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成型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于更换模具的挤出注塑机。
背景技术:2.挤出注塑机是一种将热塑性塑料或者热固性塑料利用塑料成型模具制成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的成型设备。挤出注塑机能加热塑料,对熔融塑料施加高压,使其射出而充满模具型腔。挤出注塑机的模具主要分为定模和动模,定模内开设有浇口道,浇口道与喷嘴紧贴,而动模上则开设有所需成型塑料的型腔。
3.具体的挤出注塑机的成型工艺过程是:第一、将粒状或粉状塑料加入机体内,并通过螺杆的旋转和机体外壁加热使塑料成为熔融状态,随后动模移动至与定模贴合,此时浇口道与型腔连通,喷嘴贴紧模具的浇口道,接着向注射腔通入压力油,使螺杆向前推进,从而以很高的压力和较快的速度将熔料注入温度较低的闭合模具内,经过一定时间和压力保持(保压),冷却使其固化成型,便可开模取出制品。
4.挤出注塑机的动模通过多个螺栓被固定于移动座上,通过移动座的移动驱动动模移动,当生产不同的产品时,需要对动模进行更换,由此需要对旧的动模进行拆卸,再对新的动模进行安装。
5.对旧的动模进行拆卸时,需要两名操作人员协调配合,一名操作人员对动模进行扶持,避免动模在拆卸过程中掉落,另一名操作人员则完成多个螺栓的逐一拆卸,由此完成动模的拆卸;对新的动模进行安装时,两名操作人员先配合使得动模上的螺栓孔和移动座上的螺栓孔对准,由此进行初步定位,随后一名操作人员扶持动模,避免动模在安装过程中出现移动,另一名操作人员则将多个螺栓逐一安装上去;上述拆装过程繁琐不便,且对于操作人员的时间和精力都存在较大的消耗,人工输出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便于更换模具的挤出注塑机。
7.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便于更换模具的挤出注塑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8.一种便于更换模具的挤出注塑机,包括支撑台,所述支撑台上设置有机体和定模,所述机体的喷嘴与所述定模的浇口道连通,所述支撑台上滑设有移动座,所述支撑台上设置有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移动座沿远离或靠近所述定模的方向移动,所述移动座上滑动连接有动模,所述动模上开设有型腔,所述移动座上开设有可供所述动模滑出的滑槽,所述移动座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动模位置的紧固件。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挤出注塑机使用过程中,动模通过紧固件被固定于移动座上,第一驱动件驱动移动座沿靠近定模的方向滑动,移动座的滑动带动动模滑动,动模滑动至与定模贴合时,喷嘴、浇口道与型腔连通,此时机体将熔融状态的塑料通过喷嘴和浇口道挤入型腔中,由此完成注塑作业;当对动模进行拆卸时,动模和定模分离,紧固件解除对动模的固定,此时动模可以在移动座上进行滑动,将动模沿远离移动座的方向滑动至其从
滑槽中滑出即完成动模的拆卸;当对动模进行安装时,使动模通过滑槽进入移动座中,滑动动模使其完全滑入移动座上,随后通过紧固件将动模固定于移动座上即完成动模的安装;上述过程中各部件的配合,可提高动模拆装过程中操作的便利性,拆装过程中,需要专人对动模进行扶持和定位,只需一名操作人员即可实现对动模的拆装,省时省力,进一步降低人工输出成本。
10.可选的,所述紧固件包括螺纹连接于所述移动座上的多个紧固螺栓,所述动模上开设有可供所述紧固螺栓插入的插孔。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对动模进行安装时,将动模通过滑槽滑入移动座上,随后将紧固螺栓穿设于动模上,再拧动紧固螺栓从而将动模固定。
12.可选的,所述移动座上滑设有压紧框,每一所述紧固螺栓上均同轴固定连接有一第二从动齿轮,所述压紧框内转动连接有多个联动杆,所述联动杆上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二主动齿轮,所述第二主动齿轮和所述第二从动齿轮相互啮合且均位于所述压紧框中。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紧框可沿远离或靠近动模的方向进行滑动,当转动一个联动杆时,联动杆上的第二主动齿轮将进行转动,从而带动第二从动齿轮转动,进一步带动多个紧固螺栓进行同步转动,紧固螺栓的转动带动压紧框沿靠近动模的方向滑动时,可将动模抵紧,由此将动模的位置固定;上述过程中各部件的配合,使得转动一个联动杆即可实现多个螺栓的同步转动,进一步提高操作的便利性。
