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分离式自行车的制作方法-j9九游会真人

文档序号:34786543发布日期:2023-07-15 16:55阅读:26483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分离式自行车,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便于运输和存放的可分离式自行车。


背景技术:

2.一般而言,自行车是用车架连接前轮和后轮的构成,前后方向的长度整体较长。
3.因此,非常难以存放在狭窄的电梯或普通轿车的行李箱里来运输。
4.因此,为了解决该问题,开发了一种可折叠式自行车,其通过折叠车架的中间使前轮部分和后轮部分重叠来减少其长度。
5.然而,这种现有的可折叠式自行车是仅折叠车架,而刹车钢丝和变速钢丝按原样连接的结构,由于前轮部分和后轮部分不能完全分离,前轮部分和后轮部分也无法分别运输或存放,由于通过仅将车架折叠一次的操作来能够减少空间的空间缩小能力受到限制,为了放置在普通轿车的行李箱里,轮子的直径必须很小,一般而言,存在除了具有行李箱大的特殊汽车之外,难以放置轮子的直径较大的普通自行车的问题。
6.此外,由于现有的可折叠式自行车的折叠部在结构上较弱,虽然通过机构的加固缩短了长度,但存在重量相对增加且安全性差等诸多问题。
7.另一方面,在制造现有自行车的过程中,最大的问题是齿轮和刹车线的分离和重组。由于自行车的前后部分的分离和刹车/齿轮变速线的分离和重组需要很长时间,便携性很差,因此不能用作一般的通勤自行车。
8.特别是,由于刹车/齿轮变速钢丝的分离和重组需要很长时间,在选择可分离式车架方法的其他公司的情况下,也有过生产没有后刹车和齿轮变速的自行车的先例。
9.另一方面,在现有技术中,为了消除这种可折叠式自行车带来的不便,已经开发了只分离前轮的前轮可分离式自行车,但分解后,当重新组装前轮使用时,前轮的对齐可能会出现偏差,而现有车架保持不变,即使前轮分离,也存在难以放置在轿车的行李箱里的问题,因为后轮部分的体积很大。


技术实现要素:

10.技术问题
11.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包括所述问题在内的各种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分离式自行车和可分离式自行车车架,由于支撑前轮的前轮部分和支撑后轮的后轮部分可能完全分离,可以将其分别运输和存放,空间利用率高,可以使用钢丝分离装置甚至将钢丝分离,当在完全分离后,临时固定为前轮部分和后轮部分彼此重叠时,通过使用复数个接头部再次折叠车架,从而可以尽可能地缩小空间,当重新连接前轮部分和后轮部分时,由于无需进行对齐轮子的工作或重新调整钢丝张力的工作,使用方便,并且通过使用加固杆,可以在结构上具有很强的强度和耐久性,可以便于把立的对齐和固定。然而,这些课题是示例性的,并且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不限于此。
12.技术方案
13.一种用于解决所述课题的根据本实用新型思想的可分离式自行车包括:能够容纳把立的头管;座管,其容纳设置有车座的座杆;顶车架,其从所述头管连接到所述座管的上部;以及底车架,其从所述头管连接到所述座管的下部,其中,顶紧固部设置在所述顶车架的中间,底紧固部形成在所述底车架的中间,以使与前轮连接的头管和与后轮连接的所述座管能够彼此完全分离。
14.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顶车架包括:前顶杆,其一端与所述头管的上部连接,并且其上形成有第一结合部,以使另一端由所述顶紧固部紧固;以及后顶杆,其一端与所述座管的上部连接,并且在其另一端上形成有所述顶紧固部,所述顶紧固部具有与所述第一结合部紧固的第一紧固轴,以及能够给所述第一紧固轴加压的紧固杠杆,其中,所述底车架可以包括:前底杆,其一端与所述头管的下部连接,并且其上形成有第二结合部,以使另一端由所述底紧固部紧固;以及后底杆,其一端与所述座管的下部连接,并且在其另一端上形成有所述底紧固部,所述底紧固部具有与所述第二结合部紧固的第二紧固轴。
15.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结合部可以为c形槽部,所述第二结合部可以为倒u形槽部。
