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中控屏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j9九游会真人

文档序号:35885981发布日期:2023-10-28 17:44阅读:5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中控屏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中控屏的安装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中控屏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2.目前,智能中控屏逐渐被应用于门禁系统中,而且,智能中控屏的安装位置往往设置为一平面,安装时,需要将安装位置的电位与智能中控屏的控制盒内的设备通过线束连接,而由于智能中控屏的安装位置为一平面,当线束连接安装位置的电位与智能中控屏的控制和内部的用电设备时,线束往往为外露状态,使线束容易受到外界水汽等的影响而出现电气可靠性差的问题;而且,当线束连接安装位置的电位与智能中控屏的控制和内部的用电设备后,往往将智能中控屏垂直悬挂于安装位置,此时线束将处于折叠状态而极易出现老化现象,影响了智能中控屏使用时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中控屏的安装结构,其通过设置于安装位的凹槽可以容置智能中控屏的电控盒及电控盒内的设备与安装位的电位之间的线束,避免线束外露,进而提高所述智能中控屏的使用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内容具体如下:
5.一种智能中控屏的安装结构,所述智能中控屏包括中控屏和连接于所述中控屏背面的电控盒,所述安装结构包括设置于安装位的凹槽、连接于所述安装位的第一挂接件和与所述第一挂接件相匹配的第二挂接件,所述第二挂接件设置于所述中控屏的背面、且位于所述电控盒的上方,所述第一挂接件上设置有通孔,所述电控盒通过线束连接所述凹槽中的电位,当所述中控屏通过所述安装结构安装后,所述电控盒和所述线束穿过所述通孔后容置于所述凹槽内。
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挂接件的顶端设置有悬挂部,所述第二挂接件为用于卡接所述悬挂部的卡接孔。
7.进一步地,所述中控屏的背面还设置有定位孔,所述第一挂接件的底端设置有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卡接于所述定位孔内。
8.进一步地,所述凹槽包括用于容置所述电控盒的第一槽区、用于容置所述线束的第二槽区、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槽区和所述第二槽区之间的分隔件,所述分隔件的上部设置有用于卡接所述线束的第二卡槽。
9.进一步地,所述中控屏包括外壳、控制板、主显示屏、副显示屏、天线、喇叭和温湿度传感器,所述主显示屏、所述副显示屏、所述天线、所述喇叭、所述温湿度传感器和所述电控盒均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且所述控制板、所述主显示屏、所述副显示屏、所述天线、所述喇叭和所述温湿度传感器均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外壳内还设置有隔热件,所述隔热件与所述外壳连接后形成一腔体,所述腔体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外壳,所述温湿度传感器设
置于所述腔体内。
10.进一步地,所述隔热件通过第一卡接件卡接在所述外壳内,所述第一卡接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的凸条和设置于所述隔热件底部的第一卡接槽,所述第一卡接槽用于卡接所述凸条。
11.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上设置有与所述腔体的进风端相连通的进风部和与所述腔体的出风端相连通的出风部;所述进风部均匀设置有多个进气孔;所述出风部均匀设置有多个出气孔。
12.进一步地,所述腔体内靠近所述进风端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卡接所述温湿度传感器的第二卡接槽。
13.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包括依次连接的前盖、主壳体和后盖,所述控制板、所述主显示屏、所述副显示屏、所述天线、所述喇叭和所述隔热件均设置于所述主壳体上;所述前盖上设置有用于露出所述副显示屏的第一窗口,所述前盖为透明结构;所述后盖上设置有用于露出所述控制板的第二窗口;所述主壳体上设置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副显示屏通过第二卡接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内,所述主显示屏卡接在所述第二安装孔内。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5.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智能中控屏的安装结构,其通过设置于安装位的凹槽可以容置智能中控屏的电控盒及电控盒内的设备与安装位的电位之间的线束,可以避免线束外露,提高了所述智能中控屏的使用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而且,该智能中控屏通过在其外壳内设置有隔热件可以在外壳内形成用于容置温湿度传感器的腔体,使流经所述温湿度传感器的热量仅来源于外壳外部的空气,以避免外壳内的主显示屏、副显示屏等部件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传输至所述腔体内,提高温湿度传感器检测的准确性。
16.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17.图1为智能中控屏通过安装结构安装的示意图;
18.图2为图1中智能中控屏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图1的爆炸图;
20.图4为主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隔热件的结构示意图;
22.其中,各附图的附图标记为:
