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桑叶芽散茯茶及其制备方法-j9九游会真人

文档序号:35695971发布日期:2023-10-11 19:02阅读:6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属于药食同源茯茶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桑叶芽散茯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桑树为桑科桑属的多年生木本植物,分布广泛。桑树全身都是宝,桑枝可以入药,桑葚既可食用也可入药,而桑叶除可以养蚕外,一直以来还是一种中药。桑树地上部64%是桑叶,而且年年更替,属于可再生资源,因而产量巨大。桑叶活性成分丰富,含有多糖、黄酮、多酚、绿原酸、芦丁、槲皮素和异槲皮苷等酚类物质,以及荞麦碱、1-脱氧野尻霉素(dnj)、2-o-α-d-半乳吡喃糖苷-1-dnj(gal-dnj)和1,4-二脱氧-1,4-亚氨基-d-阿拉伯糖醇(dab)等生物碱类物质,此外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抗凝血、降血压、降血糖、抑菌和抗炎、抗衰老、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因而极具开发价值。
3.当前对桑叶资源的开发利用较为有限,主要以代用茶的加工为主,包括桑叶绿茶、桑叶红茶和桑叶茯茶。(1)桑叶绿茶不仅具有较强的豆腥味和青辛气,而且茶汤发暗,当前无有效的解决办法。(2)桑叶红茶加工过程中,虽然经过发酵处理,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豆腥味和青辛气,但对感官品质的改善仍然有限。同时,和茶叶相比,桑叶中多酚的含量较低,因而在制作桑叶红茶时难以发生酶促氧化而产生足够的茶红素,导致桑叶红茶汤色难以符合要求。为了解决此问题,有人将茶树鲜叶与桑叶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工,借助茶树鲜叶中丰富的多酚来弥补桑叶中多酚的不足,从而促进其橙红汤色的形成,同时茶树鲜叶的加入还具有改善滋味的作用,但此方法制作得到的是桑叶与茶叶的混合产品,而不是纯桑叶红茶。(3)桑叶茯茶是以桑叶绿茶或霜桑叶为原料,经拣选、渥堆、气蒸、压制成型、发花、干燥、陈化等工艺制作而成,其实质是以冠突散囊菌为主的多菌群发酵过程。其中,以桑叶绿茶为原料所制得桑叶茯茶的茶汤颜色较绿茶变暗,但仍显绿,与传统茯茶的红褐或黑褐颜色相去甚远。而以霜桑叶为原料制得桑叶茯茶的颜色为红褐带绿,颜色有一定改观。但桑叶茯茶仍然具有一定的豆腥味和青辛气,汤色红中带绿,品质仍然欠佳。由于上述缺陷的存在,极大地限制了桑叶茶产品的推广。
4.目前制备散茯茶的两种工艺中:

接种发花制备散茯茶,既要采用黑毛茶制作釉汁,又需要分离冠突散囊菌纯种和制备冠突散囊菌种子液(纯种制备和扩培需要半月有余),费时费力。

将黑毛茶经筛选,拌釉、渥堆,汽蒸后控制一定的湿度和温度,进行自然发花,该工艺操作简单,发花时间短,但发花过程不可控,产品极易受到黑曲霉、青霉等的污染,导致成品率极低。桑叶芽是桑树的嫩芽,其性味:微苦,微甘,寒,近年来,主要用于制作桑芽菜和高档桑芽绿茶。和桑叶绿茶一样,桑芽绿茶冲泡后,具有豆腥味和青辛气,但由于生长期较短,因而豆腥味和青辛气稍弱,且汤色较桑叶绿茶淡。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桑叶芽散茯茶及其制备方法,采用茯砖茶代替传统黑毛茶制釉汁,集拌釉和接种于一体,大大节省了人力时间成