16.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可以进一步包括:加固杆,其在整体上以x字形或对角形形成在所述后顶杆和所述后底杆之间,以加固所述后顶杆和所述后底杆的强度和耐久性。
17.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加固杆可以包括:第一分支杆,其连接所述后顶杆的前方和所述后底杆的后方或所述座管的下方,并且以y字形分支;第二分支杆,其连接所述后底杆的前方和所述座管的上方或所述后顶杆的后方,并且以y字形分支,并且穿过所述第一分支杆的分支空间,以与所述第一分支杆一起在整体上以x字形支撑;以及其组合中的一种或多种。
18.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加固杆进一步包括第三折叠杆,其能够通过链接结合在所述座管和所述第二分支杆之间进行折叠,以当存放时,所述后顶杆、所述后底杆以及所述第一分支杆和所述第二分支杆从上向下折叠,从而缩小空间,其中,在所述后顶杆的后方形成有第一接头部,并且在所述后底杆的后方形成有第二接头部,并且可以形成有至少包括在所述第一分支杆的后方形成第三接头部、在所述第二分支杆的后方形成第四接头部、在所述第三折叠杆的后方形成第五接头部以及其组合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接头部。
19.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可以进一步包括:钢丝分离装置,其设置在所述顶车架或所述底车架上,并且能够将各种钢丝完全分离成前侧钢丝和后侧钢丝。
20.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钢丝分离装置可以包括:前固定杆,其设置在所述前顶杆上,并且其一侧上形成有导轨;前活动杆,其形成为能够沿所述前固定杆的所述导轨前后移动,并且其一侧上形成有限制凸起;尖端凸起部,其设置在所述前活动杆上,并且所述前侧钢丝由固定螺丝固定;转动凸轮板,其能够通过链接结合到所述前固定杆的链接轴进行转动,并且在其一侧上形成有用于限制和引导所述限制凸起的弧形凸轮孔,以当转动时,所述前活动杆临时后退,从而使所述尖端凸起部转换为解除模式;锁销,其能够与所述尖端凸起部以卡接模式卡接结合;后活动杆,其在所述锁销的卡接模式的情况下,能够与所述锁销一起前后移动,并且所述后侧钢丝固定在其上;后固定杆,其设置在所述后顶杆上,并且在其上形成有能够引导所述后活动杆的前后移动的引导棒或导轨;以及安全按销,其一侧
上形成有主体部,所述主体部通常对应于形成在所述转动凸轮板上的弧形多宽度孔的广宽度部,以使所述转动凸轮板只有在按下时才能转动,并且另一侧上形成有颈部,以在按下时,向后移动,同时能够对应于所述弧形多宽度孔的窄宽度部。
21.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在所述把立的一侧上可以形成有c形立管槽部,以将所述把立从所述头管分离,将车把向下方翻转,紧固到所述后顶杆的所述第一紧固轴,使用所述紧固杠杆紧固所述把立。
22.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包括:把立固定装置,其将所述把立固定在所述头管上,其中,所述把立固定装置可以包括:第一杠杆,其一端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头管的一侧上,在其中心部上形成有对齐凸起,以当沿所述把立方向拧紧转动时,能够插入到形成在所述把立上的对齐槽中,在其另一端上形成有第一解除杠杆和紧固凸起;以及第二杠杆,在其一端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杠杆的紧固凸起卡接结合的钩环,其中心部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头管的另一侧上,在其另一端上形成有第二解除杠杆。
23.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可以进一步包括:临时固定装置,其设置在所述头管和所述座管之间,从而彼此临时固定,以能够使彼此分离的所述前轮侧和所述后轮侧彼此重叠地存放。
