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盒体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印机印刷平台及移印机。
背景技术:
2.在工件制造过程中,需要在盒体的侧面印字,以表达产品的型号、尺寸、制造厂家以及知识产权等相关信息。比如在制造机顶盒、电脑音箱盒等工件时,会在工件的侧面进行图案印刷。
3.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移印机对该种工件侧面印字,如公开号为cn218343046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一种移印机,其工艺流程通常为首先将所需要印刷的图案刻制在蚀刻板(钢板)上,然后将蚀刻板放置在墨盘内,通过将移印胶头移至墨盘使墨盘上的油墨蘸到移印胶头表面,最后移印胶头移至需要印刷的工件(工件放置在移印机的工作台上)的表面,下压就能够印出图案。
4.然而,在采用上述移印机进行印刷工作时,工作人员需要手动完成工件的固定(固定于移印机的工作台上,具体固定于专利cn218343046u所述的定位模具上)和取下印刷完成后的工件,在需印刷批量工件时,整体印刷工作效率较低,且工作量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印机印刷平台及移印机,其可改善现有技术中在批量印刷工件时,需手动完成工件的上下料,导致整体印刷效率较低的问题。
6.一方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种移印机印刷平台,用于放置工件,包括:传输带;限位板,设置有两块并设置于传输带的上侧,所述限位板沿传输带的传输方向延伸,且两块所述限位板沿传输带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隔板,设置有多块并均布于传输带,所述隔板设置于两块限位板之间,工件夹持于两块限位板以及两块隔板之间;以及接料组件,连通于传输带的出料端,以承接工件。
7.优选的,所述接料组件包括:支撑架;接料板,设置于支撑架,且一端连通于传输带的出料端;以及u导料槽,设置于接料板上侧,并朝向传输带开口。
8.优选的,所述接料板贯穿开设有供工件下落的落料槽;所述接料组件还包括:承料板,滑动连接于支撑架,用于遮挡落料槽;以及置物架,设置于支撑架,且位于落料槽正下方,以放置用于储存工件的储物盒。
9.优选的,其一块所述限位板靠近接料板一端的高度逐渐降低,另一块所述限位板固定有用于推动工件倾斜至翻转的导向板。
10.优选的,所述限位板的一端延伸于接料板的上侧,且端部高度逐渐降低的所述限位板位于u导料槽的两直臂之间。
11.优选的,所述隔板上侧固定有螺纹筒,所述螺纹筒沿传输带的传输方向延伸,且所
述螺纹筒螺纹连接有螺纹杆。
12.优选的,所述接料组件抵接于传输带出料端,且所述接料组件开设有供隔板和螺纹杆通过的避让口,所述避让口设置有用于防止工件被阻挡于避让口的弹性导料板。
13.优选的,所述接料板倾斜设置且靠近传输带的一端为高端。
14.优选的,所述传输带设置有用于支撑上带面的支撑板。
15.另一方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种移印机,其包括移印机印刷平台。
16.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17.1、通过设置传输带,以便放置工件,并在传输带上设置两块限位板和多个隔板,以通过该两块限位板以及两块隔板形成对工件的夹持,进而通过传输带实现工件的传输,并使得工件在移动过程中保持状态,直至移动到移印胶头的正下方;并进一步设置连通于传输带出料口的接料组件,以在印刷完成后,通过传输带将印刷完成后的工件传输于接料组件上,整个印刷过程中,工作人员只需要将待印刷的工件持续放置于传输带的进料端即可,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需要手动将待印刷的工件夹持于定位模具上的方式,并将印刷完成后的工件手动取下的方式,相对减少了工作量与夹持工件时的麻烦,同时避免了只能在一次印刷完成后进行下一个待印刷工件的上料的动作延迟,以改善现有技术中在批量印刷工件时,需手动完成工件的上下料,导致整体印刷效率较低的问题;
18.2、通过设置导向板,并使得其一块限位板靠近接料板一端的高度逐渐降低,以便对印刷完成后且处于传输状态的工件施加力,使得工件倾倒并翻转,直至传输于接料组件上时,形成最终储存所需的放置状态,减少后续调整的动作,提高工作效率;
19.3、通过在隔板上设置螺纹筒,并在螺纹筒的一端螺纹连接螺纹杆,以通过螺纹杆在转动,改变螺纹筒和螺纹杆的整体长度,实现对不同尺寸的工件的夹持。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图1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接料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3.上述附图中:1、工件;2、传输带;21、支撑板;3、限位板;31、受力板;4、隔板;41、螺纹筒;42、螺纹杆;5、接料组件;51、支撑架;52、接料板;521、落料槽;522、避让口;523、弹性导料板;53、u导料槽;54、承料板;55、置物架;7、导向板。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1-3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5.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移印机印刷平台,该平台用于放置工件1,当然工件1可以是1个以及多个。具体的,所述移印机印刷平台包括传输带2、限位板3、隔板4以及接料组件5。
26.传输带2可采用由市场购得的带式传输机,其包括架体、两根传送辊、套设于两根传送辊的带面以及用于驱动其中一根传送辊转动的电机,通过电机控制整个传输带2的运行,以将工件1放置于传输带2上后,通过传输带2的运行实现工件1的移动。
