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带消声功能的风机箱的制作方法-j9九游会真人

文档序号:34955932发布日期:2023-07-29 13:51阅读:28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机箱领域,具体是指一种自带消声功能的风机箱。


背景技术:

2.目前,风机箱因其制造安装简单、经济合理、送排风效果显著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通风系统中。但风机箱在运行过程中,电机振动、叶轮旋转、气流流动、机箱共振都会产生很大的噪音。持续发出的噪音一方面影响工作生活情绪,打扰人们的休息环境,另一方面损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基于这样的现状,通风系统中亟需一种自带消声装置的风机箱,解决现有噪声问题。
3.目前风机箱的主要消声措施是在箱体内壁贴一层消声棉等填充物,对声音起到吸附作用,从而达到风机箱的消声目的。但是由于消声棉随着使用时间变长而材料性能下降,贴满风机箱内壁面的消声棉会使颗粒物混入空气中,对室内环境造成二次污染。而且消声棉导热性差,置于风机箱内的风机电机持续运转产生大量的热量无法散出,容易导致机械故障甚至爆炸,安全性能下降。
4.现有风机箱的另一种消声措施是在出风口处配置风管式消声器,起到消声降噪的目的,但是此种消声方法会增加通风系统压力损失,增加系统阻力,对风机箱有更高的机外余压要求。而且风管式消声器需要吊装固定,增加了系统安装的复杂性。风管式消声器内部的消声材料,可能对风管内的空气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安全性高、系统阻力小、安装方便、消声材料优质的自带消声功能的风机箱。
6.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提供一种自带消声功能的风机箱,包括管状的外壁板,所述外壁板内沿气流方向依次设有风机段、微孔腔均流段和消声段,所述微孔腔均流段和消声段内设有管状的内壁板,所述内壁板和外壁板之间连接有多个沿气流方向延伸的空腔壁板,相邻空腔壁板之间构成沿气流方向贯穿的壁板空腔,所述消声段的内壁板内装有内隔板组件,所述内隔板组件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连接有多个沿气流方向延伸的空腔隔板,相邻空腔隔板之间构成沿气流方向贯穿的隔板空腔,所述内壁板、空腔壁板、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空腔隔板均为微孔板。
7.当气流流经微孔腔均流段和消声段时,声波接触风机箱的内壁板,由内壁板上的微穿孔进入壁板空腔,又通过壁板空腔旁边的空腔壁板进入隔壁壁板空腔,在壁板空腔内来回反射,反复穿梭于尺寸较小的微穿孔中,声音振幅逐渐降低,因此,大量高振幅声波经过微孔腔均流段时被内壁微孔吸收,起到消声作用。
8.经过初步消声的气流继续流经消声段时,声波通过以阵列形式密集摆放的内隔板组件,接触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一部分高振幅声波在相邻内隔板组件之间反复反射,直至
消失。另一部分低振幅声波经过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上的微孔被吸收到隔板空腔中,又通过隔板空腔旁边的空腔隔板进入隔壁隔板空腔,如此反复通过尺寸较小的微孔板,声音振幅不断减小直至消失。另一方面,气流具有粘滞性,风机箱内大量气流声波多方向流动时,使截面上设置密集的多个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产生共振,声波的声能不断转化为内腔隔板的机械能,又被微穿孔吸收,从而起到消声效果。
9.作为优化,所述空腔壁板垂直于相连的内壁板和外壁板。本方案中空腔壁板垂直于相连的内壁板和外壁板,从而使各个壁板空腔之间大小相同,均匀设置。
10.作为优化,所述内隔板组件横向和纵向各设有两组。本方案中内隔板组件横向和纵向各设有两组,从而使多个内隔板组件之间构成矩形的空腔结构,可以起到很好的消声效果。
11.作为优化,所述空腔隔板垂直于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本方案中空腔隔板垂直于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从而使各个隔板空腔大小相同,均匀设置。
12.作为优化,所述内壁板、空腔壁板、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空腔隔板上的微孔孔径为1mm,孔间距为10mm。本方案中微孔孔径为1mm,孔间距为10mm,从而起到很好的消声效果。
13.作为优化,所述内壁板、空腔壁板、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空腔隔板均为镀锌钢板且厚度为1-3mm。本方案中内壁板、空腔壁板、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空腔隔板均为镀锌钢板,防锈效果好,成本低,且厚度为1-3mm,可以有效降低噪音,便于将声波转换为机械能。
