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开缓慢下沉式的翻转箱体的制作方法-j9九游会真人

文档序号:35889839发布日期:2023-10-28 19:31阅读:3来源:国知局
一种对开缓慢下沉式的翻转箱体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家具用品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对开缓慢下沉式的翻转箱体。


背景技术:

2.收纳箱体专门用来整理零乱物品或者衣物等的箱子,储物空间大,包括可作为收纳箱或一组收纳柜使用。
3.但是现有的收纳箱体的盖体与收纳箱体通常通过百合页连接,盖体翻转打开的形成为圆弧形,转动行程大,需要远超收纳箱体体积的空间才便于盖体的打开,并不适合小户型用户使用,且盖体的转动连接处与箱体的外壁抵接,盖体处于倾斜向上的高悬位置,用户提取收纳箱内部并不便利。盖体翻转后的惯性作用,存在损害百合页连接结构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减小收纳盒体的盖体打开时所占用的空间,本技术提供一种对开缓慢下沉式的翻转箱体。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对开缓慢下沉式的翻转箱体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对开缓慢下沉式的翻转箱体,包括顶部开口的箱体、转动机构和外盖,箱体的周向设有让位槽,外盖转动机构与箱体转动连接,外盖与箱体抵接,使得外盖具有两个运动状态:状态一:外盖抵接于箱体的开口处以封闭箱体,其二:外盖转动打开并且部分收纳于让位槽内。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盖通过转动机构可以相对箱体打开,外盖翻转开启的过程中,外盖逐渐下沉至让位槽内,从而降低了外盖的高度,对于坐在沙发位子上用户取物提供了便捷,而不需要挪动位置或者站起来才能拿出箱体里的物品,且外盖在箱体的周向尺寸范围内,从而减少了外盖翻转时所需要的空间。
8.可选的,转动机构包括齿轮板,箱体的外壁转动连接有阻尼齿轮,齿轮板与阻尼齿轮固定连接且同轴转动。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齿轮板转动时,阻尼齿轮与箱体产生摩擦阻力,从而对齿轮板产生阻尼作用,减缓齿轮板的转动速度。
10.可选的,转动机构还包括转动板,齿轮板朝向背离箱体侧设有限位件,转动板的一端与限位件转动连接,转动板的另一端朝向进入让位槽方向转动,转动板背离齿轮板的一侧与外盖的端部转动连接。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板可以围绕限位件带动外盖的一端转动,使得外盖能够贴合箱体的外壁翻转,外盖靠近转动板的部分进入让位槽内,使得外盖产生下沉转动的效果。
12.可选的,转动板设有第二定位孔和滑移槽,第二定位孔与滑移槽连通,外盖朝向转动板的端部连接有旋转杆和滑移件,滑移件固定连接于滑移件的外壁,旋转杆与第二定位孔转动连接,滑移件与滑移槽滑移连接。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盖可以相对转动板转动,但是外盖的转动角度受限于滑移件在滑移槽内的移动距离,从而避免了外盖越过竖直状态时受自身惯性作用朝向背离箱体的方向下翻的风险。
14.可选的,齿轮板与箱体之间设有第一扭簧,第一扭簧的一端与齿轮板卡接,第一扭簧的另一端位于转动板的转动路径上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转动板上翻的过程中,第一扭簧形变,弹性势能朝向阻碍外盖的方向增大,使得外盖缓慢翻转,在操作人员关闭外盖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阻尼感,给用户带来高级感的体验。
16.可选的,齿轮板与转动板之间设有第二扭簧,第二扭簧的一端与齿轮板卡接,另一端与转动板卡接。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转动板下翻的过程中,第二扭簧扭转,弹性势能增大,当第二扭簧的弹性势能大于阻尼齿轮与第二支撑件内壁的摩擦力时,迫使阻尼齿轮产生转动,使得外盖缓慢翻转,操作人员能够感受到阻尼感。
18.可选的,转动板朝向齿轮板的一侧转动连接有从动齿轮,齿轮板的周向设有引导齿部,从动齿轮与引导齿部啮合。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转动板和齿轮板能够平稳传动且传动准确,转动板和外盖转动过程平滑细腻,增强用户的使用体验。
