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索桥索夹的制作方法-j9九游会真人

文档序号:34558185发布日期:2023-06-28 09:20阅读:11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涉及悬索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悬索桥索夹。


背景技术:

2.悬索桥是以通过索塔悬挂并锚固于两岸(或桥两端)的缆索作为上部结构主要承重构件的桥梁,其缆索的几何形状由力的平衡条件决定,一般接近抛物线(包含悬链线)。索夹是缆索和吊索之间的连接件,用作将桥面的静载及动载传递给缆索,索夹是悬索桥结构中的重要受力构件。
3.现有的索夹结构有很多种,例如防水结构索夹、防滑移结构索夹、组合结构索夹等等,在悬索桥结构中,吊索/吊杆的竖直向下拉力经由索夹作用在抛物线/悬链线结构的主缆上,如此,索夹所承受的竖直向下拉力会形成沿着主缆线型方向的分力,索夹在主缆上存在着沿主缆线型的下滑趋势。现有的索夹往往在使用材料与单个索夹的两半部分接触结构方面对索夹进行优化,这样虽然优化了每个索夹的受力性能,但这样优化的结果是有限的,有时候不能达到要求。
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悬索桥索夹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悬索桥索夹。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悬索桥索夹,包括:可以上下配合的上半环体与下半环体,所述上半环体的内壁的顶部设有多个上滑动孔,所述上滑动孔滑动连接上滑动杆,所述上滑动杆的底部固定连接上紧固板,所述上滑动杆外壁套连接有回复弹簧,所述回复弹簧的一端与上紧固板的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回复弹簧的另一端与上半环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上半环体的顶部设有多个上连接螺孔,所述下半环体的顶部设有多个与上连接螺孔配合的下连接螺孔,所述下半环体的底部设有连接耳,所述连接耳的端面上设有销孔。
7.优选的,所述上紧固板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左滑杆与右滑杆,所述左滑杆与右滑杆分别滑动连接左滑孔与右滑孔,所述左滑孔与右滑孔设置在上半环体的顶部的两端。
8.优选的,所述上半环体的底部设有多个上凹槽,所述下半环体的顶部设有多个与上凹槽相配合的下凸块,所述上连接螺孔位于上凹槽之间,所述下连接螺孔位于下凸块之间。
9.优选的,所述上滑动杆的顶部固定连接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底部的两端的下方设有左固定块与右固定块,所述左固定块与右固定块的底部放置在上半环体的顶部。
10.优选的,所述上紧固板的形状为弧形,所述上紧固板底部的直径与上半环体内壁的直径尺寸一致。
11.优选的,所述上半环体的内壁上设有多个放置槽,所述放置槽与上紧固板相配合,所述上滑动孔位于放置槽的中部。
12.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悬索桥索夹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可以相互配合的上半环体与下半环体,可在安装时,将主缆放置在上半环体与下半环体之间,并通过高强度的紧固螺栓,将上连接螺孔与下连接螺孔相连,进而将上半环体与下半环体之间相互配合连接,将主缆固定在上半环体与下半环体之间,并且主缆呈抛物线设置,因此,主缆的顶部与上半环体的内壁各个位置的间距不等,因此主缆与上半环体之间留有间隙,可将不同位置的上滑动杆移动不同的距离,并且利用回复弹簧的回复性,使上紧固板与主缆的外壁紧密接触,进而减少主缆与上半环体之间的间隙,保证上半环体与下半环体在与主缆的连接过程中,主缆与索夹之间不会出现滑动,保证使用过程中索夹可以稳定使用;
14.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左滑杆与右滑杆,并将左滑杆与右滑杆分别滑动连接左滑孔与右滑孔,通过左滑孔与右滑孔的限位,保证上紧固板在上下移动时更加的稳定,进而保证对主缆的固定效果,通过设置多个上凹槽与下凸块,通过上凹槽与下凸块之间的卡扣连接,并通过将上连接螺孔位于上凹槽之间,所述下连接螺孔位于下凸块之间,可通过螺栓与上凹槽、下凸块配合使用,保证上半环体与下半环体连接的稳定性;
15.3、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上紧固板的形状为弧形,并且其直径尺寸与上半环体内壁的直径尺寸一致,便于配合下半环体,对主缆进行固定,并通过设置多个放置槽,可在上半环体未使用前,可将移动板移动到最上端,放入到放置槽中,并通过左固定块与右固定块对移动板进行固定,提高上半环体的内壁可利用的间隙,进而便于对主缆的固定。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悬索桥索夹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图1所示的一种悬索桥索夹下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图1所示的上半环体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图1所示的下半环体的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图1所示的上半环体的下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1.图6为图1所示的上半环体的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2.