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断路器升降运载装置的制作方法-j9九游会真人

文档序号:35756493发布日期:2023-10-16 21:36阅读:12来源:国知局


1.本技术涉及断路器转运车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断路器升降运载装置。


背景技术:

2.断路器是配电网中一种重要的保护电器,断路器一般放置于配电柜内部。在将断路器从配电柜中取出,或将断路器放入配电柜时,一般会使用到运载装置,也叫断路器转运车。
3.目前,相关技术公开一种断路器转运车,包括底座和位于底座上方的承载座。底座的顶面设置有多根螺杆,螺杆螺纹穿设于底座,螺杆的顶端转动插接于承载座的底面。在需要将断路器从配电柜取出时,将断路器转运车移动到配电柜。之后转动螺杆,从而调整承载座的高度,让承载座的顶面与配电柜中的断路器的底侧齐平。然后将断路器从配电柜中拉出落入承载座,从而将断路器从配电柜中取出。在需要将断路器放入配电柜时,将断路器从承载座推入配电柜内部,从而将断路器放入配电柜内部。
4.针对上述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在转动螺杆调整承载座高度时,每根螺杆的转动角度可能存在差距,从而使承载座的顶面倾斜。之后将断路器放置于承载座顶面进行运输时,断路器可能从承载座的顶面滑落。而为了让承载座的顶面保持平整,转动螺杆调整承载座高度时,还需要保持每根螺杆的转动角度一致,从而增大调整承载座高度的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方便调整承载座高度,本技术提供一种断路器升降运载装置。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断路器升降运载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断路器升降运载装置,包括底座和位于底座上方的承载座,所述底座的底面安装有万向轮,所述底座与承载座之间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轴管,所述轴管转动安装有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朝相反方向转动,所述第一连接臂的一端与底座的顶面铰接,所述第一连接臂的另一端滑移安装于承载座的底面,所述第二连接臂的一端滑移安装于底座的顶侧,所述第二连接臂的另一端铰接于承载座的底面,所述连接管设置有第一条板,所述第一条板靠近连接管的一面安装有第一滑移杆,所述第一滑移杆沿水平方向滑移贯穿连接管,所述轴管和第一滑移杆之间设置有第一锁止机构,所述第一锁止机构用于限制或放开第一滑移杆沿水平方向滑移,所述第一条板的端部位于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的一个夹角。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推动底座,底座通过万向轮在地面滑移,从而将底座移动到配电柜。之后拉动承载座向上移动,让承载座的顶面与配电柜内部的断路器底侧齐平。且承载座在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支撑下保持齐平,从而方便调整承载座高度。在承载座的顶面与配电柜内部的断路器底侧齐平时,将第一滑移杆沿水平方向穿过连接管,推动第一条板紧抵于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在第一条板紧抵于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后,启动第一锁止机构限制第一滑移杆滑移,从而降低承载座受到挤压自动下降的情况出现。
8.可选的,所述第一锁止机构包括手柄、螺杆和第一压块,所述螺杆的一端与手柄固定连接,所述螺杆的另一端转动插接于第一压块,所述螺杆螺纹穿设于轴管,所述手柄位于轴管远离连接管的一端,所述第一压块位于连接管内部,所述第一压块的周侧抵贴于连接管的内壁,所述第一压块远离螺杆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压槽,所述第一压槽用于供第一滑移杆进入。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条板紧抵于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后,转动手柄,手柄带动螺杆在轴管中转动。螺杆推动第一压块向第一滑移杆移动。之后第一滑移杆进入第一压槽内部。通过第一压槽的内壁与第一滑移杆的杆身紧抵,从而起到限制第一滑移杆滑移的作用。在需要移动第一条板时,转动手柄,让第一压块远离第一滑移杆,从而方便移动第一条板,让第一条板紧抵于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
10.可选的,所述第一滑移杆的杆身与第一压槽的内壁均设置有防滑纹,所述连接管的管壁固定安装有导向套筒,所述导向套筒与连接管的内部连通,所述导向套筒套设于第一滑移杆。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滑纹增大第一压槽的内壁与第一滑移杆的杆身之间的摩擦力,从而降低第一滑移杆的杆身与第一压槽的内壁相互紧抵时,第一滑移杆滑移的情况出现。导向套筒用于支撑第一滑移杆,从而降低第一滑移杆上的防滑纹与连接管的管壁卡接的情况出现。