24.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临时固定装置可以包括:第一紧固部,其至少设置在用于旋转支撑所述后轮的后轮安装部、车座撑杆、链撑杆和其组合中的一种或多种上,并且形成有与第一凸起的前端对应的第一插入孔,以使设置在前轮安装部上的第一凸起插入到其中;第二紧固部,设置在所述座管的上部上,并且形成有与第二凸起对应的第二插入孔,以使设置在所述头管的上部上的第二凸起插入到其中;以及第三紧固部,其设置在所述座管的下部上,并且形成有与第三凸起对应的第三插入槽,以使设置在所述前顶杆上的第三凸起紧配合到其中。
25.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凸起为设置有弹簧的锥形弹性凸起,所述第一插入孔为圆形孔,所述第二凸起为圆头六角凸起或四角凸起等多角凸起,所述第二插入孔为六角孔或多角孔,所述第三凸起为球形凸起,所述第三插入槽为紧固连接型弹性条形槽部。
26.另一方面,一种用于解决所述课题的根据本实用新型思想的可分离式自行车车架包括:能够容纳把立的头管;座管,其容纳设置有车座的座杆;顶车架,其从所述头管连接到所述座管的上部;以及底车架,其从所述头管连接到所述座管的下部,其中,顶紧固部设置在所述顶车架的中间,底紧固部可以形成在所述底车架的中间,以使与前轮连接的头管和与后轮连接的所述座管能够彼此完全分离。
27.有益效果
28.根据如上所述制作的本实用新型各种实施例,由于支撑前轮的前轮部分和支撑后轮的后轮部分可能完全分离,可以将其分别运输和存放,空间利用率高,并可以使用钢丝分离装置甚至将钢丝分离,当在完全分离后,临时固定为前轮部分和后轮部分彼此重叠时,通过使用复数个接头部再次折叠车架,从而可以尽可能地缩小空间,当重新连接前轮部分和后轮部分时,由于无需进行对齐轮子的工作或重新调整钢丝张力的工作,使用方便,并且通过使用加固杆,可以在结构上具有很强的强度和耐久性,且具有便于把立的对齐和固定的效果。当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不限于这些效果。
附图说明
29.图1为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可分离式自行车的使用状态的立体图。
30.图2为示出图1的可分离式自行车的放大外观立体图。
31.图3为示出图1的可分离式自行车的部件分解立体图。
32.图4为示出图1的可分离式自行车的平面图。
33.图5为示出图1的可分离式自行车的侧面图。
34.图6为示出图1的可分离式自行车的第一阶段分离状态的立体图。
35.图7为示出图6的可分离式自行车的侧面图。
36.图8为逐步示出图6的可分离式自行车的第一阶段分离状态的侧面图。
37.图9为示出图8的可分离式自行车的底紧固部的剖面的剖面图。
38.图10为示出图6的可分离式自行车的第二阶段分离状态(完全分离状态)的立体图。
39.图11为示出图10的可分离式自行车的侧面图。
40.图12为示出图10的可分离式自行车的平面图。
41.图13为示出图10的可分离式自行车的第三阶段分离状态(轮子重叠状态)的立体图。
42.图14为示出图13的可分离式自行车的第四阶段存放状态(车把固定状态)的立体图。
43.图15为示出图13的可分离式自行车车架的展开状态的侧面图。
44.图16为示出图13的可分离式自行车车架的折叠状态的侧面图。
45.图17为示出图1的可分离式自行车的钢丝分离装置的外观立体图和部件分解立体图。
46.图18至图22为逐步示出图1的可分离式自行车的钢丝分离过程的立体图。
47.图23为示出图14的可分离式自行车的车把固定过程的立体图。
48.图24为示出图1的可分离式自行车的把立固定装置的剖面图和立体图。
49.图25为示出图1的可分离式自行车的临时固定装置的第一紧固部的立体图和剖面图。
50.图26为示出图1的可分离式自行车的临时固定装置的第二紧固部的立体图和剖面图。
51.图27为示出图1的可分离式自行车的临时固定装置的第三紧固部的立体图和剖面图。
52.图2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另一实施例的可分离式自行车的侧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53.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