27.限位板3设置有两块并沿传输带2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于传输带2的上带面,且限
位板3通过连接杆(图中未标记)固定于传输带2的架体上,限位板3的长度方向沿传输带2的传输方向延伸,以通过两块限位板3形成对放置于传输带2上的工件1的限位,防止工件1沿传输带2的宽度方向移动。
28.隔板4设置有多块并均布于传输带2的带面上,以将工件1放置于传输带2上时,通过相邻两块隔板4形成对工件1沿传输带2传输方向的限位,进而通过两块限位板3以及两块隔板4之间形成对工件1的夹持、限位作用。
29.接料组件5设置于传输带2的出料端,并与传输带2的出料端连通,以便承接工件1,其可以是呈上开口结构的槽体,也可以是用于包装多个工件1的包装盒,旨在能承接下落的工件1即可。
30.使用时,将待印刷的工件1放置于传输带2上,并放置于两块隔板4以及两块限位板3之间;然后启动传输带2将工件1运输于移印机的移印胶头正下方;之后,停止传输带2的运行,并进行印刷工作;印刷完成后,启动传输带2,通过传输带2将工件1运输,并在传输带2的作用下将工件1传输于接料组件5上。整个印刷过程中,工作人员只需要将待印刷的工件1持续放置于传输带2的进料端即可,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需要手动将待印刷的工件1夹持于定位模具上的方式,并将印刷完成后的工件1手动取下的方式,相对减少了工作量与夹持工件时的麻烦,以改善现有技术中在批量印刷工件时,需手动完成工件的上下料,导致整体印刷效率较低的问题,同时避免了只能在一次印刷完成后进行下一个待印刷工件1的上料的动作延迟。
31.其中,在传输带2上设置有用于支撑上带面的支撑板21,支撑板21固定于传输带2的架体上,以通过支撑板21形成对上带面的支撑作用,防止在重力的作用,上带面发生下沉,进而保证印刷动作和传输动作的正常进行,上带面不会下沉。
32.参照图1和图2,进一步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靠近传输带2的出料端,工件1停止运输处,于其中一块限位板3上滑动连接有受力板31,受力板31沿传输带2的宽度方向滑动;当工件1为具有一侧开口的盒体类工件时,可将受力板31滑动于其开口,并通过受力板31对工件1待印刷的一侧形成支撑作用,从而保证印刷质量。
33.受力板31可以是1块,也可以是多块,且为多块时,多块受力板31通过连接杆连接为一体,以便同时滑动,以便通过多个移印胶头同时对多个工件1进行印刷工作。
34.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隔板4上侧固定有螺纹筒41,螺纹筒41设置有内螺纹并沿传输带2的传输方向延伸,且螺纹筒41螺纹连接有螺纹杆42,通过旋转螺纹杆42,可改变螺纹筒41和螺纹杆42的总长度,以便于对不同尺寸的工件1进行夹持。
35.参照图2和图3,作为优选示例,接料组件5包括支撑架51、接料板52以及u导料槽53;支撑架51为钢架结构;接料板52固定于支撑架51上,且其一端连通于传输带2的出料端,以作对工件1的承接设置,接料板52倾斜设置于且靠近传输带2的一端为高端,以使工件1落于接料板52上后继续滑动于远离传输带2的一端;u导料槽53设置于接料板52上侧,并朝向传输带2开口,以形成对滑落于接料板52上的工件1的围挡。
36.在接料板52贯穿开设有落料槽521,以供工件1下落。且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接料组件5还包括承料板54以及置物架55;承料板54滑动连接于支撑架51上,且位于接料板52的下侧,以形成对落料槽521的遮挡,在转移物料时,通过抽出承料板54即可实现多个工件1的一次性集中转移,减少逐次转移工件1所浪费的时间。置物架55设置于支撑架51上,且位
于落料槽521正下方,以放置用于储存工件1的储物盒,通过储物盒实现对下落的工件1的承接,该储物盒可以是最终用于包装工件1的包装盒,以减少时间浪费,提高效率。
37.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接料板52连通于传输带2的一端抵接于传输带2,以减少工件1因高度落差而形成损坏;且接料板52开设有供隔板4和螺纹杆42通过的避让口522;在避让口522设置有弹性导料板523,弹性导料板523可以是橡胶并固定于接料板52上,也可以是通过扭簧连接于接料板52的硬质板,以在形成对避让口522的填充,防止工件1陷落于该避让口522。
38.参照图1和图2,进一步的,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其一块限位板3靠近接料板52一端的高度逐渐降低,另一块限位板3固定有导向板7,导向板7水平设置并呈三角形,且斜面靠近高度逐渐降低的限位板3,其水平宽度从远离到靠近接料板52逐渐增长。
39.在通过传输带2对印刷完成后的工件1持续传送时,工件1被导向板7导向倾斜于高度逐渐降低的限位板3上,并随着导向板7水平宽度的增长,最终工件1完成翻转;即在进行具有开口的工件1或具有放置面要求的工件1(如:需要使得工件1的logo面朝上,以便检测)的传输时,可通过导向板7的推动使得工件1倾斜至翻转,使得所需面朝上,并最终直接下落于储存工件1的储物盒内,进一步减少需要手动调整观赏面的动作,提高效率。
40.限位板3的一端延伸于接料板52的上侧,且端部高度逐渐降低的限位板3位于u导料槽53的两直臂之间,以保证翻转后的工件1能够被导入u导料槽53内。
41.进一步的,u导料槽53的两直臂宽度可等于工件1的高度,以便工件1翻转后恰好被u导料槽53所夹持,即多个工件1呈一列而从落料槽521下落,便于用包装盒承接,且减少再次调整的可能性。
42.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移印机,其包括上述移印机印刷平台,利用上述移印机印刷平台作为工作平台。
43.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