14.作为优化,所述隔板空腔和壁板空腔的截面均为正方形。本方案中隔板空腔和壁板空腔的截面均为正方形,便于声波在内部反射进行消声。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6.本实用新型设置有风机段、微孔腔均流段、消声段三个功能段,气流经过风机段吸取动力以后,先经过微孔腔均流段进行初步消声,再经过消声段进行进一步消声,使风机箱具有良好的消声效果。
17.微孔腔均流段设置的内壁板、空腔壁板均为微孔板,对正弦声波起到良好的消声效果。
18.消声段设置有内壁板、空腔壁板、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空腔隔板,从而组合成一种新型消声结构,形成有效的多个消声腔体,并带动隔板共振,声波能量转换为机械能,从而对声波起到良好的消除作用。
19.此种自带消声功能的风机箱,消声材料卫生,不会对空气造成二次污染;散热性能好,提高了风机箱的安全性能;气流流动顺畅,阻力小;消声装置内置于风机箱内,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安装运输方便,经济性强。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风机箱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风机箱的a-a面剖视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风机箱的b-b面剖视图;
23.图中所示:
24.1、外壁板,2、内壁板,3、空腔壁板,4、壁板空腔,5、第一隔板,6、第二隔板,7、空腔隔板,8、隔板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26.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带消声功能的风机箱,包括管状的外壁板1,外壁板1为方管形,外壁板采用镀锌钢板材质,板厚2mm,一端设有气流入口,另一端设有气流出口,从而实现气流在内部的流动。所述外壁板1内沿气流方向依次设有风机段、微孔腔均流段和消声段。
27.所述微孔腔均流段和消声段内设有管状的内壁板2,内壁板2为与外壁板1平行的方形管,内壁板2与外壁板1的管间距为50mm。
28.所述内壁板2和外壁板1之间连接有多个沿气流方向延伸的空腔壁板3,所述空腔壁板3垂直于相连的内壁板2和外壁板1,相邻空腔壁板3之间构成沿气流方向贯穿的壁板空腔4,壁板空腔4的截面为正方形。
29.所述消声段的内壁板2内装有内隔板组件,所述内隔板组件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隔板5和第二隔板6,第一隔板5和第二隔板6的端部均连接在内壁板2的内侧,第一隔板5和第二隔板6的间距为50mm。
30.所述第一隔板5和第二隔板6之间连接有多个沿气流方向延伸的空腔隔板7,所述空腔隔板7垂直于第一隔板5和第二隔板6。相邻空腔隔板7之间构成沿气流方向贯穿的隔板空腔8,所述隔板空腔8的截面为正方形。
31.如图3所示,所述内隔板组件横向和纵向各设有两组。横向的内隔板组件和纵向的内隔板组件交叉设置。
32.所述内壁板2、空腔壁板3、第一隔板5、第二隔板6和空腔隔板7均为微孔板。微孔板指的是上面开有密布圆孔的板,所述内壁板2、空腔壁板3、第一隔板5、第二隔板6和空腔隔板7上的微孔孔径为1mm,孔间距为10mm。
33.所述内壁板2、空腔壁板3、第一隔板5、第二隔板6和空腔隔板7均为镀锌钢板且厚度为1-3mm,本实施例中采用的镀锌钢板的厚度为2mm。
34.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
35.当通风系统分布复杂时,管路存在较大的压力损失,需要配备高转速高压头的风机提高气流动力,因此会产生较大的系统噪声。气流流经风机箱内,在风机段由电机振动带动叶轮旋转,进而带动气流流动,由风机向四周产生噪声,顺气流方向传播。
36.声波是以正弦波曲线多方向传播的,流经孔径较小的微穿孔时,传播路线截面受限,声波波峰频繁碰壁,声音振幅会大幅度下降。而在此风机箱中,当气流流经微孔腔均流段时,声波接触风机箱的内壁板2,由内壁板2上的微穿孔进入壁板空腔4,又通过壁板空腔4旁边的空腔壁板3进入隔壁壁板空腔,在壁板空腔内来回反射,反复穿梭于尺寸较小的微穿孔中,声音振幅逐渐降低。因此,大量高振幅声波经过微孔腔均流段时被内壁微孔吸收,起到消声作用。
37.经过初步消声的气流继续流经消声段时,声波通过以阵列形式密集摆放的内隔板组件,接触第一隔板5和第二隔板6。一部分高振幅声波在相邻内隔板组件之间反复反射,直至消失。另一部分低振幅声波经过第一隔板5和第二隔板6上的微穿孔被吸收到隔板空腔8中,又通过隔板空腔8旁边的空腔隔板7进入隔壁的隔板空腔,如此反复通过尺寸较小的微孔板,声音振幅不断减小直至消失。另一方面,气流具有粘滞性,风机箱内大量气流声波多
方向流动时,使截面上设置密集的多个垂直隔板产生共振,声波的声能不断转化为内腔隔板的机械能,又被隔板上的微穿孔吸收,从而起到消声效果。
38.当然,上述说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实用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以上实施例及附图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参照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宗旨,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