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发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太阳能聚光光伏发电组件。
背景技术:2.太阳能光发电是指无需通过热过程直接将光能转变为电能的发电方式。它包括光伏发电、光化学发电、光感应发电和光生物发电。光伏发电是利用太阳能级半导体电子器件有效地吸收太阳光辐射能,并使之转变成电能的直接发电方式。
3.如公开号为cn216557730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聚光制热光伏发电一体化太阳能装置,包括南北向跟踪转动梁部件、东西向跟踪部件、房顶架、光-热转换套件、蓄供热保温罐、光伏发电板组件、蓄电跟踪控制套件。具有将多个结构紧凑的太阳能聚光器分别跟踪聚焦制热,提高光热利用效率的优点。
4.虽然该装置有益效果较多,但依然存在下列问题:现有的光伏发电板是安装在相应的安装架上的,基本上是将光伏发电板放置在安装架上并保持不动,然后通过螺栓将光伏发电板与安装架定位,由于光伏发电板是成排布置的,不止一块的光伏发电板需要与对应的安装架连接,导致多块光伏发电板在安装时的操作量较大,安装效率不高。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太阳能聚光光伏发电组件。
技术实现要素: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太阳能聚光光伏发电组件,以解决当前多块光伏发电板在安装时的操作量较大,安装效率不高的技术问题。
6.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设计一种太阳能聚光光伏发电组件,包括光伏发电板本体,还包括连接框架和定位结构;
7.连接框架;定位结构布置于所述连接框架放置侧;其中,所述光伏发电板本体通过定位结构定位于所述连接框架放置侧;其中,所述定位结构两个弹性夹持部与所述光伏发电板本体侧边抵接配合。
8.优选地,所述定位结构包括u形架和夹持组件;
9.u形架固设于所述连接框架放置侧;两个夹持组件分别通过若干弹簧与所述u形架竖直段内侧弹性连接。
10.优选地,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夹板;
11.夹板与所述弹簧连接;其中,所述夹板顶部内侧设置成斜面;其中,所述夹板内侧开设有定位槽b,所述定位槽b后端开口、前端封闭。
12.优选地,所述u形架横向段内侧开设有定位槽a,所述定位槽a后端开口、前端封闭,所述定位槽a与所述定位槽b联通,且所述定位槽a与所述定位槽b宽度相一致。
13.优选地,所述定位结构还包括轨道和滑块;
14.若干轨道分为两组分别嵌设于所述连接框架放置侧两端;滑块固设于所述夹板
上;其中,所述滑块与所述轨道滑动配合;其中,所述滑块采用t形结构设计,所述滑块与所述轨道相适配。
15.优选地,所述定位结构还包括抵接组件;
16.抵接组件布置于所述定位槽b内侧壁;
17.所述抵接组件包括弹片和橡胶垫;
18.弹片布置于所述定位槽b内侧壁;橡胶垫铺设于所述弹片外侧;其中,所述弹片采用波浪形结构设计,所述橡胶垫与所述弹片相匹配。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20.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连接框架和定位结构,通过定位结构的两个弹性夹持部将从连接框架放置侧从上至下倾斜插入的光伏发电板本体进行夹持定位,快速将光伏发电板本体安装定位在连接框架放置侧,提高多个光伏发电板本体的安装效率,解决了多块光伏发电板在安装时的操作量较大,安装效率不高的问题。
21.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夹板,两个夹板内侧顶部斜面的设置使得两个夹板之间形成的安装区域开口处呈扩张的喇叭状,便于光伏发电板本体从大的开口插入,光伏发电板本体侧边可沿着斜面移动挤压夹板,并最终进入定位槽b内实现夹板对光伏发电板本体的抵接,从而对光伏发电板本体定位。
22.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弹片和橡胶垫,光伏发电板本体最终进入两个夹板之间形成的安装区域定位后,波浪形的弹片被挤压产生反向的弹力作用于橡胶垫,使得橡胶垫抵接光伏发电板本体,进一步将光伏发电板本体定位,保持光伏发电板本体的稳定,并且波浪形的弹片被挤压后产生的反向弹力更均匀化,抵接定位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定位结构分解连接示意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夹持组件和抵接组件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3的a处放大示意图;
27.图中:1、光伏发电板本体;2、连接框架;3、定位结构;
28.301、u形架;302、夹持组件;303、弹簧;304、轨道;305、滑块;306、抵接组件;
29.3011、定位槽a;
30.3021、夹板;3022、定位槽b;3023、斜面;
31.3061、弹片;3062、橡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33.实施例1:一种太阳能聚光光伏发电组件,参见图1至图4,包括光伏发电板本体1,还包括连接框架2和定位结构3;连接框架2与布置在地面上的安装支架连接;定位结构3布置于连接框架2放置侧;其中,光伏发电板本体1通过定位结构3定位于连接框架2放置侧;其中,定位结构3两个弹性夹持部与光伏发电板本体1侧边抵接配合。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连接框架2和定位结构3,通过定位结构3的两个弹性夹持部将从连接框架2放置侧从上至下倾