20.可选的,齿轮板朝向箱体一侧设有半月板,半月板设有若干定位槽,若干定位槽沿着半月板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一扭簧的一端与任一定位槽卡接。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调整第一扭簧端部卡接不同的定位槽,从而调节第一扭簧的张紧程度,使得用户推动外盖闭合时有不同的阻尼感,满足不同人群需求。
22.可选的,齿轮板朝向转动板的一侧设有若干第一调节槽,若干第一调节槽沿着转动板的转动轴线周向分布,转动板朝向齿轮板的一侧设有若干第二调节槽,若干第二调节槽沿着转动板的转动轴线周向分布,第二扭簧的一端与任一第一调节槽卡接,另一端的与任一第二调节槽卡接。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整第三抵接部与不同的第一调节槽卡接,和/或调整第四抵接部与不同的第二调节槽卡接,从而调节第二扭簧的张紧程度,使得用户推动外盖开启时有不同的阻尼感。
24.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5.1.外盖通过转动机构可以相对箱体打开,外盖翻转开启的过程中,外盖逐渐下沉至让位槽内,从而降低了外盖的高度,对于坐在沙发位子上用户取物提供了便捷;
26.2.外盖在箱体的周向尺寸范围内,从而减少了外盖翻转时所需要的空间;
27.3.转动板可以围绕限位件带动外盖的一端转动,使得外盖能够贴合箱体的外壁翻转,外盖靠近转动板的部分进入让位槽内,使得外盖产生下沉转动的效果;
28.4.外盖相对转动板转动,但是外盖的转动角度受限于滑移件在滑移槽内的移动距离,从而避免了外盖越过竖直状态时受自身惯性作用朝向背离箱体的方向下翻的风险。
附图说明
29.图1是本技术一种对开缓慢下沉式的翻转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30.图2是本技术一种对开缓慢下沉式的翻转箱体的侧视图。
31.图3是本技术一种对开缓慢下沉式的翻转箱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32.图4是图3中a部分的结构放大图,主要用于展示本技术转动机构的连接结构。
33.图5是本技术转动板和齿轮板的结构示意图。
34.图6是本技术图4中b部分的结构放大图,主要用于展示本技术转动机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35.附图标记说明:1、箱体;11、转动侧;12、安装侧;13、让位槽;14、阻尼齿轮;15、第一支撑件;16、第一容纳槽;17、第二支撑件;18、第二容纳槽;19、通孔;101、转动机构;2、外盖;21、旋转杆;22、滑移件;3、齿轮板;31、限位件;32、限位槽;33、半月板;34、定位槽;35、第一环槽;36、第一调节槽;37、引导齿部;4、转动板;41、第二环槽;42、第二调节槽;43、第一定位孔;44、第二定位孔;45、卡块;46、从动齿轮;47、滑移槽;5、端盖;51、限位块;6、第一扭簧;61、第一抵接部;62、第一扭转部;63、第二抵接部;7、第二扭簧;71、第三抵接部;72、第二扭转部;73、第四抵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36.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7.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对开缓慢下沉式的翻转箱体。
38.参照图1和图2,对开缓慢下沉式的翻转箱体包括箱体1和转动机构101,箱体1的顶部呈开口设置,箱体1包括两个转动侧11和两个安装侧12,两相对设置的转动侧11均开设有让位槽13。两个转动侧11分别抵接有一个外盖2,外盖2部分位于箱体1顶部的开口处,部分位于让位槽13的顶部。转动机构101连接于箱体1的安装侧12,外盖2与转动侧11抵接,外盖2的两端分别与一转动机构101连接,使得外盖2具有两个运动状态:状态一:两个外盖2配合抵接于箱体1的开口处以封闭箱体1,其二:外盖2转动打开并且部分收纳于让位槽13内。
39.参照图3和图4,箱体1的安装侧12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件15和第二支撑件17,第一支撑件15设有第一容纳槽16,第二支撑件17位于第一容纳槽16内,第二支撑件17开设有第二容纳槽18。第一容纳槽16内设有第一扭簧6,第一扭簧6与第二支撑件17套接,第二容纳槽18内转动连接有阻尼齿轮14,阻尼齿轮14沿其长度方向设有通孔19,阻尼齿轮14的齿部与第二支撑件17的内壁抵接,增大与第二支撑件17内壁的摩擦阻力来达到减速的目的。
