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抑菌防臭竹炭纤维复合纤维结构的制作方法-j9九游会真人

文档序号:35889382发布日期:2023-10-28 19:16阅读:3来源:国知局
一种抑菌防臭竹炭纤维复合纤维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抑菌防臭竹炭纤维复合纤维结构。


背景技术:

2.复合材料是人们运用先进的材料制备技术将不同性质的材料组分优化组合而成的新材料,非金属基体主要有合成树脂、橡胶、陶瓷、石墨、碳等。
3.而现在大多数的碳纤维复合纤维材料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使用时缺乏保护结构,从而导致碳纤维结构容易遭受破坏,从而影响碳纤维的使用寿命,同时现有复合纤维中的抑菌防臭竹炭在高强度使用时也容易发生损坏,同时并不能强化碳纤维结构的韧性及增加其可变形量。
4.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抑菌防臭竹炭纤维复合纤维结构,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菌防臭竹炭纤维复合纤维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大多数的碳纤维复合纤维材料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使用时缺乏保护结构,从而导致碳纤维结构容易遭受破坏,从而影响碳纤维的使用寿命,同时现有复合纤维中的抑菌防臭竹炭在高强度使用时也容易发生损坏,同时并不能强化碳纤维结构的韧性及增加其可变形量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抑菌防臭竹炭纤维复合纤维结构,包括复合纤维板本体,以及固定设置于复合纤维板本体上下两侧的碳纤维编织层;
7.所述复合纤维板本体上下两侧碳纤维编织层的内壁贴合连接于抑菌防臭层的外壁,且复合纤维板本体内部上下两侧抑菌防臭层的内壁贴合连接于复合夹装层外壁;
8.还包括:
9.碳纤维编织层的内部等距离横向设置有第一横向竹炭板,且碳纤维编织层的内部等距离竖向设置有第二竖向竹炭板;
10.其中,抑菌防臭层的上下两侧均横向设置有波浪抗压板,且抑菌防臭层的内部上下两侧波浪抗压板的中部横向预设有防脱弹性板;
11.其中,复合夹装层的内部上下两侧均横向固定有碳纤基材板,且复合夹装层内部上下两侧碳纤基材板的中部横向预设有环氧树脂层。
12.优选的,所述复合纤维板本体上下两侧的碳纤维编织层与抑菌防臭层均为两个一组的安装方式设置,且碳纤维编织层与抑菌防臭层均关于复合夹装层的横向中心轴线对称分布设置,并且碳纤维编织层的横向中心轴线与抑菌防臭层的横向中心轴线以及复合夹装层的横向中心轴线之间相互平行分布设置,通过上下两侧的碳纤维编织层增强整体使用强度。
13.优选的,所述碳纤维编织层内部的第一横向竹炭板与第二竖向竹炭板为上下叠加式安装设置,且左右两侧第一横向竹炭板之间的长度与左右两侧第二竖向竹炭板之间的长度相同设置,并且第一横向竹炭板与第二竖向竹炭板之间一一对应分布设置,通过第一横向竹炭板与第二竖向竹炭板的上下编制对内部进行防护。
14.优选的,所述抑菌防臭层内部上下两侧波浪抗压板关于防脱弹性板的横向中心轴线对称分布设置,且防脱弹性板的上下两侧外壁均固定设置有除臭球体,并且防脱弹性板上下两侧除臭球体的外壁分别贴合连接于抑菌防臭层上下两侧波浪抗压板的内壁凸起处,通过波浪抗压板的内壁凸起处对除臭球体进行防护。
15.优选的,所述抑菌防臭层内部上下两侧波浪抗压板的凹陷处贯穿设置有锁止竖杆,且锁止竖杆的中部贯穿连接于抑菌防臭层内部防脱弹性板,并且锁止竖杆与除臭球体之间为等距离交错分布设置,通过锁止竖杆防止除臭球体发生脱落。
16.优选的,所述复合夹装层内部环氧树脂层的外壁绕设有弹性弧条,且弹性弧条的上下两侧分别贴合连接于复合夹装层上下两侧碳纤基材板的内壁,并且弹性弧条的左右两端均通过固定连接的锁止外钉贯穿设置于碳纤基材板的内部,通过锁止外钉将碳纤基材板与弹性弧条进行连接。
17.优选的,所述复合夹装层内部上下两侧碳纤基材板的内壁固定设置有抵触凸块,且碳纤基材板外壁抵触凸块的内侧贴合环氧树脂层的上下两侧,并且抵触凸块为两侧一组的安装方式关于弹性弧条的横向中心轴线对称分布设置,通过抵触凸块减小形变程度。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一种抑菌防臭竹炭纤维复合纤维结构,通过碳纤维编织层与抑菌防臭层对复合夹装层进行包裹,在不影响抑菌防臭的条件下减小使用过程中外力挤压造成的形变以及损伤,其具体内容如下:
19.1.复合纤维板本体上下两侧的碳纤维编织层对抑菌防臭层进行防护,并通过上下两侧的抑菌防臭层对复合夹装层进行包裹,同时不会影响抑菌防臭层的正常工作,而通过碳纤维编织层内部的第一横向竹炭板与第二竖向竹炭板的上下编制的安装,增强复合纤维板本体的整体韧性;
