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2.空调是指用人工手段,对建筑或构筑物内环境空气的温度、湿度、流速等参数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设备。风管机空调是市面上空调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并且其室内机通常采用挂钩固定方式。但是,现有的风管机空调基本上都是挂钩单独固定在顶板上,或单独固定在电装盒上,最终机器重力或震动都会通过挂钩传递到顶板或电装盒上,为保证室内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就需要采取措施不断加强顶板或电装盒,这就导致对顶板或电装盒的性能要求进一步提高,进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其能够有效减小单一零件承受的重力或震动,提升产品的可靠性。
4.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5.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
6.本体;
7.电装盒,插设于所述本体中;
8.顶板,安装于所述本体和所述电装盒的顶部;以及
9.挂钩,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电装盒和所述顶板上;
10.其中,所述电装盒与所述顶板沿第一方向依次安装于所述本体上,所述电装盒开设有安装孔,所述挂钩包括钩主体和连接于所述钩主体上的卡舌,所述卡舌与所述安装孔相适配,所述卡舌沿第一方向伸入所述安装孔使其固定于所述顶板背离所述电装盒的一侧,所述钩主体相对的位于所述电装盒背离所述顶板的一侧。
11.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装盒包括:
12.盒主体,插设于所述本体中;以及
13.第一安装板,连接于所述盒主体的一侧,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顶板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安装于所述本体上,所述第一安装板开设有所述安装孔,所述卡舌与所述安装孔相适配,所述卡舌沿第一方向伸入所述安装孔使其固定于所述顶板背离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一侧,所述钩主体相对的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板背离所述顶板的一侧。
14.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板包括:
15.板主体,安装于所述本体和所述盒主体的顶部;以及
16.第二安装板,连接于所述板主体的一侧,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二安装板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安装于所述本体上,所述卡舌沿第一方向伸入所述安装孔使其固定于所述第二安装板背离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一侧,所述钩主体相对的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板背离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一侧。
17.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安装板包括板体和连接于所述板体上的限位凸起,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一端抵接于所述限位凸起上,且所述限位凸起的厚度与所述第一安装板的厚度相等。
18.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板上开设有沿所述第一方向贯穿所述第一安装板的第一固定孔,所述板体上开设有沿所述第一方向贯穿所述板体的第二固定孔,所述限位凸起上开设有沿所述第一方向贯穿所述限位凸起的第三固定孔;
19.其中,所述第一固定孔和所述第二固定孔同心设置,所述钩主体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固定孔和所述第二固定孔相对应的第四固定孔,以及与所述第三固定孔相对应的第五固定孔。
20.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孔沿第二方向的一端尺寸大、沿第二方向的另一端尺寸小,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21.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钩主体呈l型折弯,包括:
22.第一板;以及
23.第二板,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成角度连接,所述卡舌连接于所述第二板上。