5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向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更完整地描述本实用新型,以下实施例可以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进行变形,并且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相反,这些实施例为了使本公开更加充实和完善,并且向普通技术人员完整地传递本实用新型的思想而提供。此外,在附图中,各层的厚度或大小为了说明的便利和明确性而放大示
出。
55.在本实用新型中所用的术语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而使用,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如在本说明书中所使用,单数的形态只要在上下文中没有明确地指出不同的情况,就可以包括复数的形态。此外,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情况下,“包括(comprise)”和/或“包含(comprising)”并非用于特定所提及的形状、数字、步骤、动作、部件、要素和/或其组合的存在,也并非用于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形状、数字、动作、部件、要素和/或组合的存在或附加。
56.在下文中,将参照概略地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的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附图中,可以预计会有例如由制造技术和/或公差(tolerance)导致的示出的形状变形。因此,本实用新型思想的实施例不应被解释为限于本说明书中所示的区域的特定形状,而应包括例如由制造导致的形状变化。
57.图1为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可分离式自行车1000的使用状态的立体图。
58.首先,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可分离式自行车1000可以包括:头管10,其能够容纳设置有车把h且与前轮fw连接的把立11;座管20,其使用车座撑杆21或链撑杆22并与后轮rw连接,容纳设置有车座s的座杆sp,且能够支撑踏板p;顶车架30,其从所述头管10连接到所述座管20的上部;以及底车架40,其从所述头管10连接到所述座管20的下部。
59.此外,例如,在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可分离式自行车1000中,顶紧固部tc可以设置在所述顶车架30的中间,且底紧固部dc可以形成在所述底车架40的中间,以使与所述前轮fw连接的头管10和与所述后轮rw连接的所述座管20能够彼此完全分离。
60.因此,在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可分离式自行车1000中,当所述顶紧固部tc和所述底紧固部dc被分解时,设置有所述头管10的所述前轮fw部分和设置有所述座管20的所述后轮rw部分可以彼此完全分离。
61.图2为示出图1的可分离式自行车1000的放大外观立体图,图3为示出图1的可分离式自行车1000的部件分解立体图,图4为示出图1的可分离式自行车1000的平面图,图5为示出图1的可分离式自行车1000的侧面图。
62.更具体地,例如,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顶车架30可以包括前顶杆30-1和后顶杆30-2,所述前顶杆30-1的一端与所述头管10的上部连接,并且在其上形成有作为图10的第一结合部的一种的c形槽部g1,以使其另一端能够由所述顶紧固部tc紧固,所述后顶杆30-2的一端与所述座管20的上部连接,并且在其另一端上形成有所述顶紧固部tc,所述顶紧固部tc具有与所述c形槽部g1紧固的第一紧固轴j1,以及能够给所述第一紧固轴j1加压的紧固杠杆l。
