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实用新型属于强冷室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无紊流的强冷室辅助吹风装置和涂装车间。
背景技术:2.中国发明专利cn101660823b的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强冷室辅助吹风装置,其包括强冷室上端设在辅助吹风进风管,强冷室上端设有强冷室上端内部设有辅助吹风风道,辅助吹风风道内设有水平或倾斜向强冷室室内吹风的吹风管段,强冷室室内的顶板下设有辅助吹风导流板,辅助吹风导流板与强冷室室内的顶板之间为夹层结构,辅助吹风在强冷室内的顶部形成水平或倾斜的风帘。该装置设置在强冷室的上部,在工作过程中,强冷室室内的顶板与强冷室室内之间形成水平或倾斜的风帘,这样使得顶板不会长期在高温下,避免顶板产生塌陷现象,同时顶板与强冷室室内之间还设有辅助吹风导流板,辅助吹风导流板与顶板之间为夹层结构,进一步隔绝顶板的高温热源。但该装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如下缺陷:由于强冷室室内的顶板下设有辅助吹风导流板,辅助吹风出风口位于辅助吹风导流板下方,辅助吹风导流板与辅助吹风风道内墙板的交接处的角落的角度为固定角度并且接近于90
°
,当风速达到一定范围时由于自然现象会在辅助吹风导流板与辅助吹风风道内墙板交接处的角落处产生一定的紊流现象,导致该处所送的风在此处自身旋转而无法排走,无法有效进入强冷室进行换热系统而降低了强冷室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紊流的强冷室辅助吹风装置和涂装车间,其不仅结构简单,而且能够有效地解决辅助吹风导流板与辅助吹风风道内墙板交接处的紊流难题,提高强冷室的工作效率。
4.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紊流的强冷室辅助吹风装置,包括强冷室,强冷室一侧的排风风道上设有辅助吹风风道,辅助吹风风道由顶板、外侧壁板、辅助吹风风道内墙板和下隔板构成,辅助吹风风道的顶板上设置有辅助吹风进风管,辅助吹风风道的辅助吹风风道内墙板上设置有辅助吹风出风口,辅助吹风进风管和辅助吹风出风口之间通过辅助吹风风道连通,强冷室室内的顶板下设有辅助吹风导流板,辅助吹风出风口位于辅助吹风导流板下方,辅助吹风出风口处设置有至少一个风向调整装置,风向调整装置包括铰接于辅助吹风风道内墙板上的转轴和用于驱动转轴旋转的驱动装置,所述转轴上设置有能够封闭所述辅助吹风出风口的导流叶片,辅助吹风导流板包括靠近辅助吹风出风口的第一导流板部和远离辅助吹风出风口的第二导流板部,所述第一导流板部与所述顶板之间的夹角<所述第二导流板部与所述顶板之间的夹角。
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转轴上设置有两个呈180
°
镜像对称布置的导流叶片。
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转轴与所述辅助吹风风道内墙板之间
通过轴承连接,所述转轴的两端设置有用于密封所述辅助吹风风道内墙板的密封块。
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固接于所述辅助吹风风道内墙板外侧的调节固定支架,所述调节固定支架上设置有调节固定把手和刻度指示盘,所述调节固定把手与所述转轴固接。
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刻度指示盘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调节固定把手旋转角度的锁止单元。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固接于所述辅助吹风风道内墙板的外侧的驱动电机和传动机构,所述驱动电机通过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转轴连接。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导流板部与所述顶板之间的夹角的取值范围为1
°
~20
°
。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导流板部和所述第二导流板部之间的夹角的取值范围为160
°
~170
°
。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导流板与所述顶板之间的夹层内设有保温材料。
13.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涂装车间,其包括前述的无紊流的强冷室辅助吹风装置。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不仅结构简单,而且能够有效地解决辅助吹风导流板与辅助吹风风道内墙板交接处的紊流难题,提高强冷室的工作效率;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一定角度内可以调整方向的辅助吹风导流板表面的吹扫作用,同时导流板分成二段角度设计,通过调节辅助吹装置的角度,也配合其二段角度设计的导流板结构,二者配合起来,可以使得强冷室顶部斜板与侧部交接处的该角落处不再产生紊流现象,从而提强冷室的换热效率。其结构简单,不影响原强冷室主体结构,也不影响工件通过性;
