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冷恒温箱的制作方法-j9九游会真人

文档序号:35600625发布日期:2023-09-27 21:41阅读:17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属于恒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冷恒温箱。


背景技术:

2.在高稳定度[ppm(part per million,百万分之一)级]测量和控制领域,恒温系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可以说,检测和控制系统的温度漂移指标直接决定整个系统的稳定度。
[0003]
目前,现有的恒温系统类似空调系统,由压缩机等组成,如市场上可以买到的恒温箱,供电工作后,可以保持一个很高的恒温指标。但是这类恒温箱,无法满足数字电源控制器的需求。
[0004]
数字电源控制器是由电路板卡组成,需要恒温的部件包含模数芯片、电压基准芯片及外围模拟器件。该部分器件分布在一个很小的pcb板上面。一方面必须保持该部分器件的环温处于一个器件工作很舒适的状态,如20℃左右。另外一方面,该器件周围不能有空气流动。而现有的恒温系统是风冷式的,工作时有风吹出。同时,压缩机的启动瞬间,对电网的冲击较大,从检测的数据上,可以看到电源输出的波动。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冷恒温箱,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0006]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
一种水冷恒温箱,包括内箱体、外箱体和水冷结构;
[0008]
内箱体内放置有工作设备,且内箱体放置于外箱体内,内箱体与外箱体之间留有环绕内箱体的间隙;
[0009]
水冷结构包括进水口、出水口和流道,进水口、出水口均设置在外箱体上,流道位于间隙内,且进水口通过流道连通出水口。
[0010]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流道包括支撑架和导流板;
[0011]
支撑架包括主架体和支板,主架体具有相对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内表面通过导流板或支板连接内箱体,外表面连接于外箱体;
[0012]
导流板固定在内箱体上并分隔流道为若干个子流道,且导流板上设有导流槽或导流孔,以使相邻的子流道相互连通。
[0013]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导流板设有若干个,若干个导流板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两个相邻的导流板之间通过连接板相连;相应地,连接板用作支板。
[0014]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外箱体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其中,第一板体的中部抵接于内箱体,第一板体的端部延伸至内箱体外并与第二板体相连;相应地,第一板体的中部设有进出线口,进水口和出水口设置在第一板体的端部或第二板体上;第二板体与内箱体间隔设置,相应地,间隙位于第二板体与内箱体之间。
[0015]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均选用多层板,多层板包括依次层叠的内板、中间层和外板,中间层选用隔热棉制成。
[0016]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内箱体内设有至少一个安装板,安装板分隔内箱体内空间为多层,每层分别用于放置工作设备。
[0017]
有益效果:
[0018]
所述水冷恒温箱通过双层结构的设计形成间隙,该间隙既可以起到隔热间隙的作用,使外界温度变化对内箱体的影响减小,也可以用于设置水冷结构,通过水冷结构带走工作设备工作产生的热量,以使内箱体长时间处于适宜的工作温度。二者相互配合,既提高了工作设备工作时的稳定度,又延长了内箱体处于适宜工作温度的时间,
[0019]
相比较于现有的恒温设备,所述水冷恒温箱以水冷取代了风冷,一方面规避了冷却风对工作设备的影响,另一方面封闭性更好,减少了内箱体与外界的热交换,减少了外界温度变化的影响。所述水冷恒温箱也无需担心压缩机启动瞬间对电网的冲击,降低了对工作设备工作的影响。
附图说明
[0020]
图1为一种水冷恒温箱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2为第一视角下,一种水冷恒温箱拆除部分第二板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3为第二视角下,一种水冷恒温箱拆除部分第二板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中:
[0024]
1、内箱体;101、安装板;2、外箱体;21、第一板体;22、第二板体;201、进出线口;202、多层板;203、内板;204、中间层;205、外板;31、进水口;32、出水口;33、流道;4、支撑架;41、主架体;42、支板;5、导流板;6、连接板;7、安装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关于附图结构的描述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例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0026]
