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缆挤出包胶生产设备及方法与流程-j9九游会真人

文档序号:35696315发布日期:2023-10-11 19:19阅读:9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线缆挤出包胶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线缆挤出包胶生产设备及方法。


背景技术:

2.电线是在金属单丝或多股金属芯线上包覆有塑料绝缘层的产品,电缆是在一束彼此绝缘的导线或不规则芯线上,包覆有塑料绝缘层的产品,用于生产电线的机头通常称挤压式包覆机头,用于生产电缆的机头通常称套管式包覆机头,电线电缆挤出成型过程:熔融塑料由机筒通过栅板进入机头,芯线由送线装置进入机头。熔料在机头内均匀地包覆在芯线上,在牵引装置作用下,经冷却、卷取为所需产品。
3.现有的线缆挤出包胶生产设备的使用方法存在以下缺点:1、不能实现自动检测冷气压力并自动补压,提高冷却速率,不能通过螺旋进料,提高进料的稳定性。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线缆挤出包胶生产设备及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缆挤出包胶生产设备及方法,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6.一种线缆挤出包胶生产设备,包括底座、包胶模具外壳和压力箱,所述底座的顶部两端分别焊接有端块a和端块b,所述端块a和端块b之间套设有包胶模具外壳且包胶模具外壳内贯穿有不锈钢内线管,所述底座的顶部一侧通过螺栓安装压力箱且压力箱的顶部通过螺钉安装电动充气泵,所述压力箱的一侧通过螺钉安装压力控制器且压力控制器的下端通过安装槽安装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底座的一侧焊接固定侧板且固定侧板的顶部焊接立板,所述立板的一侧通过安装板安装有进料电机且进料电机的输出轴连接螺旋进料杆,所述螺旋进料杆的外侧套设进料套筒且进料套筒与不锈钢内线管相连通,所述底座的端部通过固定端板安装绕线机,所述线缆挤出包胶生产设备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熔融的塑料包胶液从进料斗加入到进料套筒内,通过进料电机带动螺旋进料杆转动将包胶料输送到穿设有裸铜线的不锈钢内线管内;步骤2,接通电动充气泵对压力箱内充气加压并且利用半导体制冷片对压力箱内制冷降温,产生的冷气体进入包胶模具外壳和不锈钢内线管之间的夹层实现铜线包胶料的冷却;步骤3,冷却后带包胶料的铜线通过绕线机进行收卷。
7.进一步地,所述电动充气泵的输入端位于压力箱内,所述压力控制器的检测端和半导体制冷片的制冷端均位于压力箱内,所述压力控制器的输出端与电动充气泵的输入端通过导线构成电连接,当压力箱内的压力数值较低时且超过压力控制器的设定值时,压力控制器会自动控制电动充气泵进行加压工作,使冷气持续进入包胶模具外壳和不锈钢内线管之间的夹层。
8.进一步地,所述压力箱的输出端通过管道连接包胶模具外壳和不锈钢内线管之间
的夹层。
9.进一步地,所述包胶模具外壳的顶部一端通过螺钉安装有压力表且压力表的检测端位于包胶模具外壳和不锈钢内线管之间的夹层内,开启泄压管上的控制阀实现泄压,当压力箱内的压力数值较低时且超过压力控制器的设定值时,压力控制器会自动控制电动充气泵进行加压工作。
10.进一步地,所述包胶模具外壳的顶部另一端设置有泄压管且泄压管上设置有控制阀,所述泄压管连通包胶模具外壳和不锈钢内线管的夹层。
11.进一步地,所述进料电机的上端通过螺钉安装进料电机控制器且进料电机控制器的输出端与进料电机的输入端通过导线构成电连接,将熔融的塑料包胶液从进料斗加入到进料套筒内,通过进料电机带动螺旋进料杆转动将包胶料输送到穿设有裸铜线的不锈钢内线管内。
12.进一步地,所述进料套筒的顶部连通有进料斗。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4.1.本发明一种线缆挤出包胶生产设备,将熔融的塑料包胶液从进料斗加入到进料套筒内,通过进料电机带动螺旋进料杆转动将包胶料输送到穿设有裸铜线的不锈钢内线管内;接通电动充气泵对压力箱内充气加压并且利用半导体制冷片对压力箱内制冷降温,产生的冷气体进入包胶模具外壳和不锈钢内线管之间的夹层实现铜线包胶料的冷却;冷却后带包胶料的铜线通过绕线机进行收卷。
15.2.本发明一种线缆挤出包胶生产设备,利用包胶模具外壳顶部一端的压力表便于检测包胶模具外壳和不锈钢内线管之间的中空夹层内压力数值,便于人员知晓,当铜线外侧包胶实现冷却后,开启泄压管上的控制阀实现泄压,当压力箱内的压力数值较低时且超过压力控制器的设定值时,压力控制器会自动控制电动充气泵进行加压工作,使冷气持续进入包胶模具外壳和不锈钢内线管之间的夹层,利用进料电机控制器自动控制进料电机的转速,控制熔融包胶料的输送速率,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发明一种线缆挤出包胶生产设备及方法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发明一种线缆挤出包胶生产设备及方法的侧视图。
