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化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简易火炬气凝液排液系统。
背景技术:
2.火炬气管网管道内存凝液易增大火炬气排放时的背压,将产生生产风险,为了及时排出火炬气中的凝液,火炬气管网管道应坡向分液罐或水封罐,且坡度不应小于0.3%,当管道沿线出现底点时,应设置分液罐。一般火炬气的坡向设计主要包括两种型式:一种是装置内火炬气分液罐是底点,用于收集内部火炬气集合管和外部火炬气总管高点之间的火炬气管道内的凝液;另一种是装置内的安全泄放位置是最高点,从装置一直坡向火炬系统内气体分液罐,将装置内火炬气管道和火炬气总管的凝液收集到火炬系统内气体分液罐内。
3.如图5-8所示,在常规设计中,多个装置火炬气管网并联设置后总体连接至火炬系统外管网中,且多个装置火炬气管网内部和火炬系统外管网均设置有分液罐和凝液泵。但实际应用过程中,部分装置火炬气管网存在安全泄放位置较少、而且排放组分轻状况时,此类装置具有火炬气凝液偏少,或对分液要求不高的特点,但是仍会因为装置内火炬气泄放位置夹带少量重组分液体,或者部分火炬气会因为降温而析出液体,再或者外管网火炬总管内的气体因泄放高压而反串至此类装置火炬气管线内,且随着气温降低而逐渐凝出液体。一旦有液体析出,则必然会不断积聚至外管网火炬总管的底点位置,而且此类装置内部也会存在部分液体。如果考虑将此类装置和其他装置共用火炬气分液罐,则违背了化工工艺装置相互独立运行的要求,同时在单个装置停工检修时带来麻烦且无法合理设置装置相互切换的阀门及界区阀组。此时可通过以下方式将此类装置的凝液排出,一种方法是采用正常做法,设置火炬气分液罐、火炬气凝液泵,以及相应的管线、阀门和仪表控制系统;另一种是将此类装置整体抬高,将装置内部的管线坡向火炬气总管。但是这两种方式均造成了装置性价比偏低,具有投资大收益小及占地面积大的缺点。
4.鉴于此,对于具有少量火炬气凝液或对分液要求不高的装置,设计一种投资少、占地小,装置性价比高的排液系统,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情况不足,旨在提供一种简易火炬气凝液排液系统,对于具有少量火炬气凝液或对分液要求不高的装置,设计一种投资少、占地小,装置性价比高的排液系统。
6.为了能够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简易火炬气凝液排液系统,包括a装置内火炬总管、a装置外火炬总管、集液包、a装置分液排出管和b装置火炬气分液罐,所述a装置内火炬总管和a装置外火炬总管顺次连接,所述a装置内火炬总管与外部泄放安全阀连通,所述a装置外火炬总管坡向设计且所述a装置外火炬总管的底点连接有集液包,所述集液包中分离的气体经所述a装置外火炬总管进入外管网火炬总管中,所述集液包
内的凝液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有选择地经所述a装置分液排出管流入到所述b装置火炬气分液罐内。
7.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控制器、第一液位计、第一液位传送器和液位联锁阀,所述第一液位计和第一液位传送器电性连接且设置在所述集液包上,所述第一液位传送器与所述第一控制器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液位联锁阀设置在所述a装置分液排出管上,所述液位联锁阀与所述第一控制器输出端连接。
8.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a装置分液排出管上的手动排出阀。
9.进一步地,所述a装置内火炬总管和a装置外火炬总管之间设置有第一界区阀组;所述a装置分液排出管上设置有第一检修阀组,所述第一检修阀组设置在所述液位联锁阀和手动排出阀的下游;所述a装置外火炬总管上设置有第二检修阀组,所述第二检修阀组设置在所述集液包的下游。
10.进一步地,还包括与外界泄放安全阀相连通的b装置火炬气集合管,所述b装置火炬气集合管的出口与b装置火炬气分液罐连接,所述b装置火炬气分液罐分离的气体依次经b装置内火炬总管和b装置外火炬总管后进入到所述外管网火炬总管中,所述b装置火炬气分液罐分离的液体有选择地排去界外。
11.进一步地,所述集液包内的凝液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有选择地依次经过所述a装置分液排出管、b装置外火炬总管和b装置内火炬总管后流入到所述b装置火炬气分液罐内。
12.进一步地,所述b装置火炬气分液罐分离的液体有选择地经过第一凝液泵排去界外。