12.可选的,所述螺杆远离手柄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转动块,所述第一压块靠近手柄的一面开设有供转动块转动放置的转动槽,所述第一压块沿转动槽的槽口固定安装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用于限制转动块从转动槽移出。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螺杆转动沿轴管的长度方向移动时,螺杆通过转动块、限位环和转动槽配合,从而方便第一压块随螺杆移动,且降低第一压块随螺杆转动的情况出现。
14.可选的,所述第一压块设置有第二压块,所述第一压块远离螺杆的一侧开设有第一燕尾槽,所述第二压块固定安装有第一燕尾块,所述第一燕尾块滑移设置于第一燕尾槽,所述第二压块靠近第二滑移杆的一侧开设有供第一滑移杆进入的第二压槽,所述连接管与第二压块之间设置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第二压块靠近或远离第一滑移杆。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压槽挤压第一滑移杆后,驱动组件驱动第二压块向第一滑移杆移动,从而使第二压槽的内壁挤压第一滑移杆的杆身,进而限制第一滑移杆滑移。在第一压块离开第一滑移杆时,驱动组件驱动第二压块远离第一滑移杆,从而方便松开第一滑移杆,进而方便第一滑移杆滑移。
16.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连接杆和第二燕尾块,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固定安装于连接管的内壁,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第二燕尾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压块远离第一滑移杆的一侧开设有供第二燕尾块滑移的第二燕尾槽,所述第二燕尾槽沿连接管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燕尾槽的内顶壁和内底壁均由靠近第一压块的一端至另一端逐渐远离连接管的内壁呈倾斜设置。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螺杆推动第一压块向第一滑移杆移动时,第二燕尾块挤压第二燕尾槽的内底壁,从而使第二压块靠近第一滑移杆,进而方便第一压槽的内壁和第二压槽的内壁一起挤压第一滑移杆的杆身。在螺杆拉动第一压块远离第一滑移杆时,第
二燕尾块挤压第二燕尾槽的内顶壁,从而使第二压块远离第一滑移杆移动,进而方便第一压块与第二压块一起远离第一滑移杆移动。
18.可选的,所述连接管设置有第二条板,所述第二条板靠近连接管的一面固定安装有第二滑移杆,所述第二滑移杆沿高度方向滑移贯穿连接管,所述第二条板的端部位于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的一个夹角,所述连接管设置有第二锁止机构,所述第二锁止机构用于限制或放开第二滑移杆沿高度方向滑移。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条板沿高度方向滑移,让第二条板抵紧于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的一个夹角。且第一条板和第二条板所在的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的夹角相邻。通过第一条板限制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转动,从而有利于限制承载座下降。通过第二条板限制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转动,从而有利于限制承载座上升。
20.可选的,所述第二锁止机构包括连接块、弹性件和第三压块,所述连接块固定安装于第二压块远离第一压块的一侧,所述连接块开设有供第二滑移杆滑移穿设的滑口,所述第三压块通过弹性件安装于滑口靠近第二压块一端的内壁。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螺杆推动第一压块向第一滑移杆移动时,第一压块通过第二压块带动连接块一起移动。之后弹性件紧抵于第二滑移杆,从而起到限制第二滑移杆沿高度方向滑移的作用。在螺杆拉动第一压块远离第一滑移杆时,第一压块通过第二压块带动连接块一起移动。之后弹性件松开第二滑移杆,从而方便第二滑移杆沿高度方向滑移。
22.可选的,所述承载座的顶面相对设置有两个限位板,所述承载座安装有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用于驱动两个限位板相互靠近或远离。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断路器的宽度,通过移动机构调整两个限位板的间距,从而方便两个限位板将断路器夹紧在承载座上,降低断路器在承载座上滑移的情况出现。
