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旧悬索桥吊索更换的可移动式主缆操作平台的制作方法-j9九游会真人

文档序号:34558854发布日期:2023-06-28 09:32阅读:9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属于悬索桥换索施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旧悬索桥吊索更换的可移动式主缆操作平台。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待换索的旧悬索桥主缆上没有设置检修道栏杆,无人员上下通道。悬索桥的两岸锚碇上下游各布置有1台手动卷扬机,通过塔顶设置的定滑轮组成缆索系统。每跨主缆上下游各有2个吊笼通过滚筒悬挂在主缆上,4套吊笼前后左右通过简易桁架连接形成整体。吊笼移动时,将缆索系统的钢丝绳与吊笼连接,手摇卷扬机带动吊笼前移。旧桥主缆上不仅没有设置检修道栏杆,而且也没有设置检修、施工人员的上、下通道。检修及施工人员实施操作时,都是通过竖梯上到塔顶,骑着主缆进入吊笼,或者通过爬斜吊索的方式进入吊笼。
3.鉴于旧平台仅作为桥梁检修目的使用,在安全和便携性等方面与换索施工要求不相匹配。由于旧平台在高空作业过程中,因行走时间长、无安全措施、人员上下困难,从而降低了工效,且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
4.为了提高悬索桥换索施工的安全性和便捷性,提供一种能够为吊索的拆除和新吊索安装等一系列工作提供作业空间,并且要解决人员上下的问题的装置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旧悬索桥吊索更换的可移动式主缆操作平台,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仅能为主缆上换索相关的施工提供操作空间,而且能够提高换索施工工效,降低施工安全风险,方便施工人员上、下的操作平台,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7.一种用于旧悬索桥吊索更换的可移动式主缆操作平台,至少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主缆;还包括
8.吊笼,吊笼设置有两组,两组吊笼分别骑跨在两根主缆上且可沿主缆移动,每组吊笼中设置有两个吊笼,每个吊笼上连接有电动葫芦,电动葫芦上的钢丝绳的前端锚在主缆上;
9.顺桥向通道,顺桥向通道设置有两组,两组顺桥向通道均平行于主缆设置,且每组顺桥向通道的两端分别铰接有一个吊笼,每组顺桥向通道由两个顺桥向通道组成;
10.横桥向通道,横桥向通道设置有两个,两个横桥向通道平行设置,每个横桥向通道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顺桥向通道同端的吊笼内侧固定连接,在每个横桥向通道两侧连接的吊笼之间连接有一根通长的吊梁;
11.电动吊篮,电动吊篮通过可上下垂直移动的连接在吊梁上。
12.所述的吊笼至少包括两个长方形的框架箱体;两个长方形的框架箱体相对设置,且两者之间通过滚筒轴杆连接,滚筒轴杆上套接有与主缆滚动连接的滚筒;框架箱体的底
面平铺有用于行走的底板;吊笼与顺桥向通道的连接端面上,固定连接有用于与顺桥向通道铰接的铰链连接件。
13.所述的铰链连接件由上、中、下三组连接耳板构成;中间一组连接耳板包括两个第二连接耳板,两个第二连接耳板分别固定在连接端面中部的两侧;上下两组连接耳板分别包括两个第一连接耳板,上部一组中的两个第一连接耳板分别固定在连接端面上部的两侧,下部一组中的两个第一连接耳板固定在连接端面下部的两侧。
14.所述的顺桥向通道是由多个连接杆构成的长方形框架结构;长方形框架的内底面上,平铺有用于行走的底板,该底板的两端分别可折叠的连接有衔接板;顺桥向通道的两端端面上分别固定连接有用于与吊笼铰接的连接耳板。
15.所述的连接耳板由上、中、下三组构成;下部一组连接耳板包括两个第一连接耳板,两个第一连接耳板固定在连接端面下部的两侧;上面两组连接耳板分别包括两个第二连接耳板,上部一组中的两个第二连接耳板分别固定在连接端面上部的两侧,中间一组中的两个第二连接耳板分别固定在连接端面中部的两侧。
16.所述的横桥向通道是由多根连接杆构成的径向截面为u形的框架结构;u形的框架的底面上平铺有用于行走的底板。
17.每根所述吊梁的中间位置对称的连接有两套吊具;所述的电动吊篮为框架结构,其侧壁设置有出入门;电动吊篮上设置有钢丝绳提升机构,丝绳提升机构上连接有提升钢丝绳,提升钢丝绳的另一端通过吊具连接在横桥向通道上;电动吊篮上连接有攀爬机构。
18.所述的攀爬机构采用的是竖向爬梯。