20.2.抑菌防臭层内部上下两侧的波浪抗压板通过锁止竖杆相互连接,同时锁止竖杆中的防脱弹性板将固定连接的除臭球体进行安装,复合夹装层内部上下两侧弹性弧条通过锁止外钉进行限位,并通过上下两侧设置的抵触凸块减小使用过程中外力挤压造成的形变。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碳纤维编织层正剖面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抑菌防臭层正剖面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复合夹装层正剖面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4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6.图6为本实用新型弹性弧条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中:1、复合纤维板本体;2、碳纤维编织层;3、抑菌防臭层;4、复合夹装层;5、第一横向竹炭板;6、第二竖向竹炭板;7、波浪抗压板;8、防脱弹性板;9、碳纤基材板;10、环氧树
脂层;11、除臭球体;12、锁止竖杆;13、弹性弧条;14、锁止外钉;15、抵触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条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一种抑菌防臭竹炭纤维复合纤维结构,包括复合纤维板本体1,以及固定设置于复合纤维板本体1上下两侧的碳纤维编织层2;
30.复合纤维板本体1上下两侧碳纤维编织层2的内壁贴合连接于抑菌防臭层3的外壁,且复合纤维板本体1内部上下两侧抑菌防臭层3的内壁贴合连接于复合夹装层4外壁;还包括:
31.碳纤维编织层2的内部等距离横向设置有第一横向竹炭板5,且碳纤维编织层2的内部等距离竖向设置有第二竖向竹炭板6;其中,抑菌防臭层3的上下两侧均横向设置有波浪抗压板7,且抑菌防臭层3的内部上下两侧波浪抗压板7的中部横向预设有防脱弹性板8;其中,复合夹装层4的内部上下两侧均横向固定有碳纤基材板9,且复合夹装层4内部上下两侧碳纤基材板9的中部横向预设有环氧树脂层10。
32.复合纤维板本体1上下两侧的碳纤维编织层2与抑菌防臭层3均为两个一组的安装方式设置,且碳纤维编织层2与抑菌防臭层3均关于复合夹装层4的横向中心轴线对称分布设置,并且碳纤维编织层2的横向中心轴线与抑菌防臭层3的横向中心轴线以及复合夹装层4的横向中心轴线之间相互平行分布设置;如图1所示,复合纤维板本体1上下两侧的碳纤维编织层2对抑菌防臭层3进行防护,并通过上下两侧的抑菌防臭层3对复合夹装层4进行包裹;碳纤维编织层2内部的第一横向竹炭板5与第二竖向竹炭板6为上下叠加式安装设置,且左右两侧第一横向竹炭板5之间的长度与左右两侧第二竖向竹炭板6之间的长度相同设置,并且第一横向竹炭板5与第二竖向竹炭板6之间一一对应分布设置。
33.抑菌防臭层3内部上下两侧波浪抗压板7关于防脱弹性板8的横向中心轴线对称分布设置,且防脱弹性板8的上下两侧外壁均固定设置有除臭球体11,并且防脱弹性板8上下两侧除臭球体11的外壁分别贴合连接于抑菌防臭层3上下两侧波浪抗压板7的内壁凸起处;抑菌防臭层3内部上下两侧波浪抗压板7的凹陷处贯穿设置有锁止竖杆12,且锁止竖杆12的中部贯穿连接于抑菌防臭层3内部防脱弹性板8,并且锁止竖杆12与除臭球体11之间为等距离交错分布设置;如图3所示,抑菌防臭层3内部上下两侧的波浪抗压板7通过锁止竖杆12相互连接,同时锁止竖杆12中的防脱弹性板8将固定连接的除臭球体11进行安装。
34.复合夹装层4内部环氧树脂层10的外壁绕设有弹性弧条13,且弹性弧条13的上下两侧分别贴合连接于复合夹装层4上下两侧碳纤基材板9的内壁,并且弹性弧条13的左右两端均通过固定连接的锁止外钉14贯穿设置于碳纤基材板9的内部;如图4所示,复合夹装层4内部上下两侧弹性弧条13通过锁止外钉14进行限位,并通过上下两侧设置的抵触凸块15减小使用过程中外力挤压造成的形变;复合夹装层4内部上下两侧碳纤基材板9的内壁固定设置有抵触凸块15,且碳纤基材板9外壁抵触凸块15的内侧贴合环氧树脂层10的上下两侧,并且抵触凸块15为两侧一组的安装方式关于弹性弧条13的横向中心轴线对称分布设置。
35.工作原理:在使用该一种抑菌防臭竹炭纤维复合纤维结构之前,需要先检查装置整体情况,确定能够进行正常工作,根据图1-图6所示,首先复合纤维板本体1上下两侧的碳纤维编织层2对抑菌防臭层3进行防护,并通过上下两侧的抑菌防臭层3对复合夹装层4进行包裹,同时不会影响抑菌防臭层3的正常工作,而通过碳纤维编织层2内部的第一横向竹炭板5与第二竖向竹炭板6的上下编制的安装,增强复合纤维板本体1的整体韧性;
36.抑菌防臭层3内部上下两侧的波浪抗压板7通过锁止竖杆12相互连接,同时锁止竖杆12中的防脱弹性板8将固定连接的除臭球体11进行安装,复合夹装层4内部上下两侧弹性弧条13通过锁止外钉14进行限位,并通过上下两侧设置的抵触凸块15减小使用过程中外力挤压造成的形变。
37.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