24.可选的,所述移动机构第一滑块、第二滑块、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所述第一滑块固定安装于一个所述限位板的底侧,所述第二滑块固定安装于另一个所述限位板的底侧,所述承载座的顶面开设有供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滑移的滑槽,所述第一丝杆的一端转动插接于滑槽一端的内壁,所述第一丝杆的另一端与第二丝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丝杆的另一端转动插接于滑槽另一端的内壁,所述第一丝杆螺纹贯穿第一滑块,所述第二丝杆螺纹贯穿第二滑块,所述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的螺纹方向相反。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第一丝杆,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均与滑槽的内壁卡接无法转动,从而使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相互靠近或远离,进而方便调整两个限位板之间的距离。
2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根据断路器的位置,向上拉动承载座,让承载座的顶面与断路器的底侧齐平,之后将第一滑移杆沿水平方向插入连接管,然后推动第一条板移动紧抵于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从而限制承载座下降,进而方便调整承载座的高度,在承载座的高度调整完成后,让第一锁止机构限制第一滑移杆移动,从而方便承载座支撑断路器;断路器放置于承载座顶面时,移动机构调整两个限位板之间的距离,让两个限位板夹紧断路器,从而降低断路器从承载座滑落的情况出现。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安装于轴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条板、第二条板和连接管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在a-a处的剖视图;图5是图4在a处的放大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锁止机构的爆炸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条板、第二条板和连接管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锁止机构的爆炸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限位板和移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8.附图标记说明:1、底座;2、承载座;3、万向轮;4、连接管;5、轴管;6、第一连接臂;7、第二连接臂;8、连接座;9、第一条板;10、第二条板;11、第一滑移杆;12、第二滑移杆;13、第一锁止机构;131、手柄;132、螺杆;133、第一压块;14、第二锁止机构;141、连接块;142、弹性件;143、第三压块;15、第一压槽;16、第二压槽;17、转动块;18、转动槽;19、限位环;20、第二压块;21、第一燕尾槽;22、第二燕尾槽;23、第一燕尾块;24、滑口;25、驱动组件;251、连接杆;252、第二燕尾块;26、导向套筒;27、限位板;28、移动机构;281、第一滑块;282、第二滑块;283、第一丝杆;284、第二丝杆;29、滑槽;30、定位柱;31、挂钩。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附图1-附图9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0.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断路器升降运载装置。
31.参照图1,一种断路器升降运载装置,包括底座1和位于底座1上方的承载座2。底座1的底侧固定安装有万向轮3,通过万向轮3供底座1在地上移动,从而方便推动运载装置移动到放置有断路器的配电柜。
32.参照图1、图2,底座1与承载座2之间设置有连接管4,连接管4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轴管5。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连接管4为方管,轴管5为圆管。轴管5设置有第一连接臂6和第二连接臂7。轴管5转动贯穿第一连接臂6的中部和第二连接臂7的中部,从而方便第一连接臂6和第二连接臂7以轴管5为轴转动。且第一连接臂6和第二连接臂7无法沿轴管5的长度方向滑移。
33.参照图1、图2,第一连接臂6的两端和第二连接臂7的两端均铰接有连接座8,位于第一连接臂6的一端的连接座8固定安装于底座1的顶面,位于第一连接臂6的另一端的连接座8滑移安装于承载座2的底面。位于第二连接臂7的一端的连接座8固定安装于承载座2的底面,位于第二连接臂7的另一端的连接座8滑移安装于底座1的顶面。
