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双向扣的管夹。
背景技术:2.随着排放标准的升级,发动机喷油系统所需的压力越来越高,燃油泵及管路也需要更大的输油压力来满足系统要求,当一定压力和流量的燃油通过燃油泵输送到发动机油轨时会引起制动管路的振动,而且制动管路内部液体压力越高管路振动越明显。
3.目前,制动管与车身之间的通过管夹固定,例如一种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一种防振型制动管夹”,其公开号为“cn211423568u”,该一种防振型制动管夹包括管夹本体以及弹性垫,管夹本体一端形成有若干个上端敞口的第一保持孔,第一保持孔的孔壁上形成有卡台,第一保持孔的内孔壁上形成嵌口,弹性垫设置在所述第一保持孔内,弹性垫包括上端敞口的主管孔,弹性垫设有和卡台相配合的卡头、和嵌口相配合的柱塞。
4.但现有技术中存在一下缺陷:管夹本体与盖板单单只通过一侧的单个卡扣卡接,导致在振动幅度较高的场景时,容易导致管夹本体与盖板脱离,失去对制动管的限位,最终在振动中制动管会从管夹中脱离,造成制动管的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5.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具有双向扣的管夹。
6.本实用新型就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7.一种具有双向扣的管夹,包括主体及盖板,所述主体上形成有至少一个管路固定座,所述主体一侧与盖板转动连接,另一侧设有相邻设置的第一倒勾和第一卡台,所述盖板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倒勾和第一卡台卡接配合的第二倒勾和第二卡台,以使所述盖板盖设在主体上且与所述管路固定座抵接。
8.优选的,所述第一倒勾和第一卡台等分设置在主体上,所述第二倒勾和第二卡台等分设置在盖板上。通过以上改进,第一倒勾和第一卡台卡接固定,第二倒勾和第二卡台卡接固定,且等分相对卡接,使主体跟盖板卡接更加稳定,进一步提高了对制动管的固定性。
9.优选的,所述主体与盖板转动连接一侧设有第三卡扣,所述盖板上设有与第三卡扣卡接配合的第三倒勾。通过以上改进,当第一倒勾和第一卡台卡接固定,第二倒勾和第二卡台卡接固定时,第三卡扣和第三倒勾也形成卡接,进一步要提高了盖板与主体卡接的稳定性。
10.优选的,所述盖板上设有与管路固定座卡接的卡接槽。通过以上改进,盖板上的卡接槽将管路固定座的外周抵接,进一步保证了管路固定座对制动管夹持的稳定性。
11.优选的,所述主体上设有两个管路固定座,且所述管路固定座直径不同。通过以上改进,主体内可固定不同管径的制动管,提高了管夹的使用范围,且更加便于使用。
12.优选的,所述管夹还包括减振垫,所述管路固定座周侧设有嵌槽,所述减振垫嵌设在嵌槽内。通过以上改进,减振垫与制动管抵接,对制动管进行吸能,避免制动管产生振动,
管路固定座。
13.优选的,所述减振垫沿管路固定座径向均布有凸筋。通过以上改进,凸筋对制动管外周大面积抵接,进一步提高了制动管在管路固定座内的稳定性,保证制动管不会脱离管路固定座。
14.优选的,所述第一倒勾和第一卡台之间设有加强筋。通过以上改进,增加了第一倒勾和第二卡台之间的结构强度,第一倒勾、第一卡台和第二倒勾、第二卡台卡接时更加稳定,不容易脱离。
15.优选的,所述主体为注塑件,所述减振垫为嵌设在主体上的二次注塑件。通过以上改进,使减振垫更加稳定的设置在主体上,保证制动管振动不会导致减振垫脱离。
16.优选的,所述主体与盖板成一体化设置。通过以上改进,提高了主体与盖板之间的连接的稳定性,且更加便于使用,提高了工作效率。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8.1、通过在主体上设置相邻的第一倒勾和第一卡台,盖板上设置与第一倒勾和第一卡台卡接配合的第二倒勾和第二卡台,盖板盖设在主体上且与管路固定座抵接,利用方向相对的双向扣对主体和盖板进行卡接,大幅度提高了卡接的稳定性,避免在振动时主体与盖板脱离,导致制动管脱离;
19.2、通过在主体上设置与管路固定座卡接的卡接槽,进一步提高了制动管固定性对制动管的固定,对管路固定座进行了限位,避免制动管脱离管路固定座,且大幅度减少了制动管的振动幅度;
20.3、通过在主体和盖板连接部位设置第三倒勾和第三卡台,进一步提高了盖板与主体卡接的稳定性,避免在振动过程中,盖板与主体脱离;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的轴侧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的主视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的仰视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主体与盖板打开的的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主体与减振垫配合的的爆炸图;
