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横梁总成及车辆。
背景技术:
2.汽车低频路噪问题是汽车常见的噪声问题之一,影响着乘客的舒适性。目前,汽车的低频路噪问题主要来源于汽车前风挡上横梁,而现在越来越多的汽车为了保证整车的自动驾驶等性能,通常选择在前风挡上横梁布置激光雷达,故汽车前风挡上横梁也称作雷达安装横梁。为了保证雷达的安装,就需要压缩雷达安装横梁的腔体结构,使得雷达安装横梁的刚度和模态大幅降低,这样极易产生低频路噪问题与轰鸣问题。
3.现有技术中,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通常采用两种方式来提升雷达安装横梁的刚度,一种是,对雷达安装横梁进行结构优化来提升刚度,但由于现有的雷达安装横梁的上部增设有外饰覆盖板,而受外饰覆盖板的限制,导致对雷达安装横梁的结构改进有限,同时,也增加了外饰覆盖板的开发费用,生产成本较高;另一种是,采用增加雷达安装横梁的料厚来提高刚度,但这样会造成雷达安装横梁的重量及成本均大幅增加,对于车辆的nvh性能也有所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不增加或较少增加生产成本的情况下提升雷达安装横梁的刚度,以降低汽车的低频路噪和轰鸣。
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横梁总成,包括第一横梁盖板、第二横梁盖板和加强板,所述第一横梁盖板用于与前风挡玻璃和顶棚玻璃的内侧面连接,所述第一横梁盖板和所述第二横梁盖板合围成空腔,所述加强板设于所述空腔内,且所述加强板位于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至少一端与所述第一横梁盖板和所述第二横梁盖板连接,所述第一横梁盖板上与所述加强板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沉槽,所述沉槽位于所述第一横梁盖板背离所述第二横梁盖板的一侧,并用于安装雷达。
6.可选地,所述加强板上设有凸筋结构,所述凸筋结构沿所述顶棚玻璃的内侧面朝向所述顶棚玻璃的外侧面方向凸起,并与所述第一横梁盖板抵接。
7.可选地,所述沉槽内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凸筋结构上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横梁盖板上设有第三安装孔,且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和所述第三安装孔同轴设置。
8.可选地,所述加强板位于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翻边结构和第二翻边结构,所述第一翻边结构和所述第二翻边结构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一横梁盖板和所述第二横梁盖板相贴合,并位于所述第一横梁盖板和所述第二横梁盖板的连接处,所述第一翻边结构和所述第二翻边结构中的另一个与所述第二横梁盖板相贴合。
9.可选地,所述第二横梁盖板位于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三翻边结构和第四翻边结构,所述第一横梁盖板位于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
三翻边结构和所述第四翻边结构相贴合。
10.可选地,所述沉槽内设有第一过孔结构,所述第二横梁盖板上与所述第一过孔结构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第二过孔结构,所述第一过孔结构和所述第二过孔结构用于供雷达线束穿过。
11.可选地,所述横梁总成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分别搭接于所述第二横梁盖板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
12.可选地,所述连接板上设有第一定位结构,所述第二横梁盖板上设有第二定位结构,所述连接板和所述第二横梁盖板通过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和所述第二定位结构定位连接。
13.可选地,所述第一横梁盖板朝向车辆的前侧的一端用于与所述前风挡玻璃粘接,且所述第一横梁盖板位于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两端用于与所述顶棚玻璃粘接,或者,所述第一横梁盖板位于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两端用于与所述前风挡玻璃粘接,且所述第一横梁盖板朝向所述车辆的后侧的一端用于与所述顶棚玻璃粘接。