63.此外,例如,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底车架40可以包括前底杆40-1和后底杆40-2,所述前底杆40-1的一端与所述头管10的下部连接,并且在其上形成有作为图10的第二结合部的一种的倒u形槽部g2,以使另一端能够由所述底紧固部dc紧固,所述后底杆40-2的一端与所述座管20的下部连接,并且在其另一端上形成有所述底紧固部dc,所述底紧固部dc具有与所述倒u形槽部g2紧固的第二紧固轴j2。
64.这里,所述第一结合部和所述第二结合部并不限于所述c形槽部g1和所述倒u形槽部g2,可以适用非常多样的槽和孔等的所有结合部。
65.另一方面,如图2至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可分离式自行车1000可以进一步包括加固杆x,其在整体上以x字形或对角形形成在所述后顶杆30-2和所述后底杆40-2之间,以加固所述后顶杆30-2和所述后底杆40-2的强度和耐久性。
66.更具体地,例如,如图2至图5所示,所述加固杆x可以包括第一分支杆x1和第二分支杆x2,所述第一分支杆x1连接所述后顶杆30-2的前方和所述后底杆40-2的后方或所述座管20的下方,并且以y字形分支,所述第二分支杆x2连接所述后底杆40-2的前方和所述座管20的上方或所述后顶杆30-2的后方,并以y字形分支,且穿过所述第一分支杆x1的分支空间,以与所述第一分支杆x1一起在整体上以x字形支撑。
67.因此,可以通过使上述的所述第一分支杆x1和所述第二分支杆x2彼此交叉来大大提高强度和耐久性,尤其是,每根杆都被分支成y字形,就像鱼的y字骨架,从而在结构上,可以最大化对重量(或体积)的强度,同时可以最小化高速行驶时的空气阻力。
68.图6为示出图1的可分离式自行车1000的第一阶段分离状态的立体图,图7为示出图6的可分离式自行车1000的侧面图,图8为逐步示出图6的可分离式自行车1000的第一阶段分离状态的侧面图,图9为示出图8的可分离式自行车1000的底紧固部的剖面的剖面图。
69.如图6至图9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可分离式自行车1000可以进一步包括钢丝分离装置50,其设置在所述顶车架30或所述底车架40上,并且能够将各种钢丝完全分离成前侧钢丝w1和后侧钢丝w2。
70.因此,如图8所示,首先,将所述顶紧固部tc的所述紧固杠杆l从图8的(b)转动并解除至如(a)一样,在分离所述钢丝分离装置50之后,可以首先将所述顶车架30的所述前顶杆30-1从所述后顶杆30-2分离。
71.此时,如图9的(b)所示,在所述前顶杆30-1分离之前,组装牢固,几乎没有如第一间隙q1那样的间隙,从而使所述前底杆40-1牢固地固定,但如图9的(a)所示,一旦所述前顶杆30-1被分离并向上方旋转,由于所述第一间隙q1以旋转帽方式扩大成第二间隙q2,所述前底杆40-1也与所述前顶杆30-1一起完全分离。同样地,在反向组装时,所述前顶杆30-1和所述前底杆40-1很容易地进入到上述的紧固轴后旋转并拧紧,从而可以更牢固地固定。这里,并不限于附图,非常多样的槽、孔和旋转凸轮装置均可适用。
72.因此,即使松开所述紧固杠杆l,由于因使用者的体重而力作用在向下的方向上,所述后顶杆30-2难以向上方旋转,因此这是一种使用者骑车时无法分离的非常安全的结构。
73.图17为示出图1的可分离式自行车1000的钢丝分离装置50的外观立体图和部件分解立体图。
74.更具体地,例如,如图17的(a)的外观立体图和图17的(b)的部件分解立体图所示,所述钢丝分离装置50可以包括:前固定杆51,其设置在所述前顶杆30-1上,并且其一侧上形成有导轨r1;前活动杆52,其形成为能够沿所述前固定杆51的所述导轨r1前后移动,并且其一侧上形成有限制凸起52a;尖端凸起部53,其设置在所述前活动杆52上,并且所述前侧钢丝w1由固定螺丝f固定;转动凸轮板54,其能够通过链接结合到所述前固定杆51的链接轴51a进行转动,并且在其一侧上形成有用于限制和引导所述限制凸起52a的弧形凸轮孔ch,以当转动时,所述前活动杆52临时后退,从而使所述尖端凸起部53转换为解除模式;锁销55,其能够与所述尖端凸起部53以卡接模式卡接结合;后活动杆56,其在所述锁销55的卡接
模式的情况下,能够与所述锁销55一起前后移动,并且所述后侧钢丝w2固定在其上;后固定杆57,其设置在所述后顶杆30-2上,并且在其上形成有能够引导所述后活动杆56的前后移动的引导棒57a或导轨r2;以及安全按销58,其一侧上形成有主体部58a,所述主体部58a通常对应于形成在所述转动凸轮板54上的弧形多宽度孔ph的广宽度部,以使所述转动凸轮板54只有在按下时才能转动,并且在其另一侧上形成有颈部58b,以在按下时,向后移动,同时能够对应于所述弧形多宽度孔ph的窄宽度部。