本,改善了桑叶芽茶的外观、香气和口感。
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桑叶芽散茯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8.s1,采摘桑叶芽并依次经过摊晾、杀青和干燥制成桑叶芽茶;
9.将安化黑毛茶经提取、过滤、浓缩制成浓缩液;
10.s2,按重量份数计,每100份桑叶芽茶与20~50份的浓缩液混合,再调整桑叶芽茶的含水量为20%~50%后在15℃~32℃下渥堆,经干燥后得到一次渥堆桑叶芽茶,进一步将一次渥堆桑叶芽茶于无菌环境中先包裹,后在110℃~121℃下进行短时高温处理;
11.s3,将茯砖茶和无菌水混合熬釉3次,前2次的温度为70℃~85℃,第3次的温度为90℃~100℃,每次熬煮结束后在洁净环境下过滤,残渣继续熬煮,将滤液合并后减压浓缩制成釉汁;
12.s4,将s3得到的釉汁与s2得到的经短时高温处理的桑叶芽茶在15℃~25℃和20%~60%的相对空气湿度下于无菌环境中渥堆,然后在50%~80%的相对空气湿度环境中发花7d~12d,再经干燥得到桑叶芽散茯茶。
13.优选的,s1中桑叶芽的摊晾时间为2h~5h,杀青温度为110℃~140℃,时间为5min~8min,干燥在80℃~110℃下进行1h~3h。
14.优选的,s1按照如下过程得到浓缩液:
15.安化黑毛茶和水按照1g:(7~10)ml的比例在80℃~100℃下熬煮30min~50min,过滤得到滤液,滤渣和水继续按照1g:(7~10)ml的比例按照相同温度和时间熬煮,总共熬煮2~3次后合并滤液,在60℃~80℃和真空度为-0.08mpa~-0.1mpa的条件下浓缩,得到浓缩液,所述浓缩液和最初安化黑毛茶的比例为(0.8~2)ml:1g。
16.优选的,s2中的渥堆在30%~70%的相对空气湿度下进行2h~5h。
17.优选的,s2高温处理的压力为0.1mpa,时间为2min~5min,每次高温处理的用量为1.0kg~2.0kg。
18.优选的,s3中的茯砖茶应无发霉迹象,且内部发花茂盛。
19.优选的,s3中的茯砖茶先去除距离边缘1cm~3cm的部分后,将剩余茯砖茶破碎成1cm2~2cm2后和无菌水按照1:(10~20)的质量比熬釉10min~20min,在40目~80目筛网下过滤,得到第一残渣和第一滤液;
20.将第一残渣和无菌水按照1:(10~20)的质量比熬釉10min~20min,在40目~80目筛网下过滤,得到第二残渣和第二滤液,将第二残渣和无菌水按照1:(30~50)的质量比熬釉40min~60min,在80目~100目筛网下过滤,得到第三滤液;
21.将第一滤液、第二滤液和第三滤液合并后得到总滤液,于60℃~80℃和真空度-0.08mpa~-0.1mpa的条件下浓缩至总滤液体积的0.5~0.8倍,得到釉汁。
22.优选的,s4中的釉汁和桑叶芽茶质量比为(0.35~0.6):1,渥堆进行1h~3h。
23.优选的,s4中所述的发花在25℃~30℃下进行。
24.优选的,s2中的干燥在50℃~60℃下进行1h~3h;
25.s4中的干燥在40℃~50℃下进行2h~5h。
26.一种由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桑叶芽散茯茶的制备方法得到的桑叶芽散茯茶。
