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旋流燃烧器的技术领域,特别是对冲旋流燃烧器一次风管冷却装置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旋流燃烧器是电站锅炉行业广泛应用的一种燃烧煤粉的装置,传统旋流燃烧器的特点是:一次风以直流或旋流的方式进入炉膛,二次风从一次风外侧旋转进入炉膛,气流的强烈旋转,使得中心部分产生一个低压区,形成径向和轴向压力梯度,轴向压力梯度使得中心部分的烟气沿着轴线反向流动,在燃烧器出口附近形成与主气流流动方向相反的回流,将高温烟气卷吸到燃烧器射流的根部对煤粉气流进行加热,使之着火。
3.现有旋流燃烧器的一次风管在运行中受高温、煤粉摩擦的影响,容易出现磨损、烧损、变形等问题,并因此影响燃烧器出口的动力场,影响燃烧器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对冲旋流燃烧器一次风管冷却装置,能够提高一次风管燃烧端耐高温、耐磨性能。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对冲旋流燃烧器一次风管冷却装置,包括旋流燃烧器本体,所述旋流燃烧器本体两端分别为燃烧端和进风端,所述旋流燃烧器本体包括中心风管、套设于所述中心风管外的一次风管、套设于所述一次风管外的二次风管,所述中心风管内设有沿其轴向设置的中心风道,所述一次风管与所述中心风管之间设有一次风道,所述二次风管与所述一次风管之间设有二次风道,所述一次风管上靠近所述燃烧端的一端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一次风前端耐高温管,所述一次风前端耐高温管包括与所述一次风管固定连接的连接段和与所述连接段一体成型的锥管段,所述锥管段由靠近所述一次风管端至远离所述一次风管端直径逐渐增大,所述一次风道由所述一次风前端耐高温管内通过、所述二次风道由所述一次风前端耐高温管外壁通过。
6.作为优选,所述的连接段上靠近所述一次风管的一端设有第一台阶面,所述一次风管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台阶面插接配合的第二台阶面。
7.作为优选,所述的一次风道、所述中心风道两端分别贯通所述燃烧端、所述进风端设置。
8.作为优选,所述的二次风道靠近所述燃烧端的一端封闭设置、靠近所述进风端的一端贯通设置,所述二次风管侧壁设有与所述二次风道连通的进风口。
9.作为优选,所述的锥管段上远离所述连接段的一端设有与其同轴连接的一次风扩锥体,所述一次风扩锥体与所述锥管段可拆卸连接。
10.作为优选,所述的一次风扩锥体包括与所述锥管段固定连接的一次风扩圆管段和与所述一次风扩圆管段一体连接的一次风扩锥管,所述一次风扩锥管由靠近所述一次风扩圆管段至远离所述一次风扩圆管段直径逐渐增大。
11.作为优选,所述的锥管段与所述一次风扩锥体之间通过若干螺栓可拆卸连接。
12.作为优选,所述的二次风管靠近所述一次风前端耐高温管处设有直径逐渐缩小的二次风缩管段。
13.本实用新型一种对冲旋流燃烧器一次风管冷却装置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一次风道与二次风道之间采用单层的一次风管和一次风前端耐高温管隔开,采用单层结构,取消一次风道与二次风道之间的的中间隔层,无积粉空间,在任何工况下,一次风前端耐高温管内外两侧均有冷却风,保证一次风管和一次风前端耐高温管不超温,不变形,保证燃烧器出口段的设备可靠性。
14.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对冲旋流燃烧器一次风管冷却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对冲旋流燃烧器一次风管冷却装置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7.图3是图2中a部分放大后结构示意图。
18.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对冲旋流燃烧器一次风管冷却装置的一次风前端耐高温管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对冲旋流燃烧器一次风管冷却装置的一次风扩锥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其中:
21.1-中心风管;2-一次风管;4-二次风管;10-一次风扩锥体;11-一次风前端耐高温管;21-第二台阶面;41-进风口;42-二次风缩管段;101-一次风扩圆管段;102-一次风扩锥管;111-连接段;112-锥管段;1111-第一台阶面。
实施方式
22.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是应该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