75.图18至图22为逐步示出图1的可分离式自行车1000的钢丝分离过程的立体图。
76.因此,如图18至图22所示,在描述这种本实用新型的可分离式自行车1000的钢丝分离过程时,首先,如图18所示,当所述紧固杠杆l处于锁定状态时,所述尖端凸起部53和所述锁销55通过一定的张力彼此卡接结合,并且所述前侧钢丝w1的张力可以直接传递到所述后侧钢丝w2。
77.因此,当使用者拉动刹车钢丝或拉动变速钢丝时,其钢丝张力可以通过所述前侧钢丝w1和所述后侧钢丝w2传递到所述刹车或变速器。
78.然后,如图19所示,当通过转动所述紧固杠杆l来解除锁定时,所述前顶杆30-1被释放,可以向上方旋转。
79.然后,如图20所示,当使用者按下所述安全按销58时,随着所述安全按销58克服弹簧的恢复力并后退,所述颈部58b可以对应于所述弧形多宽度孔ph的窄宽度部,并且所述转动凸轮板54可以被释放。
80.然后,当被释放的所述转动凸轮板54旋转时,所述限制凸起52a被所述弧形凸轮孔ch引导并后退,所述尖端凸起部53也临时后退,从而由所述尖端凸起部53卡接结合的所述锁销55可以被释放并松开。
81.然后,如图21所示,当所述前顶杆30-1向上方旋转时,如图22所示,所述尖端凸起部53可以从所述锁销55完全分离。
82.与此相反,所述尖端凸起部53和所述锁销55的紧固以相反的顺序进行,在所述尖端凸起部53中,形成有倾斜表面的前端部与所述锁销55滑动的同时瞬间结合,在这样使所述尖端凸起部53和所述锁销55卡接结合后,当所述转动凸轮板54反向旋转时,可以在所述尖端凸起部53前进的同时形成一定的张力。
83.因此,可以通过使用这种所述转动凸轮板54来恒定地保持分离前后的张力,在紧固后省略了繁琐的重新调整钢丝张力的操作,从而可以非常方便地使用。
84.另一方面,图10为示出图6的可分离式自行车1000的第二阶段分离状态(完全分离状态)的立体图,图11为示出图10的可分离式自行车1000的侧面图,图12为示出图10的可分离式自行车1000的平面图。
85.因此,如图10至图1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可分离式自行车1000可以将前轮部分、后轮部分和钢丝部分彼此完全分离,从而将其分别移动和存放。即,可以以非常多样的形态移动和存放,例如,前轮部分存放在车辆的行李箱中,而后轮部分存放在后座的剩余空间中。因此,由于是可分离式,空间利用率增加,可以安装更大的轮子,或者以各种方式存放在狭窄的空间中。
86.这里,所述顶车架30可以包括:前顶杆30-1,其一端与所述头管10的上部连接,并且其上形成有图10的c形槽部g1,以使其另一端由所述顶紧固部tc紧固;以及后顶杆30-2,
其一端与所述座管20的上部连接,并且在其另一端上形成有所述顶紧固部tc,所述顶紧固部tc具有与所述c形槽部g1紧固的第一紧固轴j1,以及能够给所述第一紧固轴j1加压的紧固杠杆l,并且所述底车架40可以包括前底杆40-1,其一端与所述头管10的下部连接,并且其上形成有倒u形槽部g2,以使其另一端由所述底紧固部dc紧固;以及后底杆40-2,其一端与所述座管20的下部连接,并且在其另一端上形成有所述底紧固部dc,所述底紧固部dc具有与所述倒u形槽部g2紧固的第二紧固轴j2。
87.图13为示出图10的可分离式自行车1000的第三阶段分离状态(轮子重叠状态)的立体图。
88.然后,如图13所示,在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可分离式自行车1000中,以第三阶段彼此分离的所述前轮fw和所述后轮rw可以彼此重叠。
89.图14为示出图13的可分离式自行车1000的第四阶段存放状态(车把固定状态)的立体图,图23为示出图14的可分离式自行车1000的车把固定过程的立体图。
90.然后,如图14和图2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可分离式自行车1000以第四阶段将可分离式自行车车架100从展开状态折叠到折叠状态,然后将所述把立11从所述头管10分离,将车把h向下方翻转,紧固到所述后顶杆30-2的所述第一紧固轴j1,从而可以使用所述紧固杠杆l紧固所述把立11。
