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厨卫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洗浴废水热置换装置以及电热水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电热水器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越来越普遍。
3.相关技术中,电热水器的进水温度因季节的变化而变化,而当在冬季气温较低时,电热水器的进水温度也较低,这就导致电热水器需要耗费较长时间将温度较低的水加热至适应用户使用的水的温度,容易造成用户在洗浴时等待时间较长、热水不够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洗浴废水热置换装置,旨在缩短电热水器的加热时间,以提升用户体验感。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洗浴废水热置换装置,包括盘体,所述盘体具有与洗浴废水接触的导热部,所述盘体内形成有与所述导热部换热连接的换热流道,所述盘体设有与所述换热流道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用于连接供冷水进水管,所述出水口用于连接电热水器的进水管,所述换热流道的至少部分流道呈并联连接。
6.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换热流道包括相连接的两个流道组,两个所述流道组中的一者与所述进水口连通,另一者与所述出水口连通;
7.两个所述流道组中的至少一者具有至少两个并联的子流道。
8.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流道组包括进水段、分流段、集流段以及出水段,所述分流段连接所述进水段与所述至少两个并联的子流道,所述集流段连接所述至少两个并联的子流道与所述出水段。
9.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分流段具有一个进水端和至少两个出水端,所述分流段的进水端与所述进水段连接,所述分流段的至少两个出水端分别对应连接至少两个所述子流道;
10.和/或,所述集流段具有至少两个进水端和一个出水端,所述集流段的至少两个进水端分别对应连接至少两个所述子流道,所述集流段的出水端与所述出水段连接。
11.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两个所述流道组串联连接。
12.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至少两个所述子流道间隔平行布置于所述盘体内。
13.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位于所述盘体的同一侧。
14.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盘体包括:
15.上盘,所述上盘具有所述导热部;
16.下盘,设于所述上盘的下方,并连接于所述上盘;所述上盘与所述下盘之间围合形成所述换热流道,所述换热流道与所述导热部换热连接。
17.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下盘包括与所述上盘连接的第一盘体,所述第一
盘体朝背离所述上盘的方向凹陷形成流道槽,所述上盘与所述第一盘体抵接以封盖所述流道槽形成所述换热流道。
18.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下盘还包括围绕所述第一盘体周缘设置的第一围边,所述第一围边设置在所述第一盘体背离所述上盘的一侧;所述换热流道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均设于所述第一围边。
19.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上盘包括:
20.第二盘体,与所述下盘连接,所述第二盘体形成为所述导热部;和
21.第二围边,围设在所述第二盘体周缘,并与所述第二盘体围合形成用于承接洗浴废水的集水槽,所述第二围边设有与所述集水槽连通的排水口。
2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热水系统,包括电热水器以及上述的洗浴废水热置换装置,所述洗浴废水热置换装置中的换热流道的出水端与所述电热水器的进水管连接。