40.转动机构101包括齿轮板3、转动板4和端盖5,第一支撑件15和第二支撑件17均与齿轮板3抵接,齿轮板3背离箱体1的一侧设有限位件31,转动板4套接于限位件31的外壁并通过限位件31与齿轮板3转动连接。限位件31背离箱体1端设有三个限位槽32,端盖5朝向限位件31的一侧设有三个与限位槽32系相匹配的限位块51。端盖5的直径的大于限位件31的直径,使得端盖5能够起到限制转动板4脱离限位件31的作用。端盖5、限位件31、齿轮板3和阻尼齿轮14依次连通并通过穿钉连接。值得说明的是穿钉与阻尼齿轮14过盈配合。
41.参照图5和图6,齿轮板3朝向箱体1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半月板33,半月板33为圆弧状,且两个半月板33同心设置,半月板33开设有三组定位槽34,三组定位槽34沿着半月板33的长度方向设置,两个半月板33的定位槽34一一对应。第一扭簧6包括第一抵接部61、第一扭转部62和第二抵接部63,第一抵接部61和第二抵接部63分别固定连接第一扭转部62的两端,第一抵接部61分别与两半月板33的定位槽34卡接。通过调整第一抵接部61卡接不同
的定位槽34,从而调节第一扭簧6的张紧程度。
42.第一扭转部62套接于第二支撑件17,第二抵接部63朝向背离箱体1方向延伸,且位于转动板4的移动路径上。
43.限位件31周向的齿轮板3朝向背离转动板4方向凹陷构成第一环槽35,转动板4设有与第一环槽35相对应的第二环槽41,当转动板4和齿轮抵接时,第一环槽35和第二环槽41共同构成了收纳第二扭簧7的容腔。第一环槽35的外周壁连通有若干第一调节槽36,第二环槽41的外周壁连通有若干第二调节槽42构成了用于对第二扭簧7的端部进行限位的空腔。
44.第二扭簧7包括第三抵接部71、第二扭转部72和第四抵接部73,第三抵接部71和第四抵接部73分别固定于第二扭转部72的两端,使得第三抵接部71和第四抵接部73位于不同的平面。第二扭转部72套转于限位件31的外壁,第三抵接部71卡接于任一第一调节槽36,第四抵接部73卡接于任一第二调节槽42,调整第三抵接部71与不同的第一调节槽36卡接,和/或调整第四抵接部73与不同的第二调节槽42卡接,从而调节第二扭簧7的张紧程度。当转动板4相对齿轮板3转动时,第二扭簧7产生弹性形变,起到阻尼的作用。
45.齿轮板3的外周壁设有引导齿部37,引导齿部37为齿轮板3的转动中心为圆心的圆弧状齿轮。转动板4远离其转动中心的端部设有第一定位孔43和第二定位孔44,第一定位孔43通过卡扣卡接有卡块45,卡块45朝向箱体1一侧转动连接有从动齿轮46,从动齿轮46与引导齿部37啮合。第二定位孔44连通有滑移槽47。
46.参照图6,外盖2朝向转动板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旋转杆21,旋转杆21与第一定位孔43插接,旋转杆21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滑移件22,旋转杆21与第二定位孔44转动连接,滑移件22与滑移槽47滑移连接,以限制旋转杆21的转动角度,从而使得外盖2能够与转动板4产生滑移件22移动范围内的转动。
47.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48.当外盖2需要打开时,操作人员按压外盖2突出于转动侧11的部分,滑移件22在滑移槽47内上翻,外盖2的与转动板4的夹角增大,且外盖2翻转打开。当滑移件22转动至滑移槽47背离第一定位孔43的一端时,滑移件22迫使转动板4下翻,外盖2相对于转动侧11翻转的同时朝向让位槽13内移动,使得外盖2的转动范围在箱体1的体积范围内,并且能够降低外盖2的高度,便于操作人员取物。转动板4通过从动齿轮46与齿轮板3转动连接,使得转动板4能够稳定的转动。在转动板4下翻的过程中,处于压缩状态的第一扭簧6的弹性势能成为转动板4的动能,而第二扭簧7扭转,弹性势能增大,当第二扭簧7的弹性势能大于阻尼齿轮14与第二支撑件17内壁的摩擦力时,迫使阻尼齿轮14产生转动,使得外盖2缓慢翻转,操作人员能够感受到阻尼感。
49.当外盖2需要闭合时,操作人员按压外盖2背离转动机构101的一端周围,迫使外盖2朝向箱体1开口方向翻转,滑移件22在滑移槽47内下翻。当滑移件22转抵接至滑移槽47靠近第一定位孔43的一端时,外盖2迫使转动板4上翻,在转动板4上翻的过程中,第一扭簧6扭转,弹性势能增大,使得外盖2缓慢翻转,在操作人员关闭外盖2的过程中同样能够感受到阻尼感。
50.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