图中标号:1、上半环体;2、下半环体;3、上滑动杆;4、移动板;5、回复弹簧;6、上紧固板;7、左滑杆;8、右滑杆;9、连接耳;10、销孔;11、上凹槽;12、上连接螺孔;13、下凸块;14、下连接螺孔;15、放置槽;16、左固定块;17、右固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4.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25.参考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悬索桥索夹,包括:可以上下配合的上半环体1与下半环体2,所述上半环体1的内壁的顶部设有多个上滑动孔,所述上滑动孔滑动连接上滑动杆3,所述上滑动杆3的底部固定连接上紧固板6,所述上滑动杆3外壁套连接有回复弹簧5,所述回复弹簧5的一端与上紧固板6的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回复弹簧5的另一端与上半环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上半环体1的顶部设有多个上连接螺孔12,所述下半环体2的
顶部设有多个与上连接螺孔12配合的下连接螺孔14,所述下半环体2的底部设有连接耳9,所述连接耳9的端面上设有销孔10。
26.需要说明的是:连接耳9与下半环体2为一体化结构,通过可以相互配合的上半环体1与下半环体2,可在安装时,将主缆放置在上半环体1与下半环体2之间,并通过高强度的紧固螺栓,将上连接螺孔12与下连接螺孔14相连,进而将上半环体1与下半环体2之间相互配合连接,将主缆固定在上半环体1与下半环体2之间,并且主缆呈抛物线设置,因此,主缆的顶部与上半环体1的内壁各个位置的间距不等,因此主缆与上半环体1之间留有间隙,可将不同位置的上滑动杆3移动不同的距离,并且利用回复弹簧5的回复性,使上紧固板6与主缆的外壁紧密接触,进而减少主缆与上半环体1之间的间隙,保证上半环体1与下半环体2在与主缆的连接过程中,主缆与索夹之间不会出现滑动,保证使用过程中索夹可以稳定使用。
27.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参考图1所示,所述上紧固板6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左滑杆7与右滑杆8,所述左滑杆7与右滑杆8分别滑动连接左滑孔与右滑孔,所述左滑孔与右滑孔设置在上半环体1的顶部的两端。
28.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设置左滑杆7与右滑杆8,并将左滑杆7与右滑杆8分别滑动连接左滑孔与右滑孔,通过左滑孔与右滑孔的限位,保证上紧固板6在上下移动时更加的稳定,进而保证对主缆的固定效果;
29.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参考图3、图4所示,所述上半环体1的底部设有多个上凹槽11,所述下半环体2的顶部设有多个与上凹槽11相配合的下凸块13,所述上连接螺孔12位于上凹槽11之间,所述下连接螺孔14位于下凸块13之间。
30.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设置多个上凹槽11与下凸块13,通过上凹槽11与下凸块13之间的卡扣连接,并通过将上连接螺孔12位于上凹槽11之间,所述下连接螺孔14位于下凸块13之间,可通过螺栓与上凹槽11、下凸块13配合使用,保证上半环体1与下半环体2连接的稳定性;
31.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参考图6所示,所述上滑动杆3的顶部固定连接移动板4,所述移动板4的底部的两端的下方设有左固定块16与右固定块17,所述左固定块16与右固定块17的底部放置在上半环体1的顶部。
32.需要说明的是:在上半环体1未使用前,可将移动板4移动到最上端,并通过左固定块16与右固定块17对移动板4进行固定,可将提高上半环体1的内壁可利用的间隙,进而便于对主缆的固定;
33.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参考图1所示,所述上紧固板6的形状为弧形,所述上紧固板6底部的直径与上半环体1内壁的直径尺寸一致。
34.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将上紧固板6的形状为弧形,并且其直径尺寸与上半环体1内壁的直径尺寸一致,便于配合下半环体2,对主缆进行固定;
35.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参考图5所示,所述上半环体1的内壁上设有多个放置槽15,所述放置槽15与上紧固板6相配合,所述上滑动孔位于放置槽15的中部。
36.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设置多个放置槽15,可在上半环体1未使用前,可将移动板4移动到最上端,放入到放置槽15中,提高上半环体1的内壁可利用的间隙,进而便于对主缆的固定。
3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悬索桥索夹的工作原理如下:
38.在安装时,将主缆放置在上半环体1与下半环体2之间,并通过高强度的紧固螺栓,将上连接螺孔12与下连接螺孔14相连,进而将上半环体1与下半环体2之间相互配合连接,将主缆固定在上半环体1与下半环体2之间,并且主缆呈抛物线设置,因此,主缆的顶部与上半环体1的内壁各个位置的间距不等,因此主缆与上半环体1之间留有间隙,可将不同位置的上滑动杆3移动不同的距离,并且利用回复弹簧5的回复性,使上紧固板6与主缆的外壁紧密接触,进而减少主缆与上半环体1之间的间隙,保证上半环体1与下半环体2在与主缆的连接过程中,主缆与索夹之间不会出现滑动,保证使用过程中索夹可以稳定使用。
39.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的电路以及控制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进行过多赘述。
4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相关技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