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为一种核酸采样模型。
背景技术:
2.目前,核酸检测的物质是病毒的核酸。核酸检测是查找人体的呼吸道标本、血液或粪便中是否存在外来入侵的病毒的核酸,来确定是否被病毒感染。因此一旦检测为核酸“阳性”,即可证明患者体内有病毒存在;在医学领域,通过对鼻腔及口腔咽部分泌物进行核酸采样,从中找到致病菌,为一项有效的、被广泛运用的呼吸道感染诊断辅助方法。
3.但是,现有的核酸采样培训一般是采样者通过观看视频、图片方式进行学习;在真人采样中采样者无法直接看到拭子的采集部位(例如鼻咽部、咽腔后壁),只能依靠采样者经验、手感进行采集,经验不足易出现采样手法不正确、采样部位不准确、标本采集阳性率低等问题。
4.因此,如何设计一种核酸采样模型,使其克服上述的不足,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采样者练习,提高采样者经验,提高采样正确性的核酸采样模型。
6.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核酸采样模型,包括模型本体、第一感应组件、第二感应组件以及提示组件;所述模型本体的内部设有鼻腔、咽腔以及用于连通所述鼻腔和所述咽腔的鼻咽部;所述第一感应组件设置于所述鼻腔的上壁,所述第二感应组件设置于所述鼻咽部的后壁,所述提示组件设置于所述模型本体;当拭子触碰所述第一感应组件时,所述提示组件发出第一信号;当所述拭子触碰所述第二感应组件时,所述提示组件发出第二信号。
7.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第一感应组件包括第一气囊以及第一气压传感器;所述第一气囊设置于所述鼻腔的上壁,所述第一气压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一气囊,且所述第一气压传感器与所述提示组件电性连接。其优点是:当鼻咽拭子触碰所述第一气囊时,所述第一气压传感器检测出所述第一气囊气压变大的信息并将该信息传递至所述提示组件。
8.作为一种优选,所述鼻腔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一气囊的两端分别延伸至两个所述鼻腔内。其优点是:这使得当采样者通过任意一个所述鼻腔进行采样练习时,鼻咽拭子都能够触碰到所述第一气囊,进而通过所述第一气压传感器检测出所述第一气囊气压变大的信息并将该信息传递至所述提示组件。
9.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第二感应组件的下端延伸至所述咽腔的后壁;所述核酸采样模型还包括下颌部,所述下颌部设置于所述模型本体的下端,所述下颌部与所述模型本体之间形成有与所述咽腔相互连通的口腔,所述拭子得以通过所述口腔伸入所述咽腔内并触碰所述第二感应组件。其优点是:这使得能够对口咽拭子的核酸采样进行练习,当口咽拭子
通过所述口腔伸入所述咽腔并触碰所述咽腔后壁上的所述第二感应组件时,所述提示组件发出所述第二信号。
10.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第二感应组件包括第二气囊以及第二气压传感器;所述第二气囊设置于所述鼻咽部的后壁以及所述咽腔的后壁,所述第二气压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二气囊,且所述第二气压传感器与所述提示组件电性连接。其优点是:当鼻咽拭子或口咽拭子触碰所述第二气囊时,所述第二气压传感器检测出所述第二气囊气压变大的信息并将该信息传递至所述提示组件。
11.作为一种优选,所述下颌部可上下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模型本体。其优点是:通过转动所述下颌部得以模拟检测时所述口腔张开不同大小的情况。
12.作为一种优选,所述鼻腔、所述咽腔以及所述口腔的内壁上均设有弹性层。其优点是:所述弹性层由聚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制成,使得所述鼻腔、所述咽腔以及所述口腔内壁质感接近人体粘膜。
13.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核酸采样模型还包括底座,所述模型本体的下端可转动连接于所述底座。其优点是:通过转动所述模型本体得以模拟检测时头部抬起角度不同大小的情况。
14.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提示组件为蜂鸣器或提示灯或振动器或语音播报器。其优点是:能够发出两种信号作为所述第一信号以及所述第二信号。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练习时,采样者将鼻咽拭子通过所述鼻腔伸入所述咽腔并对所述鼻咽部进行采样,若所述提示组件发出所述第一信号(即鼻咽拭子触碰所述第一感应组件)或未发出信号(鼻咽拭子未触碰所述第一感应组件以及所述第二感应组件),则表示采样错误,便于采样者及时总结采样错误的原因;若所述提示组件发出所述第二信号(鼻咽拭子触碰所述第二感应组件),则表示采样正确,便于采样者及时总结并感受正确的采样手法以及手感,累积正确经验,进而提高真人采样时的正确性。由此可知,该核酸采样模型便于采样者练习,提高采样者经验,提高采样正确性。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核酸采样模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模型本体;11、鼻腔;12、咽腔;13、鼻咽部;2、第一感应组件;21、第一气囊;22、第一气压传感器;3、第二感应组件;31、第二气囊;32、第二气压传感器;4、提示组件;5、下颌部;51、口腔;6、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1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技术的具体保护范围。