1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横梁总成。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的横梁总成可通过在第一横梁盖板上设置沉槽,以给例如雷达等探测设备提供安装位,从而实现雷达在横梁总成上的安装;同时,可通过在第一横梁盖板和第二横梁盖板合围成的空腔内设置加强板,并使加强板位于沉槽所在位置处,且将加强板的前端和/或后端与第一横梁盖板和第二横梁盖板均连接,以提升横梁总成在安装雷达的位置处的刚度和承载能力,从而降低雷达发生抖动的概率,而且也提升了横梁总成的整体刚度,进而可降低车辆发生低频路噪和轰鸣的概率;另外,可通过将第一横梁盖板与前风挡玻璃和顶棚玻璃采用例如粘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以保证车辆顶部造型的美观性,这样,可以无需额外增加外饰覆盖板,从而可以节省制造外饰覆盖板的模具和材料,进而在较大程度上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横梁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横梁总成的爆炸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横梁总成在凸筋结构处的剖视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横梁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横梁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23.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加强板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4.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加强板和连接板装配于第二横梁盖板上时的结构示意图;
25.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横梁总成与前风挡玻璃和顶棚玻璃粘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26.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横梁总成与前风挡玻璃和顶棚玻璃粘接时的另一种情况的结构示意图。
27.附图标记说明:
28.1、第一横梁盖板;11、沉槽;12、第一安装孔;13、第一过孔结构;14、沉台结构;2、第二横梁盖板;21、第三安装孔;22、第三翻边结构;23、第四翻边结构;24、第二过孔结构;25、安装槽;26、第四安装孔;27、第六安装孔;28、第二定位结构;3、加强板;31、凸筋结构;32、第二安装孔;33、第一翻边结构;34、第二翻边结构;35、第五安装孔;4、连接板;41、第一定位结构;5、空腔;
29.100、横梁总成;200、前风挡玻璃;300、顶棚玻璃。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31.附图中的z轴表示竖直方向,也就是上下位置,且z轴的正向(即z轴的箭头指向)代表上方,z轴的反向代表下方;附图中的x轴表示水平方向,并指定为左右位置,且x轴的正向代表右侧,x轴的反向代表左侧;附图中的y轴表示为前后位置,且y轴的正向代表前侧,y轴的反向代表后侧;同时需要说明的是,前述z轴、y轴及x轴的表示含义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2.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33.结合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横梁总成100,包括第一横梁盖板1、第二横梁盖板2和加强板3,第一横梁盖板1用于与前风挡玻璃200和顶棚玻璃300的内侧面连接,第一横梁盖板1和第二横梁盖板2合围成空腔5,加强板3设于空腔5内,且加强板3位于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至少一端与第一横梁盖板1和第二横梁盖板2连接,第一横梁盖板1上与加强板3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沉槽11,沉槽11位于第一横梁盖板1背离第二横梁盖板2的一侧,并用于安装雷达。
34.需要说明的是,车辆的前后方向为车辆的行驶方向,也是图1中y轴方向,而加强板3位于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为加强板3的前端和后端。
35.具体地,第一横梁盖板1和第二横梁盖板2构成横梁总成100的横梁主体结构,第一横梁盖板1和第二横梁盖板2合围成的空腔5构成横梁总成100的腔体结构。如图2所示,第一横梁盖板1覆盖在第二横梁盖板2上,并与第一横梁盖板1合围成空腔5,而且,第二横梁盖板2位于第一横梁盖板1的内侧(即第一横梁盖板1朝向车厢内的一侧),并与第一横梁盖板1的内侧面(即第一横梁盖板1朝向车厢内的侧面)连接,同时,第一横梁盖板1的外侧面(即第一横梁盖板1朝向车厢外的侧面)用于与前风挡玻璃200和顶棚玻璃300采用粘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以保证车辆顶部的美观性。另外,第一横梁盖板1的外侧面(即第一横梁盖板1朝向车厢外的侧面)上设有用于安装例如雷达等探测设备的沉槽11,且沉槽11由第一横梁盖板1的外侧面沿第一横梁盖板1的外侧朝向内侧方向凹陷而成。同时,在空腔5内与沉槽11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加强板3,且加强板3的前端和/或后端与第一横梁盖板1和第二横梁盖板2
均连接。
