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燃烧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腔室燃烧器。
背景技术:
2.一般的燃烧器都设置有内圈火孔和外圈火孔,从内圈火孔输出的燃气通过点火器进行点火,内圈火孔处的火焰沿着燃烧器本体上的引火槽移动至外圈火孔的位置以将外圈火孔输出的燃气点燃。
3.其中,燃气先输入燃烧器本体的混气腔中,混气腔中的燃气再从内圈火孔和外圈火孔输出,燃气几乎是同时到达内圈火孔和外圈火孔的位置,而火焰从引火槽移动至外圈火孔需要一定时间,因此在刚开启燃烧器时会有部分燃气被浪费或者燃烧不充分,甚至会在外圈火孔的位置累积过多的燃气而产生爆燃现象,影响安全。而且这种燃烧器的燃气从内圈火孔和外圈火孔输出时的预混效果较差,燃烧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燃烧充分、安全的多腔室燃烧器,能够充分利用燃气,也能防止点火时产生爆燃。
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多腔室燃烧器,包括:燃烧器本体,具有开口向上的环形腔室;环形火盖,安装于所述燃烧器本体,能够遮挡所述环形腔室的开口,所述环形火盖与所述环形腔室之间限定出混气腔以及连通所述混气腔的内圈火孔和外圈火孔;分隔件,设于所述混气腔的内部以将所述混气腔分隔为相互连通的第一输气腔和第二输气腔,所述第一输气腔与所述内圈火孔直接连通,所述第二输气腔与所述外圈火孔直接连通;输气管,设于所述燃烧器本体,所述输气管的输出端倾斜向上地连通所述第一输气腔的底部,所述输气管输出的燃气能够环绕所述第一输气腔作圆周运动。
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多腔室燃烧器,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7.输气管将燃气倾斜向上地输入第一输气腔中以使燃气和预混的空气能够环绕第一输气腔作圆周运动,从而提高燃气和空气的混合效果,有利于燃气充分燃烧;当输气管刚开始对混气腔内输入燃气时,第一输气腔先充满气体后才溢出至第二输气腔中,第二输气腔内的燃气从外圈火孔输出的时间点延后于第一输气腔内的燃气从内圈火孔输出的时间点,因此,在点燃内圈火孔输出的燃气之前,没有燃气从外圈火孔输出,有利于充分利用燃气,也能防止点火时产生爆燃。
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中,所述分隔件为与所述环形腔室同心设置的圆环件,所述圆环件将所述混气腔分隔为圆环状的所述第一输气腔和套设于所述第一输气腔的外部的圆环状的所述第二输气腔,所述圆环件与所述混气腔的底壁或者顶壁之间具有通气间隙。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中,所述圆环件成型于所述环形火盖的内表面,所述圆环件向下延伸至所述环形腔室的底壁之上以形成所述通气间隙。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中,所述输气管的输出口朝向所述圆环件的内周壁与所述燃烧器本体围成的区域之内,所述输气管输出的燃气能够绕所述圆环件的内周壁旋转运动。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中,所述环形腔室的外圈壁体的上端设有第一圆台面,所述环形火盖的外周具有与所述第一圆台面相平行的第二圆台面,所述第一圆台面和所述第二圆台面之间限定出所述外圈火孔;所述环形腔室的内圈壁体上端面设有第三圆台面,所述环形火盖的内周具有与第三圆台面相平行的第四圆台面,所述第三圆台面和所述第四圆台面之间限定出所述内圈火孔。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中,所述燃烧器本体的内部设有位于所述第一圆台面的下方的第一环形凸缘,所述环形火盖上设有多个能够沿所述第一环形凸缘间隔分布的第一支撑部,所述燃烧器本体的内部设有位于所述第三圆台面的下方的第二环形凸缘,所述环形火盖上设有多个能够沿所述第二环形凸缘间隔分布的第二支撑部。
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中,所述环形火盖的外表面设有多组以所述环形火盖的中心呈辐射状分布的筋条组,所述筋条组包括向上凸出于所述环形火盖的外表面且相互平行的第一筋条和第二筋条,所述第一筋条和所述第二筋条之间限定出引火槽,所述引火槽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内圈火孔和所述外圈火孔。
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中,所述输气管的一端成型于所述燃烧器本体的底部并与所述燃烧器本体的外底壁倾斜,所述输气管的另一端设有高压进气管,所述高压进气管位于所述输气管的内部且沿所述输气管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输气管远离所述燃烧器本体的一端的侧部设有用于吸入空气的旁通管道,在气体行进的方向上,所述旁通管道位于所述高压进气管的输出口的后方。
1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中,所述输气管和所述燃烧器本体为一体结构。
16.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7.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多腔室燃烧器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图1实施例的一个截面示意图;
20.图3为图1实施例的另一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
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24.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5.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多腔室燃烧器,包括:燃烧器本体100,具有开口向上的环形腔室;环形火盖200,安装于燃烧器本体100,能够遮挡环形腔室的开口,环形火盖200与环形腔室之间限定出混气腔300以及连通混气腔300的内圈火孔400和外圈火孔500;分隔件600,设于混气腔300的内部以将混气腔300分隔为相互连通的第一输气腔310和第二输气腔320,第一输气腔310与内圈火孔400直接连通,第二输气腔320与外圈火孔500直接连通;输气管700,设于燃烧器本体100,输气管700的输出端倾斜向上地连通第一输气腔310的底部,输气管700输出的燃气能够环绕第一输气腔310作圆周运动。