13.进一步地,所述b装置内火炬总管和b装置外火炬总管之间设置有第二界区阀组。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界区阀组和第二界区阀组均包括两个第一单体阀门和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单体阀门之间设置的第一8字盲板,所述第一检修阀组和第二检修阀组均包括第二8字盲板和第二单体阀门顺次串联结构。
15.进一步地,所述外管网火炬总管的出口连接有火炬系统火炬气分液罐,所述火炬系统火炬气分液分离出的气体排去火炬,所述火炬系统火炬气分液分离出的液体经第二凝液泵排去界外。
16.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7.本实用新型中a装置适用于无火炬气凝液产生或含有少量火炬气凝液的装置,在a装置外火炬总管的底点连接集液包,集液包内的凝液排放至临近装置(b装置)的火炬气分液罐。相比常规装置出界区前设置分液罐及凝液泵,减少了占地和节省了投资,提高了装置的使用性价比。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简易火炬气凝液排液系统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c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23.图5为常规设计中火炬气凝液排液系统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5中d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25.图7为本实用新型图5中e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26.图8为本实用新型图5中f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27.附图标记:1、a装置内火炬总管;2、a装置外火炬总管;3、集液包;4、a装置分液排出管;5、b装置火炬气分液罐;6、外管网火炬总管;7、第一液位计;8、第一液位传送器;9、液位联锁阀;10、手动排出阀;11、第一界区阀组;12、第二界区阀组;13、第一检修阀组;14、第二检修阀组;15、b装置火炬气集合管;16、b装置内火炬总管;17、b装置外火炬总管;18、y型过滤器;19、第一凝液泵;20、第二液位计;21、第二液位传送器;22、火炬系统火炬气分液罐;23、第二y型过滤器;24、第二凝液泵;25、第三液位计;26、第三液位传送器。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30.参照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简易火炬气凝液排液系统,包括a装置内火炬总管1、a装置外火炬总管2、集液包3、a装置分液排出管4和b装置火炬气分液罐5。
31.其中,a装置内火炬总管1和a装置外火炬总管2顺次连接,a装置内火炬总管1与外部泄放安全阀连通,进入a装置内的火炬气具有无火炬气凝液或含有少量火炬气凝液,又或a装置适用于对分液要求不高的装置,a装置外火炬总管2坡向设计,具体地,本实用新型中a装置外火炬总管2成“v”字型设计,且a装置外火炬总管2的底点连接有集液包3,集液包3中分离的气体经a装置外火炬总管2进入外管网火炬总管6中,集液包3的底部安装有a装置分液排出管4,集液包3内的凝液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有选择地经a装置分液排出管4流入到b装置火炬气分液罐5内。
32.应当说明的是含有少量火炬气溶液或对分液要求不高的装置是指装置内安全泄放位置较少、而且火炬气排放组分轻的状况,属于与常规装置火炬气管网相对比较得出,并非特指。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a装置内连接的泄放安全阀的数量小于b装置内连接的泄放安全阀的数量,且a装置内最终组分为c4。a装置和b装置一般为临近装置,便于管线布设,且集液包3的安装位置高于b装置火炬气分液罐5的安装位置。
33.本实用新型中a装置适用于无火炬气凝液产生或含有少量火炬气凝液的装置,在a装置外火炬总管2的底点连接集液包3,集液包3内的凝液排放至临近装置(b装置)的火炬气分液罐。相比常规装置出界区前设置分液罐及凝液泵,减少了占地和节省了投资,提高了装置的使用性价比。
34.优选地,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第一控制器(图中未示出)、第一液位计7、第一液位传
送器8和液位联锁阀9,第一控制器选用计算机或plc等控制设备,第一液位计7、第一液位传送器8电性连接且设置在集液包3上,第一液位传送器8与第一控制器输入端电性连接,液位联锁阀9设置在a装置分液排出管4上,液位联锁阀9可选用气动阀、液动阀或电动阀,液位联锁阀9与第一控制器输出端连接。