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28.本发明一种桑叶芽散茯茶的制备方法,以桑叶芽为原料,由于添加了安化黑毛茶制成的浓缩液,茶叶的香气以及多酚、黄酮和咖啡因等成分与桑叶芽茶充分融合,随着发花地进行,二者的营养成分和活性物质进一步融为一体,汤色、香气和滋味继续得到了明显改善,不仅保留了桑叶芽茶的本来特征,赋予了其较好的品质,而且赋予了桑叶芽茶这一代用茶传统茶叶的特征,但在桑叶芽散茯茶中看不到传统茶叶,这与其他桑叶绿茶、桑叶红茶等为了改善汤色和口感等而直接添加传统茶叶完全不同。咖啡因具有提神醒脑的作用,但桑叶芽茶由于咖啡因含量极低,而没有该作用,通过添加黑毛茶浓缩液,不仅有利于提升桑叶芽茶感官品质,而且增加了桑叶芽茶中咖啡因含量(增加率4140.12%),赋予或增强了其提神醒脑功效。在短时高温处理下,由于发生美拉德反应以及叶绿素被分解或脱掉镁离子而变褐,导致桑叶芽茶由绿转为棕褐色,不仅促进桑叶芽茶颜色向红茶和黑茶等发酵茶转变,而且改善桑叶芽茶汤色由绿向橙黄、橙红转变。同时,配合合适的装量,短时高温处理可有效地杀灭杂菌,保证了发花过程不受杂菌污染,且由于杀菌时间较短,对营养成分破坏较少;和炒制不同,蒸汽短时高温处理导致的褐变不会给桑叶芽茶带来火味。采用茯砖茶代替传统黑毛茶制釉汁过程中,由于冠突散囊菌具有闭囊壳结构,耐高温,采用无菌水对茯砖茶进行高温浸提,然后过滤掉茶渣,茯砖茶中冠突散囊菌全部富集于滤液中,且茯砖茶中大部分杂菌在浸提过程中由于高温而失活,进一步与桑叶芽茶混合均匀,既为后续发花提供适宜水分,又提供了大量的冠突散囊菌,这种集拌釉和接种于一体的生产工艺,大大节省了人力时间成本。此外,茯砖茶中大部分杂菌在浸提过程中由于高温而失活,因而保证了桑叶芽茯茶不会受到杂菌的污染。本发明开发出了高品质的桑叶芽散茯茶,促进了桑叶资源的高值化利用。
29.本发明所制的桑叶芽散茯茶较桑叶芽茶相比,茶多酚、黄酮等含量显著提升,外观呈红褐色,且金花茂盛,冲泡后汤色由绿转橙黄至橙红色,青辛气降低,腥味变淡,菌香明显,茶汤红浓,口感醇和。
附图说明
30.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桑叶芽散茯茶加工段f1(原桑叶芽茶)的外观图。
31.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桑叶芽散茯茶加工段f2(一次渥堆后桑叶芽茶)的外观图。
32.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桑叶芽散茯茶加工段f3(灭菌后桑叶芽茶)的外观图。
33.图4为本发明对比例1中桑叶芽散茯茶加工段f4(发花3d桑叶芽茶)的外观图。
34.图5为本发明对比例2桑叶芽散茯茶加工段f5(发花6d桑叶芽)的外观图。
35.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桑叶芽散茯茶加工段f6(发花9d桑叶芽)的外观图。
36.图7为本发明第1泡不同加工阶段桑叶芽散茯茶冲泡汤色图。
37.图8为本发明第2泡不同加工阶段桑叶芽散茯茶冲泡汤色图。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所述是对本发明的解释而不是限定。
39.本发明一种桑叶芽散茯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0.(1)采摘桑叶芽并依次经过摊晾、杀青和干燥制成桑叶芽茶;
41.其中,桑叶芽的采摘时间为每年3月下旬至4月下旬;
42.摊晾时间2h~5h,杀青温度为110℃~140℃,翻炒时间为5min~8min,此时叶片失水至35%~60%;
43.将翻炒后的桑叶芽进一步在80℃~110℃下干燥1h~3h。
44.(2)安化黑毛茶经提取、过滤、浓缩制成浓缩液;
45.其中,安化黑毛茶和水按照1g:(7~10)ml的比例熬煮,熬煮温度80℃~100℃,提取时间30min~50min,提取次数2次~3次,具体是提取后过滤得到滤液,滤渣和水按照1g:(7~10)ml进行熬煮,类似继续熬煮;
