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无氧运动具有外力辅助功能的健身器材的制作方法-j9九游会真人

文档序号:35755024发布日期:2023-10-16 20:18阅读:9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健身设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无氧运动具有外力辅助功能的健身器材。


背景技术:

2.健身器材是用于对使用者身体的各个部位锻炼的器材,在对身体不同部位进行锻炼时,会采用不同种类的健身器材,其中对腹部肌肉的锻炼一般使用腹肌轮和仰卧板等器材。
3.在使用腹肌轮的过程中,使用者手持腹肌轮利用膝盖或双脚支撑身体,随后带动腹肌轮前后移动,在此过程中,使用者的身体同步上升或下降,现有的腹肌轮只是单独的一个转轮和手持架,当使用者处于锻炼初期时,由于使用者无法支撑自身的重力,因此容易导致身体快速下落并与地面发生碰撞,造成身体损伤,并且由于使用者无法合理的控制自身的发力点,导致使用者在身体上升或下降的过程比较困难,难以顺畅的进行锻炼,进而影响使用者的锻炼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使用者无法支撑自身的重力,容易导致身体快速下落并与地面贴合,进而造成身体损伤的缺点,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无氧运动具有外力辅助功能的健身器材。
5.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无氧运动具有外力辅助功能的健身器材,包括有底盘,底盘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座,第一固定座设置有手扶杆,手扶杆固定连接有对称分布的固定板,对称分布的固定板之间转动连接有转动轴,转动轴固定连接有转动辊,转动辊与第一固定座贴合,固定板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第一固定座设置有对称分布的直槽,对称分布的第一支撑杆分别与第一固定座上相邻的直槽滑动配合,第一支撑杆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固定连接有第三支撑杆,底盘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座,第二固定座设置有对称分布的直槽,对称分布的第三支撑杆分别与第二固定座上相邻的直槽滑动配合,第二固定座固定连接有对称分布的第四支撑杆,第四支撑杆与相邻的第三支撑杆之间可拆卸安装有等间距分布的第一弹性件,第二固定座固定连接有对称分布的脚蹬板,第一固定座设置有减缓第一支撑杆滑动速度的减速机构。
6.此外,特别优选的是,减速机构包括有支撑架,支撑架滑动连接于第一固定座,支撑架固定连接有对称分布的第一套筒,第一套筒内存有液压油,第一套筒滑动连接有第一滑杆,第一滑杆与相邻的第一支撑杆配合,第一滑杆与相邻的第一套筒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性件,第一套筒滑动连接有与相邻第一滑杆固定连接的通孔板,通孔板设置有周向分布的通孔,第一套筒设置有用于增大其内部压力的增压组件。
7.此外,特别优选的是,增压组件包括有圆板,圆板固定连接于相邻的第一套筒,圆板固定连接有周向分布的封堵杆,周向分布的封堵杆分别与相邻通孔板配合,圆板固定连接有花键杆,花键杆与相邻的第一滑杆和相邻的通孔板滑动配合,通孔板与相邻的圆板之
间固定连接有第三弹性件。
8.此外,特别优选的是,第一固定座转动连接有螺纹杆,螺纹杆与支撑架螺纹配合,螺纹杆固定连接有摇杆。
9.此外,特别优选的是,还包括有防护机构,防护机构设置于第二固定座,防护机构用于控制第一支撑杆滑动速度,防护机构包括有支撑壳,支撑壳铰接于第二固定座,支撑壳滑动连接有滑动杆,滑动杆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架,第一支架转动连接有转轴,转轴固定连接有收绳辊,收绳辊绕设有拉绳,拉绳的一端与收绳辊固定连接,拉绳的另一端设置有安全带,第一支架与收绳辊之间固接有扭簧,支撑壳内设置有限位装置,用于固定支撑壳,转轴设置有用于控制其转动的离心组件。