24.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卡舌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延伸段、第二延伸段和第三延伸段,所述第三延伸段连接于所述第二板上,所述第三延伸段和所述第二板成角度布置,且所述第三延伸段在第二方向朝向所述第一板延伸,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25.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延伸段与所述第二延伸段连接形成第一角度,所述第二延伸段与所述第三延伸段连接形成第二角度,所述第三延伸段与所述第二板连接形成第三角度;
26.其中,所述第一角度为锐角,所述第二角度为钝角,所述第三角度为锐角,且所述第一延伸段和所述第二延伸段靠近所述第二板的连接位置与所述第二板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延伸段和所述第三延伸段靠近所述第二板的连接位置与所述第二板的距离。
27.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角度为30
°
~40
°
,所述第二角度为120
°
~140
°
,所述第三角度为40
°
~50
°
,且所述第二角度和所述第三角度的和小于180
°
。
28.本技术的空调室内机,本体作为电装盒以及顶板的安装基体,同时兼具出风、加热等多种功能,电装盒与顶板沿第一方向依次安装在本体上,挂钩的卡舌卡接于电装盒的安装孔内,使得卡舌位于顶板内侧,钩主体位于电装盒外侧,卡舌与钩主体的连接位置就可以将电装盒与顶板一起卡住,使得整体结构的重量通过挂钩分担到电装盒以及顶板两个部件上,避免了单独固定在某一部件上造成的易损坏和易变形问题,有效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29.图1是本技术的空调室内机的立体图;
30.图2是图1中a部的放大图;
31.图3是本技术的挂钩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32.图4是图3中b部的放大图;
33.图5是本技术的空调室内机的俯视图;
34.图6是图5中c-c截面的剖视图;
35.图7是图6中d部的放大图;
36.图8是本技术的挂钩的侧视图;
37.图9是图8中e部的放大图;
38.图10是本技术的电装盒的主视图;
39.图11是本技术的本体和顶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40.图12是图11中f部的放大图。
41.图中,1、本体;2、电装盒;21、安装孔;22、盒主体;23、第一安装板;231、第一固定孔;3、顶板;31、板主体;32、第二安装板;321、板体;3211、第二固定孔;322、限位凸起;3221、第三固定孔;4、挂钩;41、钩主体;411、第四固定孔;412、第五固定孔;413、第一板;414、第二板;42、卡舌;421、第一延伸段;422、第二延伸段;423、第三延伸段;
42.x、第一方向;y、第二方向;α、第一角度;β、第二角度;γ、第三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4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4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45.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4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47.本技术中空调器通过使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执行空调器的制冷循环。制冷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并向已被调节和热交换的空气供应制冷剂。
48.压缩机压缩处于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并排出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49.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蒸发器蒸发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制冷剂,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空调器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
50.空调器的室外单元是指制冷循环的包括压缩机和室外热交换器的部分,空调器的室内单元包括室内热交换器,并且膨胀阀可以提供在室内单元或室外单元中。
51.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外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或蒸发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时,空调器用作制热模式的加热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蒸发器时,空调器用作制冷模式的冷却器。