36.本实施例中,可通过在第一横梁盖板1上设置沉槽11,以给例如雷达等探测设备提供安装位,从而实现雷达在横梁总成100上的安装;同时,可通过在第一横梁盖板1和第二横梁盖板2合围成的空腔5内设置加强板3,并使加强板3位于沉槽11所在位置处,且将加强板3的前端和/或后端与第一横梁盖板1和第二横梁盖板2均连接,以提升横梁总成100在安装雷达的位置处的刚度和承载能力,从而降低雷达发生抖动的概率,而且也提升了横梁总成100的整体刚度,进而可降低车辆发生低频路噪和轰鸣的概率;另外,可通过将第一横梁盖板1与前风挡玻璃200和顶棚玻璃300采用例如粘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以保证车辆顶部造型的美观性,这样,可以无需额外增加外饰覆盖板,从而可以节省制造外饰覆盖板的模具和材料,进而在较大程度上降低了生产成本。
37.可选地,结合图5所示,加强板3上设有凸筋结构31,凸筋结构31沿顶棚玻璃300的内侧面朝向顶棚玻璃300的外侧面方向凸起,并与第一横梁盖板1抵接。
38.这样,可通过在加强板3上设置凸筋结构31来增强加强板3的结构刚度,同时,可利用凸筋结构31与第一横梁盖板1抵接来对第一横梁盖板1上的沉槽11进行支撑,以进一步提高横梁总成100在雷达安装点位处的刚度。
39.可选地,结合图4和图5所示,沉槽11内设有第一安装孔12,凸筋结构31上设有第二安装孔32,第二横梁盖板2上设有第三安装孔21,且第一安装孔12、第二安装孔32和第三安装孔21同轴设置。
40.这样,在安装雷达时,可通过将例如螺栓等紧固件依次穿过第一安装孔12、第二安装孔32和第三安装孔21,以将雷达固定在横梁总成100的沉槽11处,同时,通过将凸筋结构31设置在第二安装孔32处,以提高雷达固定点位处的结构刚度,进而减少雷达发生抖动的概率。
41.可选地,结合图3、图5和图6所示,加强板3位于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翻边结构33和第二翻边结构34,第一翻边结构33和第二翻边结构34中的一个与第一横梁盖板1和第二横梁盖板2相贴合,并位于第一横梁盖板1和第二横梁盖板2的连接处,第一翻边结构33和第二翻边结构34中的另一个与第二横梁盖板2相贴合。
42.具体地,加强板3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翻边结构33和第二翻边结构34;在一个示例中,如图3所示,加强板3的第一翻边结构33设置在第一横梁盖板1和第二横梁盖板2的前端的连接处,而第二翻边结构34与第二横梁盖板2的后端贴合,在另一个示例中,加强板3的第二翻边结构34设置在第一横梁盖板1和第二横梁盖板2的后端的连接处,而第一翻边结构33与第二横梁盖板2的前端贴合,在其他示例中,第一翻边结构33设置在第一横梁盖板1和第二横梁盖板2的前端的连接处,且第二翻边结构34设置在第一横梁盖板1和第二横梁盖板2的后端的连接处。但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雷达在横梁总成100上的安装位置通常比较靠近横梁总成100的前端,故本实施例优选加强板3的第一翻边结构33设置在第一横梁盖板1和第二横梁盖板2的前端的连接处,而第二翻边结构34与第二横梁盖板2的后端贴合。
43.这样,不仅可以利用第一横梁盖板1和第二横梁盖板2对加强板3的第一翻边结构33进行夹紧来保证加强板3固定在空腔5内的牢固性,而且,使得加强板3的后端无需延伸至第一横梁盖板1和第二横梁盖板2的后端的连接处,从而可以节省加强板3的用料,降低生产成本。
44.可选地,结合图1和图7所示,第二横梁盖板2位于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三翻边结构22和第四翻边结构23,第一横梁盖板1位于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第三翻边结构22和第四翻边结构23相贴合。
45.这样,可通过在第二横梁盖板2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第三翻边结构22和第四翻边结构23,以方便在翻边结构上进行点焊,同时,将第一横梁盖板1的内侧面的前后两端分别与第三翻边结构22和第四翻边结构23相贴合,以增大第一横梁盖板1与第二横梁盖板2之间的连接面积,进而提高第一横梁盖板1与第二横梁盖板2连接时的牢固性。
46.可选地,结合图4和图7所示,沉槽11内设有第一过孔结构13,第二横梁盖板2上与第一过孔结构13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第二过孔结构24,第一过孔结构13和第二过孔结构24用于供雷达线束穿过。
47.如此,以便于通过第一过孔结构13和第二过孔结构24将雷达线束引至车内进行布置。
48.可选地,结合图7所示,第二横梁盖板2上还设有安装槽25,安装槽25由第二横梁盖板2沿顶棚玻璃300的内侧面朝向顶棚玻璃300的外侧面方向凹陷而成,并位于加强板3的左右两侧,且安装槽25内设有用于安装遮阳板的第四安装孔26。
49.这样,可通过将第二横梁盖板2沿顶棚玻璃300的内侧面朝向顶棚玻璃300的外侧面方向凹陷来形成安装槽25,使得安装槽25也相当于是沿顶棚玻璃300的外侧面朝向顶棚玻璃300的内侧面方向凸起而形成的加强筋结构,能够增强第二横梁盖板2的结构刚度,而且,通过在第二横梁盖板2上设置第四安装孔26,以给遮阳板提供安装点位,并且,将第四安装孔26设置在安装槽25内,以保证遮阳板安装点位具有足够的刚度和承载能力。
50.可选地,结合图5和图7所示,加强板3和第二横梁盖板2上分别设有第五安装孔35和第六安装孔27,第五安装孔35和第六安装孔27同轴设置,并用于安装内饰卡扣。