18.图3为本发明一种线缆挤出包胶生产设备及方法的螺旋进料杆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进料电机;2、进料电机控制器;3、进料斗;4、进料套筒;5、端块a;6、压力表;7、包胶模具外壳;8、电动充气泵;9、压力箱;10、控制阀;11、泄压管;12、端块b;13、不锈钢内线管;14、绕线机;15、固定端板;16、底座;17、固定侧板;18、立板;19、压力控制器;20、半导体制冷片;21、螺旋进料杆。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21.如图1-3所示,一种线缆挤出包胶生产设备,包括底座16、包胶模具外壳7和压力箱9,所述底座16的顶部两端分别焊接有端块a5和端块b12,所述端块a5和端块b12之间套设有
包胶模具外壳7且包胶模具外壳7内贯穿有不锈钢内线管13,所述底座16的顶部一侧通过螺栓安装压力箱9且压力箱9的顶部通过螺钉安装电动充气泵8,所述压力箱9的一侧通过螺钉安装压力控制器19且压力控制器19的下端通过安装槽安装半导体制冷片20,所述底座16的一侧焊接固定侧板17且固定侧板17的顶部焊接立板18,所述立板18的一侧通过安装板安装有进料电机1且进料电机1的输出轴连接螺旋进料杆21,所述螺旋进料杆21的外侧套设进料套筒4且进料套筒4与不锈钢内线管13相连通,所述底座16的端部通过固定端板15安装绕线机14,所述线缆挤出包胶生产设备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熔融的塑料包胶液从进料斗3加入到进料套筒4内,通过进料电机1带动螺旋进料杆21转动将包胶料输送到穿设有裸铜线的不锈钢内线管13内;步骤2,接通电动充气泵8对压力箱9内充气加压并且利用半导体制冷片20对压力箱9内制冷降温,产生的冷气体进入包胶模具外壳7和不锈钢内线管13之间的夹层实现铜线包胶料的冷却;步骤3,冷却后带包胶料的铜线通过绕线机14进行收卷。
22.其中,所述电动充气泵8的输入端位于压力箱9内,所述压力控制器19的检测端和半导体制冷片20的制冷端均位于压力箱9内,所述压力控制器19的输出端与电动充气泵8的输入端通过导线构成电连接。
23.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当压力箱9内的压力数值较低时且超过压力控制器19的设定值时,压力控制器19会自动控制电动充气泵8进行加压工作,使冷气持续进入包胶模具外壳7和不锈钢内线管13之间的夹层。
24.其中,所述压力箱9的输出端通过管道连接包胶模具外壳7和不锈钢内线管13之间的夹层。
25.其中,所述包胶模具外壳7的顶部一端通过螺钉安装有压力表6且压力表6的检测端位于包胶模具外壳7和不锈钢内线管13之间的夹层内。
26.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利用包胶模具外壳7顶部一端的压力表6便于检测包胶模具外壳7和不锈钢内线管13之间的中空夹层内压力数值,便于人员知晓。
27.其中,所述包胶模具外壳7的顶部另一端设置有泄压管11且泄压管11上设置有控制阀10,所述泄压管11连通包胶模具外壳7和不锈钢内线管13的夹层。
28.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开启泄压管11上的控制阀10实现泄压,当压力箱9内的压力数值较低时且超过压力控制器19的设定值时,压力控制器19会自动控制电动充气泵8进行加压工作。
29.其中,所述进料电机1的上端通过螺钉安装进料电机控制器2且进料电机控制器2的输出端与进料电机1的输入端通过导线构成电连接。
30.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利用进料电机控制器2自动控制进料电机1的转速,控制熔融包胶料的输送速率,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31.其中,所述进料套筒4的顶部连通有进料斗3。
32.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将熔融的塑料包胶液从进料斗3加入到进料套筒4内,通过进料电机1带动螺旋进料杆21转动将包胶料输送到穿设有裸铜线的不锈钢内线管13内。
33.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为一种线缆挤出包胶生产设备及方法,工作时,将熔融的塑料包胶液从进料斗3加入到进料套筒4内,通过进料电机1带动螺旋进料杆21转动将包胶料输送到穿设有裸铜线的不锈钢内线管13内;接通电动充气泵8对压力箱9内充气加压并且利
用半导体制冷片20对压力箱9内制冷降温,产生的冷气体进入包胶模具外壳7和不锈钢内线管13之间的夹层实现铜线包胶料的冷却;冷却后带包胶料的铜线通过绕线机14进行收卷,利用包胶模具外壳7顶部一端的压力表6便于检测包胶模具外壳7和不锈钢内线管13之间的中空夹层内压力数值,便于人员知晓,当铜线外侧包胶实现冷却后,开启泄压管11上的控制阀10实现泄压,当压力箱9内的压力数值较低时且超过压力控制器19的设定值时,压力控制器19会自动控制电动充气泵8进行加压工作,使冷气持续进入包胶模具外壳7和不锈钢内线管13之间的夹层,利用进料电机控制器2自动控制进料电机1的转速,控制熔融包胶料的输送速率,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34.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35.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
36.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