46.合并滤液,减压浓缩(温度为60℃~80℃,真空度为-0.08mpa~-0.1mpa)至与原安化黑毛茶的比例为(0.8~2)ml:1g,得到浓缩液。
47.(3)将浓缩液和桑叶芽混匀,置于容器中进行一次渥堆处理,渥堆结束后干燥待用;
48.其中,按重量份数计,每100份桑叶芽茶与20~50份的浓缩液进行混合。
49.一次渥堆:调整含水量(指桑叶芽茶)为20%~50%,即桑叶芽茶占整个混合溶液的质量为20%~50%,渥堆发酵环境温度为15℃~32℃;渥堆发酵环境相对空气湿度为30%~70%,渥堆时间2h~5h;
50.干燥温度为50℃~60℃,干燥时间为1h~3h。
51.(4)将一次渥堆后的桑叶芽茶用牛皮纸(需经灭菌处理)包裹起来,进行短时高温处理,可保证发花茂盛,保存完好且无杂菌污染;
52.其中,每包装量1.0kg~2.0kg,短时高温处理的温度110℃~121℃,压力为0.1mpa,时间2min~5min,然后冷却待用。
53.(5)将直接购买得到的茯砖茶(应无发霉迹象,且内部发花茂盛)破碎,去除距离茯砖茶边缘1cm~3cm未发花部分,剩余茯砖茶和无菌水混合进行熬釉,共熬煮3次;
54.其中,第1次,将茯砖茶撬开,掰成1cm2~2cm2小块,进一步将小块茯砖茶和无菌水按照1:(10~20)的质量比熬煮10min~20min,温度为70℃~85℃,在洁净环境下采用40目~80目筛网过滤,残渣进一步进行第2次熬煮;
55.第2次,继续添加10~20倍无菌水,熬煮10min~20min,温度为70℃~85℃,在洁净环境下采用40目~80目筛网过滤,所得滤渣进行第3次熬煮;
56.第3次,继续添加30~50倍无菌水,熬煮40min~60min,温度为90℃~100℃,80目~100目筛网过滤。
57.(6)将3次过滤所得滤液合并,减压浓缩制备釉汁;
58.其中,减压浓缩温度为60℃~80℃,真空度为-0.08mpa~-0.1mpa,减压浓缩至0.5~0.8倍得到釉汁。
59.(7)在洁净车间或超净工作台中将釉汁和经短时高温处理后冷却的桑叶芽茶混合均匀,进行二次渥堆;
60.其中,釉汁和桑叶芽茶质量比为(0.35~0.6):1,渥堆环境温度为15℃~25℃,相对空气湿度为20%~60%,渥堆时间为1h~3h。
61.(8)将二次渥堆后桑叶芽茶用经灭菌处理的牛皮纸包裹好,待发花;其中,发花条件如下:温度为25℃~30℃,相对空气湿度为50%~80%,发花时间为7d~12d,发花结束后
经干燥(温度为40℃~50℃,时间为2h~5h)处理得到桑叶芽散茯茶。
62.实施例1
63.本发明一种桑叶芽散茯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4.(1)采摘桑叶芽并依次经过摊晾、杀青和干燥制成桑叶芽茶,即f1;
65.摊晾时间2h,杀青温度为120℃,叶片失水至55%,翻炒时间为7.5min;
66.将翻炒后的桑叶芽进一步在85℃下干燥2.5h。
67.(2)安化黑毛茶经提取、过滤、浓缩制成浓缩液;
68.其中,黑毛茶与水的比均为1:10(g/ml),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50min,提取次数2次;
69.合并滤液,减压浓缩(温度为60℃,真空度为-0.08mpa)至与原安化黑毛茶的比例为0.8:1(ml/g),得到浓缩液。
70.(3)将浓缩液和桑叶芽茶混匀,置于容器中进行一次渥堆处理,渥堆结束后干燥待用,即f2;
71.其中,按重量份数计,每100份桑叶芽茶与对应45份的浓缩液进行混合。
72.一次渥堆:调整含水量为38%,渥堆发酵环境温度为18℃;渥堆发酵环境相对空气湿度为40%,渥堆时间5h;