19.所述的吊具包括滑轮和滑轮固定座;所述的滑轮可转动的连接在滑轮固定座上,滑轮固定座固定连接在吊梁上。
20.还包括索夹盖板;所述的索夹盖板覆盖在主缆的索夹上;所述的索夹盖板为长方体,且其顶面从中间向两侧呈弧形与底面衔接;索夹盖板的底面中心位置开有用于容纳主缆上索夹的槽。
21.有益效果:
22.(1)本实用新型与旧平台相比,操作平台的刚度大、结构稳定,操作便捷,可保证主缆上的换索相关施工操作能够安全、高效的进行。
23.(2)本实用新型中横桥向通道与吊笼采用刚性连接的方式,确保了吊笼不会侧翻。
24.(3)本实用新型中顺桥向通道与吊笼采用铰接的方式,使得顺桥向通道与吊笼能够适应在主缆上的爬升过程中角度的变化。
25.(4)本实用新型中电动吊篮的设置,使得操作人员能够方便、安全的从地面抵达平台进行操作。
26.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的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
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图。
2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面图。
30.图3为图2的侧视图。
31.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吊笼结构图。
32.图5为图4的a-a剖视图。
33.图6为图4的b-b剖视图。
34.图7为图4的c-c剖视图。
35.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吊笼上的第一连接耳板结构图。
36.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吊笼上的第二连接耳板结构图。
37.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顺桥向通道正视图。
38.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顺桥向通道俯视图。
39.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横桥向通道正视图。
40.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中横桥向通道侧视图。
41.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中横桥向通道俯视图。
42.图15为本实用新型中电动吊篮结构图。
43.图16为本实用新型中盖板的正视图。
44.图17为本实用新型中盖板的俯视图。
45.图中:1、主缆;2、顺桥向通道;3、横桥向通道;4、吊笼;5、电动吊篮;6、铰链连接件;7、第一连接耳板;8、第二连接耳板;9、第一连接杆;10、第二连接杆;11、第三连接杆;12、第四连接杆;13、第五连接杆;14、第六连接杆;15、第七连接杆;16、第八连接杆;17、第九连接杆;18、第十连接杆;19、滚筒;20、滚筒轴杆;21、竖向爬梯;22、吊梁;23、衔接板;24、索夹盖板;25、吊具
具体实施方式
4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7.实施例一:
48.根据图1-图15所示的一种用于旧悬索桥吊索更换的可移动式主缆操作平台,至少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主缆1;还包括
49.吊笼4,吊笼4设置有两组,两组吊笼4分别骑跨在两根主缆1上且可沿主缆1移动,每组吊笼4中设置有两个吊笼4,每个吊笼4上连接有电动葫芦,电动葫芦上的钢丝绳的前端锚在主缆1上;
50.顺桥向通道2,顺桥向通道2设置有两组,两组顺桥向通道2均平行于主缆1设置,且每组顺桥向通道2的两端分别铰接有一个吊笼4,每组顺桥向通道2由两个顺桥向通道2组成;
51.横桥向通道3,横桥向通道3设置有两个,两个横桥向通道3平行设置,每个横桥向通道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顺桥向通道2同端的吊笼4内侧固定连接,在每个横桥向通道3两侧连接的吊笼4之间连接有一根通长的吊梁22;
52.电动吊篮5,电动吊篮5可上下垂直移动的连接在吊梁22上。
53.在实际使用时,先要进行操作平台的安装。平台安装时,首先将两个吊笼4分别横跨在两根主缆1上,之后在两个吊笼4之间进行横桥向通道3的固定连接。之后,再将另两个吊笼4分别横跨在两根主缆1上,并在这两个吊笼4之间进行横桥向通道3的固定连接。随后将两组顺桥向通道2分别与在同一主缆1上的两个吊笼4之间铰接。之后将吊梁22连接在横桥向通道3两侧连接的吊笼4之间的上部,并将电动吊篮5连接在吊梁22上。