91.此时,如图23所示,可以在所述把立11的一侧上形成有c形立管槽部11a,以能够使所述头管10临时固定。
92.图15为示出图13的可分离式自行车车架100的展开状态的侧面图,图16为示出图13的可分离式自行车车架100的折叠状态的侧面图。
93.首先,如图15所示,在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可分离式自行车车架100中,所述加固杆x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三折叠杆x3,其能够通过链接结合在所述座管20和所述第二分支杆x2之间进行折叠,以使所述后顶杆30-2、所述后底杆40-2以及所述第一分支杆x1和所述第二分支杆x2从上向下折叠,从而缩小空间。此外,所述加固杆x为了加固强度或耐久性,可以进一步包括在所述前顶杆30-1和所述头管10之间分支的形式的第四加固杆x4。
94.此外,如图15所示,在所述后顶杆30-2的后方形成有第一接头部k1,在所述后底杆40-2的后方形成有第二接头部k2,在所述第一分支杆x1的后方形成有第三接头部k3,在所述第二分支杆x2的后方形成有第四接头部k4,并且可以在所述第三折叠杆x3的后方形成有第五接头部k5,以在存放时向下方折叠,从而缩小空间。
95.因此,如图16所示,当所述后顶杆30-2向下方折叠时,剩余的所述后底杆40-2、所述第一分支杆x1、所述第二分支杆x2、所述第三折叠杆x3可以连动地向下方折叠。
96.这里,所述第三折叠杆x3与所述座管20干涉,并且由于在使用者骑车时因体重而力作用在按所述座管20的下方的方向上,所述后底杆40-2不能反向折叠,因此可以安全地使用。
97.图24为示出图1的可分离式自行车1000的把立固定装置60的剖面图和立体图。
98.如图2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可分离式自行车1000可以进一步包括将所述把立11固定在所述头管10上的把立固定装置60。
99.更具体地,例如,如图25所示,所述把立固定装置60可以包括:第一杠杆61,其一端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头管10的一侧上,在其中心部上形成有对齐凸起61a,以当沿所述把立
11方向拧紧转动时,能够插入到形成在所述把立11上的对齐槽11b中,在其另一端上形成有第一解除杠杆61b和紧固凸起61c;以及第二杠杆62,在其一端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杠杆61的紧固凸起61c卡接结合的钩环62a,其中心部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头管10的另一侧上,并在其另一端上形成有第二解除杠杆62b。
100.因此,在骑车时,使用者可以将所述把立11始终对齐原位置,并且所述第一解除杠杆61b由所述钩环62a卡接结合而不能被容易地解除,如果被解除,由于可以通过操纵所述第二解除杠杆62a来解除,则由于双重安全装置,可以实现更牢固的固定,从而进一步提高部件的安全性。
101.图25为示出图1的可分离式自行车1000的临时固定装置70的第一紧固部71的立体图和剖面图,图26为示出图1的可分离式自行车1000的临时固定装置70的第二紧固部72的立体图和剖面图,图27为示出图1的可分离式自行车1000的临时固定装置70的第三紧固部73的立体图和剖面图。
102.如图25至图2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可分离式自行车1000可以是一种设置在所述头管10和所述座管20之间,从而以三点支撑形式彼此临时固定的装置,以能够使彼此分离的所述前轮侧和所述后轮侧彼此重叠地存放。
103.更具体地,例如,所述临时固定装置70可以包括:第一紧固部71,如图25所示,其至少设置在用于旋转支撑所述后轮rw的后轮安装部m2、车座撑杆21、链撑杆22和其组合中的任何一种或多种上,并且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凸起t1的前端对应的第一插入孔71a,以使设置在前轮安装部m1上的第一凸起t1插入到其中;第二紧固部72,如图26所示,设置在所述座管20的上部,并且形成有与所述第二凸起t2对应的第二插入孔72a,以使设置在所述头管10的上部的第二凸起t2插入到其中;以及第三紧固部73,如图27所示,其设置在所述座管20的下部,并且形成有与所述第三凸起t3对应的第三插入槽73a,以使设置在所述前顶杆30-1上的第三凸起t3紧配合到其中。
