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实施例涉及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滤池。
背景技术:
2.滤池是通过滤料层过滤的方式去除原水中的杂质,获取清水的水处理装置。滤池需要通过进水获取原水,通过反冲洗来清洁滤料层;目前滤池获取原水和反冲洗的方式较多为虹吸方式,随着水质标准的提高,虹吸滤池出水水质逐渐无法满足要求。为提升滤池的水质过滤效果,可以拆除虹吸滤池并新建具有更高过滤效果的滤池,以满足不断提高的水质标准;但这种新建滤池的方式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存在实现成本较高的问题。
3.因此,如何提供技术方案,以较低的实现成本,提升滤池的过滤水质效果成为了本领域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滤池,对虹吸滤池进行改造,提升改造后滤池的过滤效果,并且降低实现成本。
5.在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滤池改造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对虹吸滤池进行改造,所述虹吸滤池用于向下游输送滤后水和排放反冲洗水的中心水渠;所述方法包括:
6.对虹吸滤池拆除中心水渠,在拆除中心水渠的位置建造h型槽,所述h型槽包括配水配气区,所述配水配气区与虹吸滤池的底部清水区相通,适于在反冲洗阶段将反冲洗水和反冲洗气传导至底部清水区,以对虹吸滤池的滤料层进行反冲洗;
7.在虹吸滤池增设反冲洗风机,为避免穿过旧有池壁,造成结构损坏,所述反冲洗风机的反冲洗气管穿过所述新建h型槽的配水配气区隔板接入所述配水配气区,所述反冲洗风机适于产生反冲洗气并沿所述反冲洗气管传送至配水配气区,以使所述反冲洗气进入所述底部清水区,对所述滤料层进行气反冲洗。
8.在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滤池,所述滤池由虹吸滤池改造得到,所述虹吸滤池包括:用于向下游输送清水的中心水渠;所述滤池包括:
9.h型槽,所述h型槽建造于所述中心水渠的拆除位置,所述h型槽包括配水配气区,所述配水配气区与虹吸滤池的底部清水区相通,适于在反冲洗阶段将反冲洗水和反冲洗气传导至底部清水区,以对滤池的滤料层进行反冲洗;
10.反冲洗风机,所述反冲洗风机的反冲洗气管穿过所述h型槽的配水配气区隔板接入所述配水配气区,所述反冲洗风机适于产生反冲洗气并沿所述反冲洗气管传送至配水配气区,以使反冲洗气进入所述底部清水区,对所述滤料层进行气反冲洗。
11.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滤池改造方法,对虹吸滤池拆除中心水渠,在拆除中心水渠的位置建造h型槽,所述h型槽包括配水配气区,所述配水配气区与虹吸滤池的底部清水
区相通,适于在反冲洗阶段将反冲洗水和反冲洗气传导至底部清水区,对滤料层进行反冲洗,在虹吸滤池增设反冲洗风机,所述反冲洗风机的反冲洗管道穿过所述h型槽的配水配气区隔板接入所述配水配气区。
12.可见,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滤池,在水池的滤料层阻塞需要进行反冲洗时,通过新增设的反冲洗风机,穿过新建造的h型槽的配水配气区隔板,传导反冲洗气进入配水配气区,并进一步进入与配水配气区连通的底部清水区,从而实现从底部清水区对滤料层的气反冲洗,达到更好的反冲洗效果;并且本技术实施例是在虹吸滤池的基础上,通过对虹吸滤池拆除中心水渠,并且新增h型槽,以实现上述反冲洗效果,并不是新建一个具有上述反冲洗效果的新滤池,因此本技术实施例可以在已有虹吸滤池的基础上,通过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滤池改造方法,改造得到具有更高过滤效果的新滤池;相比于重新新建一个具有上述反冲洗效果的新滤池,本技术实施例能够降低实现成本。因此本技术实施例能够以较低的实现成本,对虹吸滤池进行改造,并且提升改造后滤池的过滤水质效果。
附图说明
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4.图1a为一虹吸滤池平面图;
15.图1b为图1a所示虹吸滤池的立面示意图;
16.图2a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滤池改造方法改造后滤池的h型槽立面示意图;
