支撑板面231的侧边缘的位置。当卡口部2211设置在边缘位置且为半敞开形式时,在支架220的安装过程中,卡接部232分别从两侧卡入卡口部2211中,可以更加方便地进行对准和安装,提高安装和拆卸的效率。
70.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图15所示,第一边框211和第二边框212靠近压缩机仓102外侧的边缘向上弯折形成抵靠部214,支撑板面231在拐角部213处贴设于抵靠部214上,以将支撑件230固定安装于底座210上,进一步提高支撑件230安装的稳固性。
71.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隔板110包括构成压缩机仓102顶部的上隔板111以及构成压缩机仓102一侧壁的侧隔板112,上隔板111包括在高度上与第一边框211相对的第一侧边以及位于第一侧边对侧的第二侧边,第一侧边由支架220支撑,侧隔板112由第二侧向下延伸至箱体100的底部。上隔板111、侧隔板112以及两个支架220共同限定出压缩机仓102的内部空间,为压缩机提供安全可靠的安装空间。
72.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每个支架220的顶部形成支撑部223,支撑部223由一个支架板面221顶部的部分板面沿水平方向朝向容纳空间内弯折而形成,第一侧的两端位于支撑部223上且由支撑部223支撑,第一侧的边缘抵接于支架板面221的表面上。支架220通过支撑部223为上隔板111提供支撑作用,且同时借助支架板面221为上隔板111在水平方向上提供限位作用,避免上隔板向支架外侧移动。
73.在图1-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压缩机仓102形成在容纳空间的下部右侧,两个支架220分别位于箱体100右侧前后两端,位于箱体100右侧面的两个支架板面221的顶部板面被分割开并且分割后的部分板面朝向箱体100内部弯折形成支撑部223,上隔板111110的右侧边缘部位由支撑部223所支撑,且上隔板111110右侧的两个角部边缘抵接于支撑板面231的内侧表面上,将压缩机仓102的内部空间构建出来。
74.在一些实施例中,冷藏间室101的底部设有箱体底板120,箱体底板120与侧隔板112的底部连接且与侧隔板112和上隔板111一体成型,侧隔板112的底部位置被箱体底板120所限定。
75.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第二边框212延伸至箱体底板120下方,第二底部边框在靠近侧隔板112的位置设有向上延伸的定位部215,定位部215位于压缩机仓102内部且与侧隔板112相对设置,定位部215对侧隔板112以及箱体底板120的位置进行定位,限制箱体底板120以及侧隔板112向压缩机仓102方向的运动,提高压缩机仓102的稳固性和可靠性。
76.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座210、支架220以及支撑件230均采用金属材料制成,例如铁,提高加强组件200的强度,增强整个压缩机仓102的可靠性和抗冲击能力。
77.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件230还可以设置为与底座210一体成型的结构,例如采用冲压成型工艺一次性制造出底座210以及支撑件230。将支撑件230和底座210设置为一体结构可以减少安装工序,同时提高支撑件230与底座210的稳固性。此种情况下,底座210上无需设置抵靠部214。
78.参见图11-图12,本技术以上实施例所提供的加强组件200的安装过程如下:
79.首先,将支撑件230固定安装于底座210的两个拐角部213处;随后,将支架220斜置,使得支撑件230顶部的卡接部232卡入支架220上的卡口部2211中,然后,将支架220竖直回正并向下按压,将支架220底部的安装板面222通过螺钉固定在底座210上,形成三点固定,完成加强组件200的安装。
80.在支架220的安装过程中,通常采用倒置的方式进行安装,在安装螺钉之前,支架220通过卡接部232位被挂在底座210上,安装者无需承担支架220的重量,只需将支架220摆正到竖直位置即可,极大地节省了安装者的体力,方便安装者进行安装。
81.最后应当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82.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