51.这样,可通过将内饰件上的内饰卡扣依次穿过第六安装孔27和第五安装孔35,以实现内饰件在横梁总成100上的安装固定,而且,加强板3的设置提高了横梁总成100在内饰卡扣的安装点位处的结构刚度,承载能力更高。
52.可选地,结合图1和图8所示,横梁总成100还包括连接板4,连接板4分别搭接于第二横梁盖板2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
53.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横梁盖板2的长度方向为图1中x轴方向,也是左右方向,相应地,第二横梁盖板2的宽度方向为图1中y轴方向,也是前后方向。
54.本实施例中,连接板4设有两个,两个连接板4的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是呈左右对称设置,而且,两个连接板4分别与第二横梁盖板2的左右两端搭接,并分别用于与顶棚骨架的左右两端连接,另外,连接板4与第二横梁盖板2之间通常采用点焊的方式形成连接。具体而言,可以是连接板4的内侧面(即连接板4朝向车厢内的侧面)部分搭接在第二横梁盖板2的外侧面(即第二横梁盖板2朝向车厢外的侧面)上,如图8所示;也可以是连接板4的外侧面(即连接板4朝向车厢外的侧面)部分搭接在第二横梁盖板2的内侧面(即第二横梁盖板2朝向车厢内的侧面)上。这样,通过在第二横梁盖板2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连接板4,以便于将第二横梁盖板2通过连接板4与顶棚骨架的左右两端连接,进而可以利用顶棚骨架来给横梁总成100提供支撑,以进一步提高横梁总成100的整体刚度。
55.可选地,结合图2、图7和图8所示,连接板4上设有第一定位结构41,第二横梁盖板2
上设有第二定位结构28,连接板4和第二横梁盖板2通过第一定位结构41和第二定位结构28定位连接。
56.本实施例中,可以是将第一定位结构41设置为定位凸起、将第二定位结构28设置为定位孔/定位槽,如图2所示;也可以是将第一定位结构41设置为定位孔/定位槽、将第二定位结构28设置为定位凸起,此处不作具体限定。这样,在将连接板4焊接到第二横梁盖板2上时,可先将第一定位结构41和第二定位结构28定位连接,以对连接板4进行预定位,提高装配精度,再将连接板4采用点焊的方式焊接在第二横梁盖板2上,不仅装配精度高,而且操作简单、方便。
57.可选地,结合图9和图10所示,第一横梁盖板1朝向车辆的前侧的一端用于与前风挡玻璃200粘接,且第一横梁盖板1位于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两端用于与顶棚玻璃300粘接,或者,第一横梁盖板1位于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两端用于与前风挡玻璃200粘接,且第一横梁盖板1朝向车辆的后侧的一端用于与顶棚玻璃300粘接。
58.具体地,在一个示例中,如图9所示,顶棚玻璃300的前端覆盖在第一横梁盖板1的外侧面上,且第一横梁盖板1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与顶棚玻璃300的内侧面粘接,使得第一横梁盖板1与顶棚玻璃300之间形成双道胶粘接,同时,前风挡玻璃200的后端也搭接在第一横梁盖板1的前端,并与第一横梁盖板1的前端粘接。在另一个示例中,如图10所示,前风挡玻璃200的后端覆盖在第一横梁盖板1的外侧面上,且第一横梁盖板1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与前风挡玻璃200的内侧面粘接,使得第一横梁盖板1与前风挡玻璃200之间形成双道胶粘接,同时,顶棚玻璃300的前端也搭接在第一横梁盖板1的后端,并与第一横梁盖板1的后端粘接。
59.这样,可通过将第一横梁盖板1与前风挡玻璃200和顶棚玻璃300中的一个采用双道胶粘接,不仅可以节省外饰覆盖板,而且使得车辆顶部的造型更加美观,同时,可利于前风挡玻璃200和顶棚玻璃300为横梁总成100提供刚度,进而有效控制由横梁总成100引起的低频路噪和轰鸣问题。
60.可选地,结合图4所示,第一横梁盖板1的前端设有沉台结构14,前风挡玻璃200用于搭接于沉台结构14处,或者,第一横梁盖板1的后端设有沉台结构14,顶棚玻璃300用于搭接于沉台结构14处。
61.本实施例中,沉台结构14可以设置在第一横梁盖板1的前端,此时,顶棚玻璃300的前端覆盖在第一横梁盖板1上,前风挡玻璃200的后端搭接于沉台结构14处;沉台结构14也可以设置在第一横梁盖板1的后端,此时,前风挡玻璃200的后端覆盖在第一横梁盖板1上,顶棚玻璃300的前端搭接于沉台结构14处。这样,可使得前风挡玻璃200的外侧面与第一横梁盖板1的外侧面平齐,以提升车辆造型的美观性。
62.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横梁总成100。
63.本实施例中,车辆还包括前风挡玻璃200和顶棚玻璃300,前风挡玻璃200和顶棚玻璃300粘接在横梁总成100的第一横梁盖板1的外侧面上,而且,第一横梁盖板1的外侧面上设有沉槽11,例如雷达等探测设备用于安装于该沉槽11处。另外,本实施例中的车辆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与上述的横梁总成100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64.虽然本公开披露如上,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