10.此外,特别优选的是,离心组件包括有离心盘,离心盘固定连接于转轴,离心盘滑动连接有周向分布的第一限位杆,第一限位杆设置有凸柱,周向分布的第一限位杆与离心盘之间均固定连接有拉簧,第一支架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架,第二支架固定连接有固定盘,固定盘设置有周向分布的第二限位杆,第二限位杆设置有凸柱,第二限位杆的凸柱与相邻第一限位杆的凸柱配合,第二支架设置有用于移动第二限位杆的调节组件。
11.此外,特别优选的是,调节组件包括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通过安装座固定连接于第二支架,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动盘,固定盘设置有周向分布的第一限位槽,周向分布的第二限位杆分别与相邻的第一限位槽滑动配合,转动盘设置有周向分布的第二限位槽,周向分布的第二限位杆分别与相邻的第二限位槽滑动配合,周向分布的第二限位槽为倾斜滑槽。
12.此外,特别优选的是,还包括有缓冲机构,缓冲机构设置于第二固定座,缓冲机构用于控制第一支撑杆的移动,缓冲机构包括有对称分布的第二套筒,对称分布的第二套筒固接于第二固定座,对称分布的第二套筒均滑动连接有第二滑杆,第二套筒与相邻的第二滑杆之间固定连接有第四弹性件,对称分布的第二滑杆固定连接有第一托板,第二套筒内存有液压油,第二套筒设置有用于锁止第一支撑杆的锁止组件,第二固定座设置有控制第一支撑杆滑动速度的托举组件。
13.此外,特别优选的是,锁止组件包括有对称分布的导油管,导油管连通于相邻的第二套筒,底盘固定连接有对称分布的液压推杆,液压推杆与相邻的导油管连通,液压推杆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限位板与相邻的第一支撑杆配合。
14.此外,特别优选的是,托举组件包括有对称分布的支撑座,对称分布的支撑座均固定连接于第二固定座,对称分布的支撑座均滑动连接有第一滑板,对称分布的第一滑板与第一托板接触,第二固定座固定连接有对称分布的第三支架,对称分布的第三支架均滑动连接有第二滑板,对称分布的第二滑板分别与相邻的第一滑板配合,对称分布的支撑座均滑动连接有第三滑板,对称分布的第三滑板分别与相邻的第二滑板配合,对称分布的第三滑板固定连接有第二托板。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一、第一弹性件在使用者身体下移的过程中提供阻力,保证使用者的身体下落速度稳定,避免使用者由于自身力量不够导致使用者快速下落,进而对自身造成损伤,同时设置等间距分布的可拆卸的第一弹性件,使本装置可以适用于不同的使用者,提高本装置的适用性;
二、通过通孔板上的通孔,减缓第一套筒内液压油流经通孔板的面积,第一套筒内液压油对通孔板的移动提供阻力,降低第一滑杆的移动速度,进而降低第一支撑杆向后移动的速度,避免使用者的身体快速下落,造成使用者身体受伤,同时三个封堵杆逐渐封堵相邻通孔板的通孔,通孔板通孔处液压油的流通量降低,第一套筒内的压力逐渐增大,进而降低通孔板向后移动的速度,进一步降低第一支撑杆向后移动的速度,进一步加强本装置对使用者的保护;三、利用离心力使第二限位杆对第一限位杆进行限位,进而停止使用者向下移动,进一步保证使用者的安全,避免使用者急速下落造成其身体损伤,同时,控制第一限位杆与第二限位杆之间的距离,控制转轴和收绳辊停止的时间,延长了第一限位杆与相邻第二限位杆接触之前的时间间隔,提升使用者的锻炼效果,提升了本装置的适用性;四、将限位板向上移动并卡住相邻移动的第一支撑杆,并对其进行限位,通过及时停止第一支撑杆移动,进而使使用者在快速下落的过程中及时停止,保证了使用者的身体安全。