52.如图1-7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本体1、电装盒2、顶板3和挂钩4,所述电装盒2插设于所述本体1中,所述顶板3安装于所述本体1和所述电装盒2的顶部,所述挂钩4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电装盒2和所述顶板3上,其中,所述电装盒2与所述顶板3沿第一方向x依次安装于所述本体1上,所述电装盒2开设有安装孔21,所述挂钩4包括钩主体41和连接于所述钩主体41上的卡舌42,所述卡舌42与所述安装孔21相适配,所述卡舌42沿第一方向x伸入所述安装孔21使其固定于所述顶板3背离所述电装盒2的一侧,所述钩主体41相对的位于所述电装盒2背离所述顶板3的一侧。
53.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空调室内机,本体1作为电装盒2以及顶板3的安装基体,同时兼具出风、加热等多种功能,电装盒2与顶板3沿第一方向x依次安装在本体1上,挂钩4的卡舌42卡接于电装盒2的安装孔21内,使得卡舌42位于顶板3内侧,钩主体41位于电装盒2外侧,卡舌42与钩主体41的连接位置就可以将电装盒2与顶板3一起卡住,使得整体结构的重量通过挂钩4分担到电装盒2以及顶板3两个部件上,避免了单独固定在某一部件上造成的易损坏和易变形问题,有效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其中,电装盒2优选的插设在本体1的侧部,从而使卡舌42能够方便的从侧边插入安装孔21。挂钩4的数量优选为四个,其中一个挂钩4通过上述的方式与电装盒2和顶板3的一个边角卡接,剩余的三个挂钩4分别与顶板3的另外三个边角卡接,从而形成稳定的悬挂结构,能够将空调室内机稳定安装于墙壁或房顶等位置。以房顶举例,在安装时,首先将电装盒2与顶板3临时装配在一起,然后将挂钩4上的卡舌42伸入到电装盒2的安装孔21内,此时卡舌42会将电装盒2与顶板3一起卡住,从而将力同时分担到电装盒2与顶板3上,达到更加稳固的安装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参考图2、3所示,第一方向x是指垂直于空调室内机侧壁的方向。
54.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以及图6、7、10所示,所述电装盒2包括:盒主体22和第一安装板23,所述盒主体22插设于所述本体1中,所述第一安装板23连接于所述盒主体22的一侧,所述第一安装板23与所述顶板3沿所述第一方向x依次安装于所述本体1上,所述第一安装板23开设有所述安装孔21,所述卡舌42与所述安装孔21相适配,所述卡舌42沿第一方向x伸入所述安装孔21使其固定于所述顶板3背离所述第一安装板23的一侧,所述钩主体41相对的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板23背离所述顶板3的一侧。盒主体22内部设有电器元件,用于保证空调室内机的正常运行,而第一安装板23主要起到安装位的作用,安装孔21设置在第一安装板23上,供卡舌42穿入以完成挂钩4的安装。优选的,第一安装板23与盒主体22呈折弯状连接,折弯的第一安装板23位于盒主体22的一侧,用于供挂钩4安装于空调室内机的侧部,以方便悬挂。
55.具体的,如图1-7以及图11、12所示,所述顶板3包括:板主体31和第二安装板32,所述板主体31安装于所述本体1和所述盒主体22的顶部,所述第二安装板32连接于所述板主体31的一侧,所述第一安装板23与所述第二安装板32沿所述第一方向x依次安装于所述本体1上,所述卡舌42沿第一方向x伸入所述安装孔21使其固定于所述第二安装板32背离所述
第一安装板23的一侧,所述钩主体41相对的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板23背离所述第二安装板32的一侧。板主体31整体盖设于本体1和盒主体22上,作为空调室内机外壳的一部分,保护空调室内机的内部结构,而第二安装板32主要起到安装位的作用,在卡舌42穿入第一安装板23的安装孔21后,第二安装板32与第一安装板23一同卡接在卡舌42上,达到分担受力的目的。优选的,第二安装板32与板主体31呈折弯状连接,折弯的第二安装板32位于第一安装板23的同侧,用于供挂钩4安装于空调室内机的侧部,方便悬挂。优选的,第一安装板23在垂直于第一方向x的第二方向y上的长度大于第二安装板32在垂直于第一方向x的第二方向y上的长度,这样能够便于卡舌42插入安装孔21中并将第一安装板23和第二安装板32一并卡接,同时钩主体41也能够更加贴合在第一安装板23上,卡接固定的效果更好。其中,第二方向y优选为竖直方向。
56.更具体的,如图3、4、11、12所示,所述第二安装板32包括板体321和连接于所述板体321上的限位凸起322,所述第一安装板23的一端抵接于所述限位凸起322上,且所述限位凸起322的厚度与所述第一安装板23的厚度相等。空调室内机在组装时,由于电装盒2与顶板3要预装配在一起,且第一安装板23和第二安装板32要叠设于侧边,因此可以在第二安装板32上设置限位凸起322,用于对电装盒2进行初步的定位,同时为了保证挂钩4的接触面平齐,以使钩主体41安装更稳定,限位凸起322和第一安装板23的厚度要保证相等。
