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园林吹风机的制作方法-j9九游会真人

文档序号:34956135发布日期:2023-07-29 14:00阅读:4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园林工具,特别是涉及到园林吹风机。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园林吹风机是一种常用的园林工具,在工作时能帮助用户利用气流清理花园中的落叶,其用电机作为驱动装置,通过风叶高速旋转在风道中产生涡流。该园林吹风机一类是通常使用的电鼓风机,即使用离心式涡轮机,此类鼓风机尤其具有在运行中有非常大的噪音(通常》100db)以及大的重量(通常》4.5kg)的缺陷;另一类是轴流式风机,如一专利申请号为cn202010228804.2(申请公布号为cn111749476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吹风机装置》其吹风机装置包括有吹风机和为吹风机供电的电源组件,其中吹风机包括有壳体机构,该壳体机构包括有握持部和具有轴线的风筒,其中在风筒内设置有电机和风扇,现有的吹风装置的设计典型如上述风扇是与电机的动力输出端直接相连,其在产生高风速的同时伴随着的是大电流的产生,从而导致电机温度比较高,并从图1可以看出,沿着气流的流动方向,风扇位于电机的下游并不起到任何使电机产生的热量消散的作用;为此若在现有吹风机安装一个风叶时,电机温度高,不能提升风速;而若是吹风机安装两个风叶时,则工作电流大,工作时间短,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希望能以有效的方式处理电机热量的同时还能提高工作时长。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能减少电机热量影响并降低工作噪音的园林吹风机。
4.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园林吹风机,包括有机体,所述机体包括有供空气进入的进风段、供空气流出的出风段以及位于进风段和出风段之间并使空气自进风段向出风段流动的作用段,其特征在于:所述作用段包括有:
5.壳体,位于所述作用段的中央,具有与进风段流体连通的进风口和与出风段流体连通的出风口;
6.第一风叶,在所述壳体内并邻近进风口设置,所述壳体内限定出第一空气流道;
7.动力部,沿空气的流动方向,位于所述壳体于风机的下游处,该动力部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风叶相连;
8.第二风叶,在所述壳体外并位于第一风叶的下游处并邻近所述出风口设置,所述壳体与所述作用段之间共同限定出第二空气流道;
9.所述壳体、与位于壳体内的第一风叶、与位于壳体外的第二风叶以及所述动力部形成相对于作用段独立的一整体部件。
10.进一步地,所述作用段还包括有用于供所述动力部安装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设于所述壳体之出风口的下游,并且所述安装座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有间隙,该间隙使得第一空气流道和第二空气流道相流体连通。其中壳体内腔限定了第一空气流道以作为动力部
的散热通道,而第二空气流道则作为独立于第一空气流道的出风通道以供园林吹风机的吹风,这两个空气流道通过间隙连通,则能更快地加快动力部的散热;并且壳体内的热量部分转移至第二风叶所产生的第二空气流道中以确保最佳热平衡。
11.进一步地,所述作用段还包括有同轴设置在所述动力部下游并能避免空气流中湍流出现的空气导引体,并且所述空气导引体上开设有供空气流出的流出口。该流出口与第一空气流道和/或第二空气流道均连通,能使无论是散热或是出风流道均能避免湍流。
12.为了实现空气导引体作为作用段的局部,能设于进风段和出风段之间,从安装方式上考虑,优选地,所述空气导引体包括有轴向间隔布置的内筒体和外筒体,所述外筒体的两敞口部分别与所述安装座和所述出风段的端部连接,而所述内筒体的横截面则沿着空气的流动方向逐渐收窄,所述流出口设置在所述内筒体上。
13.进一步地,所述内筒体和外筒体通过至少两个沿径向延伸的第一连接筋连接,各个第一连接筋具备有与所述安装座相互卡合的卡合单元。
14.为了实现安装座与空气导引体的可拆卸连接,优选地,所述安装座也呈筒状结构,包括有筒状体和位于其中央的环形座,所述环形座靠近所述内筒体设置,并通过至少两个沿径向延伸的第二连接筋连接在筒状体上,各个第二连接筋和第一连接筋通过相互卡合的卡合单元连接一起,所述筒状体远离所述环形座的一端和/或所述环形座的内壁沿周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供紧固件穿设其上的紧固座。