54.在施工人员要进行换索施工时,先根据施工距离确定一个行程的距离。操作平台行走时,在4个吊笼的4个角分别将电动葫芦与主缆1锚定,且锚点始终位于吊笼附近的高侧主缆1上,通过电动葫芦的牵引拖拽作为操作平台的行走动力。行走过程中,操作平台上的四个锚定点都处于绷紧受力状态,操作平台行走方向前端两固定点是行走控制点(拉住—防止不受控制),后端两固定点是平台行走动力点,牵引操作平台向前(在主缆上坡或下坡)移动。
55.本实用新型有效解决旧操作平台行走效率低,安全风险高的问题,且节省了人工和设备投入,降低了施工成本,优化了施工功效,保证了旧桥换索施工能够安全、高效的进行。
56.在实际应用时,主缆1始终处于一头高,一头低的状态。为了连接的稳定性,将电动葫芦锚接在主缆上时,采用麻绳 电动葫芦与主缆1锚定的方式,且锚点始终选在位于吊笼4附近的高侧主缆1上。
57.本实施例中的电动吊篮5采用的是现有技术。将电动吊篮5顶部与吊梁22连接,施工人员通过电动吊篮5从桥面可垂直提升至横桥向通道3的侧面,操作人员即可方便的通过横桥向通道3进入主缆操作平台进行吊索更换操作。
58.本实用新型的主缆操作平台刚度大、结构稳定,操作便捷,可保证主缆上的换索相关施工操作能够安全、高效的进行。
59.实施例二:
60.根据图1-图7所示的一种用于旧悬索桥吊索更换的可移动式主缆操作平台,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吊笼4至少包括两个长方形的框架箱体;两个长方形的框架箱体相对设置,且两者之间通过滚筒轴杆20连接,滚筒轴杆20上套接有与主缆1滚动连接的滚筒19;框架箱体的底面平铺有用于行走的底板;吊笼4与顺桥向通道2的连接端面上,固定连接有用于与顺桥向通道2铰接的铰链连接件6。
61.在实际使用时,吊笼4在电动葫芦的作用下,通过滚筒19在主缆1上滚动,实现主缆操作平台的移动。
62.本实施例中吊笼4通过连接耳板与顺桥向通道2铰接的连接方式,使能够吊笼4与顺桥向通道2能够很好的适应在主缆1上的爬升过程中角度的变化。
63.本实施例中的吊笼4是通过第一连接杆9、第二连接杆10、第三连接杆11、第四连接杆12、第五连接杆13、第六连接杆14、第七连接杆15、第八连接杆16、第九连接杆17及第十连接杆18连接而成的两个方框形的框架箱体。其中的连接杆的不仅具有水平撑、竖直撑,还有
斜撑,使吊笼4满足施工的强度要求。
64.实施例三:
65.根据图1、图2、图4、图7-图10所示的一种用于旧悬索桥吊索更换的可移动式主缆操作平台,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铰链连接件6由上、中、下三组连接耳板构成;中间一组连接耳板包括两个第二连接耳板8,两个第二连接耳板8分别固定在连接端面中部的两侧;上下两组连接耳板分别包括两个第一连接耳板7,上部一组中的两个第一连接耳板7分别固定在连接端面上部的两侧,下部一组中的两个第一连接耳板7固定在连接端面下部的两侧。
66.在实际使用时,为了连接的稳定性,顺桥向通道2与每个吊笼4之间的铰接,采用上、中、下三个位置进行铰接,且上、中位置的铰接采用软铰接方式,下面位置的铰接采用硬铰接的方式进行。所谓软铰接,即通过钢丝将顺桥向通道2与吊笼4上的连接耳板进行连接的方式,硬铰接则是通过铰接柱将顺桥向通道2与吊笼4上的连接耳板进行连接,铰接柱的端头配合栓进行锁死的连接方式。
67.连接耳板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很好的实现稳定铰接的同时,保证吊笼4与顺桥向通道2能够很好的适应在主缆1上的爬升过程中角度的变化。
68.实施例四:
69.根据图1、图10和图11所示的一种用于旧悬索桥吊索更换的可移动式主缆操作平台,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顺桥向通道2是由多个连接杆构成的长方形框架结构;长方形框架的内底面上,平铺有用于行走的底板,该底板的两端分别可折叠的连接有衔接板23;顺桥向通道2的两端端面上分别固定连接有用于与吊笼4铰接的连接耳板。
70.在实际使用时,顺桥向通道2的两端端面通过连接耳板与吊笼4铰接,在能够很好的实现稳定铰接的同时,保证吊笼4与顺桥向通道2能够很好的适应在主缆1上的爬升过程中角度的变化。
71.在具体应用时,顺桥向通道2与吊笼4之间通过铰接后,存在一定的缝隙,为了安全起见,在缝隙处用钢丝绳配花篮螺丝拉紧,并随着间距的变化调节,同时在顺桥向通道2的端部通过合页连接有衔接板23。在操作平台移动行走时,将衔接板23通过合页回折,待操作平台行走到位后,将衔接板23打开,将间隙封闭,保证操作人员在操作平台上安全行走。
72.实施例五:
73.根据图1、图4、图7-图10所示的一种用于旧悬索桥吊索更换的可移动式主缆操作平台,与实施例四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连接耳板由上、中、下三组构成;下部一组连接耳板包括两个第一连接耳板7,两个第一连接耳板7固定在连接端面下部的两侧;上面两组连接耳板分别包括两个第二连接耳板8,上部一组中的两个第二连接耳板8分别固定在连接端面上部的两侧,中间一组中的两个第二连接耳板8分别固定在连接端面中部的两侧。
74.在实际使用时,顺桥向通道2两端的连接耳板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很好的实现顺桥向通道2与吊笼4稳定铰接的同时,保证吊笼4与顺桥向通道2能够很好的适应在主缆1上的爬升过程中角度的变化。
75.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接耳板7是由半圆、两个不同长度和宽度的矩形构成的一体的板状结构;其中半圆的直径与第一矩形的宽度相同,第二矩形的长度小于第一矩形的长度,第二矩形的宽度小于第一矩形的宽度,半圆、第一矩形、第二矩形从左至右依次设置;半
圆与第一矩形的衔接处的中间位置开有连接通孔。
76.本实施例中的第二连接耳板8是由半圆和一个长方形左右设置构成的板状一体结构。半圆与长方形的宽度相同;半圆与该矩形的衔接处的中间位置开有连接通孔。
77.实施例六:
78.根据图1、图12-图14所示的一种用于旧悬索桥吊索更换的可移动式主缆操作平台,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横桥向通道3是由多根连接杆构成的径向截面为u形的框架结构;u形的框架的底面上平铺有用于行走的底板。
79.在实际使用时,横桥向通道3采用本技术方案,不仅能够方便的与两侧的吊笼4固定连接,而且方便操作人员通过电动吊篮5进入主缆操作平台。
80.实施例七:
81.根据图1-图3、图15所示的一种用于旧悬索桥吊索更换的可移动式主缆操作平台,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每根所述吊梁22的中间位置对称的连接有两套吊具25;所述的电动吊篮5为框架结构,其侧壁设置有出入门;电动吊篮5上设置有钢丝绳提升机构,丝绳提升机构上连接有提升钢丝绳,提升钢丝绳的另一端通过,吊具25连接在横桥向通道3上;电动吊篮5上连接有攀爬机构。
82.在实际使用时,电动吊篮采用现有技术的成品,分别有2根提升钢丝绳和保险绳,当提升钢丝绳出现故障时,可机械锁死,且提升电机配备有手动开关,可确保在断电时手动操作吊篮缓慢降至桥面。
83.在具体应用时,电动吊篮可以采用其他形式的电动吊篮,只要能够实现其上下移动,将操作人员运至主缆操作平台即可。
84.实施例八:
85.根据图15所示的一种用于旧悬索桥吊索更换的可移动式主缆操作平台,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攀爬机构采用的是竖向爬梯21。
86.在实际使用时,攀爬机构采用的是竖向爬梯21,不仅简单,而且方便与电动吊篮5的连接,并且体重相对较轻,成本较低。
87.实施例九:
88.根据图3和图15所示的一种用于旧悬索桥吊索更换的可移动式主缆操作平台,与实施例一或实施例八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吊具25包括滑轮和滑轮固定座;所述的滑轮可转动的连接在滑轮固定座上,滑轮固定座固定连接在吊梁22上。
89.在实际使用时,吊具采用本技术方案,易于实现,且自重较小。
90.实施例十:
91.根据图16和图17所示的一种用于旧悬索桥吊索更换的可移动式主缆操作平台,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还包括索夹盖板24;所述的索夹盖板24覆盖在主缆1的索夹上;所述的索夹盖板24为长方体,且其顶面从中间向两侧呈弧形与底面衔接;索夹盖板24的底面中心位置开有用于容纳主缆1上索夹的槽。
92.在实际使用时,主缆1上设置有索夹,当主缆操作平台向前移动时,在其要经过的主缆1上的索夹上,盖上索夹盖板24,保证主缆操作平台顺利、平稳通过。
93.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上述各示例中相关的技术特征相互组合,以达到相应的技术效果,具体对于各种组合情况在此不一一赘述。
94.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95.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96.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性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