23.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洗浴废水热置换装置中,盘体用于承接电热水器的洗浴废水,盘体具有与洗浴废水接触的导热部,在盘体内形成与导热部换热连接的换热流道,使得洗浴废水的热量能够通过导热部传导至换热流道处,进而对换热流道内的水加热。本实施例通过换热流道的进水口与供冷水进水管连接,出水口与电热水器的进水管连接,换热流道的至少部分流道并联,从而使得供冷水进水管的冷水能够经过换热流道加热之后,能够更加快速地流入电热水器的进水管中,以快速提升电热水器的进水温度,缩短电热水器的加热时间,减少用户的等待时间,提升用户体验感。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洗浴废水热置换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图1中m处的局部放大图;
27.图3为本实用新型洗浴废水热置换装置一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8.图4为本实用新型洗浴废水热置换装置一实施例中换热流道的结构示意图;
29.图5为本实用新型洗浴废水热置换装置实施例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30.图6为本实用新型洗浴废水热置换装置实施例的剖视图;
31.图7为图6中n处的局部放大图;
32.图8为本实用新型电热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33.附图标号说明:
[0034][0035][0036]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37]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8]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39]
同时,全文中出现的“和/或”或“且/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
[0040]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41]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洗浴废水热置换装置,旨在通过利用洗浴废水的余温来提升电热水器进水温度,以缩短电热水器的加热时间,提升用户体验感。
[0042]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7所示,该洗浴废水热置换装置100包括盘体10,所述盘体10具有与洗浴废水接触的导热部121a,所述盘体10内形成有与所述导热部
121a换热连接的换热流道10a,所述盘体10设有与所述换热流道10a连通的进水口101和出水口102,所述进水口101用于连接供冷水进水管400,所述出水口102用于连接电热水器200的进水管300,所述换热流道10a的至少部分流道并联。
[0043]
用户在使用电热水器进行洗浴时,洗浴后的高温废水可以流至盘体10处,盘体10内形成有换热流道10a,洗浴废水的热量可以通过盘体10的导热部121a传导至换热流道10a处,该换热流道10a的进水口101与供冷水进水管400连接,出水口102与电热水器200的进水管300连接,从而洗浴废水的热量可以对换热流道10a内的水加热,从而使得供冷水进水管的冷水能够经过换热流道10a加热之后,再流入电热水器200的进水管中,提升了电热水器200的进水温度,从而能够缩短电热水器200的加热时间,减少用户的等待时间,提升用户体验感。
[0044]
冷水从进水口101进入到换热流道10a换热之后从出水口102流至电热水器200的进水管中,通过将换热流道10a的至少部分流道设置成并联,使得进入到换热流道10a内的水被加热之后能够更加快速地从出水口102流出进入到电热水器200中,从而提升来热水的效率,进一步缩短用户等待时间。
[0045]
可以理解的,盘体10用于承接洗浴废水,盘体10可以直接设置在电热水器200的出水结构的下方,使得出水结构所流出的水经过洗浴之后直接落在盘体10上,或者设置在其他位置通过管路将洗浴废水导流至盘体10处。盘体10的导热部121a可以是盘体10的上表面或者侧表面或者下表面等,只要盘体10内部的换热流道10a能够与导热部121a换热连接即可,如换热流道10a与导热部121a相接触,或者导热部121a设置为形成换热流道10a的部分区域等。
[0046]
需要说明的是,洗浴废水热置换装置的废水可以是用户沐浴后的高温废水,也可以是用户洗手、洗菜等物品后的高温废水,可以应用在浴室中,也可以应用在厨房中。
[0047]
在实际应用时,盘体10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为圆形、椭圆形、矩形等形状,换热流道10a的截面积可以是圆形、椭圆形、u型、矩形或者其他异型性状等,具体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而定,在此不作限定。