17.图2b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滤池改造方法改造后滤池的配水渠平面示意图;
18.图2c为图2b所示立面示意图;
1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滤池改造方法改造后滤池的出水井平面示意图;
2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滤池改造方法改造后滤池的反冲洗水泵平面示意图;
21.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滤池改造方法改造后滤池的滤板滤头滤料示意图。
22.11-滤池池体;12-滤后出水管;13-进水虹吸管;14-配水渠;15-进水渠;16-真空系统;17-滤料层;18-反冲洗排水虹吸管;19-中心水渠;191-底部清水区;192-排水槽;193-反冲洗进水管;194-反冲洗进水阀;20-均质滤料层;21-h型槽;211-配水配气区;212-配水配气区隔板;213-排水区;2131-排水渠;2132-吸水管;214-支撑柱;215-支撑梁;22-反冲洗气管;23-进水闸口;231-进水闸板;232-反冲洗排水闸板;24-外设配水渠;241-配水堰;25-出水井;261-出水调节阀;262-初滤水排阀;263-液位和阻塞指示计;27
‑ꢀ
v型槽;28-反冲洗水泵;29-滤板;291-长柄滤头;210-初滤水排放管。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
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4.为便于理解本技术实施例,首先对现有的虹吸滤池进行介绍,请参考图1a和图1b,图1a为一虹吸滤池平面图;图1b为图1a所示虹吸滤池的立面示意图。
25.如图所示,原水由进水渠15流入,经进水虹吸管13进入滤池上部的配水渠14流入滤池池体11,原水经过滤料层17进入底部清水区191,从而流入与之连通的中心水渠19下层的出水清水区,最终经滤后出水管12进入下游的清水池。
26.但滤池在过滤过程中滤层的含污量不断增加,越来越堵塞原水的过滤,使得滤池内的水位不断上升,为了防止水位上升超过预定最大值时,需要通过反冲洗操作,降低滤料层的含污量。
27.在反冲洗时,首先破坏进水虹吸管13的真空,则进水渠15的水不再进入配水渠14,进一步不会进入滤池池体11,在滤池内水位下降至排水槽时,关闭滤后出水管12的阀门停止滤池产出滤后水;打开与高位水箱连通的反冲洗进水管193的反冲洗进水阀194,同时利用真空系统16抽出反冲洗排水虹吸管18中的空气,使反冲洗排水虹吸管18形成虹吸,利用高位水箱与滤池水位的水位差,开始进行反冲洗过程。由于中心水渠19与滤料层下的底部清水区191相联,此时在水压的作用下中心水渠19中的清水会沿底部清水区191从下而上的反向通过所述滤料层,将所述滤料层17中的污渍杂质冲离滤料层,滤料层上方的反冲洗废水经排水槽192收集进入中心水渠19上层,进入配水渠14,再经过反冲洗排水虹吸管18,最终连同从滤料层去除的污渍杂质一起由排水渠2131排走。
28.需要注意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清水指经过滤料层17过滤后的滤后水,原水指未经过滤料层过滤的待处理水,反冲洗废水指反冲洗时清水从滤料层17底部通过所述滤料层,携带滤料层17中污渍杂质后重新成为污水的水。
29.当滤料层冲洗干净后,关闭反冲洗进水管193的反冲洗进水阀194并破坏反冲洗排水虹吸管18的真空,冲洗立即停止,完成对虹吸滤池的反冲洗,从而能够再次启动进水虹吸管13和滤后出水管12的阀门,重新开始进行过滤。
30.但是虹吸滤池往往在实际运行中,往往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31.1)高位水箱水位不恒定,同时在反冲洗过程中滤料层的阻力随冲洗过程逐渐减小,造成水反冲洗的强度不稳定;
32.2)进水虹吸管真空常因水中气泡逐渐积累而遭到破坏使进水停止:
33.3)排水真空形成困难,尤其在冬季,影响反冲洗效果:
34.4)缺少气反冲洗,反冲洗效果不佳;
35.由于以上问题,滤池的稳定运行难以保证,反冲洗效果不佳,由此造成产水水质波动。因此,虹吸滤池的反冲洗效果有限,对滤料层含污量的降低效果较差,已逐渐不能适应日益提高的出水水质标准和水处理系统自动控制的要求。
36.为了提升滤池的水质过滤效果,通常通过拆除虹吸滤池并新建具有更高过滤效果的滤池,以满足不断提高的水质标准,但这种新建的方式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实现成本较高。