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的立体结构剖视图;图3为本发明第一支撑杆与第一固定座配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处零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减速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增压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防护机构和离心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第一支架和转轴处零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调节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缓冲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发明锁止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发明托举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在图中:101、底盘,102、第一固定座,103、手扶杆,104、固定板,105、转动轴,1051、转动辊,106、第一支撑杆,107、第二支撑杆,108、第三支撑杆,109、第二固定座,110、第四支撑杆,111、第一弹性件,112、脚蹬板,201、支撑架,202、第一套筒,203、第一滑杆,2031、第二弹性件,204、通孔板,301、圆板,302、封堵杆,303、花键杆,304、第三弹性件,401、螺纹杆,402、摇杆,501、支撑壳,502、滑动杆,503、第一支架,504、转轴,505、收绳辊,506、拉绳,507、离心盘,508、第一限位杆,509、第二支架,510、固定盘,511、第二限位杆,601、伺服电机,602、转动盘,603、第一限位槽,604、第二限位槽,701、第二套筒,702、第二滑杆,703、第四弹性件,704、第一托板,705、导油管,706、液压推杆,707、限位板,801、支撑座,802、第一滑板,803、第三支架,804、第二滑板,805、第三滑板,806、第二托板。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
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发明的概念。
19.实施例1:一种用于无氧运动具有外力辅助功能的健身器材,如图1-图4所示,包括有底盘101,底盘101后半部分的上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座102,第一固定座102的上侧面设置有手扶杆103,使用者双手握持手扶杆103的两端,手扶杆103固定连接有对称分布的两个固定板104,两个固定板104之间转动连接有两个转动轴105,两个转动轴105均固定连接有转动辊1051,转动辊1051与第一固定座102的上侧面贴合,两个固定板104的背向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106,第一固定座102的两侧均设置有直槽,两个第一支撑杆106分别与第一固定座102上相邻的直槽滑动配合,两个第一支撑杆106相远离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杆107,第二支撑杆107为l形杆,第二支撑杆107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三支撑杆108,底盘101前半部分的上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座109,第二固定座109设置有对称分布的直槽,对称分布的两个第三支撑杆108分别与第二固定座109上相邻的直槽滑动配合,第二固定座109两个直槽的前侧均固定连接有第四支撑杆110,第四支撑杆110与相邻的第三支撑杆108之间可拆卸安装有等间距分布的三个第一弹性件111,第一弹性件111为拉簧,用于对相邻第一支撑杆106向后移动提供阻力,第二固定座109固定连接有对称分布的两个脚蹬板112,脚蹬板112 便于固定使用者的双脚,第一固定座102设置有减缓第一支撑杆106滑动速度的减速机构,当使用者使用本装置时,使用者双手握住手扶杆103的两端,并将使用者的腹部朝向底盘101,同时使用者将双脚踩在相邻的脚蹬板112上,随后使用者利用其腹部肌肉的力量前后往复移动转动辊1051,在第一支撑杆106向后移动的过程中,两侧的第一弹性件111对第一支撑杆106提供阻力,同时保证使用者的身体下降速度稳定。