[0048]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洗浴废水热置换装置中,盘体10用于承接电热水器200的洗浴废水,盘体10具有与洗浴废水接触的导热部121a,在盘体10内形成与导热部121a换热连接的换热流道10a,使得洗浴废水的热量能够通过导热部121a传导至换热流道10a处,进而对换热流道10a内的水加热。本实施例通过换热流道10a的进水口101与供冷水进水管400连接,出水口102与电热水器200的进水管300连接,换热流道10a的至少部分流道并联,从而使得供冷水进水管的冷水能够经过换热流道10a加热之后,能够更加快速地流入电热水器200的进水管中,以快速提升电热水器200的进水温度,缩短电热水器200的加热时间,减少用户的等待时间,提升用户体验感。
[0049]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参照图3至图5,所述换热流道10a包括相连接的两个流道组a,两个所述流道组a中的一者与所述进水口101连通,另一者与所述出水口102连通;两个所述流道组a中的至少一者具有至少两个并联的子流道a01。
[0050]
本实施例针对换热流道10a的分布方式举例说明,换热流道10a包括两组流道组a,该两组流道组a分别与进水口101和出水口102连通,从而冷水从进水口101进入之后经由两个流道组a流通加热之后从出水口102流出。可以理解的,两个流道组a可以是串联连接,也
可以是并联连接,当两者是串联连接时,冷水从进水口101先进入到一个流道组a内加热之后,再进入到另一个流道组a内加热;当两者是并联连接时,冷水可同时分流进入到两个流道组a中加热。本实施例中,将两个流道组a串联连接,既加快了水流在盘体10内的流通速度,又保证了水流加热的充分性。
[0051]
两个流道组a中的至少一者具有至少两个并联的子流道a01,则可以是两个流道组a的其中一个具有至少两个并联的子流道a01,也可以是两个流道组a均具有至少两个并联的子流道a01。
[0052]
进一步地,至少两个子流道a01间隔平行布置于盘体10内,提升换热均匀性,保证更好的加热效果。
[0053]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流道组a包括进水段a1、分流段a2、集流段a3以及出水段a4,所述分流段a2连接所述进水段a1与所述至少两个并联的子流道a01,所述集流段a3连接所述至少两个并联的子流道a01与所述出水段a4。
[0054]
本实施例对流道组a的分布方式举例说明,水从进水段a1进入,经过分流段a2分流至至少两个并联的子流道a01中换热,然后再由集流段a3汇流至出水段a4中,最后从出水口102流出至电热水器200的进水管中。可以理解的,水流先分流至各个并联的子流道a01中,然后在汇流流出,在实际应用时,可以将至少两个并联的子流道a01分布在盘体10的导热部121a区域处,提升换热均匀性,保证更好的加热效果。可选地,两个流道组a内的子流道a01均间隔平行分布在盘体10内。
[0055]
可选地,所述分流段a2具有一个进水端和至少两个出水端,所述分流段a2的进水端与所述进水段a1连接,所述分流段a2的至少两个出水端分别对应连接至少两个所述子流道a01;和/或,所述集流段a3具有至少两个进水端和一个出水端,所述集流段a3的至少两个进水端分别对应连接至少两个所述子流道a01,所述集流段a3的出水端与所述出水段a4连接。
[0056]
可以理解的,分流段a2起到将进水段a1的水分流至各个子流道a01中的作用,集流段a3起到将各个子流道a01中的水汇流至出水段a4中的作用。在实际应用时,分流段a2的出水端的数量和分流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可以是进水端和出水端直接连接的方式例如直接一对二、一对多等,或者也可以是进水端和出水端间接连接的方式(类似分裂方式)例如一分二之后,二再分四,四再分八等。本实施例中,考虑到水流的均匀性,分流段a2采用上述第二种分流方式。相应的,集流段a3的进水端的数量和集流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其进水端的数量与子流道a01的数量相等,如可以是进水端和出水端直接连接的方式例如二对一、多对一等,或者也可以是进水端和出水端间接连接的方式例如八集流成四,四集流成二,二集流成一等。本实施例中,为了降低水流的阻力,集流段a3采用上述第二种集流方式。
[0057]
在实际应用时,进水口101和出水口102可以是设置在盘体10的同一侧或者不同侧,本实施例中,考虑到换热流道10a的排布或者外接管路布局等因素,将进水口101和出水口102设置在盘体10的同一侧,便于管路安装的同时,能够延长换热流道10a的长度,增大了换热面积。
[0058]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7,所述盘体10包括上盘12和下盘11,所述上盘12具有所述导热部121a;下盘11设于所述上盘12的下方,并连接所述上盘12;所述上盘