34.在将运载装置移动到放置有断路器的配电柜时,拉动承载座2向上或向下移动,让承载座2的顶面与断路器的底侧齐平,第一连接臂6和第二连接臂7会以轴管5为轴朝向相反方向转动,从而方便调整承载座2高度。
35.参照图3,连接管4设置有第一条板9和第二条板10,第一条板9位于连接管4的一侧。第二条板10位于连接管4的上方或下方,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二条板10位于连接管4的上方。
36.参照图2、图3,第一条板9靠近连接管4的一面固定安装有第一滑移杆11,第二条板10靠近连接管4的一面固定安装有第二滑移杆12。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滑移杆11和第二滑移杆12均有两根,且两根第二滑移杆12均位于两根第一滑移杆11之间。第一滑移杆11沿水平方向滑移贯穿连接管4,第二滑移杆12沿高度方向滑移贯穿连接管4。第一条板9的端部位于第一连接臂6和第二连接臂7的一个夹角,第二条板10的端部位于第一连接臂6和第二连接臂7的一个夹角。第一条板9和第二条板10所在夹角相邻。
37.在调整完承载座2的高度后,让第一滑移杆11和第二滑移杆12穿过连接管4。之后推动第一条板9和第二条板10移动,让第一条板9紧抵于第一连接臂6和第二连接臂7的一个夹角内壁,第二条板10紧抵于第一连接臂6和第二连接臂7的另一个夹角内壁。通过第一条板9和第二条板10限制第一连接臂6和第二连接臂7转动,从而方便承载座2支撑断路器,降低承载座2受到断路器的挤压下降的情况出现。
38.参照图3、图4、图5,轴管5与第一滑移杆11之间设置有第一锁止机构13,第一锁止机构13包括手柄131、螺杆132和第一压块133。螺杆132的一端与手柄131固定连接,螺杆132的另一端转动插接于第一压块133。手柄131位于轴管5远离连接管4的一端,第一压块133位于连接管4的内壁,第一压块133的周侧壁抵贴于连接管4的内壁。螺杆132螺纹穿设于轴管5。第一压块133远离螺杆132的一侧开设有供第一滑移杆11进入的第一压槽15。
39.在第一条板9紧抵于第一连接臂6和第二连接臂7一个夹角的内壁时,转动手柄131,手柄131带动螺杆132转动,螺杆132推动第一压块133向第一滑移杆11移动。之后第一滑移杆11进入第一压槽15内部,通过第一压槽15的内壁紧抵于第一滑移杆11的杆身,从而有利于限制第一滑移杆11沿水平方向滑移,降低第一条板9受到第一连接臂6和第二连接臂7的挤压移动的情况出现。通过第一条板9紧抵第一连接臂6和第二连接臂7,从而降低承载座2受到断路器的挤压下降的情况出现。
40.参照图5、图6,螺杆132远离手柄13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转动块17,第一压块133靠近手柄131的一面开设有供转动块17转动放置的转动槽18。第一压块133沿转动槽18的槽口固定安装有限位环19。在转动螺杆132沿轴管5的长度方向移动时,通过转动块17在转动槽18内部转动,从而降低第一压块133随螺杆132转动的情况出现。然后通过转动块17挤压转动槽18的槽底,从而方便螺杆132推动第一压块133向第一滑移杆11移动。还有转动块17与限位环19相互卡接,从而方便螺杆132拉动第一压块133远离第一滑移杆11。
41.参照图5、图7,第一压块133设置有第二压块20,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每个第一压块133对应两个第二压块20,且一个第二压块20位于第一滑移杆11的上方,另一个第二压块20位于第一滑移杆11的下方。
42.参照图5、图8,第一压块133远离螺杆132的一侧开设有第一燕尾槽21。第二压块20固定安装有第一燕尾块23,第一燕尾块23滑移设置于第一燕尾槽21。通过第一燕尾块23在第一燕尾槽21中滑移,从而实现第二压块20靠近或远离第一滑移杆11。
43.参照图5、图8,第二压块20靠近第一滑移杆11的一侧开设有供第一滑移杆11进入的第二压槽16,在第二压块20向第一滑移杆11移动时,第一滑移杆11进入第二压槽16内部。通过第二压槽16的内壁挤压第一滑移杆11的杆身,从而起到限制第一滑移杆11滑移的作用。在第二压块20远离第一滑移杆11时,第一滑移杆11从第二压槽16滑出,从而方便推动第一条板9沿水平方向移动。
44.第二压块20沿第二压槽16的槽口边缘设置有倒角,从而方便第一滑移杆11进出第二压槽16。
45.参照图5、图8,连接管4与第二压块20之间设置有驱动组件25,驱动组件25包括连接杆251和第二燕尾块252。连接杆251的一端固定安装于连接管4的内壁,连接杆251的另一端与第二燕尾块252固定连接。第二压块20远离第一滑移杆11的一侧开设有供第二燕尾块252滑移的第二燕尾槽22,第二燕尾槽22沿连接管4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二燕尾槽22的内顶壁和内底壁均由靠近第一压块133的一端至另一端逐渐远离连接管4的内壁呈倾斜设置。
46.在转动螺杆132带动第一压块133靠近第一滑移杆11时,第二压块20随第一压块133移动,从而使第二燕尾块252在第二燕尾槽22内部滑移。第二燕尾块252挤压第二燕尾槽22的内底壁,从而使第二压块20向第一滑移杆11移动,进而方便第一压块133和第二压块20一起靠近第一滑移杆11。
47.在转动螺杆132带动第一压块133远离第一滑移杆11时,第二压块20随第一压块133移动,从而使第二燕尾块252在第二燕尾槽22内部滑移。第二燕尾块252挤压第二燕尾槽22的内顶壁,从而使第二压块20远离第一滑移杆11移动,进而方便第一压块133和第二压块20一起远离第一滑移杆11。