15.为了方便实现动力部与安装座的安装,从装配结构简单的角度考虑,优选地,所述动力部包括有电机和电机支架,所述电机支架包括有供电机的动力输出端穿过的支架内筒、位于支架内筒末端并且外围大于所述支架内筒的支架圈以及由该支架内筒的筒壁沿径向延伸至支架圈的第三连接筋,所述第三连接筋上开设有与所述紧固座相匹配的安装孔,在紧固件紧配在安装孔和紧固座上的状态下,能将动力部和所述安装座安装在一起。
16.进一步地,各个第一连接筋之间形成有第一流通孔,各个所述第二连接筋之间形成有第二流通孔,而所述电机支架的各个第三连接筋之间形成有第三流通孔,第一流通孔、第二流通孔和第三流通孔分别与所述第一空气流道相流体连通。为了实现第一空气流道的散热,必须使第一风叶转动时产生的冷却空气流能顺畅地经过动力部流出以带走动力部的热量而给动力部散热,为此,空气导引体、安装座和电机支架均需要有供空气流流动的流通孔。
17.为了实现空气导引体与动力部的安装座的连接,优选地,所述外筒体相较内筒体沿轴向上更向所述安装座延伸,所述外筒体与所述安装座的筒状体的至少局部相套合,以形成二者的连接。
18.进一步地,所述外筒体和所述出风段的端部连接处设置有对空气流进行整流的整流器。整流器的作用在于:一、能使对第一空气流道和第二空气流道的空气流进行整流,最终于出风段流出;二、确保将第一风叶、第二风叶和动力部封装在一起的壳体所积累的一部分热能经过第一空气流道和/或第二空气流道向外移。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1、将壳体、与位于壳体内的第一风叶、与位于壳体外的第二风叶以及动力部形成相对于作用段独立的一整体部件,能保证动力部与第一风叶、第二风叶的理想定心,在保证同心度的同时还能减少第一风叶与壳体的游隙以提高空气动力学效率并减小震动值以降低噪音;2、将壳体、第一风叶和第二风叶注塑成
一体件,再直接与动力部的动力输出端连接,能避免传统分体的装配:先是在动力输出轴上压个金属轴套,再把第一风叶装在套轴上,最后再将第一风叶上锁螺母的三个繁琐步骤;3、将第一风叶作为动力部独立的用于散热的风叶,能提高动力部的散热性。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吹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吹风机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吹风机的剖视图(虚线箭头指示了第一空气流道和第二空气流道);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作用段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图4一个角度的爆炸图;
25.图6为图4另一个角度的爆炸图;
26.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空气导引体的结构示意图;
27.图8为图7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8.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29.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壳体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30.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机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31.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32.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安装座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34.如图1~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本实施例的园林吹风机的机体a包括有供空气进入的进风段1、供空气流出并整体呈柱形的出风段2以及位于进风段1和出风段2之间并使空气自进风段1向出风段2流动的作用段3,其中,作用段3包括有位于作用段3中央的壳体31,该壳体31具有与进风段1流体连通的进风口32和与出风段2流体连通的出风口33,而在壳体31内并邻近进风口32设置有第一风叶34,壳体31内限定出与第一风叶34流体连通以作为散热的第一空气流道35,而沿空气的流动方向,位于壳体31于风机的下游处设置有动力部36,该动力部36的动力输出端与第一风叶34相连,另外在壳体31外并位于第一风叶34的下游处并邻近出风口33设置有第二风叶37,该壳体31与作用段3之间共同限定出以作为出风的第二空气流道39,传统的第一风叶34与动力部36连接的安装步骤为:先是在动力输出轴上压个金属轴套,再把第一风叶34装在套轴上,最后再将第一风叶34上锁螺母的三个步骤,而改进后的壳体31、第一风叶34和第二风叶37注塑成一体件,则能直接与动力部36的动力输出端连接,不仅能避免传统分体的装配,还能保证动力部36与第一风叶34、第二风叶37的理想定心,在保证同心度的同时还能减少第一风叶34与壳体31的游隙以提高空气动力学效率并减小震动值以降低噪音,另外,将第一风叶34作为动力部36独立的用于散热的风叶,能提高动力部36的散热性。
