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轮滑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尺寸可调的轮滑鞋。
背景技术:
2.为了能够使得轮滑鞋更加合脚,目前市面上出现了不少尺码可调的轮滑鞋,该类型的轮滑鞋通过将其设计为分体结构,主要包括鞋头和鞋身,鞋头和鞋身之间设计可调结构,通过可调结构,鞋头可以调整与鞋身固定的位置,从而达到调节尺码的效果;如专利号为:cn202121413057.6,名称为:一种尺码可调轮滑鞋;该轮滑鞋包括鞋头和鞋身,鞋头底部设有调节槽,鞋头和鞋身之间设有调节板,调节板固定有用于插入调节槽的调节块,调节板通过螺栓与鞋头固定连接,调节块插入调节槽,通过调节板的夹持将鞋头与鞋身固定;这种设计不方便徒手调节,需要使用相应的工具。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尺寸可调的轮滑鞋,该轮滑鞋可徒手进行调节,使用方便。
4.一种尺寸可调的轮滑鞋,包括鞋头和鞋身,鞋头和鞋身之间设有调节机构,所述鞋头的后端设有多条间隔设置的纵向连接槽,鞋身的中部设有横向的安装槽,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放置于安装槽的调节板,调节板的前端设有与纵向连接槽相配合的插接块,所述安装槽内设有用于将调节板向上顶起的主弹性件。
5.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槽的底面后端向下凹陷形成凹陷槽;调节板的中部设有下凸的支撑部,支撑部的横截面呈弧形,安装槽的底面设有与支撑部相配合的下凹孔,调节板的后端能向下旋转;所述主弹性件为弹簧,弹簧设置于凹陷槽内。
6.进一步地,所述凹陷槽的底面设有用于放置弹簧的放置孔。
7.进一步地,下凹孔的中部设有限位柱,所述调节板的中部设有与限位柱相配合的容置孔,限位柱插入容置孔。
8.进一步地,鞋身的后端设有纵向插接槽,纵向插接槽穿过安装槽,纵向插接槽内设有能相对移动的移动块,移动块位于调节板的下方,移动块的一端伸出鞋身,移动块的另一端设有竖直设置的卡接块,卡接块的上端设有用于卡接调节板的卡接部。
9.进一步地,纵向插接槽内设有用于将移动块向外推的副弹性件,所述鞋身的后端设有后跟部,所述安装槽的后端面开设有穿孔,后跟部的前端设有限位块,限位块穿过穿孔进入安装槽且伸入纵向插接槽,限位块位于卡接部的一侧。
10.进一步地,卡接部的上端设有斜面或弧形面,卡接部形成勾部。
11.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板的后端设有向上凸起的凸块,凸块的下端设有内凹孔,弹簧的上端插入内凹孔。
12.进一步地,副弹性件包括弹簧或弹片、弹簧包、橡胶块。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鞋头的纵向连接槽与调节板的插接块插
接,将鞋头与鞋身连接,调节时,只需要将调节板向下压,插接块脱离纵向连接槽,并重新选择与之连接的纵向连接槽即可,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施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图1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16.图3为图2除去鞋头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分解示意图。
18.图5为移动块的一种示意图。
19.图6为调节板的一种示意图。
20.附图标记包括:
21.1——鞋头;2——鞋身;3——后跟部;4——调节板;5——主弹性件;6——移动块;11——纵向连接槽;21——安装槽;22——限位柱;23——放置孔;24——下凹孔;25——纵向插接槽;26——穿孔;27——凹陷槽;31——限位块;41——插接块;42——凸块;43——容置孔;44——支撑部;45——内凹孔;61——卡接块;62——卡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1至图6所示。