23.1、中控屏;11、外壳;111、前盖;1111、第一窗口;112、主壳体;1121、出气孔;1123、第二卡接槽;1124、第一安装孔;1125、第二安装孔;113、后盖;1131、第二窗口;12、控制板;13、主显示屏;14、副显示屏;141、第二卡接件;15、天线;16、喇叭;17、温湿度传感器;18、隔热件;19、第一卡接件;191、凸条;192、第一卡接槽;2、电控盒;3、线束;4、第一挂接件;41、悬挂部;42、定位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24.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实施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25.在本技术实施例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技术实施例。在本技术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26.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技术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技术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7.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28.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中控屏的安装结构,该智能中控屏应用于门禁系统,所述智能中控屏包括中控屏1和连接于所述中控屏1背面的电控盒2,所述安装结构包括设置于安装位的凹槽(图未示)、连接于所述安装位的第一挂接件4和与所述第一挂接件4相匹配的第二挂接件(图未示),所述第二挂接件设置于所述中控屏1的背面、且位于所述电控盒2的上方,所述第一挂接件4上设置有通孔,所述电控盒2通过线束3连接所述凹槽中的电位,当所述中控屏1通过所述安装结构安装后,所述电控盒2和所述线束3穿过所述通孔后容置于所述凹槽内。
29.本实施例中,所述智能中控屏安装于竖直设置的墙面上,则所述安装位设置于墙面上,安装时,首先将所述第二挂接件挂接于所述第一挂接件4上,然将所述中控屏1的底端逆时针旋转使所述线束3和所述电控盒2容纳于所述凹槽中,此时,所述中控屏1的背面将与所述墙面平行,其可以使所述电控盒2和所述线束3完全隐藏于所述凹槽中,避免所述线束3外露,提高了所述中控屏1使用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0.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挂接件4的顶端设置有悬挂部41,所述第二挂接件为用于卡接所述悬挂部41的卡接孔,具体而言,所述第一挂接件4整体呈平板状结构,其顶端向外折弯形成所述悬挂部41,连接时,只需要将所述悬挂部41卡接入所述卡接孔内即可。
31.为了提高所述中控屏1连接后的稳定性,所述中控屏1的背面还设置有定位孔,所述第一挂接件4的底端设置有定位凸起42,所述定位凸起42卡接于所述定位孔内,具体而言,所述定位凸起42位于所述通孔的下部。
32.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位于所述凹槽中的所述电控盒2挤压所述线束3,所述凹槽包括用于容置所述电控盒2的第一槽区、用于容置所述线束3的第二槽区、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槽区和所述第二槽区之间的分隔件,所述分隔件的上部设置有用于卡接所述线束3的第二卡槽,其通过所述第一槽区和所述第二槽区的设置可以对所述电控盒2和所述线束3分开设置,以避免所述电控盒2长时间挤压所述线束3而造成所述线束3老化,进一步提高了所述智能中控屏使用时的安全性。
33.参照图2,所述中控屏1包括外壳11、控制板12、主显示屏13、副显示屏14、天线15、
喇叭16和温湿度传感器17,所述主显示屏13、所述副显示屏14、所述天线15、所述喇叭16、所述电控盒2和所述温湿度传感器17均与所述控制板12电连接,且所述控制板12、所述主显示屏13、所述副显示屏14、所述天线15、所述喇叭16和所述温湿度传感器17均设置于所述外壳11内,所述外壳11内还设置有隔热件18,所述隔热件18与所述外壳11连接后形成一腔体,所述腔体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外壳11,所述温湿度传感器17设置于所述腔体内。
34.由于所述隔热件18具有隔热功能,其使得所述隔热件18与所述外壳11形成的所述腔体具有隔热作用,以避免所述主显示屏13、所述副显示屏14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传输至所述腔体内的气流中,提高了所述温湿度传感器17测量的准确性。
35.本实施例中,参照图3和图4,为了便于所述外壳11与所述隔热件18的组装,所述隔热件18通过第一卡接件19卡接在所述外壳11内,所述第一卡接件19包括设置于所述外壳11内的凸条191和设置于所述隔热件18底部的第一卡接槽192,所述第一卡接槽192用于卡接所述凸条191。
36.本实施例中,参照图2-图4,所述外壳11上设置有与所述腔体的进风端相连通的进风部和与所述腔体的出风端相连通的出风部,工作时,所述外壳11外部的气流通过所述进风部进入所述腔体内、并通过所述出风部流出所述腔体。具体设置时,所述进风部均匀设置有多个进气孔(图未示),其通过多个均匀设置的所述进气孔可以对进入所述腔体的气流进行均匀分流,以使气流均匀流经所述温湿度传感器17;所述出风部均匀设置有多个出气孔1121,其通过多个所述均匀设置的出气1孔121可以对流出所述腔体的气流进行均匀分流,以减低流出所述出气孔1121的气流对所述外壳11外部的环境所造成的影响。
37.本实施例中,参照图3和图4,所述温湿度传感器17设置在所述腔体靠近所述进风端的一侧,具体设置时,所述腔体内靠近所述进风端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卡接所述温湿度传感器17的第二卡接槽1123,连接时,只需要将所述温湿度传感器17卡入所述第二卡接槽1123中即可,较为方便。
38.本实施例中,所述主显示屏13和所述副显示屏14均为lcd屏,这是由于lcd屏具有成本低、解析度高等优点。
39.参照图3,所述外壳11包括依次连接的前盖111、主壳体112和后盖113,所述控制板12、所述主显示屏13、所述副显示屏14、所述天线15、所述喇叭16和所述隔热件18均设置于所述主壳体112上;所述前盖111上设置有用于露出所述副显示屏14的第一窗口1111,所述前盖111为透明结构;所述后盖113上设置有用于露出所述控制板12的第二窗口1131,连接时,所述电控盒2内的电线穿过所述第二窗口1131后与所述控制板12电连接。
40.具体设置时,所述凸条191设置于所述主壳体112上,且所述主壳体112上设置第一安装孔1124和第二安装孔1125,所述副显示屏14通过第二卡接件141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孔1124内,所述主显示屏13卡接在所述第二安装孔1125内。
41.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技术实施例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42.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则本实用新
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形。
当前第1页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