20.如图5和图6所示,减速机构包括有支撑架201,支撑架201滑动连接于第一固定座102的后部,支撑架201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套筒202,第一套筒202内存有液压油,第一套筒202滑动连接有第一滑杆203,第一滑杆203的前侧设置有圆板,第一滑杆203前侧的圆板与相邻的第一支撑杆106的后侧配合,当第一支撑杆106向后移动时,第一支撑杆106的后侧挤压相邻的第一滑杆203,第一滑杆203向后移动,第一滑杆203圆板的后侧与相邻的第一套筒202的前侧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性件2031,第二弹性件2031为弹簧,用于对第一滑杆203进行复位,第一套筒202滑动连接有与相邻第一滑杆203固定连接的通孔板204,通孔板204设置有周向分布六个的通孔,通孔板204的通孔用于流通液压油,第一套筒202设置有用于增大其内部压力的增压组件。
21.如图6所示,增压组件包括有圆板301,圆板301固定连接于相邻的第一套筒202内,圆板301的前侧固定连接有周向分布的三个封堵杆302,封堵杆302由四个圆柱组成,其中四个圆柱的直径从通孔板204至相邻圆板301逐级增加,三个封堵杆302分别与相邻通孔板204配合,三个封堵杆302靠近圆板301的一部分的直径与相邻通孔板204的通孔的孔径相同,通孔板204的通孔数量多于相邻封堵杆302的数量,用于保证通孔板204始终可以流通液压油,圆板301的前侧固定连接有花键杆303,花键杆303用于对相邻的第一滑杆203和通孔板204限位,避免第一滑杆203和通孔板204在移动的过程中发生转动,花键杆303与相邻的第一滑杆203和相邻的通孔板204滑动配合,通孔板204与相邻的圆板301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弹性件304,第三弹性件304为弹簧,用于对通孔板204进行复位。
22.如图5所示,第一固定座102的后半部分转动连接有螺纹杆401,螺纹杆401与支撑架201的中部螺纹配合,螺纹杆401的后侧固定连接有摇杆402,使用者转动摇杆402,摇杆402带动螺纹杆401转动支撑架201沿着螺纹杆401的螺纹移动。
23.在使用者使用本装置之前,若使用者处于锻炼初期,则无需拆掉第一弹性件111,若使用者处于锻炼后期,则使用者可根据自身能力拆卸掉第二固定座109两侧的三个第一弹性件111,同时保证第二固定座109两侧的第一弹性件111数量一致,在调节完第一弹性件111后,同时使用者根据自己的身高调节两个第一套筒202的位置,使用者转动摇杆402,摇杆402带动螺纹杆401,在螺纹杆401转动的过程中,支撑架201沿着螺纹杆401的螺纹移动,进而调节两个第一套筒202的位置,保证在转动辊1051向后移动的过程中,第一支撑杆106与相邻的第一滑杆203接触,通过调节两个第一套筒202的位置使本装置适应更多的人群,进而提高本装置的适用性。
24.在对本装置调节完毕后,使用者开始使用本装置,使用者的腹部朝向底盘101,双手握持住手扶杆103,随后使用者的双脚分别踩住相邻的脚蹬板112,使用者通过腹部发力,并拽动手扶杆103向前移动,手扶杆103带动两个固定板104向前移动,两个固定板104带动转动轴105和转动辊1051同步向前移动,随后使用者的腹部上升,两个固定板104分别带动相邻的第一支撑杆106、第二支撑杆107和第三支撑杆108同步向前移动。
25.在两个第三支撑杆108向前移动的过程中,第一弹性件111压缩恢复原位,当使用者的身体弯曲至极限时,使用者向后推动手扶杆103,并带动手扶杆103及其上所有零件同步向后移动,在此过程中,第一弹性件111拉伸,以此重复上述操作步骤,以达到锻炼使用者腹部的效果,在使用者锻炼的过程中,通过第一弹性件111在使用者身体下移的过程中提供阻力,保证使用者的身体匀速下落,避免使用者由于自身力量不够导致使用者快速下落,进而对自身造成损伤,同时设置三组可拆卸的第一弹性件111,使本装置可以适用于不同的使用者,提高本装置的适用性。