26.图中:1、主体;2、盖板;3、管路固定座;4、减振垫;101、第一倒勾;102、第一卡台;103、第二倒勾;104、第二卡台;105、第三倒勾;106、第三卡台;201、卡接槽;202、嵌槽;203、凸筋;204、螺纹孔;205、加强筋;206、嵌条;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应当理解尽管在本文中出现了术语上、中、下、顶端、一端等以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被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元件彼此区分开以便于理解,而不是用于定
义任何方向或顺序上的限制。
29.如图1-5所示,一种具有双向扣的管夹,包括主体1及盖板2,主体1上形成有管路固定座3,主体1一侧与盖板2转动连接,另一侧设有第一倒勾101和第一卡台102,盖板2上形成有与第一倒勾101和第一卡台102卡接配合的第二倒勾103和第二卡台104,以使盖板2盖设在主体1上且与管路固定座3抵接。
30.作为对本实施例中主体1与盖板2配合的进一步解释,主体1一侧与盖板2一侧转动连接,主体1的另一侧设有第一倒勾101和第一卡台102,盖板2的另一侧上形成有与第一倒勾101和第一卡台102卡接配合的第二倒勾103和第二卡台104,第一倒勾101和第一卡台102、第二倒勾103和第二卡台104形成双向扣,将盖板2固定盖设在主体1上,大幅度提高了卡接的稳定性,避免在振动时主体1与盖板2脱离,导致制动管从制动管固定器中脱离。
31.作为可选的,本实施例中第一倒勾101和第一卡台102等分设置在主体1上,第二倒勾103和第二卡台104等分设置在盖板2上,第一倒勾101和第一卡台102卡接固定,第二倒勾103和第二卡台104卡接固定,且等分相对卡接,使主体1跟盖板2卡接更加稳定,进一步提高了对制动管的固定性。
32.进一步的,第一倒勾101和第一卡台102之间设有加强筋205,加强筋205从主体延伸至第一倒勾101和第一卡台102,其中,第一倒勾101呈斜向设置的弧形且与第一卡台102轮廓贴合,加强筋202补偿第一倒勾101与第一卡台102之间的间隙,并支撑第一倒勾101保持外形,且加强筋205关于第二倒勾104与第一卡台102配合面延伸至主体,以保证103第二倒勾103和第二卡台104的稳定性,提高了整体的结构强度,不易变形,使得第一倒勾101和第一卡台102和第二倒勾103和第二卡台104卡接配合时更加不容易脱离。
33.主体1与盖板2转动连接一侧设有第三卡台106,盖板2上设有与第三卡扣卡接配合的第三倒勾105,当盖板2与主体1的一侧的双向夹卡接固定时,主体1与盖板2连接部位的第三卡台106与第三倒钩进行卡接,进一步要提高了盖板2与主体1卡接的稳定性。
34.优选的,盖板2上设有与管路固定座3卡接的卡接槽201,卡接槽201与管路固定座3外周抵接并对管路固定座3进行挤压,降低了管路固定座3的振动幅度,进一步保证了管路固定座3对制动管夹持的稳定性。
35.作为可选的,主体1上设有两个管路固定座3,也可以是更多个管路固定座3,且管路固定座3直径不同,使得一个管夹可固定多种不同管径的制动管,增加了制动管的使用范围,且在工作中使用更加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
36.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管夹内设有减振垫4,管路固定座3周侧设有嵌槽202,减振垫4嵌设在嵌槽202内,制动管固定在减振垫4中间,减振垫4对振动吸能,减少了制动管的偏移,避免制动管脱离管路固定座3。
37.进一步的,减振垫4上形成有嵌条206,减振垫4顶部两侧设有两根嵌条206嵌入在嵌槽202内,减振垫4底部形成有一根嵌条206嵌入在嵌槽202内,主体1为注塑件,减振垫4为嵌设在主体1上的二次注塑件,嵌条206将减振垫4两端闭合,使减振垫4无法脱离管路固定座3的嵌槽,且更加稳定的设置在主体1上,保证制动管振动不会导致减振垫4脱离。
38.进一步的,减振垫4沿管路固定座3径向均布有凸筋203,凸筋203与制动管周侧抵接,大幅度降低了制动管的振幅,使其稳定固定在管路固定座3内。
39.优选的,主体1底部设有螺纹孔204,可通过主体1底部的螺纹孔204对管夹进行固
定,更加便于使用,提高了工作效率。
40.优选的,主体1与盖板2成一体化设置,提高了主体1与盖板2之间的连接的稳定性,且更加便于使用,提高了工作效率。
41.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