20.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21.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22.参照图1,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核酸采样模型,包括模型本体1、第一感应组件2、第二感应组件3以及提示组件4;模型本体1的内部设有鼻腔11、咽腔12以及用于连通鼻腔11和咽腔12的鼻咽部13;第一感应组件2设置于鼻腔11的上壁,第二感应组件3设置于鼻咽部13的后壁,提示组件4设置于模型本体1;当拭子触碰第一感应组件2时,提示组件4发出第一信号;当拭子触碰第二感应组件3时,提示组件4发出第二信号。练习时,采样者将鼻咽拭子通过鼻腔11伸入咽腔12并对鼻咽部13进行采样,若提示组件4发出第一信号(即鼻咽拭子触碰第一感应组件2)或未发出信号(鼻咽拭子未触碰第一感应组件2以及第二感应组件3),则表示采样错误,便于采样者及时总结采样错误的原因;若提示组件4发出第二信号(鼻咽拭子触碰第二感应组件3),则表示采样正确,便于采样者及时总结并感受正确的采样手法以及手感,累积正确经验,进而提高真人采样时的正确性。由此可知,该核酸采样模型便于采样者练习,提高采样者经验,提高采样正确性。
23.参照图1,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感应组件2包括第一气囊21以及第一气压传感器22;第一气囊21设置于鼻腔11的上壁,第一气压传感器22设置于第一气囊21,且第一气压传感器22与提示组件4电性连接。当鼻咽拭子触碰第一气囊21时,第一气压传感器22检测出第一气囊21气压变大的信息并将该信息传递至提示组件4。
24.参照图1,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鼻腔11的数量为两个,第一气囊21的两端分别延伸至两个鼻腔11内。这使得当采样者通过任意一个鼻腔11进行采样练习时,鼻咽拭子都能够触碰到第一气囊21,进而通过第一气压传感器22检测出第一气囊21气压变大的信息并将该信息传递至提示组件4。
25.参照图1,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感应组件3的下端延伸至咽腔12的后壁;核酸采样模型还包括下颌部5,下颌部5设置于模型本体1的下端,下颌部5与模型本体1之间形成有与咽腔12相互连通的口腔51,拭子得以通过口腔51伸入咽腔12内并触碰第二感应组件3。这使得能够对口咽拭子的核酸采样进行练习,当口咽拭子通过口腔51伸入咽腔12并触碰咽腔12后壁上的第二感应组件3时,提示组件4发出第二信号。
26.参照图1,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感应组件3包括第二气囊31以及第二气压传感器32;第二气囊31设置于鼻咽部13的后壁以及咽腔12的后壁,第二气压传感器32设置于第二气囊31,且第二气压传感器32与提示组件4电性连接。当鼻咽拭子或口咽拭子触碰第二气囊31时,第二气压传感器32检测出第二气囊31气压变大的信息并将该信息传递至提示组件4。
27.参照图1,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下颌部5可上下转动地设置于模型本体1。通过转动下颌部5得以模拟检测时口腔51张开不同大小的情况。
28.参照图1,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鼻腔11、咽腔12以及口腔51的内壁上均设有弹性层。弹性层由聚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制成,使得鼻腔11、咽腔12以及口腔51内壁质感接
近人体粘膜。弹性层可以聚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制成,使得鼻腔11、咽腔12以及口腔51内壁质感接近人体粘膜。
29.参照图1,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作为一种优选,核酸采样模型还包括底座6,模型本体1的下端可转动连接于底座6。通过转动模型本体1得以模拟检测时头部抬起角度不同大小的情况。
30.另外,下颌部5与模型本体1之间以及模型本体1与底座6之间均设有阻尼器,通过阻尼器限制下颌部5以及模型本体1轻易发生转动。
31.参照图1,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提示组件4为蜂鸣器或提示灯或振动器或语音播报器。能够发出两种信号作为第一信号以及第二信号。
32.综上所述,该核酸采样模型便于采样者练习,提高采样者经验,提高采样正确性。
33.以上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内。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