实施例:
[0027]
如图1-3所示,一种水冷恒温箱,包括内箱体1、外箱体2和水冷结构;
[0028]
内箱体1内放置有工作设备,且内箱体1放置于外箱体2内,内箱体1与外箱体2之间留有环绕内箱体1的间隙;
[0029]
水冷结构包括进水口31、出水口32和流道33,进水口31、出水口32均设置在外箱体2上,流道33位于间隙内,且进水口31通过流道33连通出水口32。
[0030]
对于所述水冷恒温箱,通过内箱体1插接在外箱体2内,以在二者之间形成间隙,该间隙既可以用于设置水冷结构,又可以用于减少外界温度对内箱体1的影响。水冷结构内具有处于循环状态的冷却水,冷却水流入流道33内并与内箱体1进行热交换,工作设备工作所产生的热量被冷却水带走,以使内箱体1处于适宜的工作温度范围内。
[0031]
基于此,所述水冷恒温箱通过双层结构的设计形成间隙,该间隙既可以起到隔热间隙的作用,使外界温度变化对内箱体1的影响减小,也可以用于设置水冷结构,通过水冷结构带走工作设备工作产生的热量,以使内箱体1长时间处于适宜的工作温度。二者相互配合,既提高了工作设备工作时的稳定度,又延长了内箱体1处于适宜工作温度的时间,
[0032]
进一步,相比较于现有的恒温设备,所述水冷恒温箱以水冷取代了风冷,一方面规避了冷却风对工作设备的影响,另一方面封闭性更好,减少了内箱体1与外界的热交换,减少了外界温度变化的影响。所述水冷恒温箱也无需担心压缩机启动瞬间对电网的冲击,降低了对工作设备工作的影响。
[0033]
如图1所示,外箱体2的外侧设有安装架7,通过安装架7实现所述水冷恒温箱的固定,以减少所述水冷恒温箱的扰动。
[0034]
工作时,通过外部设备连接进水口31、出水口32并组成循环回路,外部设备启动,进而驱动并导引冷却水沿循环回路流动。当冷却水通过进水口31流入流道33时,冷却水与内箱体1进行热交换,以降低内箱体1的温度,以使工作设备处于适宜的工作温度。热交换后,冷却水通过出水口32流出流道33,冷却水移动至所述水冷恒温箱外并进行冷却,以便于循环使用。
[0035]
在本实施例中,流道33包括支撑架4和导流板5;支撑架4包括主架体41和支板42,主架体41具有相对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内表面通过导流板5或支板42连接内箱体1,外表面连接于外箱体2;导流板5固定在内箱体1上并分隔流道33为若干个子流道,且导流板5上设有导流槽或导流孔,以使相邻的子流道相互连通。
[0036]
基于上述设计方案,通过支撑架4支撑外箱体2,一方面提高外箱体2的结构强度,避免外箱体2发生变形,另一方面也使流道33形状稳定,则冷却水在流道33内流动稳定,减少冷却水的波动,以提高稳定性。导流板5用于分隔出子流道,导流板5导引冷却水的流动并使得冷却水流动至内箱体1各处,以提高冷却的全面性。容易理解的,主架体41设有多个并间隔设置,以均匀连接外箱体2。
[0037]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导流板5设有若干个,若干个导流板5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两个相邻的导流板5之间通过连接板6相连;相应地,连接板6用作支板42。基于上述设计方案,导流板5通过连接板6相连,以提高结构强度,避免在冷却水冲击下出现导流板5脱离的情况,进而使冷却水的流动保持稳定。且连接板6用作支板42,以减少部件数量,简化结构并降低重量。
[0038]
如图1-3所示,内箱体1构造为正方体箱体,外箱体2的每个侧面上设有两个导流板5,两个导流板5之间设有间隔设有两个连接板6,相应地,两个导流板5分隔出三个子流道。基于此,以使冷却水从该侧面流向其两侧的侧面上。
[0039]
在本实施例中,外箱体2包括第一板体21和第二板体22,其中,第一板体21的中部抵接于内箱体1,第一板体21的端部延伸至内箱体1外并与第二板体22相连;相应地,第一板体21的中部设有进出线口201,进水口31和出水口32设置在第一板体21的端部或第二板体22上;第二板体22与内箱体1间隔设置,相应地,间隙位于第二板体22与内箱体1之间。
[0040]
基于上述设计方案,第一板体21设有至少一个,以便于设置进出线口201,一方面满足工作设备的工作需求,另一方面避免连接线浸泡于冷却水中,提高了工作设备工作的稳定性。进一步,所述水冷恒温箱为封闭式结构,设置连接线以取代无线连接方式,大大增
加了工作设备工作的稳定性。
[0041]
第二板体22通过主架体41连接内箱体1,以形成间隙。且间隙环绕内箱体1,相应地,第二板体22设有多个并组成环绕内箱体1的筒状结构,且筒状结构具有相对的两端,其中一端设有所述第一板体21,另一端设有第一板体21或第二板体22。
[0042]
如图1-3所示,进水口31和出水口32设置同一个第一板体21上且上下相对设置。基于此,冷却水流入后分成两部分并分别从内箱体1的两侧流向出水口32,以使冷却效果更加均匀。
[0043]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板体21和第二板体22均选用多层板202,多层板202包括依次层叠的内板203、中间层204和外板205,中间层204选用隔热棉制成。基于上述设计方案,多层板202提高了外箱体2隔热的能力,有效降低了外界温度变化对所述水冷恒温箱的影响。容易理解的,中间层204可以选用任意合适的隔热材料制成,包括但不限于隔热棉。
[0044]
在本实施例中,内箱体1内设有至少一个安装板101,安装板101分隔内箱体1内空间为多层,每层分别用于放置工作设备。基于上述设计方案,工作设备放置在安装板101上,安装板101将内箱体1分层,以提高工作设备的数量。
[0045]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