73.干燥温度为50℃,干燥时间为2.5h。
74.(4)将一次渥堆后的桑叶芽茶用牛皮纸包裹起来,进行短时高温处理,即f3;
75.其中,每包装量1.0kg,短时高温处理的温度112℃,压力为0.1mpa,时间4.5min,然后冷却待用。
76.(5)将茯砖茶破碎,去除距离茯砖茶边缘2cm部分,剩余茯砖茶和无菌水混合进行熬釉,共熬煮3次;
77.其中,第1次,将茯砖茶撬开,掰成2cm2小块,进一步将小块茯砖茶和无菌水按照1:10的质量比熬煮18min,温度为70℃,在洁净环境下采用40目筛网过滤,残渣进一步进行第2次熬煮;
78.第2次,继续添加10倍无菌水,熬煮18min,温度为70℃,在洁净环境下采用60目筛网过滤,所得滤渣进行第3次熬煮;
79.第3次,继续添加30倍无菌水,熬煮60min,温度为90℃,80目筛网过滤。
80.(6)将3次过滤所得滤液合并,减压浓缩制备釉汁;
81.其中,减压浓缩温度为60℃,真空度为-0.10mpa,减压浓缩至0.5倍得到釉汁。
82.(7)在洁净车间将釉汁和经短时高温处理后冷却的桑叶芽茶混合均匀,进行二次渥堆;
83.其中,釉汁和桑叶芽茶质量比为0.5:1,渥堆环境温度为20℃,相对空气湿度为45%,渥堆时间为2h。
84.(8)将二次渥堆后桑叶芽茶用经灭菌处理的牛皮纸包裹好,待发花;其中,发花条件如下:温度为28℃,相对空气湿度为70%,全部发花时间为9d。分别在发花过程中的3d、6d取样,经干燥后分别记为f4、f5,在发花结束后(第9d)经干燥处理(50℃,时间为2h)得到桑叶芽散茯茶,f6。
85.从图1可以看到桑叶芽茶匀齐、显绿,从图2可以看到经一次渥堆处理后的桑叶芽
茶由绿向褐色转变,从图3可以看到经短时高温杀菌处理后,桑叶芽茶颜色进一步加深,呈明显褐色,从图4可以看到经发酵处理后,桑叶芽茶颜色略有加深,从图5可以看到发花6d后,桑叶芽茶表面有较多呈黄绿的冠突散囊菌(金花菌),从图6可以看到发花9d后,桑叶芽茶表面有较多呈黄绿的冠突散囊菌(金花菌)。
86.图7和图8为第1泡不同加工阶段桑叶芽散茯茶冲泡汤色图和第2泡不同加工阶段桑叶芽散茯茶冲泡汤色图,自上而下依次对应加工段f1、f2、f3、f4、f5和f6,第1泡和第2泡的f1、f2、f3、f4、f5和f6均对应4杯茶(f1到f6每一个茶样取了4个平行样,按国家标准审评,第一泡沥干茶汤后剩下的茶渣再次加水冲泡,即得第二泡),从图7可以看出,桑叶芽茶经冲泡后汤色呈绿色,青气较浓,具有明显的豆腥味;经一次渥堆后,汤色由绿转为红褐色,具有较为明显的青气和豆腥味;进一步经过灭菌和发花(3d)处理,汤色略加深,青气减弱,口感较为醇和;至发花6d,茶汤颜色进一步加深至棕褐色,略有青气,显菌花香,口感较为醇和;至发花9d,茶汤色较发花6d进一步加深,略有青气,菌花香较浓郁,口感醇和。
87.从图8可以看出桑叶芽茶经二次冲泡后所有加工阶段样本汤色较一次冲泡汤色淡,且变化趋势和一次冲泡相同。桑叶芽茶二次冲泡汤色呈绿色,清气较浓,具有较明显的豆腥味;经一次渥堆后,汤色由绿转为橙黄色,青气和豆腥味略减;进一步经过灭菌和发花(3d)处理,汤色略加深,青气减弱,口感较为醇和;至发花6d,茶汤颜色进一步加深至棕红色,略有青气,显菌花香,口感较为醇和;至发花9d,茶汤色较发花6d进一步加深,略有青气,菌花香较浓郁,口感醇和。
88.实施例2
89.本发明一种桑叶芽散茯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90.(1)采摘桑叶芽并依次经过摊晾、杀青和干燥制成桑叶芽茶;
91.摊晾时间2.5h,杀青温度为125℃,叶片失水至50%,翻炒时间为7min;
92.将翻炒后的桑叶芽进一步在90℃下干燥2.3h。
93.(2)安化黑毛茶经提取、过滤、浓缩制成浓缩液;