104.更具体地,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凸起t1为设置有弹簧的锥形弹性凸起,图2的所述第一插入孔71a为圆形孔,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凸起t2为圆头六角凸起,以使部件不能相对彼此旋转,图2的所述第二插入孔72a为六角孔,图2的所述第三凸起t3为球形凸起,图2的所述第三插入槽73a为紧固连接型弹性条形槽部。这里,这些孔和凸起可以形成为多样的形状,可以在所述第三插入槽73a上形成按压手柄,从而便于所述第三凸起t3的引出。
105.另一方面,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可分离式自行车车架100可以包括:头管10,其能够容纳设置有车把h且与前轮fw连接的把立11;座管20,其使用车座撑杆21或链撑杆22与后轮rw连接,并容纳设置有车座s的座杆sp,且能够支撑踏板p;顶车架30,其从所述头管10连接到所述座管20的上部;以及底车架40,其从所述头管10连接到所述座管20的下部,并且顶紧固部tc可以设置在所述顶车架30的中间,且底紧固部dc可以形成在所述底车架40的中间,以使与所述前轮fw连接的头管10和与所述后轮rw连接的所述座管20能够彼此完全分离。
106.这里,上述构成可以具有与上述本实用新型的可分离式自行车1000相同的构成和作用,并且将省略更详细的描述。
107.因此,由于支撑所述前轮fw的前轮部分和支撑所述后轮rw的后轮部分可能完全分离,可以将其分别运输和存放,空间利用率高,并可以使用所述钢丝分离装置50甚至将钢丝
分离,当在完全分离后,临时固定为前轮部分和后轮部分彼此重叠时,通过使用复数个接头部(k1至k5)再次折叠车架,从而可以尽可能地缩小空间,当重新连接前轮部分和后轮部分时,由于无需进行对齐轮子的工作或重新调整钢丝张力的工作,使用方便,并且通过使用所述加固杆x,可以在结构上具有很强的强度和耐久性,可以便于所述把立11的对齐和固定的效果。
108.图2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另一实施例的可分离式自行车2000的侧面图。
109.如图28所示,在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另一实施例的可分离式自行车2000中,可以移除上述的所述可分离式自行车1000中的所述第二分支杆x2和第三折叠杆x3。
110.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另一实施例的可分离式自行车2000可以通过减少部件的数量来减轻重量,并且可以通过减少组装时间和人力来降低产品的成本。此外,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附图,可以进行各种变更或修改。
111.虽然参考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该描述仅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各种变更和等同的其他实施例。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真正技术保护范围应取决于附加的权利要求书的技术思想。
112.工业实用性
113.根据如上所述制作的本实用新型各种实施例,可以将支撑前轮的前轮部分和支撑后轮的后轮部分完全分离,并且可以使用钢丝分离装置甚至将钢丝完全分离,当在完全分离后,临时固定为前轮部分和后轮部分彼此重叠时,通过使用复数个接头部再次折叠车架,从而尽可能地缩小空间,可以增加空间利用率和运输的便利性。
114.此外,当重新连接前轮部分和后轮部分时,由于无需进行对齐轮子的工作或重新调整钢丝张力的工作,使用方便,并且在前轮部分和后轮部分可分离的车架结构中,可以通过使用加固杆来在结构上具有更强的强度和耐久性,从而增加可分离式自行车的寿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