15.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在工作过程中,强冷室室内的顶板与强冷室室内之间形成水平或倾斜的风帘,这样使得顶板不会长期在高温下,避免顶板产生塌陷现象,同时顶板与强冷室室内之间还设有辅助吹风导流板,辅助吹风导流板与顶板之间为夹层结构,进一步隔绝顶板的高温热源。通过设置在端头的辅助吹风,它通过一定的风速吹扫强冷室的带有一定角度的导流板,解决了辅助吹风导流板表面积灰的问题,从而解决了原强冷室顶板积灰、落灰,影响内部工件表面质量的问题;
16.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转轴上设置有两个呈180
°
镜像对称布置的导流叶片,该技术方案更利于风向调整装置在辅助吹风风道的安装和密封;
17.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转轴与辅助吹风风道内墙板之间通过轴承连接,转轴的两端设置有用于密封辅助吹风风道内墙板的密封块,该技术方案能够保证辅助吹风风道的密封性;
18.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了2种驱动装置用于驱动转轴带动导流叶片旋转的技术方案,其中,手动调节方案为驱动装置包括固接于辅助吹风风道内墙板外侧的调节固定支架,调节固定支架上设置有调节固定把手和刻度指示盘,调节固定把手与转轴固接;自动调节方案为驱动装置包括固接于辅助吹风风道内墙板的外侧的驱动电机和传动机构,驱动电机通过传动机构与转轴连接;上述2种方案均可以精确地实现导流叶片的开启角度调
节,从而实现出风量的调节控制;
19.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导流板部与顶板之间的夹角的取值范围为1
°
~20
°
,第一导流板部和第二导流板部之间的夹角的取值范围为160
°
~170
°
,该数据是经过多次实验总结的经验数据,需要指出,请并不是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的常规技术手段,无法通过有限次试验获取;
20.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工件烘干以后进行强制冷却中的强制冷却装置中,特别是工件通过电泳烘干后的强制冷却装置中。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无紊流的强冷室辅助吹风装置的示意图;
22.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无紊流的强冷室辅助吹风装置的强冷室辅助吹风装置示意图;
23.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无紊流的强冷室辅助吹风装置的风向调整装置主视图;
24.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无紊流的强冷室辅助吹风装置的风向调整装置侧视图;
25.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无紊流的强冷室辅助吹风装置的强冷室导风示意图。
实施方式
26.下面通过附图以及列举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的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包括优选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一种无紊流的强冷室辅助吹风装置,包括强冷室,强冷室一侧的排风风道101上设有辅助吹风风道208,辅助吹风风道208由顶板107、外侧壁板103、辅助吹风风道内墙板206和下隔板207构成,辅助吹风风道208的顶板107上设置有辅助吹风进风管201,辅助吹风风道208的辅助吹风风道内墙板206上设置有辅助吹风出风口204,辅助吹风进风管201和辅助吹风出风口204之间通过辅助吹风风道208连通,强冷室室内的顶板107下设有辅助吹风导流板205,辅助吹风出风口204位于辅助吹风导流板205下方,辅助吹风出风口204处设置有至少一个风向调整装置211,风向调整装置211包括铰接于辅助吹风风道内墙板206上的转轴215和用于驱动转轴215旋转的驱动装置,转轴215上设置有能够封闭密封辅助吹风出风口204的导流叶片217,辅助吹风导流板205包括靠近辅助吹风出风口204的第一导流板部205-1和远离辅助吹风出风口204的第二导流板部205-2,第一导流板部205-1与顶板107之间的夹角<第二导流板部205-2与顶板107之间的夹角。(需要指出,转轴215沿垂直图2所在的投影平面的轴向安装,即由图2方形看过去转轴215的投影形状为一个圆形、导流叶片217的形状为方形)