35.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液位计7用于测量集液包3中的液位高度,液位高度信息经第一液位传送器8发送至第一控制器,第一控制器读取、显示液位高度信息并控制液位联锁阀9启闭。
36.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将集液包3内液位信息定义四种液位信息,分别为高高位、高位、低位和低低位,当液位为高高位时,第一控制器控制液体液位联锁阀9开启,集液包3中的凝液能够进入到b装置火炬气分液罐5内,避免集液包3内的液位超越集液包3筒体,当液位为低低位时,第一控制器控制液体液位联锁阀9关闭。
37.优选地,还包括设置在a装置分液排出管4上的手动排出阀10,集液包3中的凝液可通过手动排出阀10排出。
38.优选地,a装置内火炬总管1和a装置外火炬总管2之间设置有第一界区阀组11,第一界区阀组11采用两个第一单体阀门和第一8字盲板的结构,其中第一8字盲板设置在两个第一单体阀门之间,用于a装置停车检修时使用。a装置分液排出管4上设置有第一检修阀组13,第一检修阀组13设置在液位联锁阀9和手动排出阀10的下游;a装置外火炬总管2上设置有第二检修阀组14,第二检修阀组14设置在集液包3的下游,第一检修阀组13和第二检修阀组14均为第二8字盲板和第二单体阀门顺次串联结构,第一检修阀组13和第二检修阀组14用于集液包3及其液位设计及液位联锁阀9故障的条件下设备检修使用。当集液包3、第一液位计7、第一液位传送器8和液位联锁阀9检修时,可以关闭第一界区阀组11、第一检修阀组13和第二检修阀组14。当a装置投用、b装置检修时,通过开启第一界区阀组11和第一检修阀组13,并关闭第二检修阀组14的方式,并通过手动打开手动排出阀10方式进行人工排液。
39.应当说明的是第一单体阀门和第二单体阀门可选用球阀等。
40.可选地,本方案中a装置分液排出管4上依次设置有液位联锁阀9、止回阀、手动排出阀10、第二8字盲板和第二单体阀门。
41.优选地,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与外界泄放安全阀相连通的b装置火炬气集合管15,b装置火炬气集合管15的出口与b装置火炬气分液罐5连接,b装置火炬气分液罐5分离的气体依次经b装置内火炬总管16和b装置外火炬总管17后进入到外管网火炬总管6中,b装置火炬气分液罐5分离的液体有选择地排去界外。
42.优选地,集液包3内的凝液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有选择地依次经过a装置分液排出管4、b装置外火炬总管17和b装置内火炬总管16后流入到b装置火炬气分液罐5内。
43.优选地,b装置火炬气分液罐5分离的液体有选择地依次经过第一y型过滤器18和第一凝液泵19排去界外。
44.可选地,本实用新型还设置有第二控制器(图中未示出),b装置火炬气分液罐5设置有第二液位计20和第二液位传送器21,第二液位计20用于b装置火炬气分液罐5的液位高度,液位高度信息经第二液位传送器21发送至第二控制器,第二控制器控制第一凝液泵19启闭。
45.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将b装置火炬气分液罐5内液位信息定义两种液位信息,
分别为高高位和低低位,当液位为高高位时,第二控制器控制第一凝液泵19开启,当液位为低低位时,第二控制器控制第一凝液泵19关闭。
46.优选地,b装置内火炬总管16和b装置外火炬总管17之间设置有第二界区阀组12。第二界区阀组12采用两个第一单体阀门和第一8字盲板的结构,其中第一8字盲板设置在两个第一单体阀门之间。
47.优选地,外管网火炬总管6坡向设计,外管网火炬总管6的出口连接有火炬系统火炬气分液罐22,外管网火炬总管6坡向火炬系统火炬气分液罐22,火炬系统火炬气分液分离出的气体排去火炬,火炬系统火炬气分液分离出的液体经第二y型过滤器23和第二凝液泵24排去界外。
48.可选地,本实用新型还设置有第三控制器(图中未示出),火炬系统火炬气分液罐22设置有第三液位计25和第三液位传送器26,第三液位计25用于火炬系统火炬气分液罐22的液位高度,液位高度信息经第三液位传送器26发送至第三控制器,第三控制器控制第二凝液泵24启闭。
49.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将火炬系统火炬气分液罐22内液位信息定义两种液位信息,分别为高高位和低低位,当液位为高高位时,第三控制器控制第二凝液泵24开启,当液位为低低位时,第三控制器控制第二凝液泵24关闭。
50.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