57.更具体的,如图3、4、10、11、12所示,所述第一安装板23上开设有沿所述第一方向x贯穿所述第一安装板23的第一固定孔231,所述板体321上开设有沿所述第一方向x贯穿所述板体321的第二固定孔3211,所述限位凸起322上开设有沿所述第一方向x贯穿所述限位凸起322的第三固定孔3221;其中,所述第一固定孔231和所述第二固定孔3211同心设置,所述钩主体41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固定孔231和所述第二固定孔3211相对应的第四固定孔411,以及与所述第三固定孔3221相对应的第五固定孔412。为了进一步保证挂钩4安装的稳定性,还可以采用紧固件固定的方式将挂钩4与电装盒2固定安装连接,此处的紧固件优选为螺栓或螺钉,易于获取,成本低廉,固定效果好。在安装时,卡舌42伸入安装孔21并卡接住后,调整挂钩4使钩主体41上的第四固定孔411对齐第一固定孔231和第二固定孔3211,第五固定孔412对齐第三固定孔3221,再利用紧固件分别穿入各个固定孔中,使得挂钩4固定安装于第一安装板23和第二安装板32上。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紧固件仅起到辅助定位功能和少量的承力作用,主要承力依然是靠卡舌42与第一安装板23和第二安装板32的卡接结构。
58.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4、10所示,所述安装孔21沿第二方向y的一端尺寸大、沿第二方向y的另一端尺寸小,所述第二方向y与所述第一方向x垂直。安装孔21的形状呈喇叭形,在安装时能够便于卡舌42顺利伸入,卡舌42在安装时先从大尺寸的一端伸入,然后向小尺寸的一端逐渐卡紧,直到无法再移动为止,即喇叭形的安装孔21起到导向作用。优选的,第二方向y为竖直方向,可以保证悬挂后的稳定性。
59.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9所示,所述钩主体41呈l型折弯,包括:第一板413和第二板414,所述第一板413与所述第二板414成角度连接,所述卡舌42连接于所述第二板414上。第一板413用于卡接在墙壁或房顶上,而第二板414起到安装连接基体的作用,通常为贴合在空调室内机外壳上的结构,第一板413和第二板414成角度连接可保证第一板413能够卡接在突出于墙壁或房顶的结构上,例如钉子、膨胀螺栓等,保证空调室内机的稳定安
装。优选的,第一板413背离第二板414的一端设置有限位用的连接板,避免安装和使用过程中空调室内机脱离悬挂位置。
60.具体的,如图8、9所示,所述卡舌4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延伸段421、第二延伸段422和第三延伸段423,所述第三延伸段423连接于所述第二板414上,所述第三延伸段423和所述第二板414成角度布置,且所述第三延伸段423在第二方向y朝向所述第一板413延伸,所述第二方向y与所述第一方向x垂直。由于第一板413的作用是卡接在墙壁或房顶的突出部上,因此,第三延伸段423的延伸方向需要与第一板413同向,这样才能够在第一板413悬挂后卡住第一安装板23和第二安装板32,否则第一安装板23和第二安装板32会因为第三延伸段423与第二板414的角度过大而滑落,此处的挂钩4就容易脱落,在安装和使用过程中增加掉落风险,不仅会造成客户的经济损失,严重时甚至会威胁人身安全,即使通过紧固件紧固,也还是会导致整机的重量全部由紧固件承担,紧固件受较大的剪切力容易失效断裂,依然存在较大风险。
61.更具体的,如图8、9所示,所述第一延伸段421与所述第二延伸段422连接形成第一角度α,所述第二延伸段422与所述第三延伸段423连接形成第二角度β,所述第三延伸段423与所述第二板414连接形成第三角度γ;其中,所述第一角度α为锐角,所述第二角度β为钝角,所述第三角度γ为锐角,且所述第一延伸段421和所述第二延伸段422靠近所述第二板414的连接位置与所述第二板414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延伸段422和所述第三延伸段423靠近所述第二板414的连接位置与所述第二板414的距离。卡舌42上设置有三道折弯,锐角、钝角、锐角的角度使得卡舌42整体形状类似于“z”形,第一角度α设置成锐角的主要作用是便于伸入安装孔21中,接下来的钝角配合锐角的角度设置,配合连接位置的特殊距离要求,使得第二延伸段422和第三延伸段423能够起到内扣夹紧的作用,从而将第一安装板23和第二安装板32较为稳定的卡接在卡舌42和第二板414之间形成的卡接空间中,进一步提升安装的稳定性。
62.更具体的,如图8、9所示,所述第一角度α为30
°
~40
°
,所述第二角度β为120
°
~140
°
,所述第三角度γ为40
°
~50
°
,且所述第二角度β和所述第三角度γ的和小于180
°
。第一角度α优选为35
°
,第二角度β优选为130
°
,第三角度γ优选为45
°
,第二角度β和第三角度γ之和为175
°
,略小于180
°
,能够达到最佳的安装可靠性。
63.综上,本技术的空调室内机,本体1作为电装盒2以及顶板3的安装基体,同时兼具出风、加热等多种功能,电装盒2与顶板3沿第一方向x依次安装在本体1上,挂钩4的卡舌42卡接于电装盒2的安装孔21内,使得卡舌42位于顶板3内侧,钩主体41位于电装盒2外侧,卡舌42与钩主体41的连接位置就可以将电装盒2与顶板3一起卡住,使得整体结构的重量通过挂钩4分担到电装盒2以及顶板3两个部件上,避免了单独固定在某一部件上造成的易损坏和易变形问题,有效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64.以上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