28.优选地,转轴215上设置有两个呈180
°
镜像对称布置的导流叶片217。
29.优选地,转轴215与辅助吹风风道内墙板206之间通过轴承连接,转轴215的两端设置有用于密封辅助吹风风道内墙板206的密封块214。
30.优选地,驱动装置包括固接于辅助吹风风道内墙板206外侧的调节固定支架216,调节固定支架216上设置有调节固定把手212和刻度指示盘213,调节固定把手212与转轴
215固接。
31.优选地,刻度指示盘213上设置有用于固定调节固定把手212旋转角度的锁止单元。
32.优选地,驱动装置包括固接于辅助吹风风道内墙板206的外侧的驱动电机和传动机构,驱动电机通过传动机构与转轴215连接。
33.优选地,第一导流板部205-1与顶板107之间的夹角的取值范围为1
°
~20
°
。
34.优选地,第一导流板部205-1和第二导流板部205-2之间的夹角的取值范围为160
°
~170
°
。
35.优选地,导流板205与顶板107之间的夹层内设有保温材料210。
36.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涂装车间,其包括前述的无紊流的强冷室辅助吹风装置。
37.如图1所示,强冷室包括顶板107,顶板107下连接外侧壁板103,外侧墙板103上部设排风风管109。外侧墙板103中下部设有内部送风风道102,内部送风风道102由外侧墙板103、内侧墙板104和隔板112构成,内侧墙板104下部设有吹嘴106,进风风管110设在外侧墙板103中部。上述强冷室制作成模段式结构,模段端头设装配孔111。内侧墙板104与外侧墙板103之间设有横向加强筋105。内部送风风道102上部为内部排风风道101。强冷室的上部设强冷室辅助吹风装置200。
38.如图1、2所示,强冷室辅助吹风装置200包括设在强冷室一侧的排风风道101上设有辅助吹风风道208,辅助吹风风道208由顶板107、外侧壁板103、辅助吹风风道内墙板206和下隔板207构成。辅助吹风风道208的辅助吹风进风管201设在顶板107上。
39.辅助吹风风道208内的吹风管段由锥形收缩导流段202和吹风段209构成,辅助吹风风道内墙板206上设辅助吹风出风口204与吹风段209连接,辅助吹风出风口204设置一个风向调节装置211。如图4所示,风向调节装置211由导流叶片217及转轴215组成,导流叶片217与转轴215固接,设置在辅助吹风出风口204处,通过密封块214与实体进行密封以防止漏风,通过转轴215连接调节固定支架216,调节固定支架216上设置有调节固定把手212和刻度指示盘213,调节固定把手212在0
°
~90
°
范围内可以调整,并通过刻度指示盘213上的刻度读出当时的风向调节装置211的开度(0
°
~90
°
之间),刻度指示盘213上设置有齿状固定装置,配合调节固定把手212上设置的挡块即可实现角度的固定问题。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辅助吹风出风口204宽度较小,故此辅助吹风出风口204配置为风向调节装置211,但原理上也可以使用多页调节风向装置,其构造与原理类似。
40.强冷室室内的顶板107下设有辅助吹风导流板205,导流板与顶板之间的夹角为:1
°
~20
°
。导流板205本身设置一定角度b,本身角度b为:160
°
~170
°
之间,导流板205与顶板107之间的夹层内设有保温材料210。导流板与顶板之间的顶角朝向辅助吹风风道。
41.如图3所示,可取外部送风风管(图中未示)的部分新风通过它包括辅助吹风进风口201,而进入辅助吹风风道208,在锥形收缩导流段202的引导作用下,风通过吹风段209会以较高的风速从辅助吹风出风口204吹出,风以较高的风速沿着与顶部顶板107成一定倾斜角度a的顶部隔热导流板205吹入强冷室内腔内。由于顶部隔热导流板205与强冷室顶部顶板107无连接,且顶部隔热导流板205为夹层结构,内夹保温材料,强冷室内由于风的热交换作用而产生的热量则不会传导在强冷室顶部壁板107上,顶部顶板107便不会因为内外温度
过大而导致塌陷等现象发生,
42.导流板205本身设置一定的角度,提高了导流板本身的强度,同时由于顶部隔热导流板205为略为倾斜设置,由于重力和辅助吹风口吹出的高速风作用可使得强冷室内部顶板落灰情况减少,同时可带走强冷室顶部少许热量。控制顶部隔热导流板205与室顶部外壁板107的夹角a为1
°
~20
°
,同时导流板205本身角度为:160
°
~170
°
之间,配合辅助吹风出风口204设置的风向调节装置211一同调节,可以更为方便的调节顶部吹风装置的气流方向,避免强冷室内本身顶部气流的紊乱。
43.强冷室可根据需要制作成模段。在现场进行安装时,各个强冷室模段在装配孔111采用螺栓连接。这样就减少了大量的现场焊接工作,方便强冷室模段的现场安装。
44.需要指出,本实用新型是对cn101660823b所公开的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本实用新型的核心在于指出了cn101660823b的技术方案存在紊流问题。
45.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组合、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