14.可选的,所述紧固件包括与所述移动座转动连接的螺杆,所述移动座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螺杆转动的第二驱动件,所述动模上开设有与所述螺杆螺纹配合的配合孔。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对动模进行安装时,使得动模上的配合孔和螺杆对齐,第二驱动件驱动螺杆转动,从而使得动模滑入移动座中,随后第二驱动件驱动螺杆停止转动,即可将动模的位置固定,上述过程将移动座的滑动和固定结合,进一步提高操作的便利性。
16.可选的,所述移动座上转动连接有两相互平行的螺杆,所述动模上开设有两配合孔;所述驱动件包括与所述移动座转动连接的传动杆,移动座上安装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传动杆同轴固定连接;传动杆上同轴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主动齿轮,每一所述螺杆上均同轴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一从动齿轮,两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分别与一所述第一主动齿轮啮合。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电机输出轴的转动带动传动杆转动,传动杆的转动带动两个第一主动齿轮转动,从而带动两个第一从动齿轮转动,实现两螺杆的同步转动,由此使得动模两端进行同步滑动,从而提高动模滑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18.可选的,所述移动座上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动模位于所述导向槽中,并与所述导向槽滑动配合。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槽对移动座的滑动方向进行限制,防止移动座滑动的过程中出现错位的情况,提高移动座滑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20.可选的,所述导向槽中沿长度方向均匀嵌设有多个滚珠。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移动座在导向槽中滑动时,滚珠与移动座接触并进行滚动,由此减小移动座与导向槽接触时产生的摩擦,从而提高移动座滑动时的灵活性。
22.可选的,所述移动座远离所述滑槽的一侧设置有限位板。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动模滑动至与限位板抵接时,动模无法同向继续滑动,此时通过紧固件将动模固定即可,通过限位板的设置以防止动模在移动座上滑动过度,且具有对动模进行初步定位的作用。
24.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5.1.可提高动模拆装过程中操作的便利性,拆装过程中,需要专人对动模进行扶持和定位,只需一名操作人员即可实现对动模的拆装,省时省力,进一步降低人工输出成本;
26.2.当动模滑动至与限位板抵接时,动模无法同向继续滑动,此时通过紧固件将动模固定即可,通过限位板的设置以防止动模在移动座上滑动过度,且具有对移动座进行初步定位的作用。
附图说明
27.图1是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图1中移动座和动模配合时的剖视图;
29.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
30.图4是图1中移动座的示意图;
31.图5是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2.图6是图5中移动座和动模配合时的示意图;
33.图7是图6中传动杆和螺杆配合的示意图。
34.附图标记说明:1、支撑台;2、机体;3、定模;4、移动座;5、第一驱动件;51、气缸;6、动模;7、型腔;8、滑槽;9、导向槽;10、滚珠;11、螺杆;12、第二驱动件;121、传动杆;122、驱动电机;123、第一主动齿轮;124、第一从动齿轮;13、紧固螺栓;14、旋钮;15、压紧框;16、第二主动齿轮;17、联动杆;18、第二从动齿轮;19、限位板;20、握把。
具体实施方式
35.以下结合附图1-7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6.实施例1