35.具体地,作用段3还包括有用于供动力部36安装的安装座6,安装座6设于壳体31之出风口33的下游,并且安装座6与壳体31之间形成有间隙61,该间隙61使得第一空气流道35
和第二空气流道39相流体连通。其中壳体31内腔限定了第一空气流道35以作为动力部36的散热通道,而第二空气流道39则作为独立于第一空气流道35的出风通道以供园林吹风机的吹风,这两个空气流道通过间隙61连通,则能更快地加快动力部36的散热;并且壳体31内的热量部分转移至第二风叶37所产生的第二空气流道39中还能确保最佳热平衡,而作用段3还包括有同轴设置在动力部36下游并能避免空气流中湍流出现的空气导引体7,并且空气导引体7上开设有供空气流出的流出口71。该流出口71与第一空气流道35和第二空气流道39均连通,能使无论是散热或是出风流道均能避免湍流。
36.如图7和8所示,本实施例的空气导引体7包括有轴向间隔布置的内筒体72和外筒体73,外筒体73的两敞口部分别与安装座6和出风段2的端部连接,而内筒体72的横截面则沿着空气的流动方向逐渐收窄,流出口71设置在内筒体72上,这样空气导引体7作为作用段3的局部,能利用外筒体73而设于进风段1和出风段2之间,并且内筒体72和外筒体73之间通过至少两个沿径向延伸的第一连接筋74连接,各个第一连接筋74具备有与安装座6相互卡合的卡合单元,对应地,安装座6也呈筒状结构,包括有筒状体和位于其中央的环形座62,环形座62靠近内筒体72设置,并通过至少两个沿径向延伸的第二连接筋63连接在筒状体上,各个第二连接筋63和第一连接筋74通过相互卡合的卡合单元连接一起,该卡合单元可以为彼此相卡合的卡槽和卡边,卡槽和卡边可以根据实际安装情况选择设置在第一连接筋74或是第二连接筋63上,以实现安装座6与空气导引体7的可拆卸连接,并且外筒体73相较内筒体72沿轴向上更向安装座6延伸,外筒体73与安装座6的筒状体的至少局部相套合,以实现空气导引体7与动力部36的安装座6二者的连接。
37.而筒状体远离环形座62的一端和环形座62的内壁均沿周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供紧固件穿设其上的紧固座64,通过紧固件如螺钉紧固在紧固座64上以实现安装座6与动力部36的连接。对应地,为了方便实现动力部36与安装座6的安装,动力部36包括有电机361和电机支架362,电机支架362包括有供电机361的动力输出端穿过的支架内筒363、位于支架内筒363末端并且外围大于支架内筒363的支架圈364以及由该支架内筒363的筒壁沿径向延伸至支架圈364的第三连接筋365,第三连接筋365上开设有与紧固座64相匹配的安装孔366,在紧固件紧配在安装孔366和紧固座64上的状态下,能将电机支架362连同电机361与安装座6安装在一起。
38.最后,为了实现第一空气流道35的散热,必须使第一风叶34转动时产生的冷却空气流能顺畅地经过动力部36流出以带走动力部36的热量而给动力部36散热,为此,空气导引体7、安装座6和电机支架362均需要有供空气流流动的流通孔,对应地,各个第一连接筋74之间形成有第一流通孔740,各个第二连接筋63之间形成有第二流通孔630,而电机支架362的各个第三连接筋365之间形成有第三流通孔360,第一流通孔740、第二流通孔630和第三流通孔360分别与第一空气流道35相流体连通。并且,外筒体73和出风段2的端部连接处设置有对空气流进行整流的整流器8。整流器8的作用在于能使对第一空气流道35和第二空气流道39的空气流进行整流,最终于出风段2流出,还能确保将第一风叶34、第二风叶37和动力部36封装在一起的壳体31所积累的一部分热能经过第一空气流道35和/或第二空气流道39向外移,本实施例的整流器8为内外间隔的内环圈、外环圈以及连接在内环圈和外环圈之间的径向翼片。
39.如上所述,在进风段1、出风段2以及作用段3相互接合的状态下,由于动力部36的
电机361在高速运转的状态下能产生一定的负压而将外界的冷空气吸入,外界的空气流如冷空气进入进风段1后在内部的路径(参见图3的虚线箭头)如下,从进风段1的进气孔42

进入作用段3的壳体31

经过第一风叶34的转动流向电机361

进入电机支架362的各个第三连接筋365之间形成的第三流通孔360

安装座6的各个第二连接筋63之间形成的第二流通孔630

空气导引体7的各个第三连接筋365之间形成的第一流通孔740,这样就能利用第一空气流道35而将壳体31内累积的热量带走以冷却电机361,与此同时,外界的空气流如冷空气进入进风段1后

经过第二风叶37的转动形成第二空气流道39以流向出风段2形成清扫树叶或是地面灰尘的出风;第一空气流道35和第二空气流道39通过间隙61连通,壳体31内的热量部分转移至第二风叶37所产生的第二空气流道39中还能确保最佳热平衡,能更快地加快动力部36的散热。
当前第1页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