12与所述下盘11之间围合形成所述换热流道10a,所述换热流道10a与所述导热部121a换热连接。
[0059]
本实施例针对盘体10的结构举例说明,盘体10包括上盘12和设于上盘12下方的下盘11,上盘12用于承接洗浴废水,导热部121a设于上盘12,上盘12与下盘11连接围合形成换热流道10a,使得导热部121a与换热流道10a内的水导热接触,实现利用洗浴废水的余温对换热流道10a内水的加热功能,以提升电加热器200的进水温度。
[0060]
换热流道10a由上盘12与下盘11围合形成,可以理解的,在上盘12上设置凹槽与下盘11围合形成换热流道10a,或者在下盘11上设置凹槽与上盘12围合形成换热流道10a,或者同时在上盘12和下盘11上设置凹槽对接围合形成换热流道10a。其具体的形成结构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可在此不做限定。可选地,导热部121a为上盘12的底壁,导热部121a形成为换热流道10a的部分结构。
[0061]
可以理解的,上盘12和下盘11采用卡扣式或螺钉等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便于拆装和维护。上盘12起到将洗浴废水的热量传导至换热流道10a的作用,可选地,上盘12采用导热件,如铜、不锈钢、铝或者导热性能良好的其他材料等。可选地,下盘11可以起到保温防护的作用,下盘11采用隔热件,如隔热效果良好的塑料或者其他隔热材料等等。
[0062]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下盘11包括与所述上盘12连接的第一盘体111,所述第一盘体111朝背离所述上盘12的方向凹陷形成流道槽11a,所述上盘12与所述第一盘体111抵接以封盖所述流道槽11a形成所述换热流道10a。
[0063]
本实施例中,第一盘体111与上盘12连接,在第一盘体111与上盘12之间形成了换热流道10a,具体地,第一盘体111朝背离上盘12的方向凹陷形成流道槽11a,可以理解的,流道槽11a为具有开口的槽结构,通过将上盘12与第一盘体111的上表面抵接实现将流道槽11a封盖从而形成相对封闭的换热流道10a,以使得从供冷水进水管400流入换热流道10a的水不会溢出到其他地方或者不会受到污染,保证进入到电热水器200进水管内的水的清洁度。
[0064]
可选地,流道槽11a的截面形状可以为半圆形、矩形或者u型等。本实施例中,考虑到水流的平滑度以及水流阻力等因素,流道槽11a的截面形状采用u型结构,也即在第一盘体111上内凹形成u型流道槽,从而能够提升水流的平滑度,减小水流阻力。
[0065]
为了进一步提升换热流道10a内水的密封性,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洗浴废水热置换装置还包括沿所述流道槽11a边缘分布的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夹设在所述上盘12与所述第一盘体111之间。
[0066]
本实施例中,在流道槽11a的边缘设置密封件,上盘12与第一盘体111装配之后,密封件被上盘12和第一盘体111夹紧,防止流道槽11a内的水从旁边溢出,避免相邻的两个流道之间的水干涉,同时也避免溢出的水流对上盘12与第一盘体111的连接可靠性造成影响,保证换热流道10a密封性的同时,提升了整体结构的可靠性。可以理解的,密封件在流道槽11a的相对两侧均设置,并且沿着流道槽11a的路径延伸分布,以实现更好的密封效果。
[0067]
可选地,密封件可以是采用具有一定塑性的胶条结构。
[0068]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7,所述下盘11还包括围绕所述第一盘体111周缘设置的第一围边112,所述第一围边112设置在所述第一盘体111背离所述上盘12的一侧;所述换热流道10a的进水口101和出水口102均设于所述第一围边112。
[0069]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盘体111背离上盘12的一侧设有第一围边112,可以理解的,第一围边112起到支撑固定第一盘体111的作用,使得第一盘体111在背离上盘12的一侧具有足够的空间内凹形成流道槽11a,防止下盘11在安装到地面或安装平台上时流道槽11a与地面或安装平台发生干涉。此外,第一围边112围绕第一盘体111的周缘设置,使得第一围边112对第一盘体111的支撑作用更加均匀,保证了第一盘体111的安装平稳性。
[0070]
可以理解的,换热流道10a由第一盘体111上的流道槽11a和上盘12围合形成,而流道槽11a由第一盘体111内凹形成,则将进水口101和出水口102设置在第一围边112上,使得进水口101和出水口102与换热流道10a大致处于同一高度位置,避免进水口101和出水口102与换热流道10a之间产生较大的高度差而造成水流阻力增大的情况,其中,进水口101用于与供冷水进水管连接,出水口102用于与电热水器200的进水管300连接。此外,进水口101和出水口102设置在第一围边112上,保证了第一盘体111与上盘12的结构完整性,提升了盘体10的结构强度。