23.实施例:一种尺寸可调的轮滑鞋,包括鞋头1和鞋身2,鞋头1和鞋身2之间设有调节机构,所述鞋头1的后端设有多条间隔设置的纵向连接槽11,鞋身2的中部设有横向的安装槽21,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放置于安装槽21的调节板4,调节板4的前端设有与纵向连接槽11相配合的插接块41,所述安装槽21内设有用于将调节板4向上顶起的主弹性件5。
24.本技术方案工作时,调节板4安装于安装槽21,并被安装槽21限位不能横向移动,鞋头1后端的其中一个纵向连接槽11与调节板4的插接块41插接,调节板4对鞋头1进行限位,不能长度调节。当需要调节时,将调节板4向下压,插接块41脱离初始纵向连接槽11,然后调节鞋头1位置,使得鞋头1的另一纵向连接槽11与插接块41正对,然后松开调节板4,插接块41插入所述另一纵向连接槽11,完成尺寸的调节。调节方便。
25.参见图4、图6,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槽21的底面后端向下凹陷形成凹陷槽27;调节板4的中部设有下凸的支撑部44,支撑部44的横截面呈弧形,安装槽21的底面设有与支撑部44相配合的下凹孔24,调节板4的后端能向下旋转;所述主弹性件5为弹簧,弹簧设置于凹陷槽27内。
26.为方便操控调节板4,将安装槽21设置为侧向的l形,安装槽21的后端形成凹陷槽27,在实际使用时,调节板4的支撑部44与下凹孔24抵接,调节板4形成一个杠杆;轮滑鞋在不使用,调节板4在弹簧的作用下,鞋头1的前端与安装槽21的前端抵接,鞋头1与调节板4处于脱离状态,可以进行鞋头1调节;当轮滑鞋在使用时,脚掌的后端与调节板4的后端抵接并将调节板4的后端向下压,调节板4的前端向上旋转;调节板4前端的插接块41与鞋头1的纵向插接槽25插接,调节板4与鞋头1连接并将鞋头1固定。
27.进一步地,所述凹陷槽27的底面设有用于放置弹簧的放置孔23。
28.设置定位孔后,弹簧的下端被限位于放置孔23内,防止弹簧移动。
29.进一步地,下凹孔24的中部设有限位柱22,所述调节板4的中部设有与限位柱22相配合的容置孔43,限位柱22插入容置孔43。
30.通过限位柱22与容置孔43的配合,辅助将调节板4限位于安装槽21内;防止调节板4的一端翘起后,在外力作用下脱离安装槽21。
31.参见图3、图4、图5;进一步地,鞋身2的后端设有纵向插接槽25,纵向插接槽25穿过安装槽21,纵向插接槽25内设有能相对移动的移动块6,移动块6位于调节板4的下方,移动块6的一端伸出鞋身2,移动块6的另一端设有竖直设置的卡接块61,卡接块61的上端设有用于卡接调节板4的卡接部62。
32.为使得调节板4在使用前避免后端翘起,本技术方案还设置了移动块6以及纵向插接槽25,在使用时,移动块6的一端插入纵向插接槽25,调节板4的后端与移动块6的卡接部62卡接。当需要调节时,驱动移动块6移动,卡接部62与调节板4分离,调节板4在弹簧的作用下旋转,插接块41与初始纵向连接槽11脱离,然后对鞋头1进行调整。
33.参见图3、图4;进一步地,纵向插接槽25内设有用于将移动块6向外推的副弹性件(图中未画出),所述鞋身2的后端设有后跟部3,所述安装槽21的后端面开设有穿孔26,后跟部3的前端设有限位块31,限位块31穿过穿孔26进入安装槽21且伸入纵向插接槽25,限位块31位于卡接部62的一侧。
34.副弹性件与限位块31的配合,使得卡接部62在与调节板4卡接后不会随意移动,避免移动块6在纵向插接槽25内移动以及脱离插接槽。其次,在调节时,必须通过外力驱动移动块6向内移动并挤压副弹性件,使用方便。
35.进一步地,卡接部62的上端设有斜面或弧形面,卡接部62形成勾部。
36.将卡接部62设计成勾部,使得在对调节板4卡接时,直接对调节板4的后端向下压,调节板4压在卡接部62的斜面或弧形面上,并将移动块6向内推动,无需按压移动块6的外端。在使用时,直接穿上并通过脚跟压住调节板4即可。
37.参见图6;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板4的后端设有向上凸起的凸块42,凸块42的下端设有内凹孔45,弹簧的上端插入内凹孔45。
38.设置凸块42,使得该凸块42凸出于鞋身2的内底面,在使用时,脚后跟会先与凸块42抵接,将调节板4的后端向下压,调节板4的后端抵压勾部,勾部向内移动,然后勾部与调节板4卡接,使用方便。在具体设计时,凸块42靠近脚弓处,方便使用。其次,为方便调节板4起到杠杆效果,调节板4呈z字形。
39.进一步地,副弹性件包括弹簧或弹片、弹簧包、橡胶块。
40.副弹性件可以为具有弹性的物件,只要方便放置即可。
41.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