37.因此,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以较低的实现成本,提升滤池的过滤水质效果,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滤池改造方法,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滤池改造方法可应用于对虹吸滤池进行改造,具体请结合图1a和图1b,参考图2a、图2b和图2c,图2a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
供的滤池改造方法改造后滤池的h型槽立面示意图;图2b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滤池改造方法改造后滤池的配水渠平面示意图;图2c为图2b所示立面示意图。
38.值得注意的是,为了便于区分现有技术与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在附图标记中用数字“1”开头表示现有技术中的结构,用数字“2”开头表示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结构。
39.如图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滤池改造方法对虹吸滤池拆除中心水渠19,在拆除中心水渠19的位置建造h型槽21,所述h型槽21包括配水配气区211,所述配水配气区211与虹吸滤池的底部清水区191相通,适于在反冲洗阶段将反冲洗水和反冲洗气传导至底部清水区191,以对虹吸滤池的滤料层17进行反冲洗;
40.并且,本技术实施例的滤池改造方法在虹吸滤池增设反冲洗风机,所述反冲洗风机的反冲洗气管22穿过所述h型槽21的配水配气区隔板212接入所述配水配气区211,所述反冲洗风机适于产生反冲洗气并沿所述反冲洗气管22传送至配水配气区211,以使所述反冲洗气进入所述底部清水区191,对所述滤料层17进行气反冲洗。
41.虹吸滤池的中心水渠19的改造内容较多,施工复杂,为了保证改造质量,可以不对中心水渠19进行局部改造,而是完全拆除中心水渠19,新建h型槽21。所述h型槽21被位于中间的配水配气区隔板212分割为上下不同的区域,位于所述配水配气区隔板212下方的是配水配气区211;由于h型槽21建于中心水渠19所拆除的位置,而中心水渠19与底部清水区191是相通的,因此容易使配水配气区211与所述底部清水区191相通。
42.在一些实施例中,中心水渠19顶连接承重梁,负担顶部建筑物的负荷。拆除中心水渠19,必须考虑对上部承重梁和顶部建筑物结构安全的影响;基于此,在拆除中心水渠19的位置建造h型槽21的一种实现方式可以是:可以先在虹吸滤池池体内临时支撑,支撑在上部横梁支撑梁215下;完全拆除中心水渠19;池壁同上部梁脱开,建造支撑柱214,与支撑梁215形成“t”型结构,且上部宽度同原来中心水渠19池壁的外壁间距,这样保证承重梁原来受力条件基本不变,支撑梁215上带有钢板和顶部建筑物衔接,并可以用斜铁楔紧以防止虚接、结构不受力。
43.在设置反冲洗风机后,反冲洗风机可以产生用于气反冲洗的反冲洗气,但为了能够将反冲洗气能够传送到位于滤料层17底部的底部清水区191,从而使得所述反冲洗气能够自下而上反冲洗滤料层17,还需要通过反冲洗气管22传送所述反冲洗气至所述底部清水区191。但底部清水区191位于滤料层17底部,被滤池池体包裹,反冲洗气管22难以直接与底部清水区191相连,因此在新建h型槽21中设置与底部清水区191相通的配水配气区211,这样反冲洗气管22只需连通配水配气区211即可传递反冲洗气至底部清水区191。
44.可选地,为了便于反冲洗气管22连通配水配气区211,可以在建设配水配气区隔板212时预留反冲洗气管22穿过的孔洞,在反冲洗气管22穿过所述孔洞到达配水配气区211后再密封所述孔洞,实现对所述h型槽上下区域的隔离,这样,可以在连通反冲洗气管22时避免在滤池池壁上开设通过反冲洗气管22的孔洞,从而避免对原有滤池池壁结构的破坏和漏水风险的增加。
45.值得注意的是,配水配气区211中还可以设置多个配气管,所述配气管均匀的通入底部清水区191的各个部分,这样,反冲洗气通过反冲洗气管22到达配水配气区211后,通过配气管进入底部清水区191的各个部分,从而能够均匀的对底部清水区191上的滤料层17进
行气反冲洗,避免滤料层气反冲洗不均匀造成清水水质不稳定。
