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一种药油熬制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药油熬制设备及熬制工艺。
背景技术:2.药油熬制的过程中是需要将中药材加入到油液中,并通过加热的方式将油液升温,使中药材中的有效活性成分进入到油液中,中药材一般分为根茎类、枝干类、动物类、坚果类等,然后将熬成的药油进行沉淀过滤,保证后续制作的膏药质量柔细。
3.相关技术中公开了一种膏药制备装置,包括加热器、外壳、盖板、电机、搅拌轴和搅拌叶片,加热器设置在外壳的底部,在盖板上设置有伸入外壳内部的连杆,连杆下端安装有外承药框,外承药框内设置有内承药框,外承药框上部设置有网板,电机与搅拌轴连接,搅拌轴穿过盖板,搅拌叶片设置在搅拌轴的下端,通过将中药材放置在内承药框内,再通过加热器对外壳内放置的油液进行加热,然后由搅拌叶片对油液进行搅动。
4.但是上述结构中由于中药材堆积在内承药框内,对于中药材的有效活性成分提取较难。
技术实现要素:5.为了使中药材的有效成分更容易进入到油液中,本技术提供一种药油熬制设备及熬制工艺。
6.本技术提供一种药油熬制设备,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药油熬制设备,包括外壳和用于对外壳内油液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所述外壳内设置有存药筒,所述存药筒的底部开设有通孔,所述外壳内设置有用于向存药筒上方输送油液的输油装置,所述存药筒内部设置有刮除装置,所述刮除装置用于抵接在存药筒的底壁和侧壁,所述存药筒连接有用于驱动存药筒转动的驱动组件,所述外壳内设置有用于调节存药筒高度的升降装置。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升降装置用于对存药筒的高度进行调节,存药筒内用于放置中药材,存药筒的底部开设有通孔,当需要对油液加热时,通过加热装置对油液进行升温,同时存药筒内的中药材在加热的油液中进行有效成分的释放,并进入到油液中,由于输油装置是将油液从存药筒的上方加入,再从通孔的位置流出,使油液在经过存药筒内的中药材时沿着同一流动方向,进而能够保持中药材与油液的相对流动,从而达到更容易地将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到油液中,并且由驱动组件带动存药筒转动并配合刮除装置,减少药材在存药筒的内部粘接,而不需要对油液加热时,可通过升降装置将存药筒向下放置到油液内,使油液对中药材进行浸泡,促进中药材的软化。
8.优选的,所述输油装置包括输油筒、螺旋输送轴和输油电机,所述输油筒竖直设置,所述输油筒的下端开设有进油口,所述螺旋输送轴配合在输油筒的内部,所述输油电机用于带动螺旋输送轴转动,输油筒的上端安装有用于向存药筒内引导油液的出油导壳。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输油筒竖直设置,螺旋输送轴配合在输油筒内,从而在输油电机带动螺旋输送轴转动时,螺旋输送轴将带动从进油口进入到油液到达出油导壳内,从而将油液从存药筒的上方进入到存药筒内。
10.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主动带轮、从动带轮和传动皮带,所述外壳内转动安装有转动轴,所述存药筒安装在转动轴上,所述从动带轮同轴固定在转动轴上,所述主动带轮同轴固定在螺旋输送轴上,所述传动皮带传动连接在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之间。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动带轮同轴固定在螺旋输送轴上,使螺旋输送轴转动时,主动带轮通过传动皮带同时带动转动轴转动,进而能够使存药筒转动,方便需要加热的过程同时将存药筒内的中药材转动。
12.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底部设置有油底壳,所述输油筒的下端贯穿外壳伸到油底壳内,并且在油底壳上安装有出油管,所述出油管上设置有阀门。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壳底部设置有油底壳,使外壳内的油液更容易聚集在油底壳内,方便输油筒进行输油,同时在需要将油液放出时,从出油管上打开阀门,操作比较方便。
14.优选的,所述加热装置为加热丝,所述加热丝设置在输油筒的上端外壁上,所述加热丝的外侧包裹有隔温层。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热丝设置在输油筒的上端外壁上,使加热丝直接对输油筒上端的油液进行加热,从而能够使加热的油液及时地与中药材接触,减少传热的缓慢过程,方便对油液温度的精准控制。