94.其中,黑毛茶与水的比均为1:8(g/ml),提取温度85℃,提取时间45min,提取次数2次;
95.合并滤液,减压浓缩(温度为70℃,真空度为-0.09mpa)至与原安化黑毛茶的比例为1:1(ml/g),得到黑毛茶提取浓缩液。
96.(3)将浓缩液和桑叶芽茶混匀,置于容器中进行一次渥堆处理,渥堆结束后干燥待用;
97.其中,按重量份数计,每100份桑叶芽茶与对应40份的提取浓缩液进行混合。
98.一次渥堆:调整含水量为40%,渥堆发酵环境温度为20℃;渥堆发酵环境相对空气湿度为45%,渥堆时间4.5h;
99.干燥温度为52℃,干燥时间为2.3h。
100.(4)将一次渥堆后的桑叶芽茶用牛皮纸包裹起来,进行短时高温处理;
101.其中,每包装量1.2kg,短时高温处理的温度113℃,压力为0.1mpa,时间4min,然后冷却待用。
102.(5)将茯砖茶破碎,去除距离茯砖茶边缘2.2cm部分,剩余茯砖茶和无菌水混合进行熬釉,共熬煮3次;
103.其中,第1次,将茯砖茶撬开,掰成1cm2小块,进一步将小块茯砖茶和无菌水按照1:12的质量比熬煮16min,温度为73℃,在洁净环境下采用40目筛网过滤,残渣进一步进行第2次熬煮;
104.第2次,继续添加12倍无菌水,熬煮16min,温度为73℃,在洁净环境下采用60目筛网过滤,所得滤渣进行第3次熬煮;
105.第3次,继续添加35倍无菌水,熬煮55min,温度为92℃,80目筛网过滤。
106.(6)将3次过滤所得滤液合并,减压浓缩制备釉汁;
107.其中,减压浓缩温度为65℃,真空度为-0.10mpa,减压浓缩至0.6倍得到釉汁。
108.(7)在洁净车间将釉汁和经短时高温处理后冷却的桑叶芽茶混合均匀,进行二次渥堆;
109.其中,釉汁和桑叶芽茶质量比为0.45:1,渥堆环境温度为18℃,相对空气湿度为40%,渥堆时间为2.8h。
110.(8)将二次渥堆后桑叶芽茶用经灭菌处理的牛皮纸包裹好,待发花;其中,发花条件如下:温度为27℃,相对空气湿度为60%,发花时间为10d。发花结束后经干燥处理(40℃,时间为5h)得到桑叶芽散茯茶。
111.实施例3
112.本发明一种桑叶芽散茯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13.(1)采摘桑叶芽并依次经过摊晾、杀青和干燥制成桑叶芽茶;
114.摊晾时间3h,杀青温度为128℃,叶片失水至45%,翻炒时间为6.5min;
115.将翻炒后的桑叶芽进一步在95℃下干燥2.0h。
116.(2)安化黑毛茶经提取、过滤、浓缩制成浓缩液;
117.其中,黑毛茶与水的比均为1:9(g/ml),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46min,提取次数2次;
118.合并滤液,减压浓缩(温度为80℃,真空度为-0.1mpa)至与原安化黑毛茶的比例为1.2:1(ml/g),得到黑毛茶提取浓缩液。
119.(3)将浓缩液和桑叶芽茶混匀,置于容器中进行一次渥堆处理,渥堆结束后干燥待用;
120.其中,按重量份数计,每100份桑叶芽茶与对应35份的提取浓缩液进行混合。
121.一次渥堆:调整含水量为45%,渥堆发酵环境温度为25℃;渥堆发酵环境相对空气湿度为50%,渥堆时间3.6h;
122.干燥温度为55℃,干燥时间为2h。
123.(4)将一次渥堆后的桑叶芽茶用牛皮纸包裹起来,进行短时高温处理;
124.其中,每包装量1.5kg,短时高温处理的温度115℃,压力为0.1mpa,时间3.5min,然后冷却待用。
125.(5)将茯砖茶破碎,去除距离茯砖茶边缘2.4cm部分,剩余茯砖茶和无菌水混合进行熬釉,共熬煮3次;