48.参照图5、图8,连接管4设置有第二锁止机构14,第二锁止机构14包括连接块141、弹性件142和第三压块143。连接块141固定安装于第二压块20远离第一压块133的一侧,连接块141开设有供第二滑移杆12滑移穿设的滑口24。第三压块143通过弹性件142安装于滑口24靠近第二压块20一端的内壁。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弹性件142为弹簧和导向杆配合,弹性件142用于驱动第三压块143向第二滑移杆12移动。
49.在螺杆132推动第一压块133靠近第一滑移杆11时,第一压块133通过第二压块20推动连接块141一起移动,从而使第三压块143逐渐压紧第二滑移杆12。通过第三压块143压紧第二滑移杆12,从而起到限制第二滑移杆12滑移的作用,进而有利于第二条板10保持固定。通过第二条板10紧抵于第一连接臂6和第二连接臂7时保持固定,从而降低承载座2向上移动的情况出现。
50.第一滑移杆11的杆身、第二滑移杆12的杆身、第一压槽15的内壁、第二压槽16的内壁和第三压块143远离弹性件142的一侧均具有防滑纹,从而提高第一锁止机构13对第一滑移杆11的限制作用,第二锁止机构14对第二滑移杆12的限制作用。
51.参照图5,第一滑移杆11和第二滑移杆12均套设有导向套筒26,导向套筒26的一端与连接管4的外壁固定连接,导向套筒26与连接管4内部连通。通过导向套筒26支撑第一滑移杆11和第二滑移杆12,从而降低第一滑移杆11和第二滑移杆12上的防滑纹与连接管4的管壁卡接的情况出现。
52.参照图1、图9,承载座2的顶面相对设置有两个限位板27,承载座2安装有移动机构28。移动机构28第一滑块281、第二滑块282、第一丝杆283和第二丝杆284。第一滑块281固定安装于一个限位板27的底侧,第二滑块282固定安装于另一个限位板27的底侧。承载座2的顶面开设有供第一滑块281和第二滑块282滑移的滑槽29,第一丝杆283的一端转动插接于滑槽29一端的内壁。第一丝杆283的另一端与第二丝杆284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丝杆284的另一端转动插接于滑槽29另一端的内壁。第一丝杆283螺纹贯穿第一滑块281,第二丝杆284螺纹贯穿第二滑块282,第一丝杆283和第二丝杆284的螺纹方向相反。
53.转动第一丝杆283,第一滑块281和第二滑块282均与滑槽29的内壁卡接,从而使第一滑块281和第二滑块282在滑槽29内部朝向相反的方向移动,进而方便调整两个限位板27之间的距离。在断路器放置于承载座2时,转动第一丝杆283,让两个限位板27夹紧断路器,从而降低断路器从承载座2滑落的情况出现。
54.参照图1,承载座2的周侧壁固定安装有定位柱30,通过定位柱30插入配电柜原有的定位孔中,从而方便调整承载座2的顶面与断路器的底侧齐平。承载座2还滑移安装有挂钩31。在定位柱30插入配电柜原有的定位孔中,移动挂钩31钩住配电柜,从而降低运载装置通过万向轮3移动的情况出现。
55.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断路器升降运载装置的实施原理为:在需要将断路器从配电柜取下时,推动运载装置移动到配电柜。然后向上拉动承载座2,让定位柱30插入配电柜原有的定位孔,还有挂钩31钩住配电柜,从而使承载座2的顶面与断路器的底侧齐平。
56.之后第一滑移杆11沿水平方向插入连接管4,第二滑移杆12沿高度方向插入滑移杆。推动第一条板9和第二条板10向连接管4移动,让第一条板9紧抵于第一连接臂6和第二连接臂7,第二条板10紧抵于第一连接臂6和第二连接臂7。
57.然后转动手柄131,手柄131带动螺杆132转动,螺杆132推动第一压块133向第一滑移杆11移动,从而使第一压槽15的内壁紧抵于第一滑移杆11的杆身。在第一压槽15紧抵于第一滑移杆11的杆身时,第二燕尾块252挤压第二燕尾槽22的内底壁,从而使第二压块20下降,让第一滑移杆11也进入第二压槽16内部。通过第一压槽15的内壁和第二压槽16的内壁将第一滑移杆11压紧,从而限制第一滑移杆11滑移。通过限制第一滑移杆11滑移,从而使第一条板9保持紧抵于第一连接臂6和第二连接臂7,进而降低承载座2受到断路器的挤压后向下移动的情况出现。
58.在第一压块133紧抵于第一滑移杆11时,第一压块133通过第二压块20推动连接块141移动,从而使第三压块143紧抵于第二滑移杆12。通过第三压块143紧抵于第二滑移杆12,从而限制第二滑移杆12滑移。通过限制第二滑移杆12滑移,从而使第二条板10保持紧抵于第一连接臂6和第二连接臂7,进而降低承载座2受到向上的拉力后向上移动的情况出现。
59.在第一条板9和第二条板10保持固定后,将断路器从配电柜拉出落入承载座2上方。然后转动第一丝杆283,从而让两个限位板27夹紧断路器,从而完成将断路器从配电柜取出。在需要将断路器放回配电柜时,将断路器从承载座2推回配电柜内部。
60.在不需要使用运载装置,转动手柄131,让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远离第一滑移杆11,第三压块143松开第二滑移杆12。然后将第一滑移杆11和第二滑移杆12从连接管4取出。之后向下挤压承载,从而降低运载装置的高度,进而方便收纳运载装置。
61.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