16.优选的,所述升降装置包括螺杆、导向杆和滑动架,所述螺杆转动连接在外壳上,所述导向杆固定在外壳上,所述螺杆和导向杆均竖直设置,所述滑动架滑动连接在导向杆并与螺杆螺纹连接,所述滑动架位于存药筒的下方;所述螺杆上连接有用于带动螺杆转动的驱动电机。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杆通过驱动电机带动时,由于滑动架在螺杆上螺纹连接,使滑动架相对于螺杆沿着螺杆的长度方向移动,进而滑动架在存药筒的下方能够方便滑动架将存药筒的高度进行调节,以适应中药材的常温浸泡和加热浸泡两个过程。
18.优选的,所述外壳内设置有用于检测外壳内油液高度的液位传感器,所述滑动架上转动安装有滚轮,所述滚轮用于抵接在存药筒的底部,并且滚轮的转动轴线沿着存药筒的径线设置。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液位传感器用于检测油液高度,使油液高度在加热过程中发生变化时,驱动电机能够及时地对存药筒的高度进行调节,同时滚轮抵接在存药筒的底部,减少存药筒与滑动架之间的摩擦。
20.优选的,所述刮除装置包括下刮板和侧刮板,所述下刮板上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固定在外壳上并且竖直设置,所述侧刮板连接在伸缩杆的下部,所述下刮板抵接在存药筒的底面上并与通孔的位置对应,所述侧刮板抵接在存药筒的侧壁上。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刮板连接在伸缩杆上,下刮板抵接在存药筒的底面上,从而存药筒在高度位置调节后,伸缩杆的长度能够适应存药筒的高度调节,进而保证下刮板对存药筒的抵接,进而能够下刮板减少中药材粘接到存药筒的底部;侧刮板抵接在存药筒的侧壁用于方便将存药筒内的油液和中药材进行搅动。
22.优选的,所述伸缩杆包括外筒和内筒,所述内筒竖直固定在外壳上,所述内筒的下端滑动连接在外筒,所述外筒的下端固定所述下刮板,所述外筒的侧壁固定设置导向套,所述导向套水平设置,所述导向套滑动连接有安装杆,安装杆远离于导向套的一端固定所述侧刮板,所述外筒内设置有用于驱动下刮板抵接在存药筒底面上的弹簧,所述导向套内设置有用于驱动侧刮板抵接在存药筒的侧壁上的压簧。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筒的一端固定在下刮板上,外筒滑动连接在内筒上,并且在外筒内设置有弹簧,通过弹簧能够使外筒向下移动并将下刮板抵接在存药筒的底面上,保证下刮板对存药筒底面的清洁,同时侧刮板通过导向套和安装杆安装在外筒上,保证侧刮板相对于存药筒的位置。
24.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药油熬制工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25.一种药油熬制工艺,包括根据中药材的种类先后放置到存药筒内,并按照第一天根茎类,第二天枝干类,第三天动物类,第四天叶片类,第五天花瓣类的顺序,每次投放后需要升温到180℃—200℃浸泡一小时后关掉加热装置,以后每天再升温至180℃—200℃浸泡一小时关掉加热装置,连续若干天后查看根茎类的中药是否透彻。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天根茎类,第二天枝干类,第三天动物类,第四天叶片类,第五天花瓣类的顺序,能够使不同种类的中药材的有效成分能够更好地提取,同时在180℃—200℃浸泡一小时后关掉加热装置,减少对中药材中的活性成分的破坏。
27.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输油装置是将油液从存药筒的上方加入,再从通孔的位置流出,使油液在经过存药筒内的中药材时沿着同一流动方向,进而能够保持中药材与油液的相对流动,从而达到更容易地将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到油液中;2.通过主动带轮同轴固定在螺旋输送轴上,使螺旋输送轴转动时,主动带轮通过传动皮带同时带动转动轴转动,进而能够使存药筒转动,方便需要加热的过程同时将存药筒内的中药材转动;3.通过下刮板连接在伸缩杆上,下刮板抵接在存药筒的底面上,从而存药筒在高度位置调节后,伸缩杆的长度能够适应存药筒的高度调节,进而保证下刮板对存药筒的抵接。
附图说明