26.在第一弹性件111拉伸同时使用者身体下降的过程中,第一支撑杆106和相邻的第二支撑杆107向后移动,当两个第一支撑杆106分别与第一滑杆203接触时,第一支撑杆106挤压相邻的第一滑杆203,第二弹性件2031压缩,第一滑杆203挤压相邻的通孔板204,通孔板204移动并挤压相邻第一套筒202内的液压油,同时通过通孔板204上的通孔,减缓第一套筒202内液压油流经通孔板204的面积,第一套筒202内液压油对通孔板204的移动提供阻力,降低第一滑杆203的移动速度,进而降低第一支撑杆106向后移动的速度,避免使用者在下移的过程中,由于自身力量不足以支撑其自身体重导致使用者的身体快速下落,造成使用者身体受伤。
27.在通孔板204向后移动的过程中,通孔板204挤压第三弹性件304,同时花键杆303进入相邻的通孔板204以及相邻的第一滑杆203内部,在此过程中,三个封堵杆302逐渐封堵相邻通孔板204的通孔,降低通孔板204通孔处液压油的流通量,同时随着通孔板204的挤压,第一套筒202内的压力逐渐增大,进而降低通孔板204向后移动的速度,进一步降低第一支撑杆106向后移动的速度,从而进一步加强本装置对使用者的保护,在转动辊1051向后移动至使用者极限后,使用者开始向前滑动转动辊1051,随后,第一支撑杆106失去对相邻第一滑杆203的挤压,第一滑杆203在相邻第二弹性件2031和相邻第三弹性件304的弹性作用下恢复原位。
28.在使用者锻炼完毕后,使用者将转动辊1051恢复原位,同时使其他零件同步恢复原位,并结束本装置的使用。
29.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如图7和图8所示,还包括有防护机构,防护机构设置于第二固定座109,防护机构用于控制第一支撑杆106滑动速度,防护机构包括有支撑壳501,支撑壳501铰接于第二固定座109的上侧面,支撑壳501内部设置有限位装置(限位装置为现有固定装置,不做过多赘述),用于固定支撑壳501,转动的支撑壳501用于节省本装置的占用空间,支撑壳50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动杆502,滑动杆502的上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架503,第一支架503转动连接有转轴504,转轴504固定连接有收绳辊505,收绳辊505绕设有拉绳506,拉绳506的一端与收绳辊505固定连接,拉绳506的另一端设置有安全带,安全带用于固定使用者身体的上半部分,第一支架503与收绳辊505之间固接有扭簧,扭簧用于对使用者下移提供阻力,转轴504设置有用于控制其转动的离心组件。
30.如图7和图8所示,离心组件包括有离心盘507,离心盘507固定连接于转轴504的左侧,离心盘507的左侧滑动连接有周向分布的八个第一限位杆508,八个第一限位杆508的背向侧设置有凸柱,八个第一限位杆508与离心盘507之间均固定连接有拉簧,拉簧用于对相邻的第一限位杆508进行复位,第一支架503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架509,第二支架509呈l形,第二支架509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盘510,固定盘510设置有周向分布的八个第一限位槽603,第一限位槽603为直槽,周向分布的八个第二限位杆511分别与相邻的第一限位槽603滑动配合,固定盘510滑动连接有周向分布的八个第二限位杆511,第二限位杆511的右侧设置有凸柱,第二限位杆511的凸柱与相邻第一限位杆508的凸柱配合,第二支架509设置有用于移动第二限位杆511的调节组件,在离心盘507转动的过程中,八个第一限位杆508由于离心力的作用向相远离的方向移动,当第一限位杆508与相邻的第二限位杆511接触时,第二限位杆511对相邻的第一限位杆508进行限位,使离心盘507无法转动,进而使收绳辊505无法释放拉绳506。
31.如图7和图9所示,调节组件包括有伺服电机601,伺服电机601通过安装座固定连接于第二支架509的左侧,伺服电机60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动盘602,转动盘602设置有周向分布的八个第二限位槽604,第二限位槽604为倾斜槽,当转动盘602转动时,转动盘602上的第二限位槽604挤压相邻的第二限位杆511,周向分布的八个第二限位杆511分别与相邻的第二限位槽604滑动配合,在转动盘602转动的过程中,第二限位槽604挤压相邻的第二限位杆511,使第二限位杆511沿着相邻的第一限位槽603滑动。