26.可以理解的是,在点燃内圈火孔400输出的燃气后,火焰沿着引火槽253移动至外圈火孔500处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混气腔300内的燃气同时从内圈火孔400和外圈火孔500喷出,内圈火孔400能够通过点火器快速点燃。但是,在从内圈火孔400引火至外圈火孔500的这段时间里,外圈火孔500周围将会堆积大量的燃气,在外圈火孔500处的燃气被点燃时,会产生爆燃现象。特别是对于大功率的燃烧器,燃气出气量非常大,如果燃气不能被及时点燃,在点燃时产生的爆燃现象是十分危险的。
27.参见图2和图3,本本实用新型的输气管700将燃气倾斜向上地输入第一输气腔310中以使燃气和预混的空气能够环绕第一输气腔310作圆周运动,从而提高燃气和空气的混合效果,有利于燃气充分燃烧,也有利于燃气均匀地输出;当输气管700刚开始对混气腔300内输入燃气时,燃气受到分隔件600的阻拦作用无法直接快速地朝向外圈火孔500的方向流动,在第一输气腔310先充满气体后才会溢出至第二输气腔320中,相当于增长了燃气输送至外圈火孔500的路径,第二输气腔320内的燃气从外圈火孔500输出的时间点延后于第一输气腔310内的燃气从内圈火孔400输出的时间点,因此,在点燃内圈火孔400输出的燃气之前,没有燃气从外圈火孔500输出,有利于充分利用燃气,也能防止点火时产生爆燃。
28.参见图2和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中,分隔件600为与环形腔室同心设置的圆环件,圆环件将混气腔300分隔为圆环状的第一输气腔310和套设于第一输气腔310的外部的圆环状的第二输气腔320,圆环件与混气腔300的底壁或者顶壁之间具有通气间隙。当燃气充满第一输气腔310之后,燃气经过通气间隙流入第二输气腔320,通过圆环件能够将第一输气腔310和第二输气腔320很好地分隔,使得燃气能够延后到达外圈火孔500。
29.参见图2和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中,圆环件成型于环形火盖200的内表面,圆环件向下延伸至环形腔室的底壁之上以形成通气间隙。需要说明的是,圆环件和环形火盖200为一体结构,有助于简化零部件的生产制造流程。由于输气管700的输出端倾斜向上地连通第一输气腔310,通气间隙靠近环形腔室的底壁,在第一输气腔310内未充满燃气时不会直接经过通气间隙进入第二输气腔320中,确保燃气延后输出。
30.参见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中,输气管700的输出口朝向圆环件的内周壁与燃烧器本体100围成的区域之内,输气管700输出的燃气能够绕圆环件的内周壁旋转运动。优选地,输气管700的输气方向与圆环件的内周壁相切,燃气沿着圆环件的内周壁旋转运动而与空气混合均匀。
31.参见图2和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中,环形腔室的外圈壁体的上端设有第一圆台面110,环形火盖200的外周具有与第一圆台面110相平行的第二圆台面210,第一圆台面110和第二圆台面210之间限定出外圈火孔500;环形腔室的内圈壁体上端面设有第三圆台面120,环形火盖200的内周具有与第三圆台面120相平行的第四圆台面220,第三圆台面120和第四圆台面220之间限定出内圈火孔400。通过以上结构形成的内圈火孔400和外圈火孔500呈环片状,有利于火焰向外周扩散,具有良好的燃烧效果。
32.参见图2和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中,燃烧器本体100的内部设有位于第一圆台面110的下方的第一环形凸缘130,环形火盖200上设有多个能够沿第一环形凸缘130间隔分布的第一支撑部230,燃烧器本体100的内部设有位于第三圆台面120的下方的第二环形凸缘140,环形火盖200上设有多个能够沿第二环形凸缘140间隔分布的第二支撑部240。通过以上结构实现环形火盖200和燃烧器本体100之间的组装和定位,结构简单、巧妙。
33.参见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中,环形火盖200的外表面设有多组以环形火盖200的中心呈辐射状分布的筋条组250,筋条组250包括向上凸出于环形火盖200的外表面且相互平行的第一筋条251和第二筋条252,第一筋条251和第二筋条252之间限定出引火槽253,引火槽253的两端分别连通内圈火孔400和外圈火孔500。当水滴落在环形火盖200上时也不容易进入引火槽253中,确保引火功能能够正常使用。
34.可以理解的是,点火器将内圈火孔400输出的燃气点燃,内圈火孔400从点火器点火处燃烧并传递火焰至引火槽253处,并通过引火槽253将火焰传递至外圈火孔500,外圈火孔500从点火处将火焰沿着外圈火孔500逐渐燃烧传递,最终使得整个外圈火孔500燃烧。设置多个引火槽253,采用多处点火,能够缩短整个外圈火孔500全部点燃的时间,减小燃气在外圈火孔500的堆积。
35.参见图1和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中,输气管700的一端成型于燃烧器本体100的底部并与燃烧器本体100的外底壁倾斜,输气管700的另一端设有高压进气管710,高压进气管710位于输气管700的内部且沿输气管700的长度方向延伸,输气管700远离燃烧器本体100的一端的侧部设有用于吸入空气的旁通管道720,在气体行进的方向上,旁通管道720位于高压进气管710的输出口的后方。可以理解的是,高压进气管710用于连接外部的燃气供给设备,燃气从高压进气管710输入输气管700中,从而在旁通管道720附近形成低压,有利于将空气吸入,吸入的空气不会直接冲撞燃气,保证燃气的输送压力。
3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中,为了减少组装工序,简化燃烧器的生产制作流程,输气管700和燃烧器本体100为一体结构。
37.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