46.由于具有了气反冲洗,可以进一步更换滤料提高对污渍的过滤能力,请参考图5,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滤池改造方法改造后滤池的滤板滤头滤料示意图。
47.如图所示,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去除虹吸滤池滤料层17中的滤料,更换所述滤料为均质石英砂,为了便于区分两种不同的滤料层,称更换为均质石英砂的滤料层为均质滤料层20;拆除虹吸滤池的滤板,在拆除位置新建滤板29,所述滤板29包括滤头孔,所述滤头孔中容纳有适用于气水反冲洗的长柄滤头291。
48.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防止新增设的滤板29对滤池池体结构的破坏,滤板29可以为与滤池池体不采用刚性连接的外设滤板,确保不产生应力传递,同时滤板与池壁间设有密封材料,避免出现缝隙。这样,可以防止新增设的滤板对滤池池体结构的破坏。
49.这样,通过对滤料的替换可以提高去污滤水能力,通过设置带有长柄滤头291的滤板29可以确保滤板29在长期使用中保持平整,适用于气水反冲洗时形成气垫层以及均匀配水配气,以及长柄滤头291与滤板29间无死水区,从而有更好的反冲洗效果。
50.当然,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滤池改造方法,在实现气反冲洗的同时可以并不影响虹吸滤池原先的水反冲洗,从而可以同时进行气反冲洗和水反冲洗,使反冲洗气在反冲洗水中形成气泡,通过气泡水的方式进行反冲洗,更好地去除均质滤料层20中的污渍杂质。
51.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增设反冲洗排水闸板232,从而通过在过滤阶段控制排水闸板232关闭防止原水直接流入排水渠2131流走,在反冲洗阶段控制反冲洗排水闸板232开启,从而使反冲洗后的原水通过排水区213流入排水渠2131。
52.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削减进水渠的部分渠壁为溢流堰,适于溢流所述进水渠的原水至位于所述进水渠底部的排水渠2131。
53.这样,可以在进水渠获取到过量的原水时,能够将过多的原水及时排放到排水渠2131,防止破坏滤池结构和滤水功能,同时有利于使滤池具有恒定进水水压。
54.可见,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滤池改造方法,在水池的滤料层阻塞需要进行反冲洗时,通过新增设的反冲洗风机,穿过新建造的h型槽21的配水配气区隔板212,传导反冲洗气进入配水配气区211,并进一步进入与配水配气区211连通的底部清水区191,并通过新建的配有长柄滤头291的滤板29,从而实现从底部清水区191对滤料层的气反冲洗,达到更好的反冲洗效果;并且本技术实施例是在虹吸滤池的基础上,通过对虹吸滤池拆除中心水渠19,并且新增h型槽21并新建滤板29,以实现上述反冲洗效果,并不是新建一个具有上述反冲洗效果的新滤池,因此本技术实施例可以在已有虹吸滤池的基础上,通过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滤池改造方法,改造得到具有更高过滤效果的虹吸滤池;相比于重新新建一个具有上述反冲洗效果的新滤池,本技术实施例能够降低实现成本。因此本技术实施例能够以较低的实现成本,对虹吸滤池进行改造,并且提升改造后滤池的过滤水质效果。
55.值得注意的是,进水虹吸管真空常因水中气泡逐渐积累而遭到破坏使进水停止,为了防止虹吸滤池的进水虹吸管的真空被干扰,造成系统运行不稳定,在一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滤池改造方法还可在虹吸滤池的进水渠开设进水闸口,所述进水闸口连通虹吸滤池的配水渠。
56.请继续参考图2b和图2c,如图所示,虹吸滤池的进水渠与配水渠相邻,进水渠15开
设进水闸口23后,原水可沿所述进水闸口23进入配水渠14,当需要进行反冲洗时,可以关闭闸口,从而防止原水继续进入滤池池体。
57.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增设进水闸板231,通过控制进水闸板231控制进水闸口23的开关。
58.这样,可以在原水从进水渠15进入配水渠14的过程中避免使用进水虹吸管,从而不必因进水虹吸管的真空容易被干扰而造成不能稳定进水。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拆除进水虹吸管,从而简约虹吸滤池;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保留进水虹吸管,从而保留两种不同的进水方式,同时可以节省改造时间和金钱。
