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设备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冷烫印刷装置。
背景技术:
2.冷烫是印刷工艺技术的一种,利用专用胶水(油墨)将冷烫电化铝除基层以外的其他部分粘附在承印物表面,从而实现烫印的效果。
3.申请号为:cn202122244991.6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新型商标印刷机冷烫装置,其包括底座,底座的一端一侧设置有两个左安装板,底座的一端另一侧设置有两个右安装板,两个左安装板和两个右安装板之间共同设置有输送装置,后侧右安装板的一端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的一端设置有安装组件,底座的一端和另一端均设置有两个安装块,四个安装块的一端均开有上下穿通的安装孔,还设有冷烫压印辊和版辊。
4.由上述内容可知,现有的冷烫装置冷烫压印辊和版辊之间的距离是固定的,无法根据承印无的厚度进行调节,在对厚度较小的承印物进行冷烫时,冷烫膜上的图案无法完全转印到承印物上,冷烫质量差,次品率高。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样一种结构进行改善,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冷烫印刷装置,用于解决现有的冷烫装置冷烫压印辊和版辊之间的距离是固定的,无法根据承印无的厚度进行调节,在对厚度较小的承印物进行冷烫时,冷烫膜上的图案无法完全转印到承印物上,冷烫质量差,次品率高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用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7.一种冷烫印刷装置,其包括冷烫机构,还包括设置在冷烫机构输出端上的收卷机构,所述冷烫机构包括输送单元、冷烫单元、以及收放料单元,通过所述输送单元将承印品输送至所述冷烫单元,在加工完成后通过所述收卷机构对承印品进行收卷,所述冷烫单元包括冷烫压印辊、承压辊、第一电动缸、以及第二电动缸,所述承压辊设置在所述输出单元的输出端上,用于对承印品进行支撑,所述冷烫压印辊位于所述承压辊的正上方,所述冷烫压印辊的其中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动缸的输出轴连接,所述冷烫压印辊远离所述第一电动缸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动缸的输出轴连接,通过所述第一电动缸和所述第二电动缸可以驱动所述冷烫压印辊移动,从而适用对不同高度的承印品进行冷烫。
8.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冷烫单元的两侧均设置有用于检测承印品位置的光电传感器。
9.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输送单元包括输送机架、输送电机、主动辊、从动辊、以及输送带;
10.所述输送电机、主动辊和从动辊均安装在输送机架上,所述主动辊与所述输送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所述主动辊和所述从动辊之间通过所述输送带连接,通过所述输送电机驱动所述主动辊转动,进而通过所述输送带带动从动辊转动。
11.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收放料单元包括放料辊、收料辊、以及收料电机,所述放料辊用于安装冷烫膜,所述收料辊与所述收料电机的输出端连接,通过所述收料电机可以驱动收料辊转动对冷烫膜进行收卷。
12.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收卷机构包括收卷支架、引导辊、防皱单元、收卷辊、以及收卷电机,所述引导辊、防皱单元、收卷辊均安装在收卷支架上,所述引导辊设置在收卷支架靠近冷烫机构的一端上,所述收卷辊与所述收卷电机的输出端连接,用于将承印品卷到收卷辊上。
13.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皱单元包括转轴、连接臂、连接杆、防皱辊、伸缩杆,所述转轴安装在收卷支架上,所述转轴上安装有两个连接臂,两个所述连接臂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所述防皱辊套设在所述连接杆上,所述防皱辊位于收卷辊上方,用于抚平收卷辊上的承印品,所述伸缩杆设置在收卷支架上,所述伸缩杆远离收卷支架一端与连接臂连接,所述伸缩杆能够沿着自身长度方向伸缩移动,从而改变防皱辊与收卷辊的相对位置。
14.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冷烫单元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冷烫单元从左到右依次设置,其中一个冷烫单元的输出端与另一个冷烫单元的输入端连接,另一个冷烫单元的输出端与收卷机构的输入端连接。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6.1、冷烫压印辊与承压辊之间高度可调,冷烫单元包括冷烫压印辊、承压辊、第一电动缸、以及第二电动缸,冷烫压印辊位于所述承压辊的正上方,所述冷烫压印辊的其中一端与第一电动缸的输出轴连接,冷烫压印辊远离所述第一电动缸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动缸的输出轴连接,通过所述第一电动缸和所述第二电动缸可以驱动所述冷烫压印辊,从而适用对不同高度的承印品进行冷烫,保证冷烫质量,确保冷烫图案清晰,减少废品率。