126.其中,第1次,将茯砖茶撬开,掰成2cm2小块,进一步将小块茯砖茶和无菌水按照1:15的质量比熬煮15min,温度为75℃,在洁净环境下采用60目筛网过滤,残渣进一步进行第2次熬煮;
127.第2次,继续添加15倍无菌水,熬煮15min,温度为75℃,在洁净环境下采用40目筛网过滤,所得滤渣进行第3次熬煮;
128.第3次,继续添加40倍无菌水,熬煮50min,温度为94℃,100目筛网过滤。
129.(6)将3次过滤所得滤液合并,减压浓缩制备釉汁;
130.其中,减压浓缩温度为68℃,真空度为-0.09mpa,减压浓缩至0.7倍得到釉汁。
131.(7)在洁净车间将釉汁和经短时高温处理后冷却的桑叶芽茶混合均匀,进行二次渥堆;
132.其中,釉汁和桑叶芽茶质量比为0.4:1,渥堆环境温度为22℃,相对空气湿度为50%,渥堆时间为2.5h。
133.(8)将二次渥堆后桑叶芽茶用经灭菌处理的牛皮纸包裹好,待发花;其中,发花条件如下:温度为26℃,相对空气湿度为65%,发花时间为12d。发花结束后经干燥处理(45℃,时间为3h)得到桑叶芽散茯茶。
134.实施例4
135.本发明一种桑叶芽散茯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36.(1)采摘桑叶芽并依次经过摊晾、杀青和干燥制成桑叶芽茶;
137.摊晾时间3.5h,杀青温度为130℃,叶片失水至47%,翻炒时间为6min;
138.将翻炒后的桑叶芽进一步在100℃下干燥1.5h。
139.(2)安化黑毛茶经提取、过滤、浓缩制成浓缩液;
140.其中,黑毛茶与水的比均为1:10(g/ml),提取温度88℃,提取时间38min,提取次数2次;
141.合并滤液,减压浓缩(温度为75℃,真空度为-0.09mpa)至与原安化黑毛茶的比例为1.5:1(ml/g),得到黑毛茶提取浓缩液。
142.(3)将浓缩液和桑叶芽茶混匀,置于容器中进行一次渥堆处理,渥堆结束后干燥待用;
143.其中,按重量份数计,每100份桑叶芽茶与对应30份的提取浓缩液进行混合。
144.一次渥堆:调整含水量为45%,渥堆发酵环境温度为26℃;渥堆发酵环境相对空气湿度为55%,渥堆时间3h;
145.干燥温度为57℃,干燥时间为1.5h。
146.(4)将一次渥堆后的桑叶芽茶用牛皮纸包裹起来,进行短时高温处理;
147.其中,每包装量1.6kg,短时高温处理的温度116℃,压力为0.1mpa,时间3.4min,然后冷却待用。
148.(5)将茯砖茶破碎,去除距离茯砖茶边缘2.5cm部分,剩余茯砖茶和无菌水混合进行熬釉,共熬煮3次;
149.其中,第1次,将茯砖茶撬开,掰成1cm2小块,进一步将小块茯砖茶和无菌水按照1:16的质量比熬煮12min,温度为80℃,在洁净环境下采用60目筛网过滤,残渣进一步进行第2次熬煮;
150.第2次,继续添加16倍无菌水,熬煮12min,温度为80℃,在洁净环境下采用40目筛网过滤,所得滤渣进行第3次熬煮;
151.第3次,继续添加45倍无菌水,熬煮45min,温度为96℃,100目筛网过滤。
152.(6)将3次过滤所得滤液合并,减压浓缩制备釉汁;
153.其中,减压浓缩温度为75℃,真空度为-0.09mpa,减压浓缩至0.8倍得到釉汁。
154.(7)在洁净车间将釉汁和经短时高温处理后冷却的桑叶芽茶混合均匀,进行二次渥堆;
155.其中,釉汁和桑叶芽茶质量比为0.4:1,渥堆环境温度为23℃,相对空气湿度为55%,渥堆时间为1.8h。
156.(8)将二次渥堆后桑叶芽茶用经灭菌处理的牛皮纸包裹好,待发花;其中,发花条件如下:温度为29℃,相对空气湿度为75%,发花时间为8d。发花结束后经干燥处理(44℃,时间为4h)得到桑叶芽散茯茶。
157.实施例5