[0071]
可选地,第一盘体111和第一围边112为一体结构,可以通过模具成型或者3d打印成型。
[0072]
进一步地,在厚度方向上,所述流道槽10a的槽底的高度位置高于所述第一围边112的底边高度位置。
[0073]
可以理解的,由前述实施例可知流道槽10a由第一盘体111朝背离上盘12的方向凹陷形成,第一围边112设置在第一盘体111背离上盘12的一侧,则第一围边112与流道槽10a的槽底均处于第一盘体111背离上盘12的一侧,本实施例通过在厚度方向上,将流道槽10a的槽底的高度位置设置为高于第一围边112的底边高度位置,以防止流道槽10a的槽底对第一围边112产生干涉,使得第一盘体111通过第一围边112进行支撑,保证了下盘11的安装平稳度。
[0074]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7,所述上盘12包括第二盘体121和第二围边122,第二盘体121与下盘11连接,第二盘体121形成为导热部121a;第二围边122围设在所述第二盘体121周缘,并与所述第二盘体121围合形成用于承接洗浴废水的集水槽12a,所述第二围边122设有与所述集水槽12a连通的排水口103。
[0075]
本实施例针对上盘12的结构举例说明,第二盘体121和第二围边122连接以围合形成集水槽12a,从而使得洗浴废水能够在集水槽12a内停留足够的时间,延长洗浴废水与第二盘体121的接触时间,进而延长洗浴废水通过第二盘体121与换热流道10a内水的换热时间,提升洗浴废水的余温利用率。
[0076]
可选地,第二盘体121与下盘11的第一盘体111抵接设置,从而第二盘体121封盖第一盘体111的流道槽11a以形成换热流道10a,可以理解的,第一盘体111和第一围边112均采用隔热件,第二盘体121采用导热件,从而使得集水槽12a内洗浴废水的热量从第二盘体121传导至换热流道10a中对水加热,而不会将热量从其他的部件散发,以保证更大的余热回收利用率。
[0077]
可选地,第二盘体121上可分布有利于传热的“人”字形纹路。
[0078]
本实施例中,在第二围边122上设置与集水槽12a连通的排水口103,使得高温洗浴废水在集水槽12a内将热量传导至换热流道10a之后,从排水口103流出,可以理解的,排水口103可以外接地漏或者下水道等,洗浴废水的热量被回收之后排走。
[0079]
在实际应用时,排水口103的形状结构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可以是缺口形状或者孔形状等。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排水,排水口103设置为第二围边102的上边缘开设的缺口形状。为了进一步提升洗浴废水余温利用率,排水口103可以设置为包括不同开口深度的缺口结构,其中开口深度尺寸较大的排水口103数量小于开口深度尺寸较小的排水口103数量,从而使得进入集水槽12a内的水能够停留足够的时间,延长洗浴废水与储热结构20的换热时间,同时能够在水量过多时,能够同时从两个开口深度尺寸不同的排水口103排出,加快排水速度。
[0080]
可选地,排水口10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排水口103围绕第二围边122的周缘间隔设置。
[0081]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热水系统,参照图1至图8,该电热水系统包括电热水器200和洗浴废水热置换装置,该洗浴废水热置换装置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电热水系统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洗浴废水热置换装置中的换热流道10a的出水口102与电热水器200的进水管连接。
[0082]
本实施例中,用户在使用电热水器200时,通过电热水器200的出水结构210流出的热水进行洗浴,洗浴后的高温废水可以流至洗浴废水热置换装置的盘体10处,盘体10内形成有换热流道10a,该换热流道10a的进水口101与供冷水进水管400连接,出水口102与电热水器200的进水管300连接,从而洗浴废水的热量可以对换热流道10a内的水加热,从而使得供冷水进水管的冷水能够经过换热流道10a加热之后,再流入电加热器200的进水管中,提升了电热水器200的进水温度,从而能够缩短电热水器200的加热时间,减少用户的等待时间,提升用户体验感。
[0083]
可以理解的,洗浴废水热置换装置的废水可以是用户沐浴后的高温废水,也可以是用户洗手、洗菜等物品后的高温废水,可选地,电热水系统可以应用在浴室中,也可以应用在厨房中。
[0084]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