17.2、承印品收卷防皱,设置有收卷机构,通过收卷辊对承印品进行收卷,承印品通过引导辊然后卷在收卷辊上,防皱辊将收卷辊上的承印品压平,避免承印品表面出现褶皱。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俯视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剖视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后视图。
22.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前视图。
23.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24.数字标号:冷烫压印辊1、承压辊2、第一电动缸3、第二电动缸4、输送机架5、输送电机6、主动辊7、从动辊8、输送带9、放料辊10、收料辊11、收料电机12、收卷支架13、引导辊14、防皱单元、收卷辊15、收卷电机16、转轴17、连接臂18、连接杆19、防皱辊20、伸缩杆21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
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实施例1
27.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冷烫印刷装置,其包括冷烫机构,以及设置在冷烫机构输出端上的收卷机构,冷烫机构包括输送单元、冷烫单元、以及收放料单元,承印品放置在输送单元上,通过输送单元将输送至冷烫单元,在加工完成通过收卷机构对承印品进行收卷。
28.冷烫单元用于对承印品进行冷烫,其包括冷烫压印辊1、承压辊2、第一电动缸3、以及第二电动缸4,承压辊2设置在输出单元的输出端上,用于对承印品进行支撑,冷烫压印辊1位于承压辊的正上方,冷烫压印辊1的其中一端与第一电动缸3的输出轴连接,冷烫压印辊1远离第一电动缸的一端与第二电动缸4的输出轴连接,通过第一电动缸3和第二电动缸4可以改变冷烫压印辊1的高度,从而适用于对不同厚度的承印品进行冷却,包装冷烫效果。冷烫单元的两侧均设置有光电传感器(图中未画出),通过光电传感器测定承印品的位置。
29.输送单元用于对承印品进行输送,其包括输送机架5、输送电机6、主动辊7、从动辊8、以及输送带9,输送电机6、主动辊7和从动辊8均安装在输送机架5上,主动辊7与输送电机6的输出端相连,主动辊7和从动辊8之间通过输送带9连接,启动输送电机6,驱动主动辊7转动,进而通过输送带9带动从动辊8转动,设置在主动辊7和从动辊8上的带动输送带往复移动,在本实施例中,输送电机为伺服电机。
30.收放料单元用以放置冷烫膜,并对冷烫膜进行放料,同时收卷冷烫后的废膜,其包括放料辊10、收料辊11、以及收料电机12,放料辊10用于安装冷烫膜,冷烫膜的一端固定在放料辊10上,冷烫膜的另一端经过冷烫单元的底部与收料辊固定在收料辊11上,收料辊11与收料电机12的输出端连接,启动收料电机12可以驱动收料辊11转动,进而将冷烫过后的废膜集中收卷。
31.收卷机构用于对加工后的承印品进行收卷,其包括收卷支架13、引导辊14、防皱单元、收卷辊15、以及收卷电机16,引导辊14、防皱单元、收卷辊15均安装在收卷支架13上,引导辊14设置在收卷支架13靠近冷烫机构的一端上,用于对加工完成后的承印品进行引导,收卷辊15与收卷电机16的输出端连接。
32.防皱单元包括转轴17、连接臂18、连接杆19、防皱辊20、伸缩杆21,转轴17安装在收卷支架13上,转轴17上安装有两个连接臂18,连接臂18能够围绕转轴17转动,两个连接臂18之间通过连接杆19连接,防皱辊20套设在连接杆上,防皱辊20位于收卷辊上方,用于抚平收卷辊上的承印品,伸缩杆21设置在收卷支架13上,伸缩杆21能够沿着自身长度方向伸缩移动,从而改变防皱辊与收卷辊的相对位置,伸缩杆21远离收卷支架一端与连接臂18连接。使用时启动收卷电机16驱动收卷辊15转动,对承印品进行收卷,承印品通过引导辊然后卷在收卷辊15上,防皱辊20将收卷辊上的承印品压平。
33.实施例2
34.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冷烫单元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冷烫单元从左到右依
次设置,其中一个冷烫单元的输出端与另一个冷烫单元的输入端连接,另一个冷烫单元的输出端与收卷机构的输入端连接,承印品经过第一冷烫单元的压合转印后,在第二冷烫单元上进行第二次压合转印,多次压合转印能够让冷烫膜上的图案充分完全的转印到承印品上,提高印刷质量,保证冷烫图案清晰可见,除上述设置外,其余设置均与实施例1相同,需要说明的是,冷却单元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增加或减少,图中的数量仅是为了便于解释说明,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5.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和原理如下:将承印品放置在输送单元的输入端上,接着启动输送电机6驱动主动辊7转动,带动输送带9上的承印品移动,当光电传感器检测到承印品时,启动第一电动缸3和第二电动缸4驱动冷烫压印辊1向下移动,将冷烫膜上的图案转印到承印品上,接着启动收料电机12,对废膜进行收卷,接着启动收卷电机16,加工完成的承印品被卷到收卷辊15上。
3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设置”、“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除了包含所列的那些要素,而且还可包含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
37.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