2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外壳内部的结构示意图一;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加热丝的安装位置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外壳内部的结构示意图二;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刮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9.附图标记说明:1、外壳;11、盖板;111、固定部;112、活动部;12、贯穿孔;13、出油管;14、阀门;2、存药筒;21、通孔;3、输油装置;31、油底壳;32、输油筒;321、进油口;33、螺旋输送轴;34、输油电机;35、出油导壳;36、加热丝;37、隔温层;4、升降装置;41、螺杆;42、导向杆;43、滑动架;44、驱动电机;45、滚轮;5、液位传感器;61、转动轴;62、从动带轮;63、主动带轮;64、传动皮带;7、刮除装置;71、下刮板;72、侧刮板;73、伸缩杆;731、外筒;732、内筒;
733、弹簧;74、导向套;75、安装杆;76、压簧。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药油熬制设备,参考图1,包括外壳1,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存药筒2,存药筒2内用于放置中药材,外壳1可设置成圆柱形,外壳1的顶部开口并设置有盖板11,盖板11包括固定部111和活动部112,固定部111和活动部112整体用于盖在外壳1顶部的开口,活动部112与固定部111转动连接,固定部111固定在外壳1的顶部,活动部112向上转动时用于打开外壳1顶部的开口,使工作人员能够向外壳1内部的存药筒2内加入中药材。存药筒2设置成圆柱形,在存药筒2的顶部开口,方便在打开活动部112后,直接从上向下向存药筒2内加入中药材,位于存药筒2的底部开设有通孔21,通孔21有多个。当外壳1内设置有油液后,油液能够从通孔21内进入到存药筒2内,当存药筒2内的油液的液面高时,油液由存药筒2向外壳1内流动,使油液能够由上向下逐渐经过中药材的表面,达到将中药材的有效成分进入到流动的油液中,方便提取,尤其对于油液提取有效成分后粘度增加后效果更好。
32.参考图2,在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输油装置3,输油装置3用于将外壳1底部内的油液从存药筒2的上端开口处送入存药筒2,使油液由上向下从存药筒2内经过。在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升降装置4,升降装置4与存药筒2连接,在升降装置4的作用下能够将存药筒2在外壳1内的高度进行调节。当对外壳1内的油液进行升温时,升降装置4将存药筒2向上移动,使存药筒2内的油液能够比较快地经过存药筒2并与存药筒2内的中药材接触;当需要对存药筒2内的中药材进行常温浸泡的过程中,升降装置4将存药筒2的高度下降,使存药筒2的中药材全部淹没在油液中,使中药材的浸泡效果更好。在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液位传感器5,液位传感器5贴着外壳1的内壁设置,通过液位传感器5对外壳1内的油液高度进行测量,以方便调节存药筒2的高度。
33.参考图2和图3,输油装置3包括油底壳31、输油筒32、螺旋输送轴33和输油电机34,油底壳31固定在外壳1的底部且靠近于外壳1的边缘位置,油底壳31用于收集位于外壳1内的油液。输油筒32竖直设置,输油筒32的下端贯穿外壳1插入到油底壳31的内部,输油筒32的下端侧壁上开设有进油口321,在输油筒32的上端设置有出油导壳35,出油导壳35用于对从输油筒32内流出油液进行导流,出油导壳35一端连接于输油筒32,另一端向存药筒2的方向延伸,并向下弯曲,使油液从输油筒32内流出后经出油导壳35由上向下落入到存药筒2内。输油电机34固定在油底壳31的外侧底部,螺旋输送轴33配合在输油筒32内,并且螺旋输送轴33与输油筒32配合对油液进行输送,使油液由进油口321进入后沿着输油筒32向上移动。在输油筒32的外壁上设置有加热丝36,加热丝36可采用电加热的方式将输油筒32内的油液进行加热,使中药材内的有效活性成分更容易进入到油液中。加热丝36位于输油筒32的上端,使加热的油液及时进入到存药筒2内,使中药材的加热油温更容易准确控制。位于加热丝36的外部设置有隔温层37,隔温层37减少热量通过加热丝36向外壳1内的油液进行扩散,主要对输油筒32内的油液进行加热。位于外壳1设置油底壳31的位置开设有多个贯穿孔12,贯穿孔12用于方便外壳1内的油进入到油底壳31内。同时在油底壳31的侧壁上设置有出油管13,出油管13上设置有阀门14,当需要从外壳1内放出油液时,通过打开阀门14,油液
能够由出油管13流出。
