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取暖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贴靠安装受热稳定的取暖器。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会在室内安装取暖器进行辅助取暖。
3.现有的取暖器,如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2122526025.3”中所提出的一种可适应受热膨胀的取暖器,该取暖器预留了热涨空间使得取暖器的主体更加稳固,但该取暖器为异形结构,使得贴靠安装时的美观性下降,为此便需要一种适用于贴靠安装的取暖器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异形结构难以适用于贴靠安装等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适用于贴靠安装受热稳定的取暖器。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设计一种适用于贴靠安装受热稳定的取暖器,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通过连接管固定安装有发热装置,所述发热装置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固定件,所述发热装置包括上下对向设置的底壳和发热板,所述底壳与所述发热板的前后两端之间分别通过第一卡扣组件和第二卡扣组件滑动卡接,所述底壳与所述发热板内部的前后两端之间分别滑动卡接有第一加固组件和第二加固组件,所述第一加固组件与所述第二加固组件之间固定安装有隔温板,所述底壳与所述发热板组合体的左右两端均固定安装有侧板。
7.优选的,所述第一卡扣组件包括分别开设于所述底壳与所述发热板前端的第一弯折部和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弯折部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卡接部的内部,所述第一卡接部为开口向下的c形结构。
8.优选的,所述第二卡扣组件包括分别开设于所述底壳与所述发热板后端的第二弯折部和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二弯折部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卡接部的内部,所述第二卡接部为开口向后的c形结构。
9.优选的,所述第一加固组件包括与所述底壳的内侧端面固定连接的第一加固件,所述发热板内侧端面的前端一体成型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一加固件的上端滑动卡接,所述第二加固组件包括与所述底壳的内侧端面固定连接的第二加固件,所述发热板内侧端面的后端一体成型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二加固件的上端滑动卡接。
10.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外侧端面均一体成型有分别与所述第一加固件和所述第二加固件活动抵接的限位板。
11.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外侧端面分别开设有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隔温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板通过螺栓固定相连,所述隔温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板活动抵接。
12.优选的,所述发热板的内侧端面一体成型有多组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
13.优选的,所述侧板通过螺栓与所述第一固定槽螺纹连接。
14.优选的,所述第二固定槽的内部活动插接有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的发热机构。
15.优选的,所述底壳与所述发热板组合体的后端为直角结构。
16.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适用于贴靠安装受热稳定的取暖器,有益效果在于:
17.通过控制装置与发热装置之间的分离式结构,使得能够减少控制装置对发热装置的影响,提高了控制装置的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并提高了安全性;
18.通过所设置的隔温板、第一加固组件、第二加固组件之间的相互配合,并将隔温板的一端与第二固定板通过螺栓固定相连,另一端与第一固定板活动抵接,提高了隔温板的自主变形能力,进一步提高了发热装置的结构稳定性;
19.通过底壳与发热板组合体的后端直角结构的设计,使得能够适应贴靠安装,相比较现有的异形结构,使得在贴靠安装时更加美观;
20.通过底壳、发热板、侧板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拆装较为便捷,且易于生产和组装,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适用于贴靠安装受热稳定的取暖器的主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适用于贴靠安装受热稳定的取暖器的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适用于贴靠安装受热稳定的取暖器的a区放大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适用于贴靠安装受热稳定的取暖器的b区放大结构示意图。
25.图中:1、控制装置;101、连接管;2、固定件;3、底壳;301、第一弯折部;302、第二弯折部;4、发热板;401、第一卡接部;402、第二卡接部;5、第一加固件;6、第二加固件;7、第一连接板;701、第一固定板;8、第二连接板;801、限位板;802、第二固定板;9、隔温板;10、第一固定槽;11、侧板;12、第二固定槽。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7.参照图1-4,一种适用于贴靠安装受热稳定的取暖器,包括控制装置1,控制装置1内包括电路板与无线接收机构,控制装置1通过连接管101固定安装有发热装置,发热装置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固定件2,发热装置包括上下对向设置的底壳3和发热板4,底壳3与发热板4的前后两端之间分别通过第一卡扣组件和第二卡扣组件滑动卡接,底壳3与发热板4内部的前后两端之间分别滑动卡接有第一加固组件和第二加固组件,第一加固组件与第二加
固组件之间固定安装有隔温板9,底壳3与发热板4组合体的左右两端均固定安装有侧板11,多组组件之间的连接处均预留有空隙用于热涨空间,发热板4的外侧端面可开设多组凹槽以提升接触面积。
28.参照图3,第一卡扣组件包括分别开设于底壳3与发热板4前端的第一弯折部301和第一卡接部401,第一弯折部301滑动连接于第一卡接部401的内部,第一卡接部401为开口向下的c形结构,起到一侧的定位作用。
29.参照图4,第二卡扣组件包括分别开设于底壳3与发热板4后端的第二弯折部302和第二卡接部402,第二弯折部302滑动连接于第二卡接部402的内部,第二卡接部402为开口向后的c形结构,起到一侧的固定定位作用。
30.参照图3-4,第一加固组件包括与底壳3的内侧端面固定连接的第一加固件5,发热板4内侧端面的前端一体成型有第一连接板7,第一连接板7与第一加固件5的上端滑动卡接,第二加固组件包括与底壳3的内侧端面固定连接的第二加固件6,发热板4内侧端面的后端一体成型有第二连接板8,第二连接板8与第二加固件6的上端滑动卡接,起到内部的加固支撑作用,并与第一卡扣组件和第二卡扣组件相互配合起到稳固的效果。
31.第一连接板7与第二连接板8的外侧端面均一体成型有分别与第一加固件5和第二加固件6活动抵接的限位板801,用于限定可活动范围以及提高稳固性。
32.第一连接板7与第二连接板8的外侧端面分别开设有第一固定板701和第二固定板802,隔温板9的一端与第二固定板802通过螺栓固定相连,隔温板9的另一端与第一固定板701活动抵接,用于固定隔温板9并预留隔温板9的热涨空间。
33.参照图2,发热板4的内侧端面一体成型有多组第一固定槽10和第二固定槽12,用于起到固定以及安装的效果。
34.侧板11通过螺栓与第一固定槽10螺纹连接,用于固定主体结构且不阻碍底壳3与发热板4之间的伸缩效果。
35.第二固定槽12的内部活动插接有与控制装置1电性连接的发热机构,便于拆装更换。
36.底壳3与发热板4组合体的后端为直角结构,便于贴靠安装。
37.工作方式;工作时,将发热板4与底壳3通过第一卡扣组件、第二卡扣组件、第一加固组件、第二加固组件滑动固定,之后将发热板4与底壳3组合体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侧板11进行固定即可完成发热装置主体的安装;
38.将发热装置与控制装置1通过连接管101固定,最后将固定件2与外部物体固定相连即可开始使用。
3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