59.值得注意的是,本技术所述的虹吸滤池是指在改造前滤池为虹吸滤池,改造后的滤池可以不利用虹吸原理。
60.为了使虹吸滤池具有稳定的进水水位,请继续参考图2b和图2c,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滤池改造方法还可以整体拆除虹吸滤池的配水渠14;设置外设配水渠24,所述外设配水渠24延伸至所述虹吸滤池的滤池池体两侧,所述外设配水渠24与所述进水闸口23相连;在所述外设配水渠24内设置配水堰241,适于虹吸滤池均匀进水。
61.虹吸滤池的配水渠14通常没有延伸至滤池池体的两侧,难以实现整个滤池池体的均匀进水,因此将虹吸滤池的配水渠14全部拆除,设置外设配水渠24,所述外设配水渠24可以是在滤池池体上重新建设混凝土配水渠,但作为一种更优选择,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不锈钢等材料建设外设配水渠24后,通过挂靠连接等方式外设在虹吸滤池池体上,这样可以避免利用混凝土或钢结构在虹吸滤池的配水渠14基础上增补完整渠道带来的渠体衔接困难,容易渗漏等问题。
62.这样,通过设置通长的外设配水渠24以及配水堰241,可以使滤池具有稳定的进水水位,且能够使原水均匀地流入滤池池体内。
63.进一步的,为了使虹吸滤池具有稳定的出水位,从而让使滤池具有恒水位和恒流量,本技术实施例还可在虹吸滤池的出水清水区增设出水井。请参考图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滤池改造方法改造后滤池的出水井平面示意图。
64.如图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滤池改造方法还可以在虹吸滤池的滤后出水管12所在的管廊增设出水井25,所述出水井25内设出水堰,适于提供稳定的滤后出水水位。
65.为了实现恒水位过滤,请继续参考图3。
66.如图3所示,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设置调节阀261、液位和阻塞指示计263。
67.这样,可以根据液位和阻塞指示计263及时发现当前液位情况和均质滤料层20是否发生堵塞,并能够控制调节阀261控制出水井25的出水速度,从而控制均质滤料层20上方的过滤水位。
68.这样,通过在出水清水区设置带有出水堰的出水井25,可以控制出水水位,从而给滤池稳定的出水位。适于与设置调节阀261、液位和阻塞指示计263配合,使滤池同时具有稳定的进出水过滤水位,从而具有稳定的水压和流速,实现恒水位、等滤速过滤。
69.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计算机接收所述液位和阻塞指示计263的信号,自动控制调节阀261,从而实现对水位的智能控制,更好地实现恒水位。
70.当滤料层的污渍被反冲洗重新进入滤池池体中的原水后,需要通过h型槽的反冲
洗排水层进入排水渠2131,为了使反冲洗原水能够进尽快流入排水渠2131,请参考图2a和图2c。
71.如图所示,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虹吸滤池的滤池池体两侧新增外设v型槽27,所述外设v型槽27与所述外设配水渠连通,所述外设v型槽27的槽底开有表面扫洗孔,适于获取所述外设配水渠的原水,并通过所述表面扫洗孔和所述外设v型槽27的槽口进入所述滤池池体。
72.这样,在过滤阶段外设配水渠24中的原水可以通过v型槽流入滤池池体,在反冲洗阶段,原水通过v型槽的槽底开设的扫洗孔在流入滤池池体时能够扫洗滤池池体中的反冲洗废水更迅速彻底地进入h型槽上部分的排水区,进而通过排水区流入排水渠2131,流出滤池,从而提升反冲洗效果。
73.为了使反冲洗水更加稳定,请参考图4,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滤池改造方法改造后滤池的反冲洗水泵平面示意图。
74.如图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滤池改造方法,还包括:
75.去除虹吸滤池的高位水箱,所述高位水箱通过清水池吸水管吸取下游清水池中的滤后水补充反冲洗水,在反冲洗阶段通过反冲洗进水管输入所述滤后水至所述配水配气区;在所述高位水箱的原位置新增反冲洗水泵28,所述反冲洗水泵利用所述清水池吸水管从所述下游清水池获取滤后水,将所述滤后水利用所述反冲洗进水管输入所述配水配气区。