34.参考图2,螺旋输送轴33的上端穿过固定部111,使螺旋输送轴33的上端转动连接在盖板11上。同时外壳1的中心设置有转动轴61,转动轴61竖直设置,并且转动轴61的上端贯穿固定部111,下端转动安装在外壳1上,转动轴61的中部设置成矩形的横截面,也可设置成五边形或六边形。转动轴61由存药筒2的底部贯穿存药筒2,存药筒2滑动连接在转动轴61的中部位置,通过升降装置4能够调节存药筒2位于转动轴61上的高度。转动轴61的上端同轴固定连接有从动带轮62,螺旋输送轴33的上端同轴固定连接有主动带轮63,主动带轮63与从动带轮62之间设置有传动皮带64,通过传动皮带64将转动轴61带动。从动带轮62的直径大于主动带轮63的直径。当螺旋输送轴33转动带动油液进行输送时,主动带轮63通过传动皮带64也能够带动转动轴61转动,进而使存药筒2转动。存药筒2内的油液能够形成沿着存药筒2径向的循环运动,使油液更容易与存药筒2内的油液接触,同时油液也会随着增多后从存药筒2底部的通孔21流出。
35.参考图4,升降装置4包括螺杆41、导向杆42和滑动架43,螺杆41竖直设置,螺杆41的上端转动连接在固定部111上,螺杆41的下端转动连接在外壳1的底部,导向杆42竖直设置,导向杆42的上端固定在固定部111上,导向杆42的下端固定在外壳1的底部,滑动架43滑动连接在导向杆42上并与螺杆41螺纹连接,在固定部111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驱动电机44,驱动电机44的输出轴与螺杆41同轴固定连接,驱动电机44可采用步进电机,方便通过驱动电机44控制螺杆41的转动角度,进而能够准确地调节滑动架43的高度,滑动架43设置在存药筒2的底部,螺杆41和导向杆42均位于存药筒2的外侧,滑动架43的中部转动安装有滚轮45,滚轮45用于支撑在存药筒2的底部,并且滚轮45的轴线沿着存药筒2的径线方向。当存药筒2转动时,滚轮45能够减少存药筒2与滑动架43之间的摩擦力,同在滑动架43向上移动时,滚轮45能够支撑存药筒2向上移动,从而调节存药筒2的高度。在存药筒2转动时,存药筒2的高度采用存药筒2内的油液的液面浸没存药筒2总高度的二分之一,当由于加热后油液减少时,存药筒2能够由升降装置4进行下降,仍然保证存药筒2内的油液高度。
36.参考图4和图5,在存药筒2内设置有刮除装置7,刮除装置7包括下刮板71和侧刮板72,下刮板71上连接有伸缩杆73,侧刮板72安装在伸缩杆73上,并且下刮板71抵接在存药筒2的内部底面上,侧刮板72抵接在存药筒2内壁上,侧刮板72与存药筒2的径线倾斜设置,使油液随着存药筒2转动到侧刮板72的位置后,由侧刮板72的作用将油液向存药筒2的中部流动。下刮板71处于存药筒2底部开设通孔21的位置,由于油液由上至下的运动方向,使油液更容易向通孔21的位置流动,而下刮板71用于清除通孔21位置的中药材,方便油液从通孔21的位置通过。伸缩杆73包括外筒731和内筒732,外筒731和内筒732均竖直设置,外筒731的下端固定在下刮板71上,外筒731的上端用于插入内筒732,内筒732的上端固定在固定部111上,并且外筒731与内筒732滑动连接,在内筒732和外筒731内设置有弹簧733,弹簧733的上端抵接在固定部111,下端抵接在外筒731上,使弹簧733的作用力用于驱使下刮板71向下移动并保持与存药筒2的抵接;同时在存药筒2高度上升时,伸缩杆73也能够随着伸缩。在外筒731的外壁上固定设置有导向套74,导向套74的内部滑动连接在安装杆75,安装杆75与导向套74水平设置,并且安装杆75远离于导向套74的一端与侧刮板72固定连接,在导向套74的内部设置有压簧76,压簧76的一端抵接在导向套74上,另一端抵接在安装杆75上,使压簧76用于驱使侧刮板72抵接在存药筒2的内壁上,同时能够随着伸缩杆73的收缩进行高度
调节,保持侧刮板72相对于存药筒2的位置。
37.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打开活动部112向存药筒2内加入中药材后,并根据外壳1内的油液高度调节存药筒2位于油液内的高度,启动输油电机34和加热丝36,使加热的油液进入到存药筒2内,同时存药筒2旋转,使存药筒2内的中药材与加热的油充分接触进行活性成分的提取。当需要浸泡时,停止输油电机34和加热丝36,降低存药筒2在外壳1内的高度,使中药材全部浸没在油液内。
38.本技术实施例还公开一种药油熬制工艺,采用上述一种药油熬制设备进行熬制,首先根据中药材的种类先后放置到存药筒2内,并按照第一天将根茎类的中药放入升温至180℃—200℃浸泡一小时后关掉炉火,第二天将枝干类的中药放入升温至180℃—200℃浸泡一小时关掉炉火,第三天将动物类的中药放入升温至180℃—200℃浸泡一小时关掉炉火,第四天将叶片类的中药放入升温至180℃—200℃浸泡一小时关掉炉火,第五天将花瓣类的中药放入升温至180℃—200℃浸泡一小时关掉炉火,第六天再升温至180℃—200℃浸泡一小时关掉炉火,连续若干天后查看根茎类的中药是否透彻,最后过滤药油备用,可以充分提取有效成分,并保留中药材中的活性成分。
39.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