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26.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一种对冲旋流燃烧器一次风管冷却装置,包括旋流燃烧器本体,所述旋流燃烧器本体两端分别为燃烧端和进风端,所述旋流燃烧器本体包括中心风管1、套设于所述中心风管1外的一次风管2、套设于所述一次风管2外的二次风管4,所述中心风管1内设有沿其轴向设置的中心风道,所述一次风管2与所述中心风管1之间设有一次风道,所述二次风管4与所述一次风管2之间设有二次风道,所述一次风管2上靠近所述燃烧端的一端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一次风前端耐高温管11,所述一次风前端耐高温管11包括与所述一次风管2固定连接的连接段111和与所述连接段111一体成型的锥管段112,所述锥管段112由靠近所述一次风管2端至远离所述一次风管2端直径逐渐增大,所述一次风道由所述一次风前端耐高温管11内通过、所述二次风道由所述一次风前端耐高温管11外壁通过。本实施例中将一次风道与二次风道之间采用单层的一次风管2和一次风前端耐高温管11隔开,采用单层结构,取消一次风道与二次风道之间的的中间隔层,无积粉空间,在任何工况下,一次风前端耐高温管11内外两侧均有冷却风,保证一次风管2和一次风前端耐高温管11不超温,不变形,当本旋流燃烧器运行阶段时,一次风管2和一次风前端耐高温管11内侧有一次风道内流通的一次风冷却,外侧有二次风道内流通的二次风冷却;当燃烧器停运阶段时,一次风管2和一次风前端耐高温管11内侧有冷却风冷却(可以采用吸取大气或采用少量一次风),外侧有二次风冷却;无论在运行及停运阶段,均能很好的冷却,保证燃烧器出口段的设备可靠性。
27.参阅图2、图3和图4,连接段111上靠近所述一次风管2的一端设有第一台阶面1111,所述一次风管2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台阶面1111插接配合的第二台阶面21。连接更方便、稳定,配合更紧密,密闭性更佳,便于安装拆卸。
28.参阅图2,一次风道、所述中心风道两端分别贯通所述燃烧端、所述进风端设置。便于导入煤粉及空气。
29.参阅图2,二次风道靠近所述燃烧端的一端封闭设置、靠近所述进风端的一端贯通设置,所述二次风管4侧壁设有与所述二次风道连通的进风口41。二次风道通过侧边的进风口41进风。
实施例
30.参阅图2、图5,锥管段112上远离所述连接段111的一端设有与其同轴连接的一次风扩锥体10,所述一次风扩锥体10与所述锥管段112可拆卸连接。一次风扩锥体10能够与锥管段112配合,将气流扩散喷出,便于与煤粉充分混合,提高燃烧效果和燃烧面积,保证燃烧
出口流程稳定,燃烧稳定。
31.优选的,一次风扩锥体10由cr50ni50制成。具有很好耐高温性能。
32.参阅图2、图5,一次风扩锥体10包括与所述锥管段112固定连接的一次风扩圆管段101和与所述一次风扩圆管段101一体连接的一次风扩锥管102,所述一次风扩锥管102由靠近所述一次风扩圆管段101至远离所述一次风扩圆管段101直径逐渐增大。一次风扩圆管段101用于与锥管段112连接,一次风扩锥管102用于将气流扩散喷出,一次风扩圆管段101与一次风扩锥管102一体成型,强度更高,避免断裂,整体不变形。
33.优选的,锥管段112与所述一次风扩锥体10之间通过若干螺栓可拆卸连接。便于安装拆卸,便于更换维护,一旦损坏可单独更换一次风扩锥体10,采用螺栓结构连接,且螺栓区域避开高温和磨损区域,避免螺栓高温损坏。
实施例
34.参阅图2,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二次风管4靠近所述一次风前端耐高温管11处设有直径逐渐缩小的二次风缩管段42。二次风缩管段42便于将风力集中,减小二次风道直径、从而增大风速,二次风缩管段42的锥面也便于将气流引导至一次风前端耐高温管11外壁,提高风冷降温效果。
35.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
36.本实用新型一种对冲旋流燃烧器一次风管冷却装置在工作过程中,通过中心风道、一次风道、中心风道将空气和煤粉输入进行燃烧,当本旋流燃烧器运行阶段时,一次风管2和一次风前端耐高温管11内侧有一次风道内流通的一次风冷却,外侧有二次风道内流通的二次风冷却;当燃烧器停运阶段时,一次风管2和一次风前端耐高温管11内侧有冷却风冷却,外侧有二次风冷却。
37.本技术文件中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电动滑轨滑座、气缸、焊接机、电动伸缩杆和控制器内部部件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且其内部构造属于现有技术结构,工人根据现有技术手册就可完成对其进行正常操作,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作出具体叙述。
38.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在本文中已经对上述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因此,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理念,对本文所述实施例进行的变更和修改,或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直接或间接地将以上技术方案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