32.在使用者利用本装置进行锻炼之前,使用者首先将支撑壳501旋转至垂直状态并利用限位装置将其固定,支撑壳501带动其上所有零件同步旋转,并垂直于第二固定座109,随后使用者将拉绳506上的安全带捆绑在自己身体的上半部分(此安全带为现有的双肩式安全带),随后使用者重复上述操作步骤,并开始锻炼,在第一支撑杆106向后移动的过程中,使用者的身体逐渐向下移动,使用者通过拉绳506拉动收绳辊505转动,收绳辊505释放拉绳506,收绳辊505转动使其与第一支架503之间的扭簧蓄力,同时通过扭簧的扭力,减缓使用者下降的趋势,同时使使用者匀速向下移动,进而保证使用者的安全,避免使用者快速下落,其腹部与底盘101、第一固定座102以及第二固定座109接触,造成使用者身体损伤。
33.在收绳辊505转动的过程中,收绳辊505带动转轴504转动,转轴504带动离心盘507转动,当使用者下落速度过快时,转轴504转动速度提升,离心盘507转速上升,进而产生离
心力,随后周向分布的第一限位杆508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向外滑动,在第一限位杆508向外滑动的过程中,第一限位杆508拉伸其与离心盘507之间的拉簧,随后,移动至外侧的第一限位杆508与相邻的第二限位杆511接触,第二限位杆511对相邻的第一限位杆508进行限位,第一限位杆508无法转动,离心盘507无法转动,进而转轴504和收绳辊505无法转动,因此,收绳辊505无法释放拉绳506,进而使使用者无法继续下落,当使用者下落过快时,利用离心力使第二限位杆511对第一限位杆508进行限位,进而停止使用者向下移动,进一步保证使用者的安全,避免使用者急速下落造成其身体损伤。
34.同时在使用本装置之前,使用者根据自身的能力调节第一限位杆508与第二限位杆511之间的距离,若使用者在初期锻炼时,则需要将第一限位杆508与第二限位杆511之间的距离调小,以确保当使用者突然快速下落时,第一限位杆508和第二限位杆511快速接触,并及时停止使用者下落,若使用者处于锻炼后期,并具有一定的力量,则需根据自身的条件去调节第一限位杆508和相邻的第二限位杆511之间的距离。
35.首先使用者开启伺服电机601,伺服电机601转动并带动转动盘602转动,随后,转动盘602其上的第二限位槽604挤压相邻的第二限位杆511,周向分布的第二限位杆511受压后沿着第一限位槽603向外移动,在第二限位杆511向外移动的过程中,第二限位杆511逐渐远离相邻的第一限位杆508,在第一限位杆508受离心力向外移动的过程中,第一限位杆508在与相邻的第二限位杆511接触之前,所需的时间增多,通过控制第一限位杆508与第二限位杆511之间的距离,控制第一限位杆508与相邻第二限位杆511接触之前的时间间隔,进而控制转轴504和收绳辊505停止的时间,因此,增加对转轴504和收绳辊505转速的控制区间,同时延长了第一限位杆508与相邻第二限位杆511接触之前的时间间隔,提升使用者的锻炼效果,同时,提升了本装置的适用性。
36.在使用者向前移动转动辊1051的过程中,使用者的身体逐渐向上移动,同时第一支架503与收绳辊505之间的扭簧复位,并对使用者向上移动的过程提供助力,随后,重复上述操作步骤,直至锻炼结束,使用者锻炼结束后,打开支撑壳501上的限位装置,并将支撑壳501恢复原位。
37.实施例3:在实施例2的基础之上,如图10-图12所示,还包括有缓冲机构,缓冲机构设置于第二固定座109,缓冲机构用于控制第一支撑杆106的移动,缓冲机构包括有对称分布的两个第二套筒701,对称分布的第二套筒701固接于第二固定座109,两个第二套筒701均滑动连接有第二滑杆702,第二套筒701与相邻的第二滑杆702之间固定连接有第四弹性件703,第四弹性件703为弹簧,用于对第二滑杆702进行复位,两个第二滑杆702的上侧共同固定连接有第一托板704,第一托板704为弯曲状,并与人体的腹部形状相近,第二套筒701内存有液压油,第二套筒701设置有用于锁止第一支撑杆106的锁止组件,第二固定座109设置有控制第一支撑杆106滑动速度的托举组件。