158.本发明一种桑叶芽散茯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59.(1)采摘桑叶芽并依次经过摊晾、杀青和干燥制成桑叶芽茶;
160.摊晾时间4h,杀青温度为135℃,叶片失水至38%,翻炒时间为5min;
161.将翻炒后的桑叶芽进一步在106℃下干燥1.3h。
162.(2)安化黑毛茶经提取、过滤、浓缩制成浓缩液;
163.其中,黑毛茶与水的比均为1:8(g/ml),提取温度95℃,提取时间35min,提取次数2次;
164.合并滤液,减压浓缩(温度为65℃,真空度为-0.08mpa)至与原安化黑毛茶的比例为2:1(ml/g),得到黑毛茶提取浓缩液。
165.(3)将浓缩液和桑叶芽茶混匀,置于容器中进行一次渥堆处理,渥堆结束后干燥待用;
166.其中,按重量份数计,每100份桑叶芽茶与对应20份的提取浓缩液进行混合。
167.一次渥堆:调整含水量为40%,渥堆发酵环境温度为28℃;渥堆发酵环境相对空气湿度为60%,渥堆时间2.5h;
168.干燥温度为58℃,干燥时间为1.2h。
169.(4)将一次渥堆后的桑叶芽茶用牛皮纸包裹起来,进行短时高温处理;
170.其中,每包装量1.8kg,短时高温处理的温度120℃,压力为0.1mpa,时间3.5min,然后冷却待用。
171.(5)将茯砖茶破碎,去除距离茯砖茶边缘2.8cm部分,剩余茯砖茶和无菌水混合进行熬釉,共熬煮3次;
172.其中,第1次,将茯砖茶撬开,掰成2cm2小块,进一步将小块茯砖茶和无菌水按照1:20的质量比熬煮10min,温度为83℃,在洁净环境下采用80目筛网过滤,残渣进一步进行第2次熬煮;
173.第2次,继续添加20倍无菌水,熬煮10min,温度为83℃,在洁净环境下采用60目筛网过滤,所得滤渣进行第3次熬煮;
174.第3次,继续添加50倍无菌水,熬煮40min,温度为98℃,80目筛网过滤。
175.(6)将3次过滤所得滤液合并,减压浓缩制备釉汁;
176.其中,减压浓缩温度为78℃,真空度为-0.08mpa,减压浓缩至0.8倍得到釉汁。
177.(7)在洁净车间将釉汁和经短时高温处理后冷却的桑叶芽茶混合均匀,进行二次
渥堆;
178.其中,釉汁和桑叶芽茶质量比为0.35:1,渥堆环境温度为25℃,相对空气湿度为60%,渥堆时间为1.5h。
179.(9)将二次渥堆后桑叶芽茶用经灭菌处理的牛皮纸包裹好,待发花;其中,发花条件如下:温度为30℃,相对空气湿度为67%,发花时间为10d。发花结束后经干燥处理(42℃,时间为4h)得到桑叶芽散茯茶。
180.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技术,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对f1和f6两个样本进行分析,其中鉴定出的较为典型的化合物如表1所示,主要包括酚酸及儿茶素类化合物6种,黄酮及黄酮苷类化合物11种,生物碱类化合物5种。f6峰面积和f1对比,峰面积增大的说明含量上升。表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均为新增加,而没食子酸、丹皮酚和隐绿原酸均增加100%以上。检测到的杨梅素、橙皮素、槲皮素和槲皮苷均为新增加,木犀草素、芹菜甙、二氢槲皮素、异牡荆黄素等分别增加了222.42%~42247.37%。此外,经过加工处理,f6中咖啡因含量较f1增加4140.12%,可可碱和茶碱分别增加4134.24%和4343.99%。
181.表1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桑叶芽散茯茶加工前后含量上升活性成分
18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