斜插入的光伏发电板本体1进行夹持定位,快速将光伏发电板本体1安装定位在连接框架2放置侧,提高多个光伏发电板本体1的安装效率,解决了多块光伏发电板在安装时的操作量较大,安装效率不高的问题。
34.具体的,定位结构3包括u形架301和夹持组件302;u形架301固设于连接框架2放置侧;两个夹持组件302分别通过若干弹簧303与u形架301竖直段内侧弹性连接,弹簧303两端分别与夹持组件302外侧和u形架301竖直段内侧固定连接,弹簧303的弹性系数由本专业的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选择使用。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u形架301和夹持组件302,利用夹持组件302与u形架301的弹性连接,在插入光伏发电板本体1定位时可将夹持组件302朝向u形架301竖直段推动,利用弹簧303的反弹力实现夹持组件302定位光伏发电板本体1,实现快速安装光伏发电板本体1。
35.进一步的,夹持组件302包括夹板3021;夹板3021与弹簧303连接;其中,夹板3021顶部内侧设置成斜面3023;其中,夹板3021内侧开设有定位槽b3022,定位槽b3022后端开口、前端封闭。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夹板3021,两个夹板3021内侧顶部斜面3023的设置使得两个夹板3021之间形成的安装区域开口处呈扩张的喇叭状,便于光伏发电板本体1从大的开口插入,光伏发电板本体1侧边可沿着斜面3023移动挤压夹板3021,并最终进入定位槽b3022内实现夹板3021对光伏发电板本体1的抵接,从而对光伏发电板本体1定位。
36.再进一步的,u形架301横向段内侧开设有定位槽a3011,定位槽a3011后端开口、前端封闭,定位槽a3011与定位槽b3022联通,且定位槽a3011与定位槽b3022宽度相一致。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定位槽a3011,光伏发电板本体1最终进入两个夹板3021之间形成的安装区域定位后,光伏发电板本体1底部插入定位槽a3011内,进一步对光伏发电板本体1定位,确保光伏发电板本体1稳定。
37.值得说明的是,定位结构3还包括轨道304和滑块305;若干轨道304分为两组分别嵌设于连接框架2放置侧两端;滑块305固设于夹板3021上;其中,滑块305与轨道304滑动配合;其中,滑块305采用t形结构设计,滑块305与轨道304相适配。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轨道304和滑块305,利用轨道304和滑块305的滑动配合辅助夹板3021的移动,并保持夹板3021横向移动不会发生变向。
38.值得注意的是,定位结构3还包括抵接组件306;抵接组件306布置于定位槽b3022内侧壁;抵接组件306包括弹片3061和橡胶垫3062;弹片3061布置于定位槽b3022内侧壁;橡胶垫3062铺设于弹片3061外侧;其中,弹片3061采用波浪形结构设计,橡胶垫3062与弹片3061相匹配。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弹片3061和橡胶垫3062,光伏发电板本体1最终进入两个夹板3021之间形成的安装区域定位后,波浪形的弹片3061被挤压产生反向的弹力作用于橡胶垫3062,使得橡胶垫3062抵接光伏发电板本体1,进一步将光伏发电板本体1定位,保持光伏发电板本体1的稳定,并且波浪形的弹片3061被挤压后产生的反向弹力更均匀化,抵接定位效果更好。
39.本实用新型中涉及到电路和电子元器件以及模块均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实现,无需赘言,本实用新型保护的内容也不涉及对于内部结构和方法的改进。
40.工作原理: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装置,连接框架2与布置在地面上的安装支架连接,定位结构3与连接框架2连接,将光伏发电板本体1沿着连接框架2放置侧从上至下倾斜插入,光伏发电板本体1两侧底部接触两个夹板3021内侧顶部斜面3023,光伏发电板本体1从
大的开口插入,光伏发电板本体1侧边可沿着斜面3023移动挤压夹板3021,弹簧303被挤压,滑块305随着夹板3021沿着轨道304从内向外滑动,直至光伏发电板本体1进入定位槽b3022内到底,此时的定位槽b3022将光伏发电板本体1卡住,定位槽a3011将光伏发电板本体1底部卡住,在弹簧303的作用下,两个夹板3021将光伏发电板本体1夹住定位;同时,光伏发电板本体1最终进入两个夹板3021之间形成的安装区域定位后,波浪形的弹片3061被挤压产生反向的弹力作用于橡胶垫3062,使得橡胶垫3062抵接光伏发电板本体1,进一步将光伏发电板本体1定位,保持光伏发电板本体1的稳定。拆卸光伏发电板本体1时,直接将光伏发电板本体1沿着连接框架2斜向上拔出即可。
4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布的是较佳的实施例,但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极易根据上述实施例,领会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并做出不同的引申和变化,但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