37.实施例1公开一种便于更换模具的挤出注塑机。参照图1和图2,便于更换模具的挤出注塑机包括支撑台1,支撑台1上固定安装有有机体2和定模3,机体2的喷嘴与定模3的浇口道连通,支撑台1上滑设有移动座4,支撑台1上安装有气缸51,气缸51用于驱动移动座4沿远离或靠近定模3的方向移动;移动座4上滑动连接有动模6,动模6上开设有型腔7,移动座4上开设有可供动模6滑出的滑槽8,移动座4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动模6位置的紧固件。
38.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5选用为气缸51,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5可为气杆或伸缩杆等。
39.参照图2,移动座4远离滑槽8的一侧固定有限位板19,当动模6滑动至与限位板19抵接时,动模6无法同向继续滑动,可对动模6进行初步定位。
40.参照图3和图4,移动座4上开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导向槽9,导向槽9中沿长度方向均匀嵌设有多个滚珠10;动模6上固定有握把20,动模6两端分别位于一导向槽9中,并与导向槽9滑动配合;当移动座4在导向槽9中滑动时,滚珠10与移动座4接触并进行滚动,由此减小移动座4与导向槽9接触时产生的摩擦,导向槽9对移动座4的滑动方向进行限制,防止移
动座4滑动的过程中出现错位的情况,提高移动座4滑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41.参照图2和图3,紧固件包括与移动座4滑动连接的压紧框15,压紧框15可沿远离或靠近动模6的方向进行滑动,压紧框15内转动连接有多个紧固螺栓13,动模6上开设有可供紧固螺栓13插入的插孔,紧固螺栓13与移动座4螺纹配合;每一紧固螺栓13上均同轴固定连接有一第二从动齿轮18,压紧框15内转动连接有多个联动杆17,其中一个联动杆17上固定有旋钮14,联动杆17上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二主动齿轮16,第二主动齿轮16和第二从动齿轮18相互啮合且均位于压紧框15中。
42.转动旋钮14可驱动一个联动杆17转动,从而带动联动杆17上的第二主动齿轮16将进行转动,从而带动第二从动齿轮18转动,进一步带动多个紧固螺栓13进行同步转动,紧固螺栓13的转动带动压紧框15沿靠近动模6的方向滑动时,可将动模6抵紧,由此将动模6的位置固定。
43.实施例1的实施原理为:挤出注塑机使用过程中,动模6通过压紧框15和紧固螺栓13被固定于移动座4上,气缸51驱动移动座4沿靠近定模3的方向滑动,移动座4的滑动带动动模6滑动,动模6滑动至与定模3贴合时,喷嘴、浇口道与型腔7连通,此时机体2将熔融状态的塑料通过喷嘴和浇口道挤入型腔7中,由此完成注塑作业;当对动模6进行拆卸时,动模6和定模3分离,压紧框15和紧固螺栓13解除对动模6的固定,此时动模6可以在移动座4上进行滑动,将动模6沿远离移动座4的方向滑动至其从滑槽8中滑出即完成动模6的拆卸;当对动模6进行安装时,使动模6通过滑槽8进入移动座4中,滑动动模6使其完全滑入移动座4上,随后将动模6固定于移动座4上即完成动模6的安装;上述过程中各部件的配合,可提高动模6拆装过程中操作的便利性,拆装过程中,需要专人对动模6进行扶持和定位,只需一名操作人员即可实现对动模6的拆装,省时省力,进一步降低人工输出成本。
44.实施例2
45.实施例2和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参照图5和图6,紧固件包括与移动座4转动连接的两个螺杆11,两个螺杆11相互平行,两螺杆11分别位于一导向槽9中,动模6上开设有两个与螺杆11螺纹配合的配合孔;参照图6和图7,移动座4上安装有驱动电机122,驱动电机122的输出轴同轴固定连接有传动杆121,传动杆121与移动座4转动连接;传动杆121上同轴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主动齿轮123,每一螺杆11上均同轴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一从动齿轮124,两第一从动齿轮124分别与一第一主动齿轮123啮合。
46.实施例2的实施原理为:当对动模6进行安装时,使得动模6上的配合孔和螺杆11对齐,驱动电机122输出轴的转动带动传动杆121转动,传动杆121的转动带动两个第一主动齿轮123转动,从而带动两个第一从动齿轮124转动,实现两螺杆11的同步转动,由此使得动模6两端进行同步滑动,从而使得动模6滑入移动座4中,当动模6滑动至与限位板19抵接时,驱动电机122停止运作,由此将动模6固定于移动座4上。
47.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