76.在本实施例中,将增压水泵原位更换为反冲洗水泵28,反冲洗水泵仍连接清水池的清水池吸水管2132,通过反冲洗进水管193向滤池提供反冲洗水。
77.具体的,所述反冲洗水泵28可以采用单级双吸离心泵形式,变频控制,并由泵后增加的电磁流量计反馈信号控制反冲洗水泵28,从而使反冲洗水的流量压力更加稳定。
78.这样,可以避免在增压水泵通过连接清水池的清水池吸水管2132向高位水箱供水,在滤池反冲洗时由高位水箱通过反冲洗进水管193向滤池提供反冲洗水的方案中,由于高位水箱水位不稳定,且在反冲洗过程中滤料层的阻力随冲洗过程逐渐减小,造成的水反冲洗的强度不稳定,影响反冲洗效果。同时,通过拆除虹吸滤池的高位水箱,在所述增压水泵的原位置设置反冲洗水泵28,可以仍与所述清水池吸水管2132相连,并直接通过反冲洗进水管193向滤池提供稳定流量和压力的反冲洗水,降低了改造成本。
79.值得注意的是,反冲洗水泵,由于安装位置高于下游清水池水位。所以为了避免启动时没有水的情况,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可利用原增压水泵配套的真空泵,所述真空泵连接所述清水池吸水管,适于抽取所述吸水管至满水情况。
80.这样,通过设置真空泵,可以防止反冲洗水泵28在启动阶段没有清水,导致无法实现反冲洗的功能。
81.由于具有了气反冲洗和更稳定的水反冲洗,可以进一步更换滤料提高对污渍的过滤能力,请参考图5,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滤池改造方法改造后滤池的滤板滤头滤料示意图。
82.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排水虹吸管的排水真空形成困难,尤其在冬季,会影响反冲洗效果,因此所述排水过程可以去除排水虹吸管,直接使用反冲洗排水闸板232,由h型槽上方的反冲洗废水排出至滤池外的排水渠2131。
83.为了提高滤后出水水质,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84.对滤池新增初滤水排放管210,所述初滤水排放管210连接所述滤后出水管12和所述排水渠2131。
85.所述初滤水是指在反冲洗结束后一段时间内初次滤水得到的清水,由于反冲洗后恢复过滤过程初期,滤料层中仍残留部分未冲洗出的污染物,并且此时滤料间孔隙较大,过滤截留与粘附作用尚未完全发挥,因此过滤初期的滤后水会出现暂时水质波动。
86.因此设置连接滤后出水管12和排水渠2131的初滤水排放管210,从而将初滤水从滤后出水管12中引流至排水渠2131,而不是通过出水井25流入清水池。具体的,可以在初滤水排放管210上设置初滤水排阀262,通过开关初滤水排阀262控制在反冲洗结束后初次滤水时开启初滤水排放管210,并在初次滤水结束后关闭初滤水排放管210。
87.这样,滤池设置时本身考虑不将所述初滤水引导至出水井25,而是通过新增初滤水排放管210,将所述初滤水排出,从而保证过滤水质的稳定。排出的初滤水可回至水处理工艺前端进行再处理。
88.值得注意的是,虹吸滤池的定义通常为利用虹吸原理的滤池,而在本技术所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虹吸滤池的水质过滤效果,已经去除了进水虹吸管13和反冲洗排水虹吸管18,不再利用虹吸原理进行过滤。但为了便于描述,仍然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称改造后的滤池为虹吸滤池。
89.为了获得最好的过滤效果,可以对本技术所提供的各实施例进行组合,即在建造h型槽的同时,改造外设配水渠,设置调节阀、液位和阻塞指示计,设置外设v型槽,设置反冲洗水泵,更换均值石英砂滤料,设置容纳有适于气水反冲洗的长柄滤头的滤板,设置初滤水排放管。经过上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改造方法改造后的虹吸滤池,滤池两侧具有v字型槽,可以实现气水反冲洗,可自动化控制各种指示计和阀门,从而根据池内水位高低自动调节过滤过程,以恒定水位过滤,实质上已经符合v型滤池的定义和标准,可以认为是一种v型滤池。
90.这样,可以认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以交底的成本改造虹吸滤池为v型滤池的方法。与现有的为了符合提升后的水质标准,直接拆除虹吸滤池,重建v型滤池的做法相比,本技术实施例可以显著降低时间和经济成本。
91.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滤池,所述滤池由虹吸滤池改造得到,所述虹吸滤池包括:用于向下游输送清水的中心水渠;所述滤池包括:
92.h型槽21,所述h型槽21建造于所述中心水渠19的拆除位置,所述h型槽21包括配水配气区211,所述配水配气区211与虹吸滤池的底部清水区191相通,适于在反冲洗阶段将反冲洗水和反冲洗气传导至底部清水区191,对滤料层17进行反冲洗;
93.反冲洗风机,所述反冲洗风机的反冲洗气管22穿过所述h型槽的配水配气区隔板212接入所述配水配气区211,所述反冲洗风机适于产生反冲洗气并沿所述反冲洗气管22传送至配水配气区211,以使反冲洗气进入所述底部清水区191,对所述滤料层17进行气反冲洗。
94.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滤池,还包括:
95.进水闸口,开设于所述虹吸滤池的进水渠,所述进水闸口连通所述虹吸滤池的配水渠。
96.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滤池,还包括:
97.外设配水渠,所述外设配水渠延伸至所述虹吸滤池的滤池池体两侧,与所述进水闸口相连;
98.配水堰,设置于所述外设配水渠内,适于虹吸滤池均匀进水。
99.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滤池,还包括:
100.出水井,设置于所述虹吸滤池的出水清水区,所述出水井内设出水堰,适于提供稳定的反冲洗水水位。
101.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滤池,还包括:
102.设置调节阀、液位和阻塞指示计。
103.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滤池,还包括:
104.外设v型槽,设置于所述虹吸滤池的滤池池体两侧,与所述外设配水渠连通,所述外设v型槽的槽底开有表面扫洗孔,适于获取所述外设配水渠的原水,并通过所述表面扫洗孔和所述外设v型槽的槽口进入所述滤池池体。
105.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滤池,还包括:
106.反冲洗水泵,位于所述虹吸滤池的高位水箱的原位置,适于利用清水池吸水管从下游清水池获取滤后水,将所述滤后水利用反冲洗进水管输入所述配水配气区。
107.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滤池,还包括:
108.滤料层,所述滤料层中的滤料为均质石英砂;
109.外设滤板,设置于所述虹吸滤池的滤板的拆除位置,包括滤头孔,所述滤头孔中容纳有适于气水反冲洗的长柄滤头。
110.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滤池,还包括:
111.初滤水排放管,连接所述虹吸滤池的滤后出水管和所述虹吸滤池的排水渠,所述滤后出水管连接所述出水清水区。
112.可见,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滤池,在水池的滤料层阻塞需要进行反冲洗时,通过新增设的反冲洗风机,穿过新建造的h型槽21的配水配气区隔板212,传导反冲洗气进入配水配气区211,并进一步进入与配水配气区211连通的底部清水区191,从而实现从底部清水区191对滤料层的气反冲洗,达到更好的反冲洗效果;并且本技术实施例的滤池是在虹吸滤池的基础上,通过对虹吸滤池拆除中心水渠19,并且新增h型槽21和重建配有长柄滤头的滤板29,以实现上述反冲洗效果,并不是新建一个具有上述反冲洗效果的新滤池,因此本技术实施例可以在已有虹吸滤池的基础上,通过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滤池,改造得到具有更高过滤效果的虹吸滤池;相比于重新新建一个具有上述反冲洗效果的新滤池,本技术实施例能够降低实现成本。因此本技术实施例能够以较低的实现成本,对虹吸滤池进行改造,并且提升改造后滤池的过滤水质效果。
113.上文描述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多个实施例方案,各实施例方案介绍的各可选方式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相互结合、交叉引用,从而延伸出多种可能的实施例方案,这些均可认为是本技术实施例披露、公开的实施例方案。
114.虽然本技术实施例披露如上,但本技术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