38.如图10和图11所示,锁止组件包括有对称分布的两个导油管705,两个导油管705分别连通于相邻的第二套筒701,底盘101的上侧面固定连接有左右对称分布的四个液压推杆706,四个液压推杆706分为两组,每组的两个液压推杆706呈前后对称分布,液压推杆706与相邻的导油管705连通,每组的两个液压推杆706的伸缩端共同固定连接有限位板707,限位板707的上侧面设置有等间距分布的若干个凸起,限位板707的凸起与相邻的第一支撑杆106配合。
39.如图10和图12所示,托举组件包括有对称分布的两个支撑座801,两个支撑座801均固定连接于第二固定座109的上侧面,两个支撑座801的相对侧面均滑动连接有第一滑板802,第一滑板802下侧设置为倾斜面,两个第一滑板802的上侧与第一托板704接触,第二固定座109固定连接有对称分布的四个第三支架803,四个第三支架803分为左右对称分布的两组,每组包含前后对称分布的两个第三支架803,两组第三支架803的背向侧均滑动连接有第二滑板804,第二滑板804为等腰梯形,两个第二滑板804的后侧分别与相邻的第一滑板802下侧的倾斜面配合,两个支撑座801的相对侧均滑动连接有第三滑板805,第三滑板805的下侧设置为倾斜面,两个第三滑板805倾斜面分别与相邻的第二滑板804的前侧配合,两个第三滑板805的上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托板806,第二托板806呈弯曲状。
40.在使用者锻炼的过程中,当使用者带动转动辊1051移动时,此时使用者的身体处于一定高度,当使用者的力量不足以支撑自身体重时,使用者的身体将快速下落,为保证使用者的身体安全,具体操作如下:在使用者的身体快速下落的过程中,使用者带动两个第一支撑杆106快速向后移动,当使用者的腹部与第一托板704接触时,使用者继续向下移动同时挤压第一托板704,第一托板704挤压两个第二滑杆702,两个第二滑杆702向下移动并压缩相邻的第四弹性件703,两个第二滑杆702挤压相邻第二套筒701内部的液压油,同时通过第二套筒701其内部的液压油对第二滑杆702的向下移动提供阻力,减缓第一托板704下落速度,进而降低使用者下落的速度,同时避免使用者的腹部快速与第一固定座102和第二固定座109接触造成身体损伤。
41.在两个第二滑杆702向下移动的过程中,两个第二滑杆702挤压相邻第二套筒701内的液压油,使第二套筒701内的液压油沿着相邻的导油管705进入同一侧相邻的两个液压推杆706内,随后,液压推杆706内的液压油增多,液压推杆706的伸缩端上升,液压推杆706的伸缩端带动其上的限位板707向上移动,随着使用者快速下落,同时带动第一支撑杆106快速向后移动,向上移动的限位板707卡住移动的相邻第一支撑杆106,并对其进行限位,通过及时停止第一支撑杆106移动,进而使使用者在快速下落的过程中及时停止,保证了使用者的身体安全。
42.在第一托板704向下移动的过程中,第一托板704带动两个第一滑板802向下移动,第一滑板802下移并挤压相邻的第二滑板804,第二滑板804沿着相邻的第三支架803向前移动,两个第二滑板804向前移动并挤压相邻的第三滑板805,第三滑板805受压向上移动,两个第三滑板805向上移动并带动相邻的第二托板806同步向上移动,并使第二托板806与使用者的腹部接触,通过第二托板806向上移动,对使用者的下降提供支撑力,同时减缓使用者向下移动的速度,保证了使用者的安全。
43.在使用者的身体上升的过程中,使用者的腹部失去对第一托板704和第二托板806的挤压,随后第一托板704在第四弹性件703的作用下恢复原位,同时第二滑杆702失去对相邻第二套筒701的挤压,并且第二滑杆702上升使第二套筒701内部变为负压,进而使液压推杆706内的液压油进入相邻的第二套筒701内,同时液压推杆706的伸缩端带动相邻的限位板707恢复原位,第一滑板802失去对相邻第二滑板804的挤压,进而第二滑板804失去对相邻第三滑板805的挤压,第三滑板805由于自身重力而下降恢复原位,使用者在锻炼完